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Lib3.0时代已到来更注重了人的因素,在人与人交流的双向阅读模式,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新的知识。而Human Library个性化服务正迎合了Lib3.0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Human Library的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其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真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特色提出一种Lib3.0新形势下的Human Library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Lib3.0;真人图书馆;Human Library;Living Books;个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3-0111-01
一.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宣告了图书馆必须从传统书架式服务模式走向现代信息化服务模式。Web3.0技术开发后,网络化、个性化已被普遍接受,人工智能化则更成为这一技术的亮点。于是Lib3.0也应运而生,其核心就是资源的高度整合、优化信息共享、提升应用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增强用户体验。
Human Library(真人图书馆),最早起源于丹麦,在罗斯基德音乐节上罗尼?勃格将真人书借出并与观众互动建立友谊,此后这一理念被带到世界各国。短短10几年发展至今,全球开展了400场Human Library专题活动,我国超过70个高校图书馆也加入到其中。
二.Human Library的国内外现状
2.1 国外真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
Human Library的概念自2000年从欧洲丹麦诞生后就最先被带入匈牙利,这将归功于来自匈牙利的西盖特音乐节上的皮特?乌奇。这一理念马上又进入了挪威。2000- 2006年期间,Human Library在丹麦、挪威、匈牙利、葡萄牙、荷兰、冰岛等国家迅速传播开来,先后共举办了30多场。
2007年美国阿肯色州州立大学图书馆举办“真人借阅”,带动了Human Library在北美的发展。次年,加利福尼亚的圣莫尼卡公共图书馆首次推出“真人借阅”活动,其真人图书(Living Books)包括佛教徒、明星经纪人、粗食鼓吹者等,而全部“图书”出乎意料地被预约一空。
2008年12月,Human Library首次登陆日本,国立京都国际会馆开展了“真人借阅”活动。次年京都的明治大学的学术空间举办了“真人借阅”活动。此次活动包含了盲人、聋哑人、素食主义者等20本“图书”。
2.2 我国引进真人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2008年4月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曾蕾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一次名为“真人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会”上,首次提议我国举办一次Human Library活动,将Living Library的概念带进中国。
2009年3月仍旧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阅读活动,其书籍主题涉及到留学、考研、工作、科研等诸多方面,本次活动标志着这种Living Library全新的阅读方式正式被引进到我国。
此后,石家庄学院、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相继开展并研究Human Library。目前我国真人图书馆的服务目标在于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承、文化的传播。
三.Human Library仍存在的问题
(1)Human Library组织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化:Living Books(真人图书)的采编,标引,借阅制度都无行业标准。
(2)知识的载体难以被长久保留:Human Library创造的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同,Human Library的知识通过人与人的交谈(语言、肢体、表情、神态),用人脑和心灵去感受和体会,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很难被长久保留。
(3)个人隐私缺少保护:Human Library的话题基本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读者往往会和真人书面对面交流,双方都难免会传达个人隐私方面的信息,从目前的保护机制来看还远远不够。
(4)主题局限性大:绝大多数的Human Library活动局限于高校图书馆,其主题只停留在考研、留学、职业规划、科研等学习和工作方面,却很少涉及到我国的国粹,戏曲、茶艺、书画、养生、收藏,乃至公益慈善、捐助慰问等话题。
(5)无法持久地开展: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举办“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的阅读活动后又发起过24 期活动,但之后活動网页停止更新,借阅时间是在2012年4月已终止。
四.Human Library个性化服务的发展策略
4.1 Human Library个性化服务的特色
个性化服务是当今图书馆力求落实到的一项重要任务。Human Library的个性化服务特色体现在:1.本身独特的传播知识形式,真人书和读者的互动;2.创造多样化的空间设计,音乐会、咖啡屋、公园、观光车;3.阅读模式的改变,读者通过大脑思维和心灵感触来接受知识。
4.2 Human Library适应Lib3.0的發展策略
Lib3.0提供一个资源整合共享,网络优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环境。Human Library应适应Lib3.0时代需要,利用其强大的Web3.0技术来发展下去。
4.21 Human Library建立稳定的网络平台
腾讯QQ、微博、手机微信、远程会议视频等网络应用可以有效而快捷的拉近Human Books和读者的距离。和传统的海报、展览、讲座相比,网络平台更具有持久性。在网络环境下真人书和读者们可随时随地交流、通话,Human Library的公开信息资源也可永久地在网络平台上共享。这里提出两点平台设计要求:(1)面向读者的网页设计应具亲和力,吸引眼球(2)网站功能设计须尽可能的全面,基本要包含“新闻公告”、“真人图书采编”、“真人图书预约”、“读者借阅情况”模块。 4.22 Huaman Library數据整合和信息安全
A. Human Library大数据的整合
Living Books(真人书)和读者的之间的交流会以声像、图片、文字这类显性知识的记录形式被保存下来,而且这些数据一定是庞大的,那么整合这些数据是必然趋势。整合数据的设计方案可以大致分为:(1)真人书的采编标准和规范化,保持前后一致性(2)真人书的口述资料和视频编辑后需要保持完整性(3)读者和真人书之间的交流要体现相关性。
B.完善Human Library信息安全机制
Human Library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有助于公开信息的发布和个人隐私合理地分开保存和利用。在以下的图1中,信息甄别系统将会是信息安全机制中的一大瓶颈:海量信息的及时响应或并发处理是需要被克服的。图1中,个人数据中心为个人隐私的存档或被二次利用提供了安全保障。
4.23 Human Library的智能化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已为图书馆的智能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因而Human Library的服务变得更智能化,比如平台上搜索的热词、阅读行为的分析等。人工智能分析出读者搜索的热词,这能为真人图书馆寻求焦点,明确主题。
新型科技两大技术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可以将真人图书馆的场景设计成虚拟体,或者是虚拟和现实结合体。这一智能化的好处是:Human Library活动现场的空间有限,而更多读者不再需要进入现场,却能真实地感受到和现场读者一样的活动效果。这两大技术无疑增强了读者对真人图书馆服务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吴云珊.基于文化差异的中西真人图书馆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05):34-41.
[2] 徐璟.Living library:高校圖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创新点——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01):58-61.
[3] 叶翔.基于Lib3.0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空间的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 (09):119-122.
[4] 谈政.浅谈Web3.0时代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19):112-113.
[5] 万文娟.Human Library: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阵地[J].图书馆论坛作,2014(01):27-33.
[关键词]Lib3.0;真人图书馆;Human Library;Living Books;个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3-0111-01
一.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宣告了图书馆必须从传统书架式服务模式走向现代信息化服务模式。Web3.0技术开发后,网络化、个性化已被普遍接受,人工智能化则更成为这一技术的亮点。于是Lib3.0也应运而生,其核心就是资源的高度整合、优化信息共享、提升应用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增强用户体验。
Human Library(真人图书馆),最早起源于丹麦,在罗斯基德音乐节上罗尼?勃格将真人书借出并与观众互动建立友谊,此后这一理念被带到世界各国。短短10几年发展至今,全球开展了400场Human Library专题活动,我国超过70个高校图书馆也加入到其中。
二.Human Library的国内外现状
2.1 国外真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
Human Library的概念自2000年从欧洲丹麦诞生后就最先被带入匈牙利,这将归功于来自匈牙利的西盖特音乐节上的皮特?乌奇。这一理念马上又进入了挪威。2000- 2006年期间,Human Library在丹麦、挪威、匈牙利、葡萄牙、荷兰、冰岛等国家迅速传播开来,先后共举办了30多场。
2007年美国阿肯色州州立大学图书馆举办“真人借阅”,带动了Human Library在北美的发展。次年,加利福尼亚的圣莫尼卡公共图书馆首次推出“真人借阅”活动,其真人图书(Living Books)包括佛教徒、明星经纪人、粗食鼓吹者等,而全部“图书”出乎意料地被预约一空。
2008年12月,Human Library首次登陆日本,国立京都国际会馆开展了“真人借阅”活动。次年京都的明治大学的学术空间举办了“真人借阅”活动。此次活动包含了盲人、聋哑人、素食主义者等20本“图书”。
2.2 我国引进真人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2008年4月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曾蕾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一次名为“真人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会”上,首次提议我国举办一次Human Library活动,将Living Library的概念带进中国。
2009年3月仍旧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阅读活动,其书籍主题涉及到留学、考研、工作、科研等诸多方面,本次活动标志着这种Living Library全新的阅读方式正式被引进到我国。
此后,石家庄学院、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相继开展并研究Human Library。目前我国真人图书馆的服务目标在于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承、文化的传播。
三.Human Library仍存在的问题
(1)Human Library组织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化:Living Books(真人图书)的采编,标引,借阅制度都无行业标准。
(2)知识的载体难以被长久保留:Human Library创造的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同,Human Library的知识通过人与人的交谈(语言、肢体、表情、神态),用人脑和心灵去感受和体会,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很难被长久保留。
(3)个人隐私缺少保护:Human Library的话题基本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读者往往会和真人书面对面交流,双方都难免会传达个人隐私方面的信息,从目前的保护机制来看还远远不够。
(4)主题局限性大:绝大多数的Human Library活动局限于高校图书馆,其主题只停留在考研、留学、职业规划、科研等学习和工作方面,却很少涉及到我国的国粹,戏曲、茶艺、书画、养生、收藏,乃至公益慈善、捐助慰问等话题。
(5)无法持久地开展: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举办“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的阅读活动后又发起过24 期活动,但之后活動网页停止更新,借阅时间是在2012年4月已终止。
四.Human Library个性化服务的发展策略
4.1 Human Library个性化服务的特色
个性化服务是当今图书馆力求落实到的一项重要任务。Human Library的个性化服务特色体现在:1.本身独特的传播知识形式,真人书和读者的互动;2.创造多样化的空间设计,音乐会、咖啡屋、公园、观光车;3.阅读模式的改变,读者通过大脑思维和心灵感触来接受知识。
4.2 Human Library适应Lib3.0的發展策略
Lib3.0提供一个资源整合共享,网络优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环境。Human Library应适应Lib3.0时代需要,利用其强大的Web3.0技术来发展下去。
4.21 Human Library建立稳定的网络平台
腾讯QQ、微博、手机微信、远程会议视频等网络应用可以有效而快捷的拉近Human Books和读者的距离。和传统的海报、展览、讲座相比,网络平台更具有持久性。在网络环境下真人书和读者们可随时随地交流、通话,Human Library的公开信息资源也可永久地在网络平台上共享。这里提出两点平台设计要求:(1)面向读者的网页设计应具亲和力,吸引眼球(2)网站功能设计须尽可能的全面,基本要包含“新闻公告”、“真人图书采编”、“真人图书预约”、“读者借阅情况”模块。 4.22 Huaman Library數据整合和信息安全
A. Human Library大数据的整合
Living Books(真人书)和读者的之间的交流会以声像、图片、文字这类显性知识的记录形式被保存下来,而且这些数据一定是庞大的,那么整合这些数据是必然趋势。整合数据的设计方案可以大致分为:(1)真人书的采编标准和规范化,保持前后一致性(2)真人书的口述资料和视频编辑后需要保持完整性(3)读者和真人书之间的交流要体现相关性。
B.完善Human Library信息安全机制
Human Library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有助于公开信息的发布和个人隐私合理地分开保存和利用。在以下的图1中,信息甄别系统将会是信息安全机制中的一大瓶颈:海量信息的及时响应或并发处理是需要被克服的。图1中,个人数据中心为个人隐私的存档或被二次利用提供了安全保障。
4.23 Human Library的智能化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已为图书馆的智能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因而Human Library的服务变得更智能化,比如平台上搜索的热词、阅读行为的分析等。人工智能分析出读者搜索的热词,这能为真人图书馆寻求焦点,明确主题。
新型科技两大技术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可以将真人图书馆的场景设计成虚拟体,或者是虚拟和现实结合体。这一智能化的好处是:Human Library活动现场的空间有限,而更多读者不再需要进入现场,却能真实地感受到和现场读者一样的活动效果。这两大技术无疑增强了读者对真人图书馆服务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吴云珊.基于文化差异的中西真人图书馆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05):34-41.
[2] 徐璟.Living library:高校圖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创新点——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01):58-61.
[3] 叶翔.基于Lib3.0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空间的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 (09):119-122.
[4] 谈政.浅谈Web3.0时代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19):112-113.
[5] 万文娟.Human Library: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阵地[J].图书馆论坛作,2014(01):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