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型对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近期疗效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附506例报告)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影响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及体型对该手术方式近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国内8家医疗中心收治的506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3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66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66例,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4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48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35例,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0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与D2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28例,女178例;平均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4~85岁。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指标:脐水平最大腹壁厚度(USCF)、经脐部腹腔最大前后径(UAPD)、经脐部腹腔最大左右径(UTD)、经剑突最高点腹腔最大前后径(XAPD)、经剑突最高点腹腔最大左右径(XTD)、腹壁至腹腔动脉根部腹腔最大前后径(CAD)、经腹腔动脉根部腹腔左右径(CATD)。观察指标:(1)术中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4)体型相关各项指标对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的影响:①Pearson单因素相关性分析。②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腔镜远端胃癌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单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评估各体型因素对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结果

(1)术中和术后情况:50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Billroth Ⅰ式吻合103例,Billroth Ⅱ式吻合140例,Billroth Ⅱ+Braun吻合201例,Roux-en-Y吻合62例。506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33±44)min、(102±86)mL、(34±13)枚;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6±1.5)d、(5.8±3.3)d、(8.3±3.8)d、(12.2±5.7)d。506例患者术后病理学分期:Ⅰ期196例,Ⅱ期122例,Ⅲ期188例。506例患者中,93例(106例次)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其中肺部及上呼吸道感染33例次、切口感染12例次、吻合口漏11例次、腹腔感染11例次、肠梗阻8例次、胃瘫8例次、腹腔出血6例次、菌血症5例次、吻合口出血3例次、淋巴液漏3例次、胰液漏2例次、泌尿系感染1例次、吻合口狭窄1例次、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次、肺栓塞1例次;其中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并发症11例。同一患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2)随访情况:506例患者中,46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451例术后生存,38例肿瘤复发转移。(3)影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清白蛋白、XAPD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χ2=10.289,7.427,5.269,5.481,4.285,P<0.05)。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血清白蛋白是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033,1.118,0.937,95%可信区间为1.011~1.057,1.025~1.219,0.887~0.990,P<0.05)。(4)体型相关各项指标对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的影响。①Pearson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APD、XAPD、CAD、CATD与术中出血量均相关(r=0.107,0.169,0.179,0.106,P<0.05),UAPD、XAPD、CAD与淋巴结清扫数目均相关(r=-0.137,-0.143,-0.173,P<0.05),USCF、XAPD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相关(r=0.122,0.109,P<0.05),USCF、XAPD、CAD与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均相关(r=0.132,0.108,0.132,P<0.05),USCF、XAPD与术后住院时间均相关(r=0.116,0.100,P<0.05)。②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AD与术中出血量呈线性正相关(r=6.776)、与淋巴结清扫数目呈线性负相关(r=-0.841),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0,-1.992,P<0.05)。USCF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r=0.170)、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r=0.365)、术后住院时间均呈线性正相关(r=0.636),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8,1.981,2.107,P<0.05)。

结论

腹部体型将影响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但并不增加其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年龄、体质量指数及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循证医学概念的不断深入和胃肠外科疾病谱的改变,胃肠外科的发展也再次面临机遇和挑战。系统化的外科质量控制,对学科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若没有高级别循证医学依据的支持,微创技术的推广还应慎重。并发症定义的标准化和统一管理有助于临床研究的开展和并发症防治水平的提高。多学科团队和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和实施,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规范治疗。
胰体尾癌侵袭性强,手术切除率低,以往认为肿瘤侵及腹腔干时不可切除。联合腹腔干的胰体尾切除术(DP-CAR)是治疗这种疾病的新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该手术方式,但均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其研究结果根据各医疗中心不同的治疗方案和围术期管理而不同。该手术方式的优势和缺点仍存在争议,本文就DP-CA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外科治疗是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科学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是食管癌根治术中最重要的环节。然而,食管癌根治术中关于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及前哨淋巴结等一直争议不断,但同时也在争议中逐步形成了相应的临床实践共识。
医学伦理起源悠久,内涵丰富,从古代朴素的"医德学"发展为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核心精神包括自主、无害、善行、公正。研究者常在成果获得与伦理规范的平衡中开展临床研究。外科的临床研究者应深刻理解医学伦理原则,严格遵从医学伦理学规范;伦理委员会严格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审查监管作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现代医学知识,正确认识临床研究;秉承临床科研伦理为先,以人为本,合作实践的原则,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最主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与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5年12月由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林南仓医院、开滦钱家营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开滦医院分院行健康体检的95 177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男75 909例,女19 268例;年龄为(51±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常见的二级及其以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来源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具有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误诊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早期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一直被认为是治愈ICC唯一有效的方法。ICC易通过淋巴系统转移的特点,肝周围淋巴结清扫(LND)能否改善可根治性切除ICC患者的预后成为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并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进一步探讨根治性切除术是否应常规联合淋巴结清扫,已高度怀疑有淋巴
胰腺癌在所有消化道肿瘤中预后最差,治疗极具挑战性。胰腺癌的治疗模式正在由"surgery first"过渡到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模式,外科治疗仍占据主导地位。笔者通过历史回顾,评述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新辅助治疗的意义、围术期并发症、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热点问题。胰腺癌的最终突破仍有赖于早期诊断及敏感生物靶向药物的研发,外科医师需要与时俱进,认知视角应从局部转变到全局,从形态学过渡
目的探讨有限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49~70岁。手术遵循不接触隔离原则,采用头侧-尾侧-中间入路顺序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
究竟医学是科学还是艺术,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说这应是一门科学,也有人觉得是一门科学加艺术的学科。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门使用艺术应用于科学的学科。外科是医科中主要通过用手操作治疗病人的学科,这方面的争议更大。现代外科,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解决了手术带来的三大难题:疼痛、感染和出血,使外科发展十分迅速。现代外科的建立,是通过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发展成为外科学,用于治疗疾病。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术后肿瘤复发严重影响其临床效果。当前精准医学和液体活组织检查等技术蓬勃发展,为肝癌肝移植患者诊断与治疗理念的更新提供了新思路。如何在"安全、有效、精准"的基础上,筛选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相关的预后预测指标、完善肝移植患者选择的适应证、确定合理的术前局部治疗方案并制订肝癌复发后的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肝癌肝移植患者临床疗效并改善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