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实施中校外社团活动实践的研究报告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国内多数地区,都拥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学生校外社团。本文探讨的学生社团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由校外教育机构管理的,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自愿方式组成的中小学生业余性群体组织,在培训和活动中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这也是目前高水平中小学生校外社团活动的主要模式。
  新课改强调的是师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活动中去感悟和学习。不可否认,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学生社团其富有个性特色的活动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延伸和补充,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新一轮课改中正发挥出不可他代的作用。社团活动研究,可推动校内外教育朝着既保持各自优势,又能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紧密配合中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价值
  
  当前,国内中小学生的校外活动有三大基本组织形式:兴趣特长与普及培训、学生科技文体活动、青少年社团运作。而“1+1+1>3”的整合规律体现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西方国家对青少年社团活动为特色的校外教育关注也不多,其研究思路主要集中在社区教育和社会活动上。多年来,我国校外教育机构在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中固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目前这一领域的教育科研水平普遍较弱,只能停留在线形的、点状的总结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滞后。校外教育机构多头管理、师资结构复杂,且知识结构有缺陷,“重活动,轻研究”、“经验多,理论少”,这些因素都是造成上述现状的主要诱因。
  按照现代管理理论提出的观点,不断地去分析、利用和优化社团质量保障的相关因素,是让社团发展水平始终处在受控、有效、持续改进与提升状态的主要途径。如何顺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拓展时代赋予的巨大发展空间,充分体现新课程的人本取向,使全体学生在接受文化课程主体教育的同时,个体多样化的需求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这是当前需要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重要实践命题。
  
  三、开展校外社团活动实践与研究的意义
  
  1.顺应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化生活的日益繁荣,家长和学生对校外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兴趣特长,需要接受到个性化、专业化、系统化的高效教育。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通过亲自组织、策划、参与具体的活动,兴趣得到极大的满足,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才华得到全面的展示,真正得到和谐自主的发展。
  2.顺应了校外教育发展的需要
  社团活动是青少年活动的亮点,其团队品牌能在家长中树立起信誉度,能在孩子们中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成为身份的象征。社团和教学紧密相联,高质量的教学培训是建构高素质社团的基础,有影响的学生社团强大的吸引力又一定会让相关专业的培训成为热点。以高素质、有影响的学生社团为龙头的校外活动,是展示校外教育活动水准的显性平台,更是激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3.顺应了新课程综合改革的需要
  不可否认,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时候,校外艺术考级教学却有和应试教育接轨的趋势,传授性替代活动性,应试教学模式已有所渗透,校外教育原来富有自主性、活动性、社会性的优势也正在逐步削弱。各地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主阵地在办学条件、办学档次和办学特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利用社团把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社团的活动形式去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的形式,让校外教育成为新课改的实验区、先导区,成为校内教育的发展及延伸。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各地校外教育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都积累了社团活动大量的成熟经验。研究社团的活动形式和教育特色,是一项不可忽略又极具开创性价值的教改实践,系统地去剖析总结正逐步纳入基础教育体系的学生社团活动,在优化校外教育的同时,对学校在新课改中更好地开展活动、整合活动和利用活动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本课题组在研究准备阶段,应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市校外社团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而又科学的调查与分析;在中期研究阶段,借用现代教育手段,辅以资料分析,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案例研究法。在成果形成阶段,实践成果主要有优化队伍、培育品牌、形成亮点;理论成果主要有运用案例、开发教材、升华理论。
  
  五、主要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丰富校外社团活动的教育理论
  教育的改革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和完善,并有所发展。社团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意识,社团活动实践是对校外教育组织形式的关键性研究,既丰富和拓宽了学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又系统疏理和总结了学生团队管理和运行制度。在课题的实践中,笔者围绕苏南地区校外教育社会办学热、学生社团活动、项目管理制引入学生社团、校外课堂五自教学法、案例开发和运用等问题在国内核心理论期刊发表了一批研究论文,与同行交流,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理论研究目标。
  (2)开发校外社团活动的成功案例
  校外教育机构,通过建立一批在国际上、社会上有高知名度,在家长和孩子们中有吸引力的社团,并积累大量团队活动的成功经验,为发展和优化社团建设提供了实践支撑。课题组把开发和运用《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团队活动案例》作为研究的重要实践佐证。在活动中注重观察和积累,运用鲜活的案例去反思整个活动计划和行为。课题活动中,笔者有意识地去系统组织开发和运用《学生社团活动优秀案例》,让每个老师通过对案例的逻辑分析,演绎推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实践表明,活动案例研究对学校教育中整合活动和利用活动具有可贵的借鉴意义,也同样是教师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3)完善校外社团活动教材与制度
  社团的指导教师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和专业团体,基本上是这项目的专业权威和名牌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校外教育机构也存在着管理部门纷多,师资来源复杂,管理制度、教育大纲与教材体系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课题组选择了学生团队的制度建设和教材开发,作为建立起有效而科学的校外社团管理体的突破口。分别建立少儿艺术团、青少年书画协会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管理制度,开发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尝试自编校外美术教材,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管理和教育效果。
  2.实践效果
  (1)培育校外教育的专业品牌
  如今提起社团活动,人们常会联想起的是少年宫等校外教育主阵地。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薄弱。曾经听广州少年宫的领导谈起,某届全运会闭幕式上,广州少年宫培训部某舞蹈老师的优秀创作作品到了极高的评价!笔者认为其教学品牌、师资品牌、社团品牌也通过她的节目(项目)品牌得到了集中展现,正是众多此类的优秀品牌支撑了广州少年宫校外教育的大品牌。培育校外教育的专业品牌,是课题实践达成的第一个目标维度。
  (2)优化校外教育的活动亮点
  活动离不开社团,社团在活动形成亮点,让校外教育机构的知名度得到提升,让校外教育教师的自信心得到提高,也给学员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并在社会上能形成了较大的影响。社团是培训最佳的广告,是教学培训质量的最好的注解,高水平的社团能使培训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社团也在活动中成长,大量经常性地参演、参赛、参展、出访交流活动能锻炼和培养出高水平的社团。优化校外教育的活动亮点,是课题实践达成的第二个目标维度。
  (3)提高校外教育的培训质量
  培训是社团的基础,大量的高素质的基础培训产生了社团活动的尖子,组成了高素质的社团。社团与培训班不分离,社团不设固定编制和人员,社团由培训班物色和输送成员是少年宫建社团一大特色。社团的水平是直接体现了培训的质量,而质量则是校外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社团和教学紧密相联,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为基础,就难以培养高素质的社团。提高校外教育的培训质量,是课题实践达成的第三个目标维度。
  
  六、研究案例、实践结论
  
  社团活动的实践探索,首先要在基础好的选项上,有针对性地建立与组织,成熟一个开展一个,然后逐渐推广;社团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是一种新的探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折,并无固定模式可照搬;更需要系统化地去反思实践过程,需要科研化地去丰富理论体系。
  例如,在团队管理实践中发现: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引入现代企业的“项目管理制”,是提高活动水平的成功案例。
  项目是指单位时间内,满足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之总称。学生社团项目包含管理服务、教育培训和团队活动的基本功能,体现出主管部门的教育理念、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方式及学生社团的基本宗旨。
  1.有效的目标管理
  由不同的专业老师担任活动项目的管理者,他们往往是通过指导性意见进行交流,至于如何实现具体到个人的目标,则由工作人员自行决定。传统模式下,以活动职能部门为中心,直接指派具体任务,按具体要求去做,常会出现推卸责任和考核有失公平的情况。项目团队成员的责任和目标更明确,就能够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时间安排,创造性地完成活动任务。
  2.有效的协作管理
  活动的项目管理有利于吸引专业成员参与进来,是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认知背景,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项目负责人的人格已经得到团队的肯定,活动方案也已形成了共识。协作的内容仅是具体的工作,不再是项目的理解、配合和执行问题。这种沟通模式由具有专业知识的负责人来管理,协作往往能高效和有计划地进行,以整体目标和任务细分为中心,操作中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3.有效的团队管理
  固定管理者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其单一性的弊端,势必影响工作情绪,往往会产生反复工作的疲累和顾虑。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一次性项目活动,能充分调动年青教师的积极性,锻炼和考察他们的综合能力。项目任务的多样性要求项目团队成员也能具有多样性的优势,使项目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能储备足够的应对者和解决者。生态学的理论也告诉我们,这种群体内部的复杂性有利于群体的良性发展。
  学生社团活动的创新与发展,完全依靠传统的习惯、陈旧的经验所能取得的效益是十分有限的。如果能借助学生校外社团活动的课题研究的成果,包括成功案例的运用、地方教材的开发、管理制度的完善、团队活动的模式等,也许能成为推动校外教育发展的一个全新形式,也许能为团队活动资源和经验不足的中小学校,提供活动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有效借鉴。■
其他文献
八分之一的由来就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而言,5分钟就是它的八分之一,选择这八分之一的时间来进行课前的练习基于以下的原因。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英语本身就是一种交际性语言,英语教学实际就是语言教学。所谓英语教学生活化,即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成为真正的语言交际过程。教育家Jespersen说:“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给学生尽量多的事去做,而且用英语做。学生必须沉浸在里面,而不是不时地洒点水,他必须全身投入水里,感到自然……”提倡生活化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能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其地位和重要性毋庸质疑。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呢?笔者选取了来自江门地区
在新课程改革中,转化后进生依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难题。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培育新世纪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如
蹦床世界杯保加利亚站比赛于2009年4月22日-4月25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举行。来自22个国家的近2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有:成年组男、女网上个人,双人同步。男
■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 教师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与科举制相关的资料,如科举制创立的背景、过程、完善及衰落的过程,以及与科举制相关的一些故事。  2.准备一些与科举制有关的资料,如历史上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著名人物,以及与科举制有关的名言名句。  3.查找其他国家的官员选拔制度,并探究它们与中国科举制之间的关系。  ■ 学生课前准备  1.查找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选官制度。 
由于目前小学仍沿用原来的《体育器材配备目录》,再加上级对于各校配备体育器材的情况缺乏监督,有的学校还是几年前配备的老器材,近几年也没有添置。学校目前的器材很难满足广大学生锻炼身体的要求,制约着学校体育发展的进程。  为了克服体育器材配备不足的现状,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动起来,我们应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活动器材。制作体育器材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脑、发展创
一、概况 2009年7月19—22日在台湾高雄举行的第八届世界运动会技巧项目的比赛中,我技巧男四组不畏强手,沉着应战,表现出极强的斗志和信心,以超群的表现和非凡的实力勇夺男四项目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交联壳聚糖微球(CCTS),再以戊二醛为偶联剂,偶联胰蛋白酶.研究了胰蛋白酶偶联的最佳条件和偶联后酶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用终浓度为0.6%的戊二醛,在50℃下,先处
“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科学教学上也如此。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个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中提出:教学时间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