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有“度” 提问有“法”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entOfJXU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学有所疑,才会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
  一、精心预设,把握提问的“度”
  学问学问,“学”与“问”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阅读教学当然也离不开“问”,用提问来激活学生思维,用提问来激发学生迫不及待阅读探究的兴趣。可见,问既是阅读教学的始发站,又是加油站,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启思、导向、激趣的作用。因此,课前教师要精心预设提问,把握好提问的四个“度”,让有效的提问推动课堂教学不断深入。
  1.把握好广度,收放要自如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有高有低,我们需要根据学情对课堂问题进行预设,可以多设计一些有广度的开放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开放性的问题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预设时就应把握好开放的度,要做到收放自如,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举一反三,津津乐道,又不能无度放开,迷失课堂前进的方向。
  一位老师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老师问学生:丹顶鹤美吗?一位学生回答:老师,丹顶鹤太美了。我在《动物世界》里看到过,比你给我们看的图片还美。老师,你看《动物世界》吗?我最喜欢看《动物世界》了,里面讲了很多关于动物的知识。
  “丹顶鹤美吗?”这一问,一是为了激趣,让学生聚焦丹顶鹤,产生倾诉的欲望,在表述交流与分享中产生进一步亲近丹顶鹤的愿望;二是为了摸底,了解学生对丹顶鹤究竟有多少了解,通过摸底,便于教师在学生的认知起点上调控教学策略。这一问无可厚非,可执教老师为了体现提问的开放性,顺着学生的话题,围绕《动物世界》侃侃而谈,全班学生积极发言,畅所欲言,欲罢不能,不知不觉过去了五六分钟。这时,老师只能用强制的手段回到教学主线,学生们沉浸在刚才自由表述的兴奋之中,迫于教师的威严,不情不愿地进入后面的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一个设想有用的提问,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失灵呢?显然,这位老师没有把握好这一问的广度。这一问的主角是“丹顶鹤”,不管怎么放,要紧扣这一核心展开,在学生提及《动物世界》中有很多其他动物时,老师只要轻轻一收:“你的知识面真广,看来你可以当我们班的小博士了。这节课,我们就研究丹顶鹤,对其他动物,咱们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再讨论吧。”这样,学生紧扣教学主题发表见解,收放兼在教师预设之间,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脱离文本,信马由缰,无度失衡了。
  2.设计好梯度,质疑有层次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提问需要整体统筹,有步骤地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从肤浅引向深入,这样的提问才能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先问一些比较易懂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高峰,又有另一个高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们登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跃了。”
  一位教师在教学《母亲的恩情》时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师:母亲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母亲缝得很认真,很仔细。
  师:夜深了,母亲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又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时间很晚了,可是母亲仍然在灯下为孩子缝衣裳。
  生:母亲想,孩子这次外出,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要抓紧时间为孩子缝补,不能让他受冻。
  师:母亲除了想孩子什么时候回来,还会想些什么?
  生:儿子出门在外,安全吗?
  生:孩子的生活怎么安排呀?
  生:在外面吃什么呢?会不会挨饿受冻呢?
  ……
  师: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那要用什么来回报呢?
  生:爱自己的妈妈!
  生:关心自己的妈妈。
  生:要听妈妈的话,在妈妈疲劳时,帮她倒杯水,帮她捶捶背。
  ……
  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的三个问题就如登梯,一级高于一级,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体会到文中母亲对儿子的爱,体会如何报答母亲,学生思维得以激活,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发表见解。这样的教学,已和学生的生命成长融合在一起,值得推广。
  3.揣摩好力度,提问讲艺术
  提问的方式有很多,如叙述类提问、比较类提问、分类提问、假设类提问、选择类提问、反诘提问等。如何让提问有力度呢?这就需要讲究艺术性,需要老师灵活运用各种类型的提问,激发孩子的兴趣。
  4.拿捏好准度,问在关键处
  一篇课文可以设疑的地方有很多,但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能把一堂课上成“满堂问”,这样的课堂琐碎而零乱,必然效率不高。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让“问”激发学生思维,直指教学重难点呢?我们需要认真解读文本,对话作者,再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问在关键处。
  二、灵活运用,讲究提问之“法”
  问题设计的精彩不等于在课堂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还需课堂实践中灵活运用。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语文课堂上,随着教学过程的充分展开,教学预设也需随着学情有所变化与调整。因此,在有效性原则的指导下,随时关注细节变化,灵活运用提问技巧,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尤为重要。
  1.多一份等待,多一份思想
  有人说:“好学生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是靠学生学出来的。”提问后,应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也就是俗话所说的“黄金三秒”,让他们打开思路,静心思考,就会看到思维的花儿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可爱动人。如果提问急于求成,问音刚落,就要求学生作答,这样学生的思维缺少广度与深度,要么表面热闹,华而不实,徒有其表,要么遭遇卡壳,全场哑然,群情不振。
  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疑问:小骆驼又来到了小溪边照镜子,小马看见了会说些什么?小骆驼又会怎样回答?像这种拓展性的问题,我给孩子们较多的时间思考,而孩子们也带给我许多惊喜。可见,多一份等待,将多一份思想。
其他文献
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深刻地阐明了思想对于生命的意义。教育需要用思想来提升品质,因为教育是有着丰富内涵与精神追求的活动。没有思想的教育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灵魂,成了行尸走肉,必然一事无成,更谈不上什么个性和魅力了。教育同样需要信念来支撑,没有信念,就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我的教育信念是培养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会学习。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不断走
专家简介:  江赐忠,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遗传学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科委“浦江计划人才”、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人才”、上海市教委“东方学者”荣誉称号与资助。在Nature、Genome Research、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7篇,单篇论文已被引用超过400次。出版国际英文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福俤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黑豆表皮中存在的一种黄酮小分子物质“杨梅素”能够有效提高机体血清水平,促进机体发挥造血功能。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营养学期刊《营养生物化学杂志》上。杨梅素是一种天然的膳食黄酮小分子,富含多个羟基。核桃、洋葱、杨梅、黑莓等天然食品都富含杨梅素。杨梅素能够显著抑制人体内的铁管家“铁调素”的活躍程度,令机体铁水平升高,从而帮助人体吸收更多的铁元素。摄入杨梅素有望成
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起,计算机便一直朝着微型化、巨型化、網络化、智能化、高速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其革新速度之快,一再超出人们的预想。可以看到,人类正在试图利用任意一种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为自身提供特定服务,而这种高速发展模式至今仍未出现疲态。  计算机科技的美好明天令人向往,黑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齐浩亮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未来无比乐观,他说:“计算机行业处于革新与发展中
带着一颗快乐探索的心,他和他的研究伙伴穿越时空走向了侏罗纪,走进那片板块初现的中生世界。抚摸带有生命痕迹的古化石,一点一点去挖掘、读懂亿万年前的故事。  这是一个穿越时空的科学探索故事;这是一位平凡而又真实的“科学中国人”——  盘古大陆,中生年代。陆海之间,森林深处,中生代地球霸主——恐龙穿越其中,生机勃勃的世界里,同样还有很多东西在悄然地演变进化着,例如板块、气候,还有植物等。  那么,中生代
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存在两大难题:阅读、作文。不少学生拿着一篇文章不知如何阅读,不知怎样吸收文中的“营养”。一写作文就像避瘟神似的特别害怕,总感到作文无话可说、无从写起,常常是三言两语就把一篇文章写完了。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对日后高年级写文水平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作文”的要求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小学语文大纲也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
“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融错”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态度和教学境界。“融错”不仅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合作交流、主动纠错、形成感悟、提升认识的有效载体。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设计相关的“融错”环节,在有效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同时,尝试在“融错”中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理念”,即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让学生阅读诗词,其实质目的是与这些文学巨匠进行心灵对话,一代一代地传递中国人心中蕴藏的精妙绝伦的“雕塑”和“建筑”,传递灿烂炫目的经典文化。而被经典濡染出来的学生,会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成为民族文化忠诚的守护者。
“励志图存,自强不息”,走进西安科技大学的校门,鲜红的八个大字点亮了学校精神。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不辱使命,一直稳居国家A类学科之一,除了自身积累深厚,一代代优秀的人才力量,也是学科熠熠生辉的重要原因。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玉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张玉涛现任煤火灾害防控研究所副所长。高考前一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在全球引起轰动,与此同时,远在中国读高中的他也开始思考
今天,你感恩了吗?  我感恩了!我感谢亲爱的读者,能捧起这本书,轻轻地翻开这一页,细细地咀嚼我的这些文字,从心底泻出来的。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上。当我们还是一个胚胎,在母亲的体内开始发育成长的时候,父母便开始了对我们的养育。当我们以大声的啼哭向世界宣告我们降生的时候,父母便开始了忙碌而快乐的生活: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他们起早贪黑地养育我们,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