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束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来源 :核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hank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衰变方式和半衰期的放射性核束在生物医学领域有不同应用.本文评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LBL实验室首次产生高能放射性核束以来,世界范围内利用放射性核束开展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可在兰州放射性束流线(RIBLL)和将要建成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装置上进行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的设想.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一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ADAR1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PCR扩增ADAR1全部外显子后直接Sanger法测序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中的患
为评价13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成像在诊断肿瘤性质或肿瘤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对87例临床怀疑为恶性肿瘤或肿瘤转移复发的患者,空腹肘静脉注射18F-FDG 259-298MBq后
首次尝试将ITO(Indium Tin Oxide)膜与微通道板(Microchannel Plate)结合用作位置灵敏探测器,并对该探测器的线性、位置分辨及探测效率作了测试,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对4种高能辐射作用于聚合物材料导致材料发生老化降解进行了评述,同时分析了影响辐射老化的几种因素,阐述了2种辐射加速老化的方法,指出了聚合物辐射老化研究面临的困难和发
给出了柱筒型自给能γ剂量计探头在γ射线的照射下电荷沉积的测量结果,并讨论了其部分特性.
一、择校热的根源每当中小学生入学的季节,某些名牌中小学报名时“挤破头”,而一些普通中小学却乏人问津。
对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肝转移患者进行了131I治疗后随访.结果表明:(1)经131I治疗后生存期2-9年,2001年底随访时均存活.(2)1例在131I治疗11次(44.77 GBq)后131I扫描和B超示
本文介绍用于我所超灵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计垂直旋转型多样品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该系统亦可用于其他多样品自动装置.
随着旅游项目的成型与成熟,信阳当地的招商引资活动也被带动起来。笔者通过梳理近年来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在发展茶园生态旅游经济上还应关注到该项目的产业关联性优势。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茶是自然之物,有着清新淡雅、闲适悠然的特性,这些特点与画家追求自然的精神境界相吻合。本文以明代画家文征明为例,探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