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市银行2014年年报披露信息看, 银行业不良资产暴露有明显上升趋势,给经营业绩带来较为明显的冲击。主要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以及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均有明显上升趋势,由于资产质量持续下移,信贷成本持续上升,主要股份制银行信贷成本率同比均攀升超过30个基点,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受大幅计提拨备影响,上市银行净利润增幅呈持续放缓趋势,截至目前,11家上市银行中有9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幅已降至个位数以下,进而影响上市银行ROE回报水平,主要上市银行2014年ROE同比均明显下降。
拨备释放缓冲不良新增
银行业是典型的亲周期行业,前几年在信贷投放井喷以及利差水平较高的情况下,银行业绩增长较快,储备了较多的贷款拨备。随着经济下行,区域不良集中爆发,银行业经营严重受到信贷成本压力上升冲击。
为此,各行一方面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加大不良资产的核销处置,释放一定的拨备对冲信贷成本。各行2014年拨备覆盖率比年初均下降明显,尤其是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光大银行(601818.SH)等,其拨备覆盖率比年初分别下降77个百分点、61个百分点,通过释放拨备,保持净利润稳定增长。
由于新计提拨备规模增长,主要银行拨贷比较年初上升均较明显,其中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浦发银行(600000.SH)以及平安银行(000001.SZ)2014年末拨贷比较年初分别上升37、29以及27个基点。随着经济触底回升以及银行经营模式转型成效显现,银行业拨备覆盖率预期将得到提升。
近年来,各银行也纷纷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通过现金清收、核销、打包出售、抵债等手段处置存量不良,其中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601998.SH;00998.HK)2014年分别核销149亿元、116亿元。核销在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同时,对贷款拨备的损耗也比较明显,所以,在实现财务业绩的驱动下,各行通过考核、资源倾斜等,重点支持现金清收。
经营转型应对潜在信贷风险
目前,银行业潜在信贷风险压力仍比较突出,主要上市股份制银行2014年末关注类贷款占比比年初大幅攀升,同时贷款逾期率也居于较高水平,其中中信银行2014年末逾期贷款率比年初上升1.64个百分点至3.47%。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不良贷款余额指标较年初也有一定的上升。整体来看,受本轮经济结构调整影响,银行业潜在信贷风险压力仍非常突出。
银行业为应对潜在不良化解压力,加大了经营模式转型力度。一方面,通过设立特殊资产处置中心,通过剥离历史不良贷款,为高风险地区分行稳健经营创造条件,提高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效率与效果;另一方面,改革管理模式,如招商银行近期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激活企业经营活力,提高经营效益;同时,在研判市场形势基础上,各家银行选择不同的战略业务转型方向,如平安银行的集团化经营模式,招商银行重视投行、同业业务发展,浦发银行在强化传统公司业务发展的同时,资源向零售领域倾斜;兴业银行(601166.SH)适当调整业务发展节奏,顺应经济周期变动,为结构调整做好准备。
业绩增长仍有后劲
因银行业的不良持续攀升,有投资者对银行股也极为不看好。事实上,银行股的基本面不能如此简单判断。
在复杂化的经营大环境中,商业银行通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推动营业收入的较快增长,主要上市股份制银行201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基本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明显高于2013年增幅水平,尤其是手续费收入呈快速发展势头。一方面,商业银行受各类监管新规以及资本充足要求影响,加大轻资本业务拓展力度,信贷资源投向上更加有针对性,以匹配信贷风险与收益回报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产品的丰富以及混业经营的持续发展,手续费收入来源不断拓宽,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投行,以及代理等业务方面实现了突破, 一定程度弥补了利息收入受利差水平收窄带来的冲击。 整体来看,未来商业银行在业务转型过程中收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另外,不少银行通过加强费用管理,提高费用资源的使用效率,投入产出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成本收入比实现了优化,带动经营效率的提升。
通过增收入、控费用以及结构调整,未来银行业绩增长完全可覆盖预期信贷成本损失。
政策利好银行资产质量
虽然鼓励直接融资发展,但目前银行信贷仍是国内社会融资的主体构成部分,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上升,改革金融体系,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更为急迫。
从目前的政策也可以看出,各类金融改革措施的出台,推动利率市场化,实施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银行将资金进一步下沉配置。
从银行披露的资产负债结构也可以看出, 不少银行在消费贷款领域以及零售领域加大了投放力度,以提高贷款利率水平,同时也符合扶持小微经济的政策导向。由于银行存量债务成本以及资产质量包袱不利于银行业稳定发展,因此财政部出台了存量债务置换的相关政策,协助银行业加快化解不良资产,优化信贷结构。
最重要的是,金融改革过程中,银行业经营仍有较多机会,如资产证券化备案制的落地,将极大激发银行业盘活资产的潜力,通过提高资产负债的流动性,不仅有利于处理历史问题贷款、低收益贷款,也有利于银行业优化新增贷款结构,通过贷款结构的优化,为业绩的可持续增长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负债方面成本的刚性也倒逼监管加快推进改革,如调整存贷比监管口径等。长远来看,外围环境有利于银行业加快变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银行业面临更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银行也将被逼加快变革,改变经营管理模式以及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短期来看,市场适应能力较快的银行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形势变化,如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以及平安银行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长期来看,伴随金融政策改革逐步落地,取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银行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应对风险、内生稳健增长能力也将得到长足提升并满足股东回报要求。
受大幅计提拨备影响,上市银行净利润增幅呈持续放缓趋势,截至目前,11家上市银行中有9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幅已降至个位数以下,进而影响上市银行ROE回报水平,主要上市银行2014年ROE同比均明显下降。
拨备释放缓冲不良新增
银行业是典型的亲周期行业,前几年在信贷投放井喷以及利差水平较高的情况下,银行业绩增长较快,储备了较多的贷款拨备。随着经济下行,区域不良集中爆发,银行业经营严重受到信贷成本压力上升冲击。
为此,各行一方面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加大不良资产的核销处置,释放一定的拨备对冲信贷成本。各行2014年拨备覆盖率比年初均下降明显,尤其是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光大银行(601818.SH)等,其拨备覆盖率比年初分别下降77个百分点、61个百分点,通过释放拨备,保持净利润稳定增长。
由于新计提拨备规模增长,主要银行拨贷比较年初上升均较明显,其中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浦发银行(600000.SH)以及平安银行(000001.SZ)2014年末拨贷比较年初分别上升37、29以及27个基点。随着经济触底回升以及银行经营模式转型成效显现,银行业拨备覆盖率预期将得到提升。
近年来,各银行也纷纷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通过现金清收、核销、打包出售、抵债等手段处置存量不良,其中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601998.SH;00998.HK)2014年分别核销149亿元、116亿元。核销在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同时,对贷款拨备的损耗也比较明显,所以,在实现财务业绩的驱动下,各行通过考核、资源倾斜等,重点支持现金清收。
经营转型应对潜在信贷风险
目前,银行业潜在信贷风险压力仍比较突出,主要上市股份制银行2014年末关注类贷款占比比年初大幅攀升,同时贷款逾期率也居于较高水平,其中中信银行2014年末逾期贷款率比年初上升1.64个百分点至3.47%。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不良贷款余额指标较年初也有一定的上升。整体来看,受本轮经济结构调整影响,银行业潜在信贷风险压力仍非常突出。
银行业为应对潜在不良化解压力,加大了经营模式转型力度。一方面,通过设立特殊资产处置中心,通过剥离历史不良贷款,为高风险地区分行稳健经营创造条件,提高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效率与效果;另一方面,改革管理模式,如招商银行近期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激活企业经营活力,提高经营效益;同时,在研判市场形势基础上,各家银行选择不同的战略业务转型方向,如平安银行的集团化经营模式,招商银行重视投行、同业业务发展,浦发银行在强化传统公司业务发展的同时,资源向零售领域倾斜;兴业银行(601166.SH)适当调整业务发展节奏,顺应经济周期变动,为结构调整做好准备。
业绩增长仍有后劲
因银行业的不良持续攀升,有投资者对银行股也极为不看好。事实上,银行股的基本面不能如此简单判断。
在复杂化的经营大环境中,商业银行通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推动营业收入的较快增长,主要上市股份制银行201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基本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明显高于2013年增幅水平,尤其是手续费收入呈快速发展势头。一方面,商业银行受各类监管新规以及资本充足要求影响,加大轻资本业务拓展力度,信贷资源投向上更加有针对性,以匹配信贷风险与收益回报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产品的丰富以及混业经营的持续发展,手续费收入来源不断拓宽,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投行,以及代理等业务方面实现了突破, 一定程度弥补了利息收入受利差水平收窄带来的冲击。 整体来看,未来商业银行在业务转型过程中收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另外,不少银行通过加强费用管理,提高费用资源的使用效率,投入产出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成本收入比实现了优化,带动经营效率的提升。
通过增收入、控费用以及结构调整,未来银行业绩增长完全可覆盖预期信贷成本损失。
政策利好银行资产质量
虽然鼓励直接融资发展,但目前银行信贷仍是国内社会融资的主体构成部分,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上升,改革金融体系,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更为急迫。
从目前的政策也可以看出,各类金融改革措施的出台,推动利率市场化,实施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银行将资金进一步下沉配置。
从银行披露的资产负债结构也可以看出, 不少银行在消费贷款领域以及零售领域加大了投放力度,以提高贷款利率水平,同时也符合扶持小微经济的政策导向。由于银行存量债务成本以及资产质量包袱不利于银行业稳定发展,因此财政部出台了存量债务置换的相关政策,协助银行业加快化解不良资产,优化信贷结构。
最重要的是,金融改革过程中,银行业经营仍有较多机会,如资产证券化备案制的落地,将极大激发银行业盘活资产的潜力,通过提高资产负债的流动性,不仅有利于处理历史问题贷款、低收益贷款,也有利于银行业优化新增贷款结构,通过贷款结构的优化,为业绩的可持续增长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负债方面成本的刚性也倒逼监管加快推进改革,如调整存贷比监管口径等。长远来看,外围环境有利于银行业加快变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银行业面临更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银行也将被逼加快变革,改变经营管理模式以及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短期来看,市场适应能力较快的银行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形势变化,如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以及平安银行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长期来看,伴随金融政策改革逐步落地,取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银行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应对风险、内生稳健增长能力也将得到长足提升并满足股东回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