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一定见过柳树的婀娜多姿,一定见过白杨树的高大挺拔,也一定见过松柏的苍劲雄浑;你一定见过百合花的清新脱俗,一定见过玫瑰花的娇媚多姿,也一定见过向日葵的熠熠生辉……但你是否想过那枝繁叶茂、花朵累累的泥土下的根系,他们是植物的命脉,只有根发育良好,才能使植物的地上部分完善地生长。养根,需要肥沃的土壤。学生的茁壮成长、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成长需要校本教研这块肥沃的土壤。因此,我校十分用心培植教师成长的“沃土”,用从容和优雅谋行其长远,力争走出一条“养根储值”之路。
1 大力倡导读书,为教师成长“给养” 。
“教师读书是最长远的备课。”我校积极倡导阅读,坚持“兴趣促读,到方法促读”的路线,把阅读当成生命的经线,一根根,一字字,一句句,一天天地编织进教师的生命。让教师从兴趣到习惯,从初步掌握阅读技法、解题技法,向更深层次的习惯养成、思维定势养成迈进,形成完美的“阅读人生”。每天中午1点半,是师生共读时间;每周五教师大会前半小时,是教师觅渡论坛时间,校长、书记带领行政率先走上讲坛。每年4月是校读书节。教师共读一本书,从不同角度阐述教育的真谛;师生共读一本书,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好书推荐,从不同书中品味职业幸福:《论语心得》、《道德经》等修身养性之书让我们学会做有胸襟的教师;《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引领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等专业书籍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为校本研修提供了知识积淀。阅读中,我们在书里相遇,重新理解教育;交流中,我们踏上“觅渡论坛”,进行思想激荡。这一切,如此美妙,构成了教师学习的主旋律。
迄今为止,我们举办五届读书节,开设7期教师论坛, 3次好书推荐,每人写学习心得50余篇。读书活动让我们愉悦身心,充满自信,充盈心灵,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彰显魅力。
2 锤炼教学技能,为教师成长“储值” 。
2.1 开展基本功训练,夯实内功。
教师勤练基本功,做到:“实、活、新。”分两步走,循序渐进提升教师素养。第一步是三笔两画(话)基本功培训;第二步是学科基本功培训,如语文老师写下水文、背古诗;数学老师做教具、攻奥数题;科学老师进行实验演示等,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内容。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实验演示大赛”等活动,夯实了教师教学基本功。
2.2 举行教学比赛,提升技艺。
一年一度的教学比赛是我校锤炼教师教学技能的“练兵场”。 学校聘请专家,以赛代训,赛前开展了专家讲座、问题悬挂、专业知识大比拼、看录像观摩名师课堂、写教学实录、写教学设计等集中、系统的培训。比赛分语文、数学、综合三大学科,每年形式有所不同,今年是以年级为单位参加比赛,每节课都凝结了集体智慧的结晶,执教教师也收益匪浅。
3 开展课题研究,为教师成长“蓄势” 。
教育智慧存在于小课题研究中。学校的每项课题都下设几个小课题。比如我们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将它分“把握教材有效设计”、“尊重生成有效调控”、“尊重学生有效生成”等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每次只研究其中一个内容。我们认为只有将主题定位在小课题,才能集中力量,站在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出发、开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研究,更快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真正落实课题研究,我们实行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三级管理层次,让课题研究凝聚教师教育智慧,让课题研究延续教师生命。近三年,我校共有7项课题顺利结题。今年我们申报成功1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校级课题人人有。
4 推行课改实验,为教师成长“导航” 。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考察学校是多次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多学少教,知行统一,全面发展。”我校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提出“先学后导,构建高效课堂”的课改实验,并以此作为学校教学的“导航仪”。
在这次课改践模活动中,教师获得的发展,出乎意料,我们用两个“没想到”概括:第一个没想到:两年内,80%的教师愿意接受“先学后导”教学思想,并将此模式变为自己的教学常态,课堂学习活动较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参与面广,气氛活跃;第二个没有想到:我们期待已久的那种“团队精神”在“课改践模”中悄然形成。在我们学校这个集体里,涌现出了许多这样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学科组、备课组、年级组。
拥有了一个好的教研方式无疑增加了提升学校声誉的砝码,打开了一扇教师专业成长之门,给学校带来无限生机和广阔的前景!校本教研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规范化的校本教研基本克服了原来流于形式的弊端,逐渐形成了个体努力、合作研究的氛围。一些过去在校本教研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教师也尝到了成长的甜头,从“要我说”变成了“我要说”。校本教研实现了学校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地带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 大力倡导读书,为教师成长“给养” 。
“教师读书是最长远的备课。”我校积极倡导阅读,坚持“兴趣促读,到方法促读”的路线,把阅读当成生命的经线,一根根,一字字,一句句,一天天地编织进教师的生命。让教师从兴趣到习惯,从初步掌握阅读技法、解题技法,向更深层次的习惯养成、思维定势养成迈进,形成完美的“阅读人生”。每天中午1点半,是师生共读时间;每周五教师大会前半小时,是教师觅渡论坛时间,校长、书记带领行政率先走上讲坛。每年4月是校读书节。教师共读一本书,从不同角度阐述教育的真谛;师生共读一本书,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好书推荐,从不同书中品味职业幸福:《论语心得》、《道德经》等修身养性之书让我们学会做有胸襟的教师;《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引领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等专业书籍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为校本研修提供了知识积淀。阅读中,我们在书里相遇,重新理解教育;交流中,我们踏上“觅渡论坛”,进行思想激荡。这一切,如此美妙,构成了教师学习的主旋律。
迄今为止,我们举办五届读书节,开设7期教师论坛, 3次好书推荐,每人写学习心得50余篇。读书活动让我们愉悦身心,充满自信,充盈心灵,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彰显魅力。
2 锤炼教学技能,为教师成长“储值” 。
2.1 开展基本功训练,夯实内功。
教师勤练基本功,做到:“实、活、新。”分两步走,循序渐进提升教师素养。第一步是三笔两画(话)基本功培训;第二步是学科基本功培训,如语文老师写下水文、背古诗;数学老师做教具、攻奥数题;科学老师进行实验演示等,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内容。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实验演示大赛”等活动,夯实了教师教学基本功。
2.2 举行教学比赛,提升技艺。
一年一度的教学比赛是我校锤炼教师教学技能的“练兵场”。 学校聘请专家,以赛代训,赛前开展了专家讲座、问题悬挂、专业知识大比拼、看录像观摩名师课堂、写教学实录、写教学设计等集中、系统的培训。比赛分语文、数学、综合三大学科,每年形式有所不同,今年是以年级为单位参加比赛,每节课都凝结了集体智慧的结晶,执教教师也收益匪浅。
3 开展课题研究,为教师成长“蓄势” 。
教育智慧存在于小课题研究中。学校的每项课题都下设几个小课题。比如我们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将它分“把握教材有效设计”、“尊重生成有效调控”、“尊重学生有效生成”等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每次只研究其中一个内容。我们认为只有将主题定位在小课题,才能集中力量,站在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出发、开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研究,更快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真正落实课题研究,我们实行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三级管理层次,让课题研究凝聚教师教育智慧,让课题研究延续教师生命。近三年,我校共有7项课题顺利结题。今年我们申报成功1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校级课题人人有。
4 推行课改实验,为教师成长“导航” 。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考察学校是多次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多学少教,知行统一,全面发展。”我校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提出“先学后导,构建高效课堂”的课改实验,并以此作为学校教学的“导航仪”。
在这次课改践模活动中,教师获得的发展,出乎意料,我们用两个“没想到”概括:第一个没想到:两年内,80%的教师愿意接受“先学后导”教学思想,并将此模式变为自己的教学常态,课堂学习活动较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参与面广,气氛活跃;第二个没有想到:我们期待已久的那种“团队精神”在“课改践模”中悄然形成。在我们学校这个集体里,涌现出了许多这样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学科组、备课组、年级组。
拥有了一个好的教研方式无疑增加了提升学校声誉的砝码,打开了一扇教师专业成长之门,给学校带来无限生机和广阔的前景!校本教研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规范化的校本教研基本克服了原来流于形式的弊端,逐渐形成了个体努力、合作研究的氛围。一些过去在校本教研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教师也尝到了成长的甜头,从“要我说”变成了“我要说”。校本教研实现了学校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地带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