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效应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在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倾向性和心理准备,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的作用——负效应,它表现为“死代公式”,思维定势会妨碍发散思维的开展,使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只会沿着课本上出现过的例题模式“标准化”地进行套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除了讲解标准化的解题思路外,还应从多角度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要使学生既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而且又有流畅性(既反对死代公式,又不能完全丢掉公式),又不至于使这种定势妨碍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
2、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向思维(或反向思维),它属于发散思维的范畴,其特点表现在善于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侧面去进行思考,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迅速的转移到另一思路上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与正向思维(即从条件到结论的思维方式)相比,它可以培养学生思路的灵活多变和思维的深刻性,克服由单向思维定势造成的思维刻板僵化以及不善于在新条件下独立发现新念头的不足之处。因此进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将促进发散思维的活跃。
二、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1、通过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思考
(1)在知识的传授中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和综合
分析的思维过程大致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①依據问题的条件和已知规律,构建合理的物理图像;②设想用什么知识做解决问题的基础,分析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运用这些知识;③讲述理想实验时,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建立起相应的物理图像,构思出过程的细节和情景;④用已知定律给出数量关系,建立起方程;⑤进行数学推导并求解。例如:我们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就充分运用了分析的方法,平抛运动是学生最先学习的一种曲线运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此之前,学生只有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基础,怎样利用已有知识基础来学习新知识呢?我们按照上述所讲的基本过程,充分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来分析,首先,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然后通过演示实验(平抛仪)发现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相等,再对物体作受力分析——只受重力,从而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运动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因此我们就可以把平抛运动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两个简单运动的合运动,我们还借助物理图像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分别找到水平和竖直方向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水平、竖直方向的位移与实际上的关系,建立物理方程,从而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2)有意进行归纳、演绎和类比思维方法的渗透
例如,力学中的胡克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合成法则等,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规律都是用归纳的方法获得,要更深刻理解这些定律、公式、法则的意义,又要进行大量的演绎,通过对这些定律、公式、法则的运用来解决问题,通过运用学过的素材,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归纳演绎的思维习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会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2、通过知识的运用,鼓励学生多方位理解,变换思维角度。
(1)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
学习物理,不仅要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这就需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解题思路的研究,有意向学生渗透思维的方法,但如将这些简单的问题综合成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如综合题)学生往往就无从下手,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将这一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许多简单的问题来分析,这样就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化繁为简”。
三、结论
在物理教学中,开拓学生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灵活地把发散思维应用于学习;有利于深刻理解知识点(即概念、定理、定律等)的内在要素;有助于全面把握相关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形成网络,实现知识的高层次理解和有效存贮;发散思维应用于理解题意,有助于充分发现条件(显现的和隐含的)迅速理清“已知”和“未知”的内在联系,找到解题的不同方法和途径,获得最佳思路;发散思维应用于培养能力,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效应,避免思维僵化和单一。
改革传统教学法,发展智能,增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是适应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中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
1、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效应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在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倾向性和心理准备,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的作用——负效应,它表现为“死代公式”,思维定势会妨碍发散思维的开展,使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只会沿着课本上出现过的例题模式“标准化”地进行套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除了讲解标准化的解题思路外,还应从多角度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要使学生既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而且又有流畅性(既反对死代公式,又不能完全丢掉公式),又不至于使这种定势妨碍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
2、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向思维(或反向思维),它属于发散思维的范畴,其特点表现在善于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侧面去进行思考,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迅速的转移到另一思路上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与正向思维(即从条件到结论的思维方式)相比,它可以培养学生思路的灵活多变和思维的深刻性,克服由单向思维定势造成的思维刻板僵化以及不善于在新条件下独立发现新念头的不足之处。因此进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将促进发散思维的活跃。
二、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1、通过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思考
(1)在知识的传授中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和综合
分析的思维过程大致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①依據问题的条件和已知规律,构建合理的物理图像;②设想用什么知识做解决问题的基础,分析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运用这些知识;③讲述理想实验时,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建立起相应的物理图像,构思出过程的细节和情景;④用已知定律给出数量关系,建立起方程;⑤进行数学推导并求解。例如:我们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就充分运用了分析的方法,平抛运动是学生最先学习的一种曲线运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此之前,学生只有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基础,怎样利用已有知识基础来学习新知识呢?我们按照上述所讲的基本过程,充分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来分析,首先,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然后通过演示实验(平抛仪)发现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相等,再对物体作受力分析——只受重力,从而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运动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因此我们就可以把平抛运动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两个简单运动的合运动,我们还借助物理图像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分别找到水平和竖直方向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水平、竖直方向的位移与实际上的关系,建立物理方程,从而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2)有意进行归纳、演绎和类比思维方法的渗透
例如,力学中的胡克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合成法则等,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规律都是用归纳的方法获得,要更深刻理解这些定律、公式、法则的意义,又要进行大量的演绎,通过对这些定律、公式、法则的运用来解决问题,通过运用学过的素材,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归纳演绎的思维习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会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2、通过知识的运用,鼓励学生多方位理解,变换思维角度。
(1)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
学习物理,不仅要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这就需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解题思路的研究,有意向学生渗透思维的方法,但如将这些简单的问题综合成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如综合题)学生往往就无从下手,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将这一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许多简单的问题来分析,这样就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化繁为简”。
三、结论
在物理教学中,开拓学生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灵活地把发散思维应用于学习;有利于深刻理解知识点(即概念、定理、定律等)的内在要素;有助于全面把握相关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形成网络,实现知识的高层次理解和有效存贮;发散思维应用于理解题意,有助于充分发现条件(显现的和隐含的)迅速理清“已知”和“未知”的内在联系,找到解题的不同方法和途径,获得最佳思路;发散思维应用于培养能力,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效应,避免思维僵化和单一。
改革传统教学法,发展智能,增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是适应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中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