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阶段式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世纪以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使其更容易与社会接轨,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95后大学生进入校园,其活跃、喜欢接触新事物的思维方式给传统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迫切需要从大学生综合素质总体要求出发,根据大学各个年级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分阶段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坚持以育人为首要目的,实行宽松的素质教育,使得大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够均衡发展,成为将来社会的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95后大学生;综合素质;阶段式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7 — 0127 — 02
  21世纪以来,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今的社会要求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才,对于人才的选拔,新社会将会给出更加严苛的标准。如何提高人才的德、智、体、美、劳,那就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了。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使其更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了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现今,95后大学生已经步入大学校园,成为了学校主角,即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代人思维跳跃,能够较为成熟的看待周围的事物,但同时有时又显得过于偏激,且由于学生更多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很难融入到团队生活中,更愿意特立独行,展现个性,这些新的特征,对传统的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需要我们尝试着根据大学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来引导学生不断成长,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年轻的一代正在崛起,如何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是当今社会遇到的最大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内涵
  素质狭义上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概括的,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心理学上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广义的素质在狭义概括的基础上,加入了素养的形成。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而提出的,其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赋予新的意义,但最终都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应涵括四个方面[1]:首先是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这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足见其重要性;二是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是成为合格人才的物质保证,没有合格的身心素质,其他的素质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法发挥良好的功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是科学文化素质,包括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这是综合素质中的基石,高校往往通过教学、实验等手段直接进行培养;四是创新素质,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综合素质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二、当前高校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综合素质培养存在认识误区
  综合素质教育被提出以后,人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学习以外素质提高上面,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大学是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关,亟需把人际交往等能力锻炼出来,进入新世纪,这种思维倾向更加严重,此时的综合素质常具有实用主义的特征,不注重基础和内涵建设,只注意技巧和速成式培养。学生生活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培养不出自身的内在修为,就好像在建房子之前,如果没有布置地基,那么盖的房子也将岌岌可危。实际上,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学风基础之上[2],没有良好的学风作为基础和载体,综合素质培养就无从谈起。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促进综合素质的内涵建设,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实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的内在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
  2.现有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尚存在不足
  现在高校普遍通过学生处和团委来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在其领导下,建立了一些诸如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相对官方”的学生组织,同时根据学生个人发展兴趣,成立了一些学生社团组织。这些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综合素质锻炼的兴趣,是目前較为常见的学生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部门和组织往往只能吸取相对少数的学生参与,对于提高整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发挥的功能十分有限。学校组织的社团针对的是一部分人,并不是大部分人,其中的局限性对于学生的发展就很大了。但是它们的存在并不是没有其道理的,在大学生活中,社团往往是学生无聊生活的调剂品,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使得大学生活多姿多彩。近年来,许多高校加强了班风建设活动,以班风建设促学风建设,可是由于大学扩招后,学生与辅导员比例失衡,一个辅导员带几百名学生的现象常常发生,辅导员只能通过召集主要班委座谈的方式来了解班级情况,而且学生年终考核指标中,主要班委总评加分偏重,极易引发班委产生“官本位”思想,只需对辅导员负责,而不需对学生负责,班风建设成效不明显。
  3.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较大
  如今QQ、微信、微博等众多新媒体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生活模式。新媒体信息传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交流、获取信息的同时,又冲击着传统社会许多约定俗称的道德规范,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新媒体信息传播给高校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但同时快捷的信息传播也对高校教师带来了挑战,学生的思想多元化现象加重,教师的权威地位逐渐被打破。新媒体的发展为教育里程碑上又画上浓重的一笔。新媒体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又有了一定的冲击,不管面对的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三、综合素质阶段式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大学生从入学到离校,其心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育成长的过程,根据每个年级阶段目标的不同,其关注的兴趣点也是随之变化的,所以需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的阶段目标和心理发育程度,有针对性的开展阶段式综合素质培养工作。
  1.一年级心理断乳期
  大一新生刚进大学,心理上正处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与调整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困惑,从习惯被父母安排到完全的独立自主,往往不知所措;此外,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以及校园文化处于朦胧的认识期,许多习惯也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因此这个时期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通过校史馆参观,宣传学校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帮助新生尽快适应环境。通过开展类似“我的大学四年如何度过”的演讲活动,对大学四年有个初步的规划,树立目标。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除在原有的班委制度基础上,每个班设立班级联合会制度,提高普通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也可以有效的制约班委的“官本位”思想。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课教师或者班主任可以给新生讲解专业的发展方向,专业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等,帮助其初步了解专业知识结构,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风。在开展实践活动方面,由于大一新生对高校周围的环境不熟悉,从安全角度和活动效果方面考虑,更多以校内活动为主,摆脱传统“官方”主办形势,改为“官方”鼓励引导,班级为核心的办活动思路,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初步培养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使命感和自豪感。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相信新生会对一无所知的大学生活有了目标,对于相比高中少了很多课的大学生活。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2.二年级素质成长期
  学生进入大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任务比较繁重,对开展常规性活动的兴趣会大大降低,学生管理者需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去招聘会现场,现场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开展“模拟招聘会”活动,同时,安排高年级的同学,开展“考研、就业”为主题的交流会,确立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另外,在大一开展公益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有实效、更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做时代的先锋,承担起大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
  3.三年级全面发展期
  学生在大三阶段将全面接触专业课程,对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管理者需要与专业课教师多多配合,在将来的专业发展方向上有更明确的指导,帮助学生一起分析、总结。鼓励学生开展专业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就业与创业相结合。同时,作为学长,需要给低年级的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将自己的得失经验与他们分享,做好传帮带工作。
  4.四年级心理成熟期
  这一阶段属于心理成熟期,对大学学习、生活形成了一套自己相对成熟的看法,但同时对即将迈出校门,走向社會充满了迷茫、焦躁。学生管理者可以围绕就业、创业主题,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就业创业培训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在就业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戒骄戒躁。同时,需要引导学生根据社会对专业需求的实际状况,适当的调整就业期望与心理状态。在大学生即将离校时,适时开展感恩母校的活动,最后阶段为母校做点公益活动,给大学的学习、生活做一个圆满的注解。
  综合素质阶段式培养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概括为“四心”,即恒心、耐心、细心、爱心。阶段式培养中虽然各阶段侧重点不同,但学风建设要贯穿始终,只有这样综合素质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05):38-40.
  〔2〕 赵平.应当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J〕.中国高教研究,1998,(04):34-35.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ATP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能量,其功能的完整对机体的能源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线粒体
7月中旬,湖北省襄樊市委副书记张家林、副市长刘德政在枣阳市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冒着酷暑检查指导该市畜牧业生产情况。张家林、刘德政等领导深入到七方镇金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为了适应防治禽流感、口蹄疫等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工作需要,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发“辽宁省畜禽分布定位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调度指挥系统”于9月7日正式开通。
一、2006年巴西4月份出口下降不稳定的巴西冷冻鸡肉出口市场.在2006年4月呈现小幅下降趋势.整只禽肉和切割鸡肉出口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现小幅度的下滑。其中整鸡出口由2005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该作用与蛋白激酶B(Akt)-Yes相关蛋白(YAP)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用含不同浓度Gln(4、2、1、0.5、0.1、0mmol/L)的Dulbecco改良Eagle
早就听说湖南省平江县畜牧水产局长胡[身未]基对肉牛产业情有独钟。近日,笔者乘兴前往采访时,这位衣着朴素、作风干练的“农民”局长马上变得兴奋起来,谈起“牛经”来如数家珍,滔
青少年网络水军的兴起,是新兴媒体凸现的重要标志.青少年网络水军冲击了传统舆论传播格局,彰显了民众对自身社会参与和言论表达权力的充分行使,反映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人生观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既有积极的影响,又存在一些消极影响。针对其消极影响,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和国家一起努力,采取正确的措施克服它,从而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借助大众传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学生;人生观;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在中国信息产业科技之星中,他无疑是与业界联系最密切、业绩斐然的一位长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他一生都在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奋斗,被誉
[摘 要]素质教育在学校的推广,让高校也认识到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现在社会不再是需要知识型的人才,而是需要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人才。而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载体。建设完整良好的校园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更好地开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复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