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俗摄影是一种选取民俗作为拍摄对象的摄影活动。它通过摄影的表现形式与视觉语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民俗固有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对民俗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和挖掘。本文以菏泽鲁西南民俗博物馆为例,首先阐释了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然后选取不同角度分析了民俗摄影的表现形式以及文化价值,对提高民俗摄影的拍摄水平和今后的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俗摄影;传统文化;文化价值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民俗内容是最丰富的摄影素材,最具生活情趣。民俗摄影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摄影门类,并不断得到发展。众所周知,民俗摄影不仅是社会学、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密不可分。同时,民俗摄影作为摄影学的一个范畴,其取材对象范围广泛,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随着文化研究的不断进步以及跨学科研究的新进展,民俗摄影正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方式之一,拥有属于自身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笔者作为一名历史学者和文化工作者,也是一名民俗研究者和摄影爱好者,在长期搜集、挖掘、整理、编纂历史文化的过程中,研究并总结了各地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民俗。
一、民俗摄影的内涵、价值与特性
(一)内涵
民俗摄影指拍摄民俗相关的活动,民俗摄影可以为民俗的相关研究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图片资料。换言之,民俗摄影也是一个再现历史的真实过程,对延续和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民俗摄影具有深刻的民俗内涵,首先因为其创作的重点来自現实生活中的民俗。民俗摄影的内容应该是围绕民俗这个主题,包含民俗的一个整体范畴,或者是一个有关民俗生活的形象的情节链。摄影内容之间的关系,本就是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以在反映民俗事物的时候,要留意每一幅画面,观察该画面在反映动态的阶段所具有的代表性情节,这样的画面往往被称为关键时刻或亮点时刻。
(二)民俗摄影的价值
民俗摄影的历史使命,就是收集、拍摄、记录、整理和抢救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抢救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中,民俗摄影作用最大,效果也最直观。抢救即将消逝的民俗文化遗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民俗摄影,这个方法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
2.民俗摄影作品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史料收藏和研究价值。
3.民俗摄影能够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4.民俗摄影作品具有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促进民族团结、增进对外交流的功能。
5.民俗摄影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与经济价值。
民俗摄影的重要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使命、目的和特点,简而言之,就是充分展示、记录、探索和拯救中国民俗文化。而中国民俗文化题材非常广泛,内涵丰富,史料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很高,学术性也很强。有鉴于此,民俗摄影不仅应被用作最有效、最直观的宣传和表达手段,还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创新途径。从经济价值而言,民俗摄影也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广泛的市场接受度。民俗摄影与农村风土的紧密结合,更是要求当代摄影师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抓住精准扶贫这个主题,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帮助农村改变面貌,逐步实现新农村的民俗传承和发展。
(三)民俗摄影的特点
民俗摄影除了具有其他摄影类别的共同特征外,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真实性
民俗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行为,是对民间习俗的真实反映。民俗摄影,是对文化对象的真实记录,因而真实性是其重点。只有关注真实性,才能充分反映民俗事物,准确记录画面内容,顺应原有的民俗习惯和民俗特点,使写实的拍摄手法带来返璞归真的感觉,还原民俗的真实面貌。因此,在拍摄民俗活动时,切记不要干预和操纵被拍摄主体,避免作品的真实性被破坏。
2.艺术性
一张深刻的民俗摄影作品并不是一幅毫无特色的肖像,它具有一定的艺术内涵,在拍摄时,摄影师通过调整构图、利用光线,再加上一点造型灵感,就可以完美地塑造对象①。民俗摄影的艺术性,重点在于运用摄影意象思维,运用摄影造型原理表达民俗现象,从而反映民俗的内在美。比如各种造型手法的运用,如构图、光线、色彩等,乃至拍摄时选择最佳的角度和时刻,这都是创作一幅优秀民俗摄影艺术作品的要素。如果摄影师平时缺乏对美的思考与研究,就很难拍出好的民俗摄影作品。创作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不仅需要摄影师积累多年的民间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能够把握民俗事件的本质内容和特点。
3.学术性
民俗摄影的学术性非常强,这是与其他摄影门类相异的重要标志。
从内容上,民俗摄影涉及的范围广,作品数量大,民俗摄影的内容涉及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还涉及民俗历史。从专业上看,民俗摄影细分学科种类多,具有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学术研究成果,涉及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中国民俗学学会和省级民俗学学会每年召开的学术会议上,很多摄影师的演讲都以摄影作品和纸质主题来表达创作情感,得到了与会各界专家的高度赞赏和肯定,也反映了这门学科的学术深度。
4.包容性
民俗摄影的包容性,是民俗摄影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尽管民俗摄影是一个独立的摄影范畴,但在某些拍摄技法上,需要借鉴新闻、纪实、人像、艺术等摄影形式,不同程度地在民俗摄影中加以运用。当前,不少摄影家在摄影形式上广泛采用了民俗摄影的主题、思想、形式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许多民间摄影集相继出版。这反映了民俗摄影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也反映了民俗摄影正逐渐成为各类摄影工作者借鉴学习的对象和摄影界发展的时尚与潮流,充分体现了民俗摄影的包容性。
二、民俗摄影与传统文化 (一)民俗摄影对民族历史和传承的保护
在描述历史的多种方式中,文字和图像是最常见的形式。这两者中,图片作为直观的影像载体,其包含着丰富而直观的历史生活内容,是难以用文字取代的。民俗摄影的核心就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把握,所呈现的影像直接关系到民俗的演变和发展,更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脉络。例如,100多年前,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摄影师在中国拍摄了大量照片,有的记录从旧的房屋到街道上跑满各种车辆的城市变迁,有的记录从小型商铺到知名老品牌的商业变迁等,这些照片记录和收集了晚清的民族习俗、古建筑、宗教文化和生产活动,涵盖了民俗摄影的内容,记录了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是记录历史最直观的方式。民俗摄影蕴含的历史信息内容是巨大的,从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而言,它克服了文字可能具有的空洞感,使读者能够与历史面对面地交流,远远超越了一张平面作品的范畴,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总之,这些具有民俗意义的图像不仅是珍贵的史料,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民俗摄影对传统文化的表现
在鲁西南地区,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新旧文化的融合和历史文化的痕迹在当地民俗中都生动地表现出来。鲁西南人民的衣食住行、婚丧礼仪、节日活动、服饰、建筑、交通、渔猎生活、宗教信仰、生产活动等也都反映在当地民俗中。记录并保存它们,不仅是民俗摄影爱好者喜欢谈论的话题,也是民俗摄影研究者的职责。实践证明,在拍摄的过程中,一些民俗图片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再“土”一些,再传统、再现实一些。这种“土”绝不是对破旧、老旧、肮脏的追求,而应该是以民俗的真实性为主要特征,更接地气。民俗是对地方传统文化乃至生产方式的反映,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隨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很强的时代感。所以在做民俗摄影时,摄影师一定要掌握民俗文化的精髓,正确把握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如果只是满足于拍一些空泛的镜头,就难以把握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
民俗摄影作品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符号,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过去,解读现在,呼唤未来,是向年轻人解释历史的方式之一。只有当研究者深入了解和掌握民俗中令人感兴趣的文化现象,把民俗摄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才能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目的,通过真实性,实现其他艺术形式如文学、绘画等所不能实现的独特功能。真实、形象、生动的纪实摄影,赋予摄影工作者深刻的民族使命,督促他们肩负起责任,在民俗文化的记录上不留空白和遗憾。简而言之,身为民俗摄影师,更应该关注民俗深处蕴含的文化价值。
(三)差异性表现
差异性表现手法主要适用于拍摄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民居或者少数民族。例如某些作品以水乡古镇的黎明为背景,拍摄一个村庄女孩在河边淘米或是一个老人摇着蒲扇的画面,俨然就是一幅充满闲适感和美感的江南水乡之画;而画面转到夕阳如醉的西北黄昏,在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下,几名牧羊人赶羊回家的画面,则显然是一首荒凉的古沙漠之歌。在摄影中还应注意的是,中国各民族的服饰也各具特色。朝鲜人热衷于穿白色的衣服,他们认为穿白色的衣服很漂亮;彝族人认为穿黑色的衣服看起来庄重而深沉;维吾尔族人则喜欢鲜艳的颜色。服装的强烈对比能够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当拍摄这些特征时,色调、光线技术以及场景的选择一定是针对具体情况各有不同的。
(四)专题表现和微观表现
在民俗摄影中,专题表现和微观表现也是常用手法。例如,一篇报道为了突出其史料和学术价值,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民俗摄影照片,那么选取民俗摄影的主题就是最有价值和说服力的。例如,为反映山东地区古建筑的报道选择配图,就可以结合民俗摄影的特色和古建筑的优点充分考虑。我国分布有许多古代建筑,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生产水平、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在建设过程中有不同的特点。从总体来看,均造型美观,用料精良,色彩鲜艳,做工精细。中国民居建筑可以列出傣族村落、羌族村落、客家民居、徽州民居等诸多主题。其中,菏泽的民居建筑装饰非常独特,屋脊与脊兽极具菏泽特色,如“脊兽”即“五脊六兽四摆头”的屋脊装饰(详见图1),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美观文雅,惹人喜爱。还有“-城砖塑”(图2)也是这里特有的建筑装饰,它保持了传统的民间捏塑和土陶工艺的特色。菏泽民居不仅造型美丽,而且建筑的用料和制作艺术都非常严谨、细致,从建筑的外在美和实用用途来说,选择这一特殊系列的住宅建筑作为配图主题,是最合适的。中国建筑是艺术哲学和东方文化的体现,民俗摄影的特点也体现了各国家、民族间艺术形式的交融,形成了庞大而又丰富的文化艺术体系。由此可知,在选择主题上,要注重深入浅出,由小见大,材料越有价值,就越能为人们所接受。此时,民间摄影的专题表现与微观表现,正与主题的表现相辅相成。
(五)纪实表现
民俗摄影中的纪实摄影,是对民俗事件最基本的记录方法。例如摄影师陈锦把四川民居、川剧变脸、西南丝绸之路、悬棺、茶马古道、康巴风光等地域文化景观融入镜头,描绘了巴蜀文化的优美风情。
三、结语
在深刻认识民俗摄影意义的基础上,民俗摄影师应当站在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高度,深入观察民俗摄影与民俗文化。假如摄影师只是把民俗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品就会失去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因此,要让民俗摄影回归自然,回归现实,回归真实的历史。从具有强烈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历史角度推广民俗摄影,是每一位民俗摄影师应尽的义务。
民俗摄影首先要体现民俗的特点,通过多维度、多角度的题材选择,提炼民俗的内涵。民俗摄影的历史使命激励着摄影师围绕其喜爱的民俗主题,深入生活实际,挖掘素材,力求反映民俗事物的整体性,体现民俗摄影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尊重拍摄对象,深刻理解民俗的外在美感和内在意蕴。
作者简介
郑丹,1988年11月生,女,汉族,山东菏泽人,菏泽市鲁西南民俗博物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民俗、历史。
注释
①王晓旭:《民俗的审美价值探源及其现代意义》,《河南教育学院报》,2006年第2期,第55-57页。
关键词:民俗摄影;传统文化;文化价值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民俗内容是最丰富的摄影素材,最具生活情趣。民俗摄影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摄影门类,并不断得到发展。众所周知,民俗摄影不仅是社会学、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密不可分。同时,民俗摄影作为摄影学的一个范畴,其取材对象范围广泛,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随着文化研究的不断进步以及跨学科研究的新进展,民俗摄影正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方式之一,拥有属于自身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笔者作为一名历史学者和文化工作者,也是一名民俗研究者和摄影爱好者,在长期搜集、挖掘、整理、编纂历史文化的过程中,研究并总结了各地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民俗。
一、民俗摄影的内涵、价值与特性
(一)内涵
民俗摄影指拍摄民俗相关的活动,民俗摄影可以为民俗的相关研究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图片资料。换言之,民俗摄影也是一个再现历史的真实过程,对延续和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民俗摄影具有深刻的民俗内涵,首先因为其创作的重点来自現实生活中的民俗。民俗摄影的内容应该是围绕民俗这个主题,包含民俗的一个整体范畴,或者是一个有关民俗生活的形象的情节链。摄影内容之间的关系,本就是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以在反映民俗事物的时候,要留意每一幅画面,观察该画面在反映动态的阶段所具有的代表性情节,这样的画面往往被称为关键时刻或亮点时刻。
(二)民俗摄影的价值
民俗摄影的历史使命,就是收集、拍摄、记录、整理和抢救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抢救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中,民俗摄影作用最大,效果也最直观。抢救即将消逝的民俗文化遗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民俗摄影,这个方法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
2.民俗摄影作品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史料收藏和研究价值。
3.民俗摄影能够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4.民俗摄影作品具有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促进民族团结、增进对外交流的功能。
5.民俗摄影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与经济价值。
民俗摄影的重要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使命、目的和特点,简而言之,就是充分展示、记录、探索和拯救中国民俗文化。而中国民俗文化题材非常广泛,内涵丰富,史料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很高,学术性也很强。有鉴于此,民俗摄影不仅应被用作最有效、最直观的宣传和表达手段,还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创新途径。从经济价值而言,民俗摄影也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广泛的市场接受度。民俗摄影与农村风土的紧密结合,更是要求当代摄影师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抓住精准扶贫这个主题,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帮助农村改变面貌,逐步实现新农村的民俗传承和发展。
(三)民俗摄影的特点
民俗摄影除了具有其他摄影类别的共同特征外,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真实性
民俗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行为,是对民间习俗的真实反映。民俗摄影,是对文化对象的真实记录,因而真实性是其重点。只有关注真实性,才能充分反映民俗事物,准确记录画面内容,顺应原有的民俗习惯和民俗特点,使写实的拍摄手法带来返璞归真的感觉,还原民俗的真实面貌。因此,在拍摄民俗活动时,切记不要干预和操纵被拍摄主体,避免作品的真实性被破坏。
2.艺术性
一张深刻的民俗摄影作品并不是一幅毫无特色的肖像,它具有一定的艺术内涵,在拍摄时,摄影师通过调整构图、利用光线,再加上一点造型灵感,就可以完美地塑造对象①。民俗摄影的艺术性,重点在于运用摄影意象思维,运用摄影造型原理表达民俗现象,从而反映民俗的内在美。比如各种造型手法的运用,如构图、光线、色彩等,乃至拍摄时选择最佳的角度和时刻,这都是创作一幅优秀民俗摄影艺术作品的要素。如果摄影师平时缺乏对美的思考与研究,就很难拍出好的民俗摄影作品。创作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不仅需要摄影师积累多年的民间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能够把握民俗事件的本质内容和特点。
3.学术性
民俗摄影的学术性非常强,这是与其他摄影门类相异的重要标志。
从内容上,民俗摄影涉及的范围广,作品数量大,民俗摄影的内容涉及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还涉及民俗历史。从专业上看,民俗摄影细分学科种类多,具有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学术研究成果,涉及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中国民俗学学会和省级民俗学学会每年召开的学术会议上,很多摄影师的演讲都以摄影作品和纸质主题来表达创作情感,得到了与会各界专家的高度赞赏和肯定,也反映了这门学科的学术深度。
4.包容性
民俗摄影的包容性,是民俗摄影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尽管民俗摄影是一个独立的摄影范畴,但在某些拍摄技法上,需要借鉴新闻、纪实、人像、艺术等摄影形式,不同程度地在民俗摄影中加以运用。当前,不少摄影家在摄影形式上广泛采用了民俗摄影的主题、思想、形式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许多民间摄影集相继出版。这反映了民俗摄影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也反映了民俗摄影正逐渐成为各类摄影工作者借鉴学习的对象和摄影界发展的时尚与潮流,充分体现了民俗摄影的包容性。
二、民俗摄影与传统文化 (一)民俗摄影对民族历史和传承的保护
在描述历史的多种方式中,文字和图像是最常见的形式。这两者中,图片作为直观的影像载体,其包含着丰富而直观的历史生活内容,是难以用文字取代的。民俗摄影的核心就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把握,所呈现的影像直接关系到民俗的演变和发展,更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脉络。例如,100多年前,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摄影师在中国拍摄了大量照片,有的记录从旧的房屋到街道上跑满各种车辆的城市变迁,有的记录从小型商铺到知名老品牌的商业变迁等,这些照片记录和收集了晚清的民族习俗、古建筑、宗教文化和生产活动,涵盖了民俗摄影的内容,记录了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是记录历史最直观的方式。民俗摄影蕴含的历史信息内容是巨大的,从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而言,它克服了文字可能具有的空洞感,使读者能够与历史面对面地交流,远远超越了一张平面作品的范畴,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总之,这些具有民俗意义的图像不仅是珍贵的史料,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民俗摄影对传统文化的表现
在鲁西南地区,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新旧文化的融合和历史文化的痕迹在当地民俗中都生动地表现出来。鲁西南人民的衣食住行、婚丧礼仪、节日活动、服饰、建筑、交通、渔猎生活、宗教信仰、生产活动等也都反映在当地民俗中。记录并保存它们,不仅是民俗摄影爱好者喜欢谈论的话题,也是民俗摄影研究者的职责。实践证明,在拍摄的过程中,一些民俗图片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再“土”一些,再传统、再现实一些。这种“土”绝不是对破旧、老旧、肮脏的追求,而应该是以民俗的真实性为主要特征,更接地气。民俗是对地方传统文化乃至生产方式的反映,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隨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很强的时代感。所以在做民俗摄影时,摄影师一定要掌握民俗文化的精髓,正确把握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如果只是满足于拍一些空泛的镜头,就难以把握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
民俗摄影作品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符号,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过去,解读现在,呼唤未来,是向年轻人解释历史的方式之一。只有当研究者深入了解和掌握民俗中令人感兴趣的文化现象,把民俗摄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才能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目的,通过真实性,实现其他艺术形式如文学、绘画等所不能实现的独特功能。真实、形象、生动的纪实摄影,赋予摄影工作者深刻的民族使命,督促他们肩负起责任,在民俗文化的记录上不留空白和遗憾。简而言之,身为民俗摄影师,更应该关注民俗深处蕴含的文化价值。
(三)差异性表现
差异性表现手法主要适用于拍摄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民居或者少数民族。例如某些作品以水乡古镇的黎明为背景,拍摄一个村庄女孩在河边淘米或是一个老人摇着蒲扇的画面,俨然就是一幅充满闲适感和美感的江南水乡之画;而画面转到夕阳如醉的西北黄昏,在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下,几名牧羊人赶羊回家的画面,则显然是一首荒凉的古沙漠之歌。在摄影中还应注意的是,中国各民族的服饰也各具特色。朝鲜人热衷于穿白色的衣服,他们认为穿白色的衣服很漂亮;彝族人认为穿黑色的衣服看起来庄重而深沉;维吾尔族人则喜欢鲜艳的颜色。服装的强烈对比能够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当拍摄这些特征时,色调、光线技术以及场景的选择一定是针对具体情况各有不同的。
(四)专题表现和微观表现
在民俗摄影中,专题表现和微观表现也是常用手法。例如,一篇报道为了突出其史料和学术价值,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民俗摄影照片,那么选取民俗摄影的主题就是最有价值和说服力的。例如,为反映山东地区古建筑的报道选择配图,就可以结合民俗摄影的特色和古建筑的优点充分考虑。我国分布有许多古代建筑,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生产水平、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在建设过程中有不同的特点。从总体来看,均造型美观,用料精良,色彩鲜艳,做工精细。中国民居建筑可以列出傣族村落、羌族村落、客家民居、徽州民居等诸多主题。其中,菏泽的民居建筑装饰非常独特,屋脊与脊兽极具菏泽特色,如“脊兽”即“五脊六兽四摆头”的屋脊装饰(详见图1),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美观文雅,惹人喜爱。还有“-城砖塑”(图2)也是这里特有的建筑装饰,它保持了传统的民间捏塑和土陶工艺的特色。菏泽民居不仅造型美丽,而且建筑的用料和制作艺术都非常严谨、细致,从建筑的外在美和实用用途来说,选择这一特殊系列的住宅建筑作为配图主题,是最合适的。中国建筑是艺术哲学和东方文化的体现,民俗摄影的特点也体现了各国家、民族间艺术形式的交融,形成了庞大而又丰富的文化艺术体系。由此可知,在选择主题上,要注重深入浅出,由小见大,材料越有价值,就越能为人们所接受。此时,民间摄影的专题表现与微观表现,正与主题的表现相辅相成。
(五)纪实表现
民俗摄影中的纪实摄影,是对民俗事件最基本的记录方法。例如摄影师陈锦把四川民居、川剧变脸、西南丝绸之路、悬棺、茶马古道、康巴风光等地域文化景观融入镜头,描绘了巴蜀文化的优美风情。
三、结语
在深刻认识民俗摄影意义的基础上,民俗摄影师应当站在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高度,深入观察民俗摄影与民俗文化。假如摄影师只是把民俗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品就会失去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因此,要让民俗摄影回归自然,回归现实,回归真实的历史。从具有强烈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历史角度推广民俗摄影,是每一位民俗摄影师应尽的义务。
民俗摄影首先要体现民俗的特点,通过多维度、多角度的题材选择,提炼民俗的内涵。民俗摄影的历史使命激励着摄影师围绕其喜爱的民俗主题,深入生活实际,挖掘素材,力求反映民俗事物的整体性,体现民俗摄影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尊重拍摄对象,深刻理解民俗的外在美感和内在意蕴。
作者简介
郑丹,1988年11月生,女,汉族,山东菏泽人,菏泽市鲁西南民俗博物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民俗、历史。
注释
①王晓旭:《民俗的审美价值探源及其现代意义》,《河南教育学院报》,2006年第2期,第55-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