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高校的“两课”教学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两课”教学的效果不容乐观。为达到“两课”教学的真正目的,我们要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两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以人为本 两课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041-02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之后,各行各业都喊出要“以人为本”,比如企业“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城建“ 以人为本”等。笔者认为,在目前的高校“两课”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更应该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以改变传统的“两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两课”教学的目的。
  
  1 “两课”教学的重要性
  “两课”也即政治课,是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简称(简称“两课”)。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两课”教学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事关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两课”通过组织多层次、有效的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课”教学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为他们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而高校的“两课”教学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培养青年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重任。“两课”教学的本身就包含了社会中最进步、最深刻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及当代的社会核心价值观,通过“两课”的教学这个渠道传播给学生,以高于现实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格目标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由此可知,抓好“两课”的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2 “两课”的教学要“以人为本”
  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会呈现日益丰富和复杂的特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挑战,必须要用“以人为本”新的教学理念进行“两课”的教学,并在“两课”教学的课堂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不能再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
  2.1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它强调的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辨证统一,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教育的核心就是使人的本质得到全面发展和张扬,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是以活生生的“人”为对象的活动。在这一特殊的教育活动中,就是要以特殊的对象“学生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教育者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给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
  2.2 传统“两课”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两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因其内容枯噪、形式单一、被作为副课等原由,一直没有为大学生所高度接受。这不仅是作为客体对象的学生没有对“两课”教学重视的原因,而且更主要的是教育者本身的原因。比如固守在刻板的照本宣科上,一成不变地采用一本课本、一支粉笔,脱离现实的填鸭式单向灌输和概念演绎的说教。笔者曾经做过调查,一些高校的“两课”老师,几年甚至自从教“两课”以来都在重复讲授那早已成为古董的原始教案。课堂上没激情,不能紧密联系身边发生的热点进行分析阐释课本上的某个原理。课堂组织形式单调,整个课堂只有老师在作抽象的发言似的,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以至于台上老师讲,台下学生打瞌睡的、听MP3的、做其它作业的、看报纸的、讲悄悄话的等。学生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个体,本身就具有分析、判断、思维等能力,他们不是一直被动的接受知识,成为录音机似的接受器。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不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中心,缺乏参与意思和自主学习能力,机械地传授知识,这样,就漠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考试时为了过关,让学生死记硬背,实行题海战术,使用标准答案,形成了“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陋习。“两课”本是活跃的思想分析和探讨课,却被简单化一的说教和考核囚禁了起来,这怎能不扼杀“两课”的生命力呢?怎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呢?
  最近,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精神,“两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进行必要调整。“四年制本科的课程设置应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门必修课。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1]。新的课程设置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新变化。现代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世界,大学生们生活在这一个科技迅速发展,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渴求的是新鲜的知识,若要唤起他们对“两课”知识的求知欲,老师的教学观念就更要与时俱进,抛弃传统的不以学生为本、不以学生为中心、扼杀学生主体意识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移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来。让学生全面參与、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两课”的兴趣、策略、方法和主体意识。
  
  3 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改革“两课”教学的措施
  在“两课”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就要改变那些不符时代发展的陈旧教学理念、手段。根据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需要、爱好,紧密联系现实设计教案。首先,这就要要求“两课”的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功底,而且还需要有广泛的科技、天文、地理、历史、社会等自然、人文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就更要有很深的研究。因为老师活动的对象是要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就要理解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知识。只有具备了这样广泛的知识,讲课时才能旁征博引,就不会局限于只对原理概念的抽象解释上。再加上,当今科学发展呈现出不断分化而又不断综合的趋势。面向未来的人才需要有综合的能力、基础方法、广博的知识和自我选择的能力。“两课”就需要打破专业、系、科、校际之间的封闭,实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入的综合教学。以便能更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架起各学科联系的桥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 要一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师生互动。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持以学生为本,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重在方法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要局限于课堂45分钟传授知识的角色,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的方式,如可以开展一些角色互换,如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辩论法、直观形象教学等,至于教师采取何种或兼综那些教学方法,可因人而宜。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可以培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感情,要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议多想,有意识地打开一些“缝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实背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其次,要改进传统的教学工具,使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和走出课堂的教学手段。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内容超越了传统范围,它凝集了声、像、图、文与一体,多角度地提供大量生动的事实材料,全方位展现事件的过程。能够积极吸引学生的眼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积极思考问题。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把“两课”教育拉出课堂,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读书心得、报告会等都可以。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正确理论的真理性和现实力量,培养自己运用正确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改变传统的“两课”考核方式。我们可以改变期中、期末,知识、分析各占多少分的考核方式。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把学生从机械的记忆中解脱出来。着重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都很关注国家大事和政治时事,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知识较感兴趣,允许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总之,教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人是教育的根本,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新形式下“两课”教学改革的思路和重心。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把原来单向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双向的、互动的过程,使课堂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成为探索知识的殿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以往那种上课动手不动脑的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宣部、教育部要求高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N].教材周刊,2005-03-11(1).
  建立完善的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两院资源优势。同时,加大配套投入,改善实验条件和更新仪器设备。尽量创造条件,为基地班学生多开设综合性设计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实验技能(包括生化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克隆技术、合成技术、分子模拟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组技术等),为进入研究生学习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化学生物学知识面广,需要有广泛的自然科学根基。同时它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基本知识,增长基本技能。近年来,本学科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高素质化学生物学专门技术人才,我们特别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化学生物学相关的基本技能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两院资源优势,尽可能多的为基地班学生开设设计性实验。同时,采用两项措施为基地班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一是实施本科生科研立项:从三年级开始直至毕业,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活动,让学生进入研究室或实验室接受科研基本技能的训练,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二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基地班学生一旦进入实验室,科研的全过程均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导师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有益的探索。通过上述各项改革措施包括教学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对基地班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努力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培养目标。将化学的基础学科与生物学的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形成有特色的“化学生物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課程体系。实行化学、生物学一级学科交叉,促进化学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研究型人才。学科的发展是迅速的,化学生物学尤其如此。为了适应学科的发展,适应新世纪对化学生物学技术人才的要求,我们会不断探索化学生物学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给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化学生物学专门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先英等.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29-130.
  [2] 马林.如何从化学学科的角度理解化学生物学的内涵.化学进展.2006,18(4):514-518
  [3] 周兴旺.化学生物学新前沿——化学蛋白质组学.化学进展.2003,15(6):518-522.
  [4] 王智民等.对“从诺贝尔化学奖看20世纪化学的发展”一文的评介、补充和订正.化学通报.2004(9):707-710.
  [5] 王智民等.从田中获奖看诺贝尔化学奖也要“与时俱进”——兼评“化学生物学”成为“大科学”.化学通报.2004(4):309-313.
其他文献
【摘要】阐述了从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环境与条件建设到各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改革的思想与实践工作。提出了各教学环节教学应围绕培养目标形成相互融合、层次递进、有序衔接的配套体系的教育教学理念。介绍了深化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分析了充分发挥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优势、有效利用行业教育教学资源对于实现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改善及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重要作用。阐明了教学规章制度及质量监
【摘要】本文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改革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改变以知识考核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综合素质 动手能力 实践训练 创新意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03
【摘要】教师的哲学素养是教师在教育中进行精神探求和精神磨练的必要准备!有了良好的哲学素养作为起点,教师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哲学素养 提高 教育观念 更新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033-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据研究调查表明:现在大多数的学生一到作文课就开小差,把写作这件事当作负担,但是学生往往在教师的一声呵斥下,才会想象如何编凑以此来刻板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此在小学生的习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流水账式的作文,甚至有些学生为了让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新颖,大肆运用一些花里胡哨的句子,却不知道如何通过文章来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落笔,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善于通过习作来描述自己的情
期刊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张扬写作个性、释放学生心灵,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是写作教学一条求实之路、创新之路。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以求引领学生走上写作创新之路。  一、力求命题新颖,贴近学生心灵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者命题,题意所含,要使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能有所撰作。”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潜力是否被发掘出来与作文的命题大有关系,毋庸置疑,那种望而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部分,实验方法的先进与否,是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其实验改革从理论上、方法上进一步探讨,使之更加完善和系统化,为培养现代创新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035-02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物科学的实
【摘要】区域高校要与国际高校接轨,应加强实验室改革,在建立独立实验中心体制基础上,实现由一级管理向二级管理和使用的突破;盘活实验教学资产,实现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突破;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使用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突破。  【关键字】区域高校 实验室改革 三个突破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036-02    高校實验室是
作文在语文中的地位一直是不容动摇的,作文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清理思路,而且在写作文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不断写作与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所以教师应注重作文培训,让学生想写,会写并会改写。  一、培养写作兴趣——达到学生想写的目的  让学生想写作文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兴趣去写,有东西可写。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
期刊
【摘要】本文从植物生理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及课程考核等几个方面对提高植物生理学教学效果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 教学改革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039-02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我校农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及后续的多门专业课具有重要的
写作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高考中占据分数的比例很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学做能力多做一些训练,经过训练活动,将学生用文字来抒发自身情感的能力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目前实际的教学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写作教学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所以,我们要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寫作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方式的意义  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在老师的组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