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平等观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等,是现代人极为强调的一种价值,也是人类一个古老的社会梦想。不同的文化,对平等的观念和理解方式并不相同。现代人对平等的认知,大多源自西方,很少有人把儒家思想当作是建立社会平等观的一种资源。这种隔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差异,使得我们很难把一些古代理念,转化为现代汉语来思考。
  儒家很早就认识到,人生来平等这个事实,《礼记》中说:“天下无生而贵者”,又说“古者生无爵,死无谥”。但在孔子时代,社会又确实是有等级的,显示出人与人的不平等。孔子是很有平等意识的,他一直强调人的真正价值与出身、地位或财富无关。他认为,人与人的主要区别在道德,这也是他反对世袭贵族与特权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他在称赞子路时说“衣敝媪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意思是子路虽然穿着破旧的绵絮袍,但与穿狐裘的人站在—起,并不感到羞耻。他甚至说:“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意思是在国家无道的情况下,富贵反而成了一种耻辱。孔子提到他的另一个弟子雍时,说“雍也,可使南面”,意思是可以登上王位的,虽然他没有世袭身份,但他有足够的才能和德行。孔子的这些政治言论,都在为用德行和才能来取代世袭权力提供哲学基础。
  孔子所言的“忠恕”之道,更是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所以,孔子能说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箴言。他是作为一种普遍的伦理观说出的,言下之意,就是每个人的人格都应该得到尊重,与现代社会的平等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至于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更是表达了孔子的平等观。孔子说:“只要带着一束干脯来求见,我从来没有不给予教诲的。”人本来有贫富智愚的差别,但孔子并不这么看,所以他的弟子中有再有这样的富人,也有颜渊这样的穷人,有孟懿子这样的贵族,也有子路这样的山野之人。在孔子看来,都是他重要的弟子。
  到孟子时代,更是以性善论为基础,进一步充实了儒家人格平等的思想。孟子说:“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成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意思是一个人值得终身忧虑的事是: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给天下人树立了榜样,影响传于后世,而我仍然不免是个平庸的人,这是真正值得忧虑的。忧虑后怎么办?像舜那样去做罢了。孟子还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如果你穿尧穿的衣服,说尧说的话,做尧做的事,这样也就成为尧了。如果你穿桀所穿的衣服,说桀所说的话,做桀所做的事,这样就变成桀了。
  孟子的这些话语,都表明孟子认为人在本质和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基至是相同的。所以他能提出“尧舜与人同耳”“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样的观念。孟子通过性善论,把平等看作是“上天”赋予人一种权利,使之具有了一种普遍意义。人必须通过道德实践,来使这种人人平等的存在,转变为一种社会现实。在儒家的世界观中,人性即天性,人心也是天心,天与人都是合一而平等。有了这种“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大平等观,又何况人与人的平等呢,更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平等观,陈胜这个农民会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发问。唐以后的科举,也在现实中保证了权力并不只向权贵开放。儒家思想的平等,更为看重的是精神与人格上的平等,只有以这种平等观为基础,才可能达成一个日常社会的平等。没有这个哲学与信仰的基础,日常社会的平等观便很容易变形。即使现代社会的平等,要求的也只是在法律和社会中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强调的是机会平等,并不是保证所有人在社会、经济或权力地位上的必然平等。但如果缺乏儒家这种对平等的哲学认知,就极易导致社会滋生出要求一切平等的平均主义。
其他文献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其独特的诗性智慧成为不朽之作,传诵千古。作为鹳雀楼的实体,有几人能见,有几人能登,有几人能知,楼之享有大名和王之涣的这首诗是分不开的。  据《清一统志》,旧楼在山西蒲州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蒲州今山西永济),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沈括《梦溪笔谈》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世事沧桑,河道变迁,尽管当年的鹳雀楼已淹没于黄河中游,今目的鹳雀楼已
期刊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关羽《风雨竹》  在山东有文圣“孔子”而在河东古代名人灿若繁星的天穹中,有一颗耀眼的星宿,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被后世封为“大帝”、尊称为“武圣”的关公。孔子与关公被后人并称为“山东山西两圣人”。  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生于公元一六0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为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人。关公从幼年开始,便喜读《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其人
期刊
荷上的露水、草间的鸣虫,是有着诡异的神奇作用的药引子;半夏、乌头,本有毒性,可一经独到的炮制,却即成疗病的秘药……中国人对药草的理解,像高山与清风;中国人与药草的关系,像鱼儿与水。历经数千年锤炼的中药,在西方人眼里是“玄虚”,而在中国文化中却是“玄妙”。老子云:“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厚朴”是一味中药。中医药书称其因“木质朴而皮厚”得名。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厚,是淳厚的厚;朴,是
期刊
养生,是当今国人普遍的追求;养德,即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也是社会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养生与养德古已有之,重温古贤在养生与养德方面的教诲与实践,在今天不无意义。  所谓养生,又称养身,乃保养身体、延年益寿之道。这方面古人积累经验多矣。《管子·形势解》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庄子·达生》云:“人之所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险也”;《战国策·齐策四》曰:“晚食以
期刊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了“无为而治”这一核心主张;但它长期被人们看作消极避世,或者对失败者的抚慰。其实,“无为而治”的精髓是合理、健康、积极的,它在管理、引领、协调社会方面,至今闪烁着智慧之光。  不扰民。圣人懂得自然之道,顺应人的天性,给老百姓营造宽松的生产、生活环境,让民众各司其职,相安无事。“天下多忌讳,而民弭贫。”如果政令烦苛,人民就会疲惫、贫穷。上世纪极左路线时,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期刊
茶叶与鸦片战争  茶饮进入英王室    1662年英国皇室为新婚的国王查理二世和他的王妃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欧洲宫廷婚礼。在这场豪华的婚宴上,凯瑟琳公主婉拒了宾客奉上的各种名酒,举起一杯红色的汁液向全场致意。这个举动引起了法国皇后的好奇,出于妒忌,她一定要搞清楚这杯红色的液体到底是什么?  于是皇后派出了特工潜入英国皇宫,看到了凯瑟琳公主向查理国王介绍这种红色汁液是由一种来自中国的植物
期刊
成长在圣人故乡的鲁商,得天独厚地受到孔子思想精华的熏陶,形成独特的鲁商精神。  有一个德国企业家朋友,对我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很是吃惊,我反过来将他一军,问他了解多少中国文化,他说知道孔子。我问知道孔子什么。他说“everything should be inits place”。我说你指的是“礼”,但只是“礼”的一部分,regulation,order,即规则和秩序,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
期刊
编辑推荐:  稻盛和夫是哲学家,但他首先是实业家、实践家,他的哲学都是来自于他的人生成长所感及经营企业过程中所思,他的人生哲学从根本上说是生动的实践哲学,本书结合他的成长经历讲述他的哲学,非常生动有趣。曹岫云老师作为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最信赖的中国学生,作为中国传播推广稻盛和夫哲学的第一人,对于稻盛和夫及其哲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亲自撷取的稻盛和夫的60个哲理故事,寓哲理于故事,以故事说哲理,追本溯源,
期刊
中国人的管理经验,很多来自治理黄河。在与水奋斗的过程中,总结出很多宝贵的道理。单独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治水,得把众人组织起来,而世界上最自然、最庞大、最优秀、最灵活、最有效的组织,便是天地。  法天地的组织,需仿效天地自然的运作。中国人想出太极拳式管理法,一切顺乎自然,并不应有什么压力。  令人不解的是,现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式管理之后,深觉压力强大而支撑不住,这时候为什么不会想一下,我们原本是一个相当
期刊
在浙东这块创业热土上,浙商以能吃苦、有韧劲的精神,把一家家作坊式的小企业做大,再把这种力量聚集在一起,创造了中国家电产品的大生产基地。任何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都离不开一批品牌的诞生和壮大,在浙东家电产业群落中,宁波方太厨具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典型。  总裁茅忠群潜心研习多年之后,把“国学精粹”引入到方太的企业管理中,他在一个销售额近20亿元的企业中,要尝试和开创“国学精粹”管理实践,够大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