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最新的统计,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是71岁,但国人的平均健康期望寿命只有63岁,也就是说我们的最后八年是病魔缠身。通过生活方式革命,我们可以使最后的八年活得更健康。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357名男性进行了调查。在研究开始阶段(1981年一1984年),这些平均年龄为72岁的男性提供了关于人口统计学与健康变化的信息,包括身高、体重、血压与胆固醇水平以及他们多久参加一次运动。被研究个体在调查的第一年提供了2次资料,之后每年提供1次,一直延续到2006年;之后他们完成了1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生活习惯、健康状态或日常工作能力的改变等。调查结果表明,总共有970名男性(41%)活到了90岁以上,而有多种可改变的生物学与行为学因子与高寿命存活率有所关联。研究人员称,吸烟、糖尿病、肥胖与高血压可显著降低活到90岁的可能性,而生活规律且有活力的运动可在实质上改善这种状态。此外,年龄超过90岁以上的男性,相对于那些较早死亡的男性,也有更好的身体机能、精神健康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研究还显示,与短命有关的有害因子,如抽烟、肥胖与久坐生活方式等与老年初期贫乏的机能状态也有显著的关联。研究人员估计,一位70岁的男性,如果他不吸烟,血压、体重正常,也没有糖尿病,且每周运动2—4次,活到90岁的概率高达54%;但如果拥有上述有害因子,活到90岁的概率就会明显下降,如有久坐生活方式的活到90岁的概率降为44%,有高血压的降为36%,患肥胖的降为26%,吸烟者降为22%;拥有三种有害因子,如久坐、肥胖与糖尿病者则降为14%:拥有五种有害因子的降为4%。虽然某些中年死亡风险对老年初期的冲击颇有争议,但该项研究指出,至少是在男性当中有许多因子依然很重要,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风险管理应当持续到老年早期,以减少死亡率及残疾。
我国的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成不同组别: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痴呆、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症、帕金森氏症与中风。那些在85岁以上患有上述状态者被归类为迟缓者,而那些在较轻年龄时患有这些状况的人则被称为幸存者。在参与者中,32%属于幸存者,68%属于迟缓者,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发病不能够将这些特长寿命压缩至尽头。这些在85岁之前发生心脏病或高血压的老人仍能存活到100岁,证明其具有与延迟到85岁后才发病者相似水平的机能。虽然只有少数男性与女性活到极老的年龄,不过,此项研究中的男性寿星与相对应的女性寿星相比,显然有更好的精神与身体机能。研究人员对此的一种解释或许是,男性必须要有更加出色的健康或机能上的自理能力,才能达到这种极端年龄;另一方面,女性或许在身体与社交上更加适应在伴随慢性病及经常失能的健康状态下生活。总之,在老年初期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体重管理、规律运动以及不吸烟等,与男性可活到90岁、并同时具备良好健康与身体机能的可能性大有关联。那么,老年人如何改善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一是均衡营养调配。营养均衡是中老年人合理营养的基本原则,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种或几种营养的重要性,忽视另一些营养素的作用。除了组织细胞更新和生命活动对营养的需要外。还要考虑到营养对机体老化的影响,以及营养不当对某些疾病发病的负面作用。应根据中老年人生理特点和抗衰防病需要调配膳食。膳食数量的多少,应“按需摄入、量需为入”的原则。主食的摄入量控制在250—350克。粗、细粮搭配。既补充了一定的糖类和热量,又补充了部分纤维素和微量元素。副食的摄入首选鱼类,每天每人食用精鱼肉50~75克,精瘦肉(瘦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50~75克,鸡蛋或鸭蛋一个。有条件可选用一些海产品如海鱼等,豆类既补充了优质蛋白质,又补充了纤维素和钙质、奶类是中老年人重要的食品,每天早晨应服250毫升鲜牛奶或一杯酸奶,也可用豆浆或豆腐脑代替;新鲜蔬菜每天可选择3—4种,总量500—750克,宜选用含维生素A、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可多食用一些水果,但含糖量较高的如香蕉等要限制用量。少量饮酒对身体健康有益,有研究证明,每天喝白酒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啤酒300—500毫升,可防止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
二是坚持有氧运动。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呼吸功能减退,肺活量下降,残气量增加,不利于氧气摄入与吸收。有氧代谢运动是指增强人体吸入氧、输送氧和利用氧为目的耐久性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所吸入的氧气应足够维持运动所需要的氧气,达到供需平衡,比在安静状态下增加氧可达十倍以上,从而增加了机体的含氧量,活化了细胞,促进了代谢,改善了心脑功能。有氧代谢运动的要求:快步走、慢跑步;有音乐伴奏的健身操、交谊舞、扭秧歌、打拳、舞剑等。每次运动不少于20~30分钟。根据自己健康状况,可延长时间,每周不少于三次,天天坚持更有效。中老年人在锻炼中特别注意掌握自我监控,若有头晕、胸闷为活动过量。
三是保持心理平衡。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社会活动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密切联系,对健康发生影响的。对外界某种刺激,首先有大脑形成反应和情绪体验,如喜悦、焦虑或恐惧等。这些反应和内脏反应是紧密相连的,持久或过度地反应均可使机体能量耗竭,导致免疫防护、免疫监视和免疫稳定功能低下,使机体衰老进程加快和各种疾病发生,甚至肿瘤发生率上升。因此,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应激,是保持心理平衡、维持身体健康长寿的关键。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在我国长寿保健谚语中有不少是与心理保健有关的,如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口常开、青春常在、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357名男性进行了调查。在研究开始阶段(1981年一1984年),这些平均年龄为72岁的男性提供了关于人口统计学与健康变化的信息,包括身高、体重、血压与胆固醇水平以及他们多久参加一次运动。被研究个体在调查的第一年提供了2次资料,之后每年提供1次,一直延续到2006年;之后他们完成了1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生活习惯、健康状态或日常工作能力的改变等。调查结果表明,总共有970名男性(41%)活到了90岁以上,而有多种可改变的生物学与行为学因子与高寿命存活率有所关联。研究人员称,吸烟、糖尿病、肥胖与高血压可显著降低活到90岁的可能性,而生活规律且有活力的运动可在实质上改善这种状态。此外,年龄超过90岁以上的男性,相对于那些较早死亡的男性,也有更好的身体机能、精神健康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研究还显示,与短命有关的有害因子,如抽烟、肥胖与久坐生活方式等与老年初期贫乏的机能状态也有显著的关联。研究人员估计,一位70岁的男性,如果他不吸烟,血压、体重正常,也没有糖尿病,且每周运动2—4次,活到90岁的概率高达54%;但如果拥有上述有害因子,活到90岁的概率就会明显下降,如有久坐生活方式的活到90岁的概率降为44%,有高血压的降为36%,患肥胖的降为26%,吸烟者降为22%;拥有三种有害因子,如久坐、肥胖与糖尿病者则降为14%:拥有五种有害因子的降为4%。虽然某些中年死亡风险对老年初期的冲击颇有争议,但该项研究指出,至少是在男性当中有许多因子依然很重要,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风险管理应当持续到老年早期,以减少死亡率及残疾。
我国的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成不同组别: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痴呆、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症、帕金森氏症与中风。那些在85岁以上患有上述状态者被归类为迟缓者,而那些在较轻年龄时患有这些状况的人则被称为幸存者。在参与者中,32%属于幸存者,68%属于迟缓者,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发病不能够将这些特长寿命压缩至尽头。这些在85岁之前发生心脏病或高血压的老人仍能存活到100岁,证明其具有与延迟到85岁后才发病者相似水平的机能。虽然只有少数男性与女性活到极老的年龄,不过,此项研究中的男性寿星与相对应的女性寿星相比,显然有更好的精神与身体机能。研究人员对此的一种解释或许是,男性必须要有更加出色的健康或机能上的自理能力,才能达到这种极端年龄;另一方面,女性或许在身体与社交上更加适应在伴随慢性病及经常失能的健康状态下生活。总之,在老年初期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体重管理、规律运动以及不吸烟等,与男性可活到90岁、并同时具备良好健康与身体机能的可能性大有关联。那么,老年人如何改善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一是均衡营养调配。营养均衡是中老年人合理营养的基本原则,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种或几种营养的重要性,忽视另一些营养素的作用。除了组织细胞更新和生命活动对营养的需要外。还要考虑到营养对机体老化的影响,以及营养不当对某些疾病发病的负面作用。应根据中老年人生理特点和抗衰防病需要调配膳食。膳食数量的多少,应“按需摄入、量需为入”的原则。主食的摄入量控制在250—350克。粗、细粮搭配。既补充了一定的糖类和热量,又补充了部分纤维素和微量元素。副食的摄入首选鱼类,每天每人食用精鱼肉50~75克,精瘦肉(瘦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50~75克,鸡蛋或鸭蛋一个。有条件可选用一些海产品如海鱼等,豆类既补充了优质蛋白质,又补充了纤维素和钙质、奶类是中老年人重要的食品,每天早晨应服250毫升鲜牛奶或一杯酸奶,也可用豆浆或豆腐脑代替;新鲜蔬菜每天可选择3—4种,总量500—750克,宜选用含维生素A、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可多食用一些水果,但含糖量较高的如香蕉等要限制用量。少量饮酒对身体健康有益,有研究证明,每天喝白酒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啤酒300—500毫升,可防止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
二是坚持有氧运动。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呼吸功能减退,肺活量下降,残气量增加,不利于氧气摄入与吸收。有氧代谢运动是指增强人体吸入氧、输送氧和利用氧为目的耐久性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所吸入的氧气应足够维持运动所需要的氧气,达到供需平衡,比在安静状态下增加氧可达十倍以上,从而增加了机体的含氧量,活化了细胞,促进了代谢,改善了心脑功能。有氧代谢运动的要求:快步走、慢跑步;有音乐伴奏的健身操、交谊舞、扭秧歌、打拳、舞剑等。每次运动不少于20~30分钟。根据自己健康状况,可延长时间,每周不少于三次,天天坚持更有效。中老年人在锻炼中特别注意掌握自我监控,若有头晕、胸闷为活动过量。
三是保持心理平衡。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社会活动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密切联系,对健康发生影响的。对外界某种刺激,首先有大脑形成反应和情绪体验,如喜悦、焦虑或恐惧等。这些反应和内脏反应是紧密相连的,持久或过度地反应均可使机体能量耗竭,导致免疫防护、免疫监视和免疫稳定功能低下,使机体衰老进程加快和各种疾病发生,甚至肿瘤发生率上升。因此,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应激,是保持心理平衡、维持身体健康长寿的关键。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在我国长寿保健谚语中有不少是与心理保健有关的,如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口常开、青春常在、遇事不恼、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