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汉代画像砖中体育图像的内容及其意义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川地区的汉代画像砖在整个中国画像砖发展历程中独树一帜,站在古代体育的角度,可以从画像砖中体育图像的种类、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勾勒出汉代四川地区古代体育的发展状况。本文以四川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为研究基础,梳理四川地区汉代画像砖中体育图像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呈现出四川画像砖的特点,更反映了四川画像砖中体育题材所蕴含的体育文化。文章通过对文物资料的整理和研究,结合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以及古代体育史中关于四川地区古代体育发展的相关记载,尝试探讨四川汉代时期体育发展的社会面貌以及背后的成因。值得一提的是,以四川地区出土的画像砖为基础的体育图像研究尚属空白,因此也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四川;画像砖;体育;图像;休闲
  一、体育图像画像砖的研究意义
  畫像砖是中国墓葬文化艺术的体现。把一块块砖石装饰于墓道四壁,充分展示了古代——尤其是汉代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与追求。四川的汉代画像砖资料非常充足,其丰富的数量、多样的种类、成熟的工匠技艺、完整的画面以及生动形象的内容题材,都是研究汉代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物考古资料。许多学者都已经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探讨、研究了四川地区的画像砖,在出土情况、画面内涵、画像砖的制作、工匠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其他地区出土画像砖的比较研究等各种方面的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但是笔者从众多的文献中发现,在对画像砖画面题材的研究方面,针对体育画面的画像砖研究较少。
  体育史研究表明,在体育项目类别和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汉代体育文化形态都具有奠基的意义。中华民族的体育、杂技、舞蹈等文化艺术形式之所以在秦汉以后蓬勃旺盛、连绵不绝地发展,其主要与汉代高度发达、极为广泛的体育文化形态有着很大的关系。关于汉代画像砖体育图像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不同的地域为研究基础,目前大部分学者都是以对南阳汉画、徐州汉画的体育画像研究为主。例如,朱俊全、李国红《从南阳出土的画像石看汉代军事体育活动》、吴迪《南阳汉代画像石中的体育活动》、邓霞的硕士论文《南阳汉画像所反映的汉代体育文化》、唐世钦《徐州汉代画像石中的体育形象》、秦立凯《汉代西南体育地理研究》等。另一种方向是以汉代画像中反映出来的某一个体育项目为出发点开展研究的,例如,姜彦文《四川汉代石棺六博画像艺术初步研究》、秦立凯《汉代巴蜀射箭文化探讨》等。2009年,刘朴出版的《汉画像石中的体育活动研究》是目前唯一一本以汉画像砖体育图像为对象的理论研究著作,作者从射艺、武术、体操、蹴鞠等体育项目入手,对不同地区出土的画像砖上所反映的上述体育活动画面进行了完整的归纳和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对汉画像砖体育画面的系统研究著作和文章并不多,研究角度也很少,尤其是以四川地区出土的画像砖为研究基础的体育图像研究领域,尚属空白。
  本文试图以四川地区出土的呈现体育画面的画像砖为研究对象,解读画面内容,分析画面艺术表现特点以及体育活动内容的演化和发展,探讨四川汉代体育文化面貌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地域影响,一方面力图补充四川地区体育画面画像砖研究领域的空白;另一方面,也尝试寻求并展现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发端、演化、流变的地域文化基础。
  二、四川出土的体育图像画像砖的主要内容
  考古资料显示,石器时代的石制、骨制器物很多用于射猎活动或用来投掷,其实这也和体育的起源密切相关。西安半坡遗址曾出土了一件彩陶盆,盆腹一圈是五个手拉手跳舞的人物画面,半坡遗址是属于仰韶文化的一座重要遗址,距今约5 000~7 000年。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也出现过习射、舞蹈、狩猎等画面。汉代画像砖反映的古代体育画面则更为丰富,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从生产、生活中演化出的体育项目;从军事训练中发展起来的体育项目;从贵族的娱乐生活中产生的体育项目。
  四川汉代画像砖中以休闲娱乐为题材的表现十分丰富。与河南、山东、徐州等地的汉代画像砖相比,四川各地发现的汉代画像砖更具有世俗风情,把汉代四川的生产、生活、神鬼观念以及官员、贵族的娱乐休闲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四川自古以来独特的休闲文化传统。如蹴鞠这种竞技性比较强的军事训练项目,在四川的汉代画像砖中竟无一例,但是像渔猎、射箭、六博、舞乐、百戏这些贴近生活且娱乐性强的体育画面却非常多见。
  (一)从生产、生活中演化的体育项目
  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方法上,均有着鲜明的生产、生活痕迹,饱含先民的聪明才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许多体育运动的起源和萌芽都可以追溯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与其他地区相比,四川画像砖在体现中国古代日常生活中体育题材的比重明显较多,且场景更加生活化。
  1.射箭类
  射箭发展到汉代,已经摆脱了先秦时期高规格的礼仪,以及以礼教化天下的功能,完全转化为一种运用于军事训练的技能。但是射箭依然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四川汉画中关于射箭的丰富表现形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中主要包括弋射、射猎两种。
  (1)弋射
  1954年,成都市郊东汉墓出土了画像砖《收获弋射》(图一),砖高40cm,长45cm。图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右边是莲池,池中有荷叶、莲花和浮泳的鱼、鸭,天空中群雁疾飞。左侧树荫下,隐蔽着二弋人,正对准大雁张弓欲发。“弋射”又称“缴射”,意为以绳系矢而射,因此弋者身旁放有收缴的工具“磻”。弋者用的短箭叫“矰”,它系于“缴”上。“缴”是一种很轻的丝缕。《说文》:“磻,以石箸隿缴也”,也就是说,“缴”的另一端系在弋者身后可以滑动的“磻”上,而“磻”装在半圆形的机械内,猎物一经射中,便可收缴。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微矰出,纤缴施,弋白鹄,连驾鹅”,正与此图情景相符。这种射箭的方式早在20世纪30年代出土的战国末期“四耳猎盂”“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等青铜器上就有发现。汉代以后,弋射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晋代以后便消失于史籍记载中。   (2)射猎
  1975年成都市西郊曾家包东汉墓出土了一块画像砖名为《盐井》(图二),全图为盐场全景。左下方有盐井一口,井上搭架,架上安装单滑车,上系吊桶。架分两层,每层相对站立二人,正拉动绳索提取盐卤,倾入架右侧盆内,并通过枧桶引流至灶旁方形缸中,然后注入盐锅熬煮。右下方有一长形灶,上置锅五口,灶逐渐向上升高,利用火力,使盐卤由淡而浓,最后熬成盐粒。灶门前一人正加柴摇扇以助火力。灶后有通气烟囱。山路上二人正运送盐包。盐场坐落于山峦重叠、树木丛生的环境中,右侧二猎人正张弓欲发,虎、豹、鹿惊惧回顾,奔逃之状栩栩如生。
  类似射猎场景的画像砖还有《采莲、渔猎》画像砖、《射猎》画像砖、《后羿射日》画像砖、《射虎》画像砖。
  2.长跑类
  “伍伯”,常见于汉画像石(图五),传统体育史研究者一直将其视为中国古代长跑卒的一种,位于官吏出行车骑前列,导引除障。“伍伯”除车前导引之职责外,还兼“行杖”及“夹门执戟护卫”,役吏性质明显。据古籍资料显示,两汉时期,类似“伍伯”之长跑卒数目庞大,在民间和边郡地区的基层,长跑现象十分盛行。足见当时长跑运动有很大发展,已成为社会常态。四川德阳、彭州一带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也有许多“伍伯”形象,例如1985年彭州市义和乡出土的伍伯画像砖,画面上六人,头上著帻,身穿短衣,奔跑于道。右前二人手执长矛,口中吹管。后四人均右手执棒,左手执戟。伍伯画像砖还有《伍伯骑吏》一款(图六),画面中伍伯在骑吏前作引导,同样手执矛、戟,短衣束带,呈奔跑状。其实,在众多车马出行的画像砖中,画面中也常出现伍伯。另外,神仙题材的画像砖中,仙人逐马的形象也呈现出一种奔跑之态。
  (二)从军事训练中发展起来的体育项目
  1.射箭类
  这类项目主要有“习射”。1955年德阳出土了一块“习射”画像砖(图七),图上二射士,左一人戴冠,身着广袖袍衣,腰间束带,悬佩箭箙内,右手执弓,左手搭箭于弦,正向对方作讲习表演。右一人头戴圆顶帽,身着广袖袍衣,腰间束带,手执弓箭作习射状。此画像砖是汉代盛行的“讲武习射”场景。《汉官仪》云:“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以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规定士兵有“习射御”的义务。每年秋八、九月举行的都试,又称“秋射”,由太守、都尉检阅。《汉书》记载韩延寿为东郡太守时“修治学官,春秋乡射……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②,重视射箭技能的训练和射御技能的检阅测试。汉代也出现了许多射箭高手,李广之孙李陵,因善骑射,曾任都尉,“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2.驾驭类
  在古代六艺中,“御”是古代贵族子女的必修课。御的主要作用在于武备,培养军事人才及其作战能力。古代军事与战争中,骑兵也是很重要的兵种,骑兵训练中御马是主要训练项目。在四川地区出土的画像砖中,有许多与车马出行有关的题材,一般都是反映官员、贵族出行的场景,至于战争中车马的应用则没有体现。在古代,车在交通、军事、运输等方面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对士兵而言,学习驾驶战车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要掌握这门技术,便要了解马匹的习性,通过对马匹的训练和调教,使它了解御手的意图。士兵对于车辆的性能也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车的作用。巴蜀地区的御术更多体现在等级森严的车马出行的画面上,折射了以“礼”为核心的汉文化对巴蜀地区的深度影响。因为有了御术,许多体育运动都与“御”有关,如后世的马术、马球等。可见古代的“御”本身所蕴含的运动技术和运动精神,对后世体育运动的发展影响深远。
  四川地区出土的驾驭类题材的画像砖非常丰富。出现有骑吏形象的画像砖,如两骑吏(图八)、三骑吏(图九)、四骑吏(图十)等,一般都配剑带戟,导骑官吏的不同数量与汉代官员出行的等级配置有密切关系。《后汉书·舆服志》详细记载了汉代官员的乘车制度:“公卿以下至县三百旦长导从,置门下五吏:贼曹、督盗贼、功曹,皆带剑,三车导。”此外,还有关于仪仗队伍出行的驾驭场面,如骆驼载乐、骑吹等。
  3.武术类
  见于四川彭州市义和鄉出土的搏击画像砖(图十一)。其画面呈现出一片旷野,画面两端二人徒手对峙,左一人作搏击状侧身向右,右一人半蹲也作搏击状向左。左右之间有数只惊鸟。手搏类似于现代的散打武术,使用踢、打、摔、拿等技术进行对抗,《汉书·甘延寿传》有记载称汉代手搏为“弁”或“卞”。
  再观察图上二人的细节,其上身均穿大襟短衣,腰间束带,下身均着短裤,伸臂屈腕,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相对练拳。拳术和其他武术一样都是萌芽于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随着历史发展,逐渐自成体系,是同军事紧密相关的体育项目。《汉书·哀帝纪》苏林注:“弁,手搏”。《汉书·艺文志》录有《手搏》六篇,都归于兵书。古代战争基本上以近身战为主,所以拳术在战争中有特别突出的作用。   (三)从贵族的娱乐生活中产生的体育项目
  虽然许多项目的出现与生产活动、军事训练密不可分,但从汉代画像砖表现出的体育文化的社会背景来看,皇族贵戚的生活较奢侈,多宴饮、娱乐、游戏的图像。在四川地区出土的画像砖(石)里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项目主要分为乐舞、百戏、六博三类。
  1.乐舞
  中国的乐舞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这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娱乐形式。《吕氏春秋·古乐篇》:“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异之。”经夏、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乐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在劳作中以舞缓解劳动的疲乏,在宴饮酒酣之余,也往往起舞助兴。
  在汉代,乐舞场景几乎都是出现在宴饮助兴的画面中。这些画面从图像上看,有全面展现整个宴饮场景的,如成都市昭觉寺汉墓出土的《宴乐画像砖》(图十二)、四川省广汉市新平乡罗家包出土的《宴饮画像砖》等;也有仅表现乐舞者场景的画像砖,如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文管所藏的《抚琴乐舞画像砖》(图十三);还有刻画杂技中舞蹈的,如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出土的《丸剑宴舞画像砖》(图十四)、四川博物院藏《盘舞杂技画像砖》(图十五)等。
  2.百戏
  《漢文帝纂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汉族民间诸技的称呼,包括杂技、角抵、幻术、游戏等,尤以杂技为主,最晚起于秦汉时。四川汉代画像砖中的百戏类以表现杂技题材的居多,如跳丸、跳瓶、叠案、盘舞、长袖舞、巾舞等,这些杂技场景通常以单独杂技场面出现,或是成为整个宴饮场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周代,角力便曾用于军事训练,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将摔跤、角力等体育项目统一为角抵。《汉书》:“角抵者,角力相抵触者也。”又说:“角者, 角技也,抵者相抵触也。”这些注释说明,角抵,就是双方在一起进行力量和技艺的较量,也就是古代的摔跤运动。汉武帝十分喜好角抵戏,不仅在全国大力发展角抵戏,还为其引入了乐曲演奏、儿童表演和带假面表演等元素。四川地区画像砖关于此类活动的发现不多,但在四川郫县竹瓦铺东汉砖石墓中发现的石棺“曼衍角抵戏·水嬉”画面中对这种形式有具体的展现(图十六),画面中有七人头戴面具,手执不同的兵器或工具,正在演出《山海经》里描绘的“东海黄公制服虎蛇”。
  《中国汉画像砖全集·四川卷》收集的画像砖中,有关“乐舞百戏”画面的有13块。乐舞百戏在汉代极为流行(图十七),它汇集了竞技、杂耍、歌舞、幻形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表演艺术史上的创举。从现代体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最开始以娱乐为目的的活动,其实包含了对身体技能的训练和体育竞技的精神,也为后来竞技性体育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棋类
  经历了先秦时期的发展,中国的棋类运动种类在汉代已经非常丰富,除了六博、围棋等,还出现了弹棋、塞棋和双陆棋等。相比其他棋类,汉代反映六博题材的文物较多,不仅有出土的六博棋盘,还有反映六博题材的画像砖。六博作为一种娱乐游戏,在先秦时期常常出现于官员和贵族的宴席上。
  如四川博物院收藏的一块汉代画像砖,出土于成都市郊区,名为《仙人六博》(图十八)。图中两位羽化成仙的神仙正在对弈中,背景为灵芝、凤鸟的仙境。这类“仙人六博”题材的画像砖非常常见,与曹植《仙人篇》中描述的“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的场景非常吻合,说明当时人们把六博看成是神仙玩乐的游戏。
  三、四川出土的体育图像画像砖特点
  (一)体育运动画面的画像砖在墓室中的应用
  袁曙光在《四川汉画像砖概论》一文中专门分析过四川汉代画像砖在墓室中的排列、组合与题材类型,把体育类图像的画像砖(石)专门提取出来进行研究,打破了以往学者对画像砖主题的分类。体育类画面的画像砖涵盖了生产劳动、社会风俗、车骑出行等各方面,甚至在神话中都可以找到关于古代体育的整体图像或是局部。如,“仙人六博”题材的画像砖通常为单独画面,不与其他图像进行组合,这类画像砖通常出现在墓室的前面,或是中心位置附近,因而它是汉代人升仙思想的体现,也是画像砖最核心的主题。另外,像射箭、弋射等画面通常是组合出现,如收获弋射、采莲渔猎等,它们通常会放在墓室侧壁后面一点的位置,体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态,或是墓主人所向往的理想生活图景。
  (二)四川画像砖中体育运动画面的艺术表现更充分
  很多学者都曾论述过,四川地区出土的画像砖在画面构成、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画像砖,具有自身的特点。综合来看,四川画像砖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些特点在有关体育运动的画面中更能充分地表现。
  1.以浅浮雕、线刻方式雕刻画面
  四川地区的画像砖工匠喜欢运用阴刻和阳刻交替使用的手法,将线刻与浅浮雕组合使用。用线刻更能精准表现画面细节,用浮雕更能充分表达画面场景和气势,将人物描绘得更加灵动有生气。例如《习射》画像砖,是通过浅浮雕进行人物整体塑造,但人物的衣饰细节,如服饰的褶皱和弓箭等,就通过线刻来表现。南阳、徐州、山东等地的画像砖工匠则喜欢采用高浮雕手法。   2.体育运动画像题材更能体现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汉画像砖虽然是用于墓葬建筑的装饰,但它所反映的内容以及艺术表达的方式都充满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及对生命的热爱。汉代工匠们运用多层次的雕刻方式,大胆夸张,使画面生动细腻,既有粗犷和传神,又有细致和精准。人们生产劳作时翩翩起舞的喜悦、弯弓射箭时紧张的氛围、伍伯引导时的整齐划一、仙人六博中闲情逸致的神仙生活等都通过艺术工匠的手一一刻画出来。体育运动状态下人体的力与美都在画像砖上充分地表达出来。
  3.构图完整且构思巧妙
  因为体育画面是以静态表现动态,所以在体现运动中的力量、技巧、速度、韵律等方面更能展示匠人和艺术家的技艺和功力,也更契合出四川地区画像砖独特的表现手法。例如在收获弋射画像砖中,匠人着力刻画了引弓欲射的人物姿态,简单的线条与凸面勾画出射箭者的专注和他在力量迸发那一瞬间的形态。又如,《盘舞杂技》画像砖里刻画的杂技艺人,在层层堆叠的案台上反转身体,躯体曲度的完美刻画把杂技艺人身体轻盈、身材苗条柔软的特点表现得非常精准。构图方面,相较于其他地区,四川地区的工匠更喜欢方型构图,一图一故事,画面情节简单,主要通过近大远小的透视方式来表达。
  (三)四川体育类画像砖题材丰富,包罗万象
  检索四川地区出土的画像砖资料,不难发现四川的体育内容画像砖反映的体育项目多,分布廣,受中原文化影响大,多与西域文化交流、融合。体育画像不仅反映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展示了达官贵人的娱乐活动。这些画像中有的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礼教”思想,例如制度体系严格的射箭、骑马等活动;有的反映了西域文化交融的影响,如胡人习武、胡人骑射、百戏等题材画像砖;还有的体现了四川地区地理地貌对体育的影响,如频繁的狩猎活动,典型的弋射形式以及出现在奔跑运动中的伍伯形象等。
  四、四川体育类画像砖的文化意义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承上启下的朝代,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辉煌时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规模庞大、题材丰富、艺术风格独特的汉代画像砖艺术,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画像砖主要分布于四川、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除了四川,其他地区都地处中原,代表着主流文化与正统观念。然而从地域上看,四川地区处于西南边陲的中心地带,却是整个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中心,是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互相浸染的重要的地理节点和交通枢纽。四川地区自先秦时期就不断受到中原文化源源不断的影响,又因其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能够与西域各国保持密切往来。因此,从四川汉代体育类画像砖中体现出的强烈地域性特点,充分反映了巴蜀大地的文化特色。
  (一)体育类画像砖充分反映了四川体育文化的休闲趣味
  四川地区出土的体育类画像砖的题材与其他地区多有不同,大部分是刻画普通老百姓生产、生活、劳作的场景,如弋射、射猎、渔猎、垂钓等。其他地区出土的画像砖,则更多地反映贵族生活中娱乐活动,例如蹴鞠、投壶、六博等。四川地区出土的画像砖还充分反映了巴蜀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例如垂钓,汉代时期四川地区的百姓除了以捕鱼作为谋生的手段以外,也将其作为一项休闲娱乐内容,在《后汉书》中亦有记载。此外,乐舞百戏题材在四川地区出土画像砖中也尤为丰富,而这类活动更多地反映上流社会的休闲娱乐。从四川出土的汉画像砖来看,娱乐体育所占比例大,反映出了四川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的娱乐体育精神。
  (二)体育类画像砖以文化融合形成的体育文化特征明显
  自公元316年秦并巴蜀,四川就开始了它不断汉化的过程,大量迁入的中原移民与四川本地原住民开始了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因此,汉代时,四川地区的文化主要以中原儒家文化为正统,体现在体育画像砖上,就出现“尚文”的特点,体育竞技性略淡。例如,四川地区的习射活动折射出浓重的儒家“射礼”文化,马术、御术更多出现在等级森严的车马出行画像砖上,都折射了以“礼”为核心的汉文化对四川地区的影响。
  另外,四川虽然位于西南地区,但并不闭塞,不仅与中原文化遥相呼应,还连接着西南夷地区,成为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史书中记录汉武帝曾宴请西域各国的使节,并在宴会上展示了汉民族的传统乐舞百戏,也观看了西域艺人表演的杂技、幻术等。出土的画像砖所描绘的乐舞百戏中“都卢寻幢”“安息五案”等题材,据相关史料记载,均为西域地区文化交流所呈现的内容,这些带有很强力量性、技巧性的体育运动传入蜀地,与当地的乐舞结合,并自由组合为不同的表演形式,形成了不同的变种,这些结合与变化在四川汉代画像砖中表达得尤其充分。
  (三)反映宗教思想对体育文化的影响
  四川地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导引养生术由于受道家文化等因素影响十分发达,具有浓重的仙道思想内涵,体现了四川人民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健康的追求。例如,棋类运动—六博就具有浓厚的仙道色彩。带有仙道色彩的骑马、骑驴的画面也常在画像砖中出现。
  综上所述,四川的体育画像砖侧面反映了四川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思想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汉代的四川,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文化多元,教育领先,宗教思想兼容并蓄,自成一体。体育文化只是大文化范畴下的一个小分支,它的表现形式不仅反映出汉代四川体育文化的面貌,更映射出了整个汉代四川文化的特点:一体又多元、封闭又开放。四川地区自古有着兼容并蓄的文化风格,各种文化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移民与外来人才对本土文化的产生的影响,也被本土文化吸收与再创造,形成了更鲜明的地域文化形态。在这样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体育文化,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四川人民,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体育呈现了他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作者简介
  何东蕾,四川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参考文献
  [1]谢庆芝,吴方浪,张油福.汉代长跑卒“伍伯”考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6(12):127-131.
  [2]秦立凯.汉代西南体育地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3]秦立凯,郑贺,裴德超.淮北汉画像石与汉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8(8):124-126.
  [4]乐陶.汉画上的中国古代体育活动[J].中华文化画报,2008(7):80-83.
  [5]崔乐泉.考古学与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J].南方文物,2008(2):127-134.
  [6]朱俊全,李国红.从南阳出土的画像石看汉代军事体育活动[J].体育文化导刊,2008(5):121-122.
  [7]罗二虎.西南汉代画像与画像墓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2.
  [8]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文物志.上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9](汉)班固.汉书·李陵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0]中国画像砖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画像砖全集—四川汉画像砖[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校相继设立文物保护修复学科,其制定的培养目标不断从学术理论型向应用型或技术型转变,文物修复实验室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配套设施之一。然而,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并不理想,存在仪器设备缺乏、配置不当以及不适用于教学实践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文物修复实验室硬件设施的配置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建设文物修复教学实验室的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院校;文物修复;仪器装备;实验室  近年来,培养文物保护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视为现代公共文化的重要部分,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我国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如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开始出现诸多问题,这严重威胁了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合理利
期刊
摘要:生存,永远是民营美术馆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经营状况的好坏,一方面与各地的人文环境有关,也与各家民营美术馆的经营策略密不可分。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本土民营美术馆一直以来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53美术馆作为广州市首家非营利民营美术馆,自2010年开馆至今,已有11个年头,其历程对于广东民营美术馆生存现状的分析极具参考价值。本文尝试对53美术馆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一窥广东民营美术馆的发展现
期刊
摘要:具有吉祥寓意的文字在我国历史悠久,其常以图案的形式配以绚烂的色彩,在各朝各代的服饰、瓷器、书画、乐器等文物上出现。明清时期,吉祥文字图案与色彩的搭配形式和出现规模处于鼎盛阶段。传统艺术审美下的文字形成了图案,与带有分级属性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彰显出我国传统文化对规制的敬意和对吉祥寓意的崇尚。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吉祥文字图案与色彩的应用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了该艺术形态展现的意蕴内涵,对新时期背景下
期刊
摘要:工笔人物画作为一个传承了近千年的绘画种类,有着其自身独特的呈现方式。自古至今,工笔人物画在技法运用、呈现方式、造型手段、设色方式和情感传达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审美的变化是致使这些方面发生变化的内因。现代工笔人物画不光是艺术家抒发情感和展现画面的一种手段,更是在这些功能的基础上寻求更多装饰性与趣味的途径。本文主要针对一幅画作的创作历程,从装饰性、造型、设色这三个角度对该作品进行分析。 
期刊
摘要:“巖彩画”色彩丰富,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中国美术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材料来看,其本质是以不同矿物的显色特点与材质肌理进行主观绘制的产物。在手工业与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原始社会,因为方便开采与制作,岩彩被应用于世界各地原始文明的创造,成为当时祭祀、事件记录与艺术创作的重要材料。中国对岩彩的运用历史悠久,具体可见于半坡出土的彩陶、战国时期的帛画与锦画以及墓室庙宇的壁画等。工笔重彩绘画至唐宋
期刊
摘要:饕餮纹是一种在我国发现的、大量存在于商周青铜器物上的带有神话色彩的视觉符号,背后隐含着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和宗教特征,具有独特而庄重的形式美感和神秘的艺术气息。本文在研究饕餮纹演变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取饕餮纹样进行传统图形再设计,做出了符合现代审美的饕餮纹文创产品。  关键词:饕餮纹;文创产品设计;传统图形  中国传统纹样在装饰艺术中具有浓郁的设计魅力,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饕
期刊
摘要:经过复杂的演变,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趣味和意义。汉字字形演变的内涵间接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和视觉美学,体现了传统文化历史感和形式感的完美结合。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视觉传达方向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汉字的应用也变得多样化。如何在当代视觉审美中吸收汉字外在的形式感和内在的精神内涵,成为当代艺术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汉字;视觉传达;价值体现  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传
期刊
摘要:皮影是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和装饰特征对国内外的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在现代影视节目与流行娱乐活动的冲击下,需要通过新的表现手法让皮影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继承与发展。通过对皮影艺术及其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应用的概述,分别从室内空间造型、纹样和文化价值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将皮影艺术元素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相结合,为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一种新形式和新思路
期刊
摘要:民俗摄影是一种选取民俗作为拍摄对象的摄影活动。它通过摄影的表现形式与视觉语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民俗固有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对民俗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和挖掘。本文以菏泽鲁西南民俗博物馆为例,首先阐释了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然后选取不同角度分析了民俗摄影的表现形式以及文化价值,对提高民俗摄影的拍摄水平和今后的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俗摄影;传统文化;文化价值  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