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热点话题.教师应以数学教材内容为基础,不断创新发展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现今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不恰当
有些数学教师调动课堂气氛,增强课堂乐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他们创设的情境与学生所学内容关系不大,这样的情境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并不大.还有些教师以为运用多媒体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把课本上的情境图全部做成了课件,这样的做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根本没有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可能比较单一,只是简单机械记忆与学习,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它们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众多教师为了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增加了许多讨论环节.比如以前后桌为一个小组,或者以小组为一个单位,学生围成一圈,当教师说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课堂瞬间变得活跃起来,但是有的小组可能做重复的讨论来探索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有的小组可能连要探究什么都没搞明白,当教师说停止的时候,课堂又恢复了原状.为什么在小组讨论环节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设计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小组讨论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讨论是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多数课堂的小组讨论存在于学生之间.教师要合理引导,在组建小组时就要合理搭配,而且明确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要给予每个人平等机会,否则小组讨论就变成了“优等生”的专场,一节好课应当是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在讨论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加以适当引导,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三)教材使用率过低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有些教师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念有片面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走入了误区.这导致课堂教材使用频率非常低,形形色色的课件代替了一整节课的讲解.其实,所有教学内容都应围绕教材展开,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而且要仔细研读教材.每一本教材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的,课本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更是学生的学习之本.笔者个人认为课本用起来很方便,每一本教材的编写都是非常合理的,课本上有各种概念、公式和各种引人入胜的主题图,还有与之相对应的系统的练习题,学生可以随时翻阅查找.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内容的组成也在不断地更新,教材是一切教学内容与环节的根本,对教材的研究与理解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仔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并将其有效呈现于课堂,这样教师才能通过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关联,是众多学科的基础,数学教材会涉及物理的黄金比例、化学的浓度计算等,会对其他学科有提前的渗透,有一定的广度,它会给其他学科做一定的铺垫.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包含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创建学生的符号意识,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教师要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方格初步探究,引导学生数小方格的个数来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关系.这就用到了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割补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寻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学数学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且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教材的编排充分考虑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得出圆柱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相等的圆,教师只需要进行引导即可.
(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要选取小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导入,比如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游乐园的一角,询问学生:“同学们爱去游乐园玩吗?在游乐园里同学们都爱玩什么?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游乐园里有小火车、小飞机、摩天轮等许多游乐设施,上边都坐满了小朋友,其中旋转小飞机一共由5个小飞机组成,如果每个小飞机可以乘坐3个人,那么旋转小飞机一共可以乘坐多少人?”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自由解决,再加以引导,建立加法与乘法的联系,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结合加法运算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演示法是在课程改革后教师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之所以被众多师生所接受,是因为演示法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具体,通俗易懂.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事物、教具等教育资源向学生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比如在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两边栽不栽”问题(植树中的棵数与段数的数量关系),教师就可以进行直观演示,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并根据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再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和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师都可以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直观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数學教学过程中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直观演示,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学习方法,增强动手能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三)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主角,教师一味地讲解,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在课程改革后,课堂增设了许多环节,其中实践活动近些年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得比较多.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数学中的许多公式定理都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动手操作总结出来的.实践操作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手段,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环节,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有更好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将手中的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平均折成相等的2份、3份、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几,动手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和平均分配的联系.渗透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也要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布置习题内容,还应该布置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涉及核心素养,动手实践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四)创新生活教学,提升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对生活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其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并将数学这门学科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教师不断加强课程研究,提升教学深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问题设计一些实际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自主或通过合作的方式发现问题,从简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需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学校可以考虑开设新型的线上形式的数学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平台,保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渗透数学思维,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个性化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教师使学生提前对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式有简单的了解,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以及深入探究.
兴趣即为最有带动性的老师.如果想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助力学生更多地了解和认识数学,将不好理解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比如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手工图纸折叠出自己所知道的对称图形,并描述出折叠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具体有几条对称轴.教师在趣味性游戏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保持课堂氛围的活跃.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用他们喜欢的方法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只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解题方式与过程.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基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当下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意识,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59):3-5.
[2]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7):42-45.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现今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不恰当
有些数学教师调动课堂气氛,增强课堂乐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他们创设的情境与学生所学内容关系不大,这样的情境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并不大.还有些教师以为运用多媒体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把课本上的情境图全部做成了课件,这样的做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根本没有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可能比较单一,只是简单机械记忆与学习,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它们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众多教师为了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增加了许多讨论环节.比如以前后桌为一个小组,或者以小组为一个单位,学生围成一圈,当教师说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课堂瞬间变得活跃起来,但是有的小组可能做重复的讨论来探索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有的小组可能连要探究什么都没搞明白,当教师说停止的时候,课堂又恢复了原状.为什么在小组讨论环节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设计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小组讨论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讨论是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多数课堂的小组讨论存在于学生之间.教师要合理引导,在组建小组时就要合理搭配,而且明确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要给予每个人平等机会,否则小组讨论就变成了“优等生”的专场,一节好课应当是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在讨论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加以适当引导,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三)教材使用率过低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有些教师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念有片面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走入了误区.这导致课堂教材使用频率非常低,形形色色的课件代替了一整节课的讲解.其实,所有教学内容都应围绕教材展开,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而且要仔细研读教材.每一本教材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的,课本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更是学生的学习之本.笔者个人认为课本用起来很方便,每一本教材的编写都是非常合理的,课本上有各种概念、公式和各种引人入胜的主题图,还有与之相对应的系统的练习题,学生可以随时翻阅查找.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内容的组成也在不断地更新,教材是一切教学内容与环节的根本,对教材的研究与理解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仔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并将其有效呈现于课堂,这样教师才能通过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关联,是众多学科的基础,数学教材会涉及物理的黄金比例、化学的浓度计算等,会对其他学科有提前的渗透,有一定的广度,它会给其他学科做一定的铺垫.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包含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创建学生的符号意识,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教师要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方格初步探究,引导学生数小方格的个数来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关系.这就用到了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割补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寻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学数学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且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教材的编排充分考虑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得出圆柱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相等的圆,教师只需要进行引导即可.
(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要选取小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导入,比如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游乐园的一角,询问学生:“同学们爱去游乐园玩吗?在游乐园里同学们都爱玩什么?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游乐园里有小火车、小飞机、摩天轮等许多游乐设施,上边都坐满了小朋友,其中旋转小飞机一共由5个小飞机组成,如果每个小飞机可以乘坐3个人,那么旋转小飞机一共可以乘坐多少人?”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自由解决,再加以引导,建立加法与乘法的联系,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结合加法运算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演示法是在课程改革后教师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之所以被众多师生所接受,是因为演示法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具体,通俗易懂.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事物、教具等教育资源向学生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比如在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两边栽不栽”问题(植树中的棵数与段数的数量关系),教师就可以进行直观演示,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并根据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再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和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师都可以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直观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数學教学过程中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直观演示,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学习方法,增强动手能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三)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主角,教师一味地讲解,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在课程改革后,课堂增设了许多环节,其中实践活动近些年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得比较多.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数学中的许多公式定理都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动手操作总结出来的.实践操作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手段,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环节,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有更好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将手中的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平均折成相等的2份、3份、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几,动手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和平均分配的联系.渗透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也要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布置习题内容,还应该布置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涉及核心素养,动手实践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四)创新生活教学,提升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对生活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其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并将数学这门学科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教师不断加强课程研究,提升教学深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问题设计一些实际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自主或通过合作的方式发现问题,从简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需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学校可以考虑开设新型的线上形式的数学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平台,保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渗透数学思维,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个性化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教师使学生提前对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式有简单的了解,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以及深入探究.
兴趣即为最有带动性的老师.如果想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助力学生更多地了解和认识数学,将不好理解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比如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手工图纸折叠出自己所知道的对称图形,并描述出折叠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具体有几条对称轴.教师在趣味性游戏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保持课堂氛围的活跃.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用他们喜欢的方法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只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解题方式与过程.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基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当下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意识,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59):3-5.
[2]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