“天人合一”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经过了若干年的研究,我得出了这样的看法,这个主题很简单,就是探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
  
  天道、人道之源
  
  天道就是探讨天地来源的自然法则。人道就是人自身和人类社会的道理。探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不防提一下“天人合一”的问题:“天人合一”只是天道和人道关系的一种看法,一种很有价值的看法,但不能用“天人合一”来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主题,因为还有其他方面。例如,古代除了讲“天人合一”以外还有“天人相分”,天和人即相分又统一。这种观点也有很深刻理论思维的意义。如此“天人合一”不能做为中国传统文化主题。
  政治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等都和这个主题有关系,它的涵义面很宽,把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概括进来。紧接着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主题而不是其他主题?这是由中国的历史所决定的,而且是由中国历史跨进文明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由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我们这条路的走法有我们自己的特点。
  中国有很长的农耕的历史,通过农业考古告诉我们,距离今天7000年,在江南某些地区就有稻米了。农业考古不是凭想象的,要看地下发现的东西,要看有没有稻米、稻谷的种子。实际的东西是历史直接见证人。在今天的浙江省余姚,有一个河姆渡村,在河姆渡村的东北发现了一个遗址,1973年开始发掘,后来考古学家给了一个名字,就叫河姆渡文化。在考古学上是一种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实际上也属于仰韶文化。
  大家都到过古城西安,到西安以后,有一个地方大家是必须要看的,就是半坡遗址,距离今天西安城东面不是很远,半坡遗址整个的规模、当时我们的先民住的什么房子、用的什么陶器,大家看得一清二楚,距离今天6000年。遗址发现了几斗谷子,我们北方人叫谷子,谷子磨过以后,把谷子的皮去掉,就成了我们今天的,J眯。我们还可以看到,半坡遗址的很多土颜色发黑,为什么发黑呢?考古学家研究,当时种小米用烧荒的方法,烧荒以后土壤比较松软,便于种谷子。例子不止以上两个。考古学而得出一个结论,距离今天6000年到7000年,南稻北粟的农业基本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原始农业靠天吃饭,因此要解决天和人的关系,就必须研究天道和人道的关系。天道和人道成为传统文化的主题不是偶然的,是由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农耕历史所决定的。
  
  天道、人道之合
  
  在《周易》中说:君子必须懂得两门学问:即天文与人文。懂得天文,就是了解时间的变化、季节的变化,把农业生产搞好;与此相称的,还要了解入文,“人文”这个词并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首先出在《周易》这本书里。懂得人文,“以化成天下”,是说懂得社会制度、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一个文明的人,就必须懂得人文,提得很好。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主张学天文,这和农业生产有关;学人文,人自身的道理、社会制度的道理,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中国古代学术最辉煌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活跃的时期,也叫做“百家争鸣”的时期。究竟有多少个学派?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说有六家,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里讲有十家,这两者不矛盾。儒家,孔子开创的;墨家,墨子开创的;道家,老子开创的;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还有法家,法家并不是讲“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是近代意识,法家主要是讲君主如何实行统治之术;还有名家、小说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共十家,非常丰富。这十家互相辩论、互相学习、互相驳难、互相吸引,它们都为中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
  《尚书·尧典》里就有“文明”一词。文明指什么呢?文明是指治国者的道德品质、才能就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叫做“文明”。文明是和野蛮对称的,文明多一分,野蛮就少一分,文明进一尺,野蛮就少一寸。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大的论争,论争“文野之分”,要把文明和野蛮区别开来,当时的先进人物都打着文明的旗号来反对野蛮。荀子说:“不敬文,谓之野;不敬文,谓之瘠,君子贱野而羞瘠。”(《荀子·礼论》)
  文化和政治、经济是同等重要,就叫做交融论,理解今天的国际事务,必须要有文化、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看得清楚。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天道和人道。
其他文献
中国人的管理经验,很多来自治理黄河。在与水奋斗的过程中,总结出很多宝贵的道理。单独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治水,得把众人组织起来,而世界上最自然、最庞大、最优秀、最灵活、最有效的组织,便是天地。  法天地的组织,需仿效天地自然的运作。中国人想出太极拳式管理法,一切顺乎自然,并不应有什么压力。  令人不解的是,现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式管理之后,深觉压力强大而支撑不住,这时候为什么不会想一下,我们原本是一个相当
期刊
在浙东这块创业热土上,浙商以能吃苦、有韧劲的精神,把一家家作坊式的小企业做大,再把这种力量聚集在一起,创造了中国家电产品的大生产基地。任何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都离不开一批品牌的诞生和壮大,在浙东家电产业群落中,宁波方太厨具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典型。  总裁茅忠群潜心研习多年之后,把“国学精粹”引入到方太的企业管理中,他在一个销售额近20亿元的企业中,要尝试和开创“国学精粹”管理实践,够大胆的。   
期刊
平等,是现代人极为强调的一种价值,也是人类一个古老的社会梦想。不同的文化,对平等的观念和理解方式并不相同。现代人对平等的认知,大多源自西方,很少有人把儒家思想当作是建立社会平等观的一种资源。这种隔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差异,使得我们很难把一些古代理念,转化为现代汉语来思考。  儒家很早就认识到,人生来平等这个事实,《礼记》中说:“天下无生而贵者”,又说“古者生无爵,死无谥”。但在孔
期刊
代是信息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容易,那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如何建立起与老百姓沟通的平台,将民声、民愿与执政紧密的结合在—起,真正的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善政爱民。  偶翻史书,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读到这样一则故事: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日:“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伺毁之?我闻忠
期刊
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何以见得?礼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有何用?《礼记·曲上》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正身    荀子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
期刊
我是中国人网站    我是中国人网站为您提供研习、交流诗词、书画等中华特色文化平台,提高欣赏、创作水平,延承、发展祖国文化。以文化为引领,促进中华文明全面、健康发展。网站宗旨是“宣扬诚信、慎独、感恩、协作的精神,创建文明中国,展示中国文明”。    厦门市共赢教育培训中心    厦门市共赢教育培训中心拥有专业的咨询团队和师资团队,专长于国家职业资格和短期培训,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组织经验,在业界和广大
期刊
“中庸”一词始见于《论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是说“中庸”是最高的道德规范,人们对它认知却很少。要理解孔子的中庸观,我们要先了解“中”字和“庸”字的意义。“中”字,在《说文解字》里说:“中,内也。”其本义是表示区域或方位,并非有什么道德含义。有趣的是,正因为“中”字具有“中间”“中心”等方位辞义,所以当“中”字转化为动词时,就引申出合宜、合适、合乎一定标准的意思,由此“中”字
期刊
如果只重外在的表现而忽略内心真实的情感,难免流于形式主义,装模作样,正好丧失了礼乐的真正目的——让人有适当的途径去自我实现。  自古以来,圣贤教人一定要先“立志”。走向不立好,等于没有方向。“志”是“士心为志”,士是念书人,念书人心之所向就是“志”。《论语》里孔子三次提到立志,第一次是立志于求学;第二次是立志于行仁,第三次是立志于行道或求道。所从谈到志向,三个字跟它有关,第一是学,第二是仁,第三是
期刊
北京时间2010年3月23日凌晨三点左右,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正式宣布离开中国内地,转移到香港运营,从而结束与中国政府长达半年之久的博弈。结果被称为两败俱伤,内地网民将逐渐失去全球第一的搜索服务,谷歌将失去全球最大的4亿网民潜力市场。为什么?难道是因为政治?是因为经济?其实可能都不是。谷歌的两位创始人佩奇和布林拥有绝对的决策权,他们就是谷歌本身,是谷歌的文化。当经济利益、金钱财富碰到谷歌企
期刊
贫富之道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解析】  孔子说,富与贵,每个人都喜欢,都希望有富贵功名,有前途,做事得意,有好的职位,但如果不是正规得来则不要。相反的,贫与贱,是人人讨厌的,即使一个有仁道修养的人,对贫贱仍旧不喜欢的。可是要以正规的方法上进,慢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