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也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立体几何中的计算考查形式多样,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以及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空间想象能力的高考考查要求是:能够根据题设条件想象并作出正确的平面直观图形,能够根据平面直观图形想象出空间图形;能够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够对空间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以体积、表面积、距离等运算为主设计试题,解答题中还会涉及“以算代证”法的应用,或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应用题.
本文对立体几何中的计算常见题型做了一些归纳整理,以期对同学们复习有所帮助.
题型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
例1 如图所示,已知E、F分别是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1A、CC1的中点,求四棱锥C1B1EDF的体积.
解析:思路一 直接求出四棱锥C1B1EDF的高及其底面积,再利用棱锥的体积公式求出其体积.
思路二 将四棱锥C1B1EDF分割为两个三棱锥B1C1EF与DC1EF求解.由于两个三棱锥B1C1EF与DC1EF体积相等,求出三棱锥B1C1EF体积即可.注意到通过变更顶点和底面转化成利于求三棱锥B1C1EF底面积和高,故可考虑转化为三棱锥EFB1C1,本题答案为16a3.
题型二 侧面展开图及其应用
例2 如图,地上有一圆柱,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处有一蚂蚁,它想沿圆柱表面爬行.吃到上底面上C点处的食物.当圆柱的高h=12厘米,底面半径r=3厘米时,蚂蚁沿侧面爬行一圈时最短路程是多少?(结果用π表示)
解析:可借助实物比划确定展开图,本题答案为64+π2.
变式:同样的条件下“爬行两圈呢?三圈呢?”
题型三 转化思想在立体几何计算中的应用
例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
(1)求证:PC⊥BC;
(2)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解析:注意到第一问证明的结论,取AB的中点E,容易证明DE∥平面PBC,点D、E到平面PBC的距离相等,而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E到平面PBC的距离的2倍.由第一问证明的结论知平面PBC⊥平面PCD,交线是PC,所以只求D到PC的距离即可,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DC中易求.
还可用等体积法求解:连接AC,则三棱锥PACB与三棱锥APBC体积相等,而三棱锥PACB体积易求,三棱锥APBC的底面PBC的面积易求,其高即为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设为h,则利用体积相等即求.
解:(1)略;
(2)(方法一)分别取AB、PC的中点E、F,连DE、DF,则易证DE∥CB,DE∥平面PBC,点D、E到平面PBC的距离相等.
又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E到平面PBC的距离的2倍.
由(1)知:BC⊥平面PCD,所以平面PBC⊥平面PCD于PC,
因为PD=DC,PF=FC,所以DF⊥PC,所以DF⊥平面PBC于F.
易知DF=22,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2.
(方法二)连结AC.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h.
因为AB∥DC,∠BCD=90°,所以∠ABC=90°.
从而AB=2,BC=1,得△ABC的面积S△ABC=1.
由PD⊥平面ABCD及PD=1,得三棱锥PABC的体积V=13S△ABC·PD=13.
因为PD⊥平面ABCD,DC平面ABCD,所以PD⊥DC.
又PD=DC=1,所以PC=PD2+DC2=2.
由PC⊥BC,BC=1,得△PBC的面积S△PBC=22.
由VAPBC=VPABC,13S△PBC·h=V=13,得h=2,
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2.
题型四 “以算代证”在立体几何证明题中的应用
例4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为棱PC,AC,AB的中点.已知PA⊥AC,PA=6,BC=8,DF=5.
(1)求证:直线PA∥平面DEF;
(2)平面BDE⊥平面ABC.
解析:第(2)问的处理运用“以算代证”的方法.
证明:(1)略;
(2)∵D,E为PC,AC中点,∴DE=12PA=3,
∵E,F为AC,AB中点,∴EF=12BC=4,
∴DE2+EF2=DF2,∴∠DEF=90°,
∴DE⊥EF,
∵DE∥PA,PA⊥AC,∴DE⊥AC,
∵AC∩EF=E,∴DE⊥平面ABC,
∵DE平面BDE,∴平面BDE⊥平面ABC.
题型五 类比思维在立体几何计算中的应用
例5 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内,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 .
解析: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22.类似地,在空间内,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1∶23.
题型六 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应用题
例6 请你设计一个包装盒,如图所示,ABCD是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硬纸片,切去阴影部分所示的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虚线折起,使得ABCD四个点重合于图中的点P,正好形成一个正四棱柱形状的包装盒,E、F在AB上是被切去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设AE=FB=xcm.
(1)某广告商要求包装盒侧面积S(cm2)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
(2)某广告商要求包装盒容积V(cm3)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并求出此时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导数等基础知识,考查数学建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阅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中等题.
解:设包装盒的高为h(cm),底面边长为a(cm).由题设知
a=2x,h=60-2x2=2(30-x),0 (1)S=4ah=8x(30-x)=-8(x-15)2+1800(0 所以当x=15时,S取得最大值.
(2)V=a2h=22(-x3+30x2),V′=62x(20-x),
由V′=0得x=0(舍),或x=20.
当00,V递增;当20 所以当x=20时,V取得极大值,此时ha=12,
由题设的实际意义可知x=20时,V取得最大值,此时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为12.
我们在解立体几何计算题时常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根据题设条件想象并作出正确的平面直观图形,其本质是将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2.掌握棱柱、棱锥各个部分几何特征,旋转体则要抓住“旋转”特性,结合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与题设进行分析,寻找图形间的联系建立其中量的关系.我们在解立体几何计算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审题不注意区分题设中是“表面积”还是“侧面积”亦或是“体积”,与此类似审题要看准题设是“棱柱”还是“棱锥”,“四棱柱”还是“三棱锥”等,凭解题经验主观臆断,出现低级失误;2.注意“分解与组合”的思想方法的运用,如研究不规则几何体,可以通过分割或补形将其转化为常见几何体解决;3.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如几何体表面上的最短距离问题,通过几何体的展开图转化为平面上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解决;4.学会运用“算两次”的思想方法,如利用等积法求距离,通过变更顶点和底面转化成利于求几何体底面积和高.
(作者:吴雅琴,如皋市第一中学)
以体积、表面积、距离等运算为主设计试题,解答题中还会涉及“以算代证”法的应用,或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应用题.
本文对立体几何中的计算常见题型做了一些归纳整理,以期对同学们复习有所帮助.
题型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
例1 如图所示,已知E、F分别是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1A、CC1的中点,求四棱锥C1B1EDF的体积.
解析:思路一 直接求出四棱锥C1B1EDF的高及其底面积,再利用棱锥的体积公式求出其体积.
思路二 将四棱锥C1B1EDF分割为两个三棱锥B1C1EF与DC1EF求解.由于两个三棱锥B1C1EF与DC1EF体积相等,求出三棱锥B1C1EF体积即可.注意到通过变更顶点和底面转化成利于求三棱锥B1C1EF底面积和高,故可考虑转化为三棱锥EFB1C1,本题答案为16a3.
题型二 侧面展开图及其应用
例2 如图,地上有一圆柱,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处有一蚂蚁,它想沿圆柱表面爬行.吃到上底面上C点处的食物.当圆柱的高h=12厘米,底面半径r=3厘米时,蚂蚁沿侧面爬行一圈时最短路程是多少?(结果用π表示)
解析:可借助实物比划确定展开图,本题答案为64+π2.
变式:同样的条件下“爬行两圈呢?三圈呢?”
题型三 转化思想在立体几何计算中的应用
例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
(1)求证:PC⊥BC;
(2)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解析:注意到第一问证明的结论,取AB的中点E,容易证明DE∥平面PBC,点D、E到平面PBC的距离相等,而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E到平面PBC的距离的2倍.由第一问证明的结论知平面PBC⊥平面PCD,交线是PC,所以只求D到PC的距离即可,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DC中易求.
还可用等体积法求解:连接AC,则三棱锥PACB与三棱锥APBC体积相等,而三棱锥PACB体积易求,三棱锥APBC的底面PBC的面积易求,其高即为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设为h,则利用体积相等即求.
解:(1)略;
(2)(方法一)分别取AB、PC的中点E、F,连DE、DF,则易证DE∥CB,DE∥平面PBC,点D、E到平面PBC的距离相等.
又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E到平面PBC的距离的2倍.
由(1)知:BC⊥平面PCD,所以平面PBC⊥平面PCD于PC,
因为PD=DC,PF=FC,所以DF⊥PC,所以DF⊥平面PBC于F.
易知DF=22,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2.
(方法二)连结AC.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h.
因为AB∥DC,∠BCD=90°,所以∠ABC=90°.
从而AB=2,BC=1,得△ABC的面积S△ABC=1.
由PD⊥平面ABCD及PD=1,得三棱锥PABC的体积V=13S△ABC·PD=13.
因为PD⊥平面ABCD,DC平面ABCD,所以PD⊥DC.
又PD=DC=1,所以PC=PD2+DC2=2.
由PC⊥BC,BC=1,得△PBC的面积S△PBC=22.
由VAPBC=VPABC,13S△PBC·h=V=13,得h=2,
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2.
题型四 “以算代证”在立体几何证明题中的应用
例4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为棱PC,AC,AB的中点.已知PA⊥AC,PA=6,BC=8,DF=5.
(1)求证:直线PA∥平面DEF;
(2)平面BDE⊥平面ABC.
解析:第(2)问的处理运用“以算代证”的方法.
证明:(1)略;
(2)∵D,E为PC,AC中点,∴DE=12PA=3,
∵E,F为AC,AB中点,∴EF=12BC=4,
∴DE2+EF2=DF2,∴∠DEF=90°,
∴DE⊥EF,
∵DE∥PA,PA⊥AC,∴DE⊥AC,
∵AC∩EF=E,∴DE⊥平面ABC,
∵DE平面BDE,∴平面BDE⊥平面ABC.
题型五 类比思维在立体几何计算中的应用
例5 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内,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 .
解析: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22.类似地,在空间内,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1∶23.
题型六 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应用题
例6 请你设计一个包装盒,如图所示,ABCD是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硬纸片,切去阴影部分所示的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虚线折起,使得ABCD四个点重合于图中的点P,正好形成一个正四棱柱形状的包装盒,E、F在AB上是被切去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设AE=FB=xcm.
(1)某广告商要求包装盒侧面积S(cm2)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
(2)某广告商要求包装盒容积V(cm3)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并求出此时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导数等基础知识,考查数学建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阅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中等题.
解:设包装盒的高为h(cm),底面边长为a(cm).由题设知
a=2x,h=60-2x2=2(30-x),0
(2)V=a2h=22(-x3+30x2),V′=62x(20-x),
由V′=0得x=0(舍),或x=20.
当0
由题设的实际意义可知x=20时,V取得最大值,此时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为12.
我们在解立体几何计算题时常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根据题设条件想象并作出正确的平面直观图形,其本质是将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2.掌握棱柱、棱锥各个部分几何特征,旋转体则要抓住“旋转”特性,结合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与题设进行分析,寻找图形间的联系建立其中量的关系.我们在解立体几何计算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审题不注意区分题设中是“表面积”还是“侧面积”亦或是“体积”,与此类似审题要看准题设是“棱柱”还是“棱锥”,“四棱柱”还是“三棱锥”等,凭解题经验主观臆断,出现低级失误;2.注意“分解与组合”的思想方法的运用,如研究不规则几何体,可以通过分割或补形将其转化为常见几何体解决;3.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如几何体表面上的最短距离问题,通过几何体的展开图转化为平面上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解决;4.学会运用“算两次”的思想方法,如利用等积法求距离,通过变更顶点和底面转化成利于求几何体底面积和高.
(作者:吴雅琴,如皋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