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认知模式下的英语一词多义现象浅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j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一词多义的根源是词义的概括化和词义的演变。由于词义高度概括化,在词义的演变过程中,原来的词义可能出现分化,形成新的词义。一个词产生新的词义后,旧的可能消亡,也可能保留,新旧词义共存于一个词内就形成了一词多义(汪榕培,1997:135)。在英语中,除了术语以外,单义次是很少的,多数的词都是多义词。而且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中,往往词的使用频率越高,词义就越多,它的生命力就越强。一词多义为我们学习英语带来很多困难。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一词多义现象与许多认知语言学的许多理论是相关联的,可以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诠释。其中,隐喻认知对多义词的形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隐喻、转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敖世翠,2006)。本文主要从隐喻认知模式这一角度对英语一词多义现象进行解析,从而为多义词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启示,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多义词的丰富含义。
  2.隐喻认知模式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隐喻和转喻都被看成特殊的修辞格,只是文学家和修辞学家的事,主流语言学家对此不屑一顾。但是近年来,隐喻研究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隐喻革命”(Metaphorical Revolution)。认知语言学研究隐喻是把其当做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Lakoff 和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研究隐喻的经典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在开篇中强调了隐喻的认知作用。“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在隐喻的定义中除保留修辞格的定义外,还新增了这样的说法:隐喻是Lakoff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所谈到的一种普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一种语域可以系统地用另一种语域中的词汇来谈及或表达。隐喻中又一个重要概念是“映射(mapping)”,这种映射来自于两个概念,即始源域和目标域。它们之间的“相似(similarity)”,即相似原则(principle of similarity):人们容易将相同或相似的东西用来互为比喻。
  3.隐喻认知模式下的一词多义
  按照奥斯丁的说法,一词多义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这是一词多义产生的内在认识基础和规律。认知语义学认为,支配一词多义关系的原则,即这种意向图式的是隐喻映射。人类基本的意向图式经过隐喻模式,物理空间概念被映射到其他抽象的概念中,于是,一词多义的意义就有了用于不同的认知域而有联系的意向。认知语义学用意向图式及其隐喻引申说明一个词语相互联系的多个意向之间的关系,较好地解释了多义现象(赵艳芳,2001:77)。比如英语中的“at”,物理空间映射到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等,从而形成了“at”的多义网络:“at the station”(处所),“at five o’clock”(时间),“at war”(状态),“at high speed”(方式)等。又如“window”是司空见惯之物,能使我们看见外面的事物,使空气和光线进入室内,由于隐喻的使用,“window”在计算机英语中获得了新的定义:“a small area on a screen in which a file or a part of a file can be displayed.词义向这种演变在英语中十分普遍,表示人体各部分的词几乎都有隐喻含义:the foot of the mountain”(山脚),“the head of a ship”(船头),“the back of a hand”(手背),“bottle-neck”(瓶颈)等。可见,多义词不仅仅是语言经济原则的结果,更是隐喻认知的产物。隐喻以一种有理有据的方式,作为一种认知结构促进了词汇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一词多义和词义变化的钥匙。
  4.一词多义与英语词汇教学
  一词多义现象是词汇教学的难点已经成为英语教师们的共识。对于多义词的众多义项,教师应该如何教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却是多义词教学中的一大问题。通过以上对一词多义现象的隐喻认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词多义同隐喻密切相关。蔡龙权(2004)认为隐喻化是一词多义发生和发展的理据,隐喻性思维的普遍性决定了一词多义的普遍性。因此,多义词教学应该同隐喻联系起来。英语教师可以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尝试以隐喻为桥梁,以词汇的意义化学习为手段,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进行隐喻的意义化联想,通过这样的隐喻联想,词汇的新意义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建立了实质性的联系,从而达到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习效果自然胜过机械记忆。
  5.结语
  本文运用了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认知模式对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新的诠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一词多义现象是通过认知手段(如隐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隐喻认知对多义词的形成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多义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多义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敖世翠.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2]蔡龙权,隐喻化作为一词多义的理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5).
  [3]汪培榕,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研出版社,1997.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研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会议
一、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教育是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不同国家、种族、民族之间交流接触机会的增多,必然要求语言的相通,要想成功地深入交流,没有差异地交流,达到全面了解彼此的地步,就必须了解对方的文化。就目前世界的交流状况而言,不论是历史原因还是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来看,英语是全世界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它毫无疑问的是全球第一强势语言,英语学习变得尤为重要
该文详细分析了一种利用光栅实现具有可变放大倍数的角度测量方法。运用数学方法揭示了这种方法的机理和应满足的条件,并通过实例计算说明了放大倍数变化的特点。
通览近5年各地高考试题,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出现几率很高,此实验可以多角度改变实验条件,多方位考查学生实验素养。经过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设考。一、
雷达目标角度(方位角、仰角)录取精度的提高。历来都是人们不断探索的重要任务。通常雷达角度测量是在同步机的码盘上读取,所以测量精度比较低,不能满足精测的需要。针对雷达录取
会议
一、引言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确立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循序渐进策略  教师在平时训练学生的英语能力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大二第一个学期,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
科技英语尤其是英语长句之所以难翻译,主要是因为其中包含多个从句或短语,使句子结构十分复杂、难以理顺造成的。因此,科技英语译者必须首先分析和弄清从句的语法结构,从句与主句、短语与主句等之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找出整个句子的中心内容及其各层意思,然后分析各层意思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判断各修修饰成分的归属及句中代词指代的对象。在正确分析和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采取相应的手段准确地
会议
1.学情调查与分析  本校09级开设4个共专业5个班的“专接本”教学,我们在各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重要项目的调查结果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