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与变奏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stdq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3,起!”七八个男士或趴或蹲,高举双手支起木棍,在翠绿的草地上竖起一根用花环与藤蔓装饰的桦树枝,它叫五月柱,是北欧传统的民间节日仲夏节的标志。当它竖立起的那一刻,充满浓浓斯堪的纳维亚风情的音乐响起,背人赛跑、喝彩舞蹈、仲夏节手艺博览等民俗活动也拉开了序幕。
  这是一个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民族的传统节日,瑞典人、挪威人、丹麦人、芬兰人和冰岛人共同聚集在托马斯大街的斯堪的纳维亚社区中心(Scandinavian Community Centre,简称SCC),说斯堪的纳维亚语、听民俗音乐会、参加古老的体育活动。在政治上彼此独立的5个国家,此刻拥有同一个称谓,纪念他们远古的文化和历史渊源。
  与世界在一起
  尽管SCC是所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聚会场所,但它却远在北美洲的加拿大,而非北欧。这个非营利性组织通过专门的志愿者为社区举办聚会活动有10余年时间,旗下有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家庭协会4个慈善组织,加上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加拿大、冰岛俱乐部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协会,已有3000多名会员。
  这里一年四季都丰富多彩,仲夏节工艺品博览会、年度家庭烧烤、芬兰家庭艺术营、瑞典圣诞市场等,只要有活动聚会的信息,你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斯堪的纳维亚社区中心办公室,网站上,这些信息会提前在日历表上列出,方便人们预定。这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斯堪的纳维亚社区模式,从北欧“移民”至此,经久不衰。
  斯堪的纳维亚社区生活被誉为社区模式的鼻祖,早在上世纪初便已初具雏形,过去主要是儿童日间照顾中心和手工艺合作社两项内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瑞典和丹麦的设计组织实行了一种合作政策,他们坚持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简单实用的传统设计理念,为普通大众设计现代派家居风格。第一项主要成就是上世纪50年代举办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览,设计组织联合出版物和期刊一道,鼓励厂家投资于有创见的产品开发,说服当局在设计政策中支持优秀设计,通过艺术展等活动启发公众如何辨别好的设计和日常使用中美的东西,并以此向世界传递。
  发展至今,斯堪的纳维亚社区早已跳脱过去的儿童与手工内容,专注传统的斯堪的纳维亚语言的学习、社区合唱团和民间舞蹈上,而手工艺则更多以展览、艺术节、市集的方式存在。
  面面俱到的社区生活
  在北欧,社区常与教育联系在一起,称为民众教育,人们希望通过教育的力量使社区民众自觉地、自主地参与到改善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学习圈是瑞典成人教育中最常见的形式,每年,瑞典学习协会会组织30万个以上的社区学习圈,在瑞典900万总人口中约有150万人参加学习。
其他文献
记录师 恒昌森青年团,意在用热情帮助老集镇、用文创力量改变老店的生存方式,呼吁“唯有当代青年,方能唤醒传统”,希望借此触动更多的青年,朝着同一个方向去努力。  2014年9月初,TOPYS网站贴出几十张特殊的海报,戴老花眼镜修鞋的朱大伯、赤膊箍桶的沈大伯……他们无处不在,他们无处容身。  海报是恒昌森青年团举办“用海报唤醒老店”活动的小结,记录了10间杭州塘栖老店铺,不同于常规的用文字、照片或影像
神勇的复仇者联盟、活泼搞笑的阿拉蕾、翔于山野树间的凤凰……一件件用瓦楞纸做成的精美公仔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惊叹的同时又使人心生好奇,这些是谁制作的呢?  制作公仔的是一名台湾人,叫江裕斌。2年前退休赋闲的他参观一间工厂,发现一种简单、可塑性高的材料——瓦楞纸卷。当时他抱着玩一玩的心态买了些材料回去试验,没想到却一发不可收拾,沉迷于瓦楞纸卷的创作中。  江裕斌制作的公仔,以单面瓦楞纸卷为主材质,运用
能拼装、可拆散,薛文静设计家具的目的就是要和使用者产生互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传统的榫卯魅力。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薛文静每天都会前往木工教室,拿起刨子将粗糙的实木表面打磨光滑,她很喜欢与木头相处的感觉。在与木艺打交道的日子里,薛文静迷上了奇妙的“榫卯”结构,从而激发了她的设计灵感。  “我设计的家具能拆散、可拼装,完全采用榫卯方式拼接而成。”《高背椅》和《脚摇凳》是薛文静的代表作,用于休息的
看似平淡无奇的木质方盒,需要18道工序才能完全打开,什么盒子如此精妙?  在方炳海的家中,我们终于见到珍宝。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盒子,内部却深藏玄机,并排的三列抽屉,由9道暗锁构成,隐藏的榫卯机关利用杠杆环环相扣,手艺人在制造时,每一环都不能有偏差,设计如此巧妙,制作如此精细,不得不赞叹手艺之精湛。  满屋两百多个方盒壮观地摆满了各个角落,包括明代圣旨匣、天官赐子镜奁、黄花梨手饰匣、清代官幅官印匣、楠
传统技艺并非只出现在街头巷口,高校里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重视这些传统技艺的再运用。  手艺,本是流传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技艺,劈丝编竹、挥锤打铁、和泥做陶、开料锯木……但随着现代化技术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机械代替人工冲击着传统手工艺。“心手相传·中国高校手工智造设计展”汇集了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14所院校的52位师生
将小树叶贴在木片上,再裹一层晶莹剔透的树脂,宛如琥珀般光亮动人。该耳饰名为《寸·存》,是邶风陶艺设计师杨奇的新作。  杨奇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2010年开办了邶风陶瓷设计工作室,主要从事陶瓷设计、首饰设计。他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一将文化融于设计之中,抢眼而没有内涵的作品,华而不实。  “树木、树叶、树脂,是我对树的元素解构和重组,思维来源于现代艺术中的解构主义。”杨奇介绍道,其中树木代
在《东爱情故事》里,莉香和完治深夜跪在地毯上玩拼图的浪漫,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目前。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正悄然兴起,不是泡吧、不是露营、不是打保龄球。而是在闲暇时。独自或约上三五友人,玩玩具。长期生活于都市中的人,偏爱益智玩具,因为这不仅能让他们寻回童年时代无忧无虑的感觉,还能不定时地让大脑做个体操。  每种新的玩具或新的玩法,想要玩得转,都需要动脑筋。还有一些玩具它存在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玩的人绞
日前,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支持的茅台白金酒“中国原创”盛大启航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启动仪式上,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了1.15亿的慈善基金,创立了“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用于支持中国的原创设计、技艺传承、文化传播、展览展示、相关人才培养与发展等公益活动,同时还设置了专项基金支持中国工艺美术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标本制作,却没包含在这﹁三百六十行﹂里,但苏新刚已经在这行干了三十多年。  在普通人的眼里,标本制作这行跟动物尸体打交道,多少都带着些神秘和敬畏的气息。  苏新刚就是这神秘行业中的一员,从1984年开始接触,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的标本制作生涯,说他拥有一双“复活生命”的巧手,一点也不夸张。  苏新刚是青岛水族馆海产博物馆标本制作部的经理,走进他的办公室,像是在参观一座迷你
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当初我们背着新书包就进学堂了,古代入学却有诸多讲究。  9月1日,是无数顽童鬼哭狼嚎的一天。因为,开学了。学龄儿童都要收拾起玩心,进入人生的学习旅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  其实,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儿童入学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大事,在古代也不例外,入学礼十分隆重,和成人礼、婚礼、葬礼并称“人生四大礼”。不妨探究一下:古代入学有哪些讲究?  时间:闲时入学忙时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