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比翼齐飞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xhshh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双桥好走,独木难行。”课文是写作教学最好的范例,课文教学应该成为作文训练的主阵地,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主渠道;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应该以课文为本源,充分利用课文的综合示范作用及其不尽的艺术魅力,去打开作文殿堂的神圣大门。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为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搭建起一个能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平台,让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比翼齐飞。
   一、心有灵犀一点通——《我的空中楼阁》
   叶圣陶曾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其实课文教学是一个心灵交汇、情感碰撞的磁场,许多文质兼美的篇章,都是学生作文训练的精神盛宴。因此,教师可以用课文之情去激发学生之情,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与作家“心有灵犀一点通’。
   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神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教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点拨: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就是她心灵的归宿。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屋,它可能在山上,可能在林间,可能是放飞的小鸟,可能是海边的夕阳……那么,你的小屋在哪里?你是怎样经营你的小屋的?在老师的启发下,张亢同学在《给李乐薇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
   那眉黛似得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林、虚无缥缈的小屋令我心怡;那“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更令我神往……我也拥有自己的小屋,它也很袖珍……这小屋是我童话故事里的“家”,我就是那纯洁的小姑娘。早起时,我会带上小篮子,轻轻的对小屋说声“我出去了”,然后便化作蝴蝶,飞向蓝天;日暮时,我会挎回一篮子草莓,幸福地对小屋说“我回来了”……
   在受到作家真情的感染,美的熏陶之后,张亢同学用真情放飞了双目慧眼,由此可以看出她在生活中一定是个幸福有快乐的人!
   二、 反弹琵琶半遮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国教育学家乔治·布朗在他的《生动的课堂》一书中指出:“通过精神的‘幻想旅行’就会得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峰体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用她手中的彩笔,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幅图景。在教这篇文章时,我实时的启发学生:假如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失去三天的光明,我们将怎样对待生活呢?付晓明同学在习作中写道:
   假如我是去三天光明,我不会跳入他人的桎梏。这是我会对黑暗说:“我好快乐!”……我想,三天的黑暗,夺去了我的肉眼,可我心中的眼却打开了。我敏锐地发现了文坛以及不止文坛上的黑暗。我终于明白了人们为什么热爱光明了。眼睛的光明,会暂时麻痹心灵之眼,阻止心中之眼去洞察黑暗。于是,眼睛就可以欺骗大脑说:“看啊,光明多么伟大!”
   看了这篇文章我们不禁要为付晓明同学独特的感受、个性化的思想、与众不同的文化而欢呼。他凭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有限的课堂上做了无限的创造,创造出了自己的昼和夜。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边城》
   被誉为现代中国“风俗画家”的沈从文的《边城》是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诗,绘就的无彩画。它的结尾—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是个出人意料的变奏。于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等等等等》。当缓慢的旋律所营造出来的悲伤,深深的触动着学生,使他们沉浸在等待的美丽和等待的悲哀之中时,我告诉学生这首歌是著名歌星黄磊由《边城》演绎出来的,然后问他们,如果让你们续写《边城》,你们将怎样来写这个故事呢?胡浩同学在《伤逝》中这样写道:
   那一夜,傩送走了,怀着一股仿佛毅然决然的坚定,就那样狠心的走了。他带走了一丝自己淡淡的乡愁,也带走了翠翠一颗火热的心……已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也记不清流了多少眼泪,就如同自己永远数不清楚天上的星星,翠翠只是等待,等待那个看上去似遥不可及的梦……翠翠醒来时,旁边没有人。她只听见外面嘈杂的响声,还有人们的议论:“翠翠这孩子,怪可怜的,整日盼着二老回来,竟把身子弄垮了,哎……”翠翠不想去听,便死死地闭了眼,任思绪飘向远方……她看见她的傩送回来了,手里捧着大把大把的虎耳草,嘴里唱着她爱听的的歌,岁月的风霜已将他磨炼成了一个结实的男子汉。他看着翠翠笑:“让我为你唱歌,唱一生一世……”翠翠的脸涨得通红,她的嘴角露出了幸福的笑,因为她看见对面的高崖上长满了大片大片的虎耳草,随风舞动着,仿佛在向她祝福。她的耳边尽是傩送那缠绵的歌声。歌声飘荡,而她正随着歌声偏偏起舞,她飞了起来,飞向遥远的天际,歌声里,她笑着,飞着,舞着……
   傩送年轻的生命被洪水吞噬了,翠翠在望眼欲穿的等待中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又是一场以悲剧而告终的爱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没有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只是像沈从文那样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过程,可谓是《边城》续写的佳作。
   通过几次作文实践,我发现利用课文的艺术魅力,在课文教学中实施作文训练,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正式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的互动平台。这个平台不是“花拳绣腿”,也不是“装饰点缀”,而是“真刀实枪”,是学生开启作文殿堂神圣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其他文献
一、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与优势  (1)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有如下基本特征:  ①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是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时间、空
期刊
数理化教与学有章可循,程序清楚,学生进门之后,往往越学越有劲。而语文呢,灵活多样,也杂乱无章,往往越学越茫然。我想谈谈初中生学习古诗的程序,希望能给学生一点启发和帮助。   一、反复吟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点夸张,但可以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有瘾”。学习古诗,或轻或重、或快或慢,反复吟读几遍或十几遍再说。   二、理解意思。古诗语言精炼,且有文言词,理解字面意思很有
期刊
在辨析病句时,即使学生生对六种病句类型比较熟悉,也未必能准确迅速地做好病句辨析题,这就需要我们抓住命题规律,找到诊断病句的切入点。下面,结合实例介绍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句中出现并列短语时,句中出现并列短语,有时会存在以下几种语病: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大小概念并列不当。    例: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
期刊
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追求全体学生自我教育,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成功教育寓于语文教学当中,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实施成功教育呢?笔者认为把握下面几点很重要:   一:提出积极、合理的要求   作为教育者,都知道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他就是寓成功教育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典范。他始终信奉这样的信条:“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我参照魏老的信条,每每新
期刊
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几个观念。   一是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健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思想是行动的指挥所,只有老师在
期刊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故事导入、诗词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影视导入、情境导入等等。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资料,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经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增加教学的趣味,增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尝试的冲动。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在教学中,对
期刊
如何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完成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任务、指导初中学生适应社会、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文价值观念呢?笔者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并以之作为人文教育的知识资源    语文学科除了交流思想外,还承担着传承文明的重任,是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如今的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仅有许多描绘祖国河山、歌颂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的优秀篇
期刊
“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校全体师生看了场电影,片名是《撼天雷》。看过电影后,我发现从古平县某中学举行教学大楼落成仪式到杨县长被捕押进囚车这一幕,学生谈论得最为津津有味,兴趣很浓。这无意中得来的课程之源,当然得好好开发和利用。于是,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过,布置学生写一篇习作《难忘的一幕》不是很好吗?怎样让学生将感兴趣的话题写成精彩的文章,首先得激发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我把上作文指导课看成了烹饪,
期刊
作文讲评课是学生作文水平逐步达到较为理想境地的“桥梁”,教师通过它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以到达成功的彼岸。怎样让作文讲评更有效呢?本人浅谈作文有效讲评课优化的策略,供大家来探讨。   一、鼓励性批改    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和欣赏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作文批改的过程中,与其过多的指责学生作文的缺点,求全责备,还不如多欣赏学生作文的“亮点”。落实以上策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
期刊
从古至今,人们都崇尚读书,“开卷有益”已成共识,那么怎样读书才大有所益呢?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看,陶渊明老先生就深得读书之法,深得读书之妙啊!陶先生的读书之法是“会意”,亦即“悟”,悟出真谛,便欣然忘食,这也便是陶老先生的真性情了吧!死读书,读死书,不去悟,不会悟,何以“欣然”,何得其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悟”,让学生在学中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