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课堂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让学生对新知进行充分“体验和感悟”,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就要让学生个体能通过自我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进行积极探究,在此基础上体验和感悟,获得对生物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
【关键词】体验 感悟 有效教学 初中生物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新理念指导下的主动探究式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和知识储备等入手,充分利用教材,广泛开发多种学习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获得新知,从而使教学更有效。
一、设疑探究,引导体验和感悟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探索与思考。教师可以在学习中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悬疑的情境中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悟深化,建构知识结构。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学,在许多章节设立观察和实验探究环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并挖掘教材资源,精心预设,认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例如笔者在教学《血液循环》这一节时,针对学生已有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还有对三种血管功能的基本认识的现状,设置问题:“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会经过什么样的途径回到左心室呢?”让学生们分组合作进行探究,自己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取出一块纸板,上面绘好心脏的结构简图和代表肺部、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并拿出若干紫红色、鲜红色代表静脉血管、动脉血管的绳子,让学生代表用胶带粘上绳子进行演示,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人体血液循环。
二、分析比较,加深体验和感悟
生物教学的内容不少受时空、实物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很难讲信息透彻的传透给学生,这就需要运用比较分析教学策略,通过对课本中图文资料的对比分析,学生学会合理推测,学会比较研究,学会辨别证据与假说,还可以训练逻辑能力。可以借助网络教学的形式,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与课本资源进行比较,从而丰富课本资源,例如,在教学《绿化,我们共同行动》中,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到各处交通干道旁绿化较好处进行噪音和废气的测定,记录、统计数据后,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体验感悟到:树叶密集、树皮粗糙、叶形较小且表面较为粗糙的树种,是隔音效果最好的植物;多层复合结构的绿化实体比少层复合结构的绿化实体声衰减效果好。
三、走进生活,生成体验和感悟
新课程理念中的一个亮点就是要求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教师要通过捕捉生活中的生物科学现象,挖掘其生活的内涵,化抽象教学为生动、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并积极尝试实践,陶冶情操,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生活化。例如学习《生物多样性》时,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将学生引入大自然,在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笔者要求学生对整个校园生物种类进行调查、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将调查出的相关内容形成参观调查报告。通过这样具有生活化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生物的生存状况、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
四、模拟场景,促进体验和感悟
科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怎样化枯燥为活跃,化抽象为具象,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场景模拟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与文本及学习对象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甚至可以身临其境,全身心融入,将自己化为学习对象,真实体验学习对象的生活、生理活动,切身感悟生命的美丽、脆弱和顽强。枯燥的学术语言被赋予了情感,使学生能正确看待人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生命的价值。场景模拟可以设置为辩论会、小品表演等形式,如在教学《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验与感悟,笔者精心设置了一场辩论会活动,正方观点:人类是环境的破坏者;反方观点:人类是环境的保护者,学生有很高的热情,并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广泛的资料,在课堂辩论中对保护环境命题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五、信息技术演示,内化体验和感悟
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特色,从而扩充了课堂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不愧称为一次教学革命。在生物教学中如很好的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学生无法观察到的生物学宏观和微观方面的事物或现象展示出来,也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予以展示交流,更可以借助声光效果对实现学习的情感目标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在生物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用心体验与感悟,积极将知识内化,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必然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高恩娜.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18).
[2]张正辉.谈初中科学课堂“体验?感悟”式教学的实践[J].中学物理.2011(14).
(作者单位:昆山市城北中学)
编辑/杨俊飞
【关键词】体验 感悟 有效教学 初中生物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新理念指导下的主动探究式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和知识储备等入手,充分利用教材,广泛开发多种学习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获得新知,从而使教学更有效。
一、设疑探究,引导体验和感悟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探索与思考。教师可以在学习中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悬疑的情境中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悟深化,建构知识结构。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学,在许多章节设立观察和实验探究环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并挖掘教材资源,精心预设,认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例如笔者在教学《血液循环》这一节时,针对学生已有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还有对三种血管功能的基本认识的现状,设置问题:“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会经过什么样的途径回到左心室呢?”让学生们分组合作进行探究,自己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取出一块纸板,上面绘好心脏的结构简图和代表肺部、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并拿出若干紫红色、鲜红色代表静脉血管、动脉血管的绳子,让学生代表用胶带粘上绳子进行演示,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人体血液循环。
二、分析比较,加深体验和感悟
生物教学的内容不少受时空、实物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很难讲信息透彻的传透给学生,这就需要运用比较分析教学策略,通过对课本中图文资料的对比分析,学生学会合理推测,学会比较研究,学会辨别证据与假说,还可以训练逻辑能力。可以借助网络教学的形式,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与课本资源进行比较,从而丰富课本资源,例如,在教学《绿化,我们共同行动》中,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到各处交通干道旁绿化较好处进行噪音和废气的测定,记录、统计数据后,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体验感悟到:树叶密集、树皮粗糙、叶形较小且表面较为粗糙的树种,是隔音效果最好的植物;多层复合结构的绿化实体比少层复合结构的绿化实体声衰减效果好。
三、走进生活,生成体验和感悟
新课程理念中的一个亮点就是要求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教师要通过捕捉生活中的生物科学现象,挖掘其生活的内涵,化抽象教学为生动、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并积极尝试实践,陶冶情操,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生活化。例如学习《生物多样性》时,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将学生引入大自然,在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笔者要求学生对整个校园生物种类进行调查、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将调查出的相关内容形成参观调查报告。通过这样具有生活化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生物的生存状况、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
四、模拟场景,促进体验和感悟
科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怎样化枯燥为活跃,化抽象为具象,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场景模拟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与文本及学习对象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甚至可以身临其境,全身心融入,将自己化为学习对象,真实体验学习对象的生活、生理活动,切身感悟生命的美丽、脆弱和顽强。枯燥的学术语言被赋予了情感,使学生能正确看待人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生命的价值。场景模拟可以设置为辩论会、小品表演等形式,如在教学《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验与感悟,笔者精心设置了一场辩论会活动,正方观点:人类是环境的破坏者;反方观点:人类是环境的保护者,学生有很高的热情,并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广泛的资料,在课堂辩论中对保护环境命题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五、信息技术演示,内化体验和感悟
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特色,从而扩充了课堂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不愧称为一次教学革命。在生物教学中如很好的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学生无法观察到的生物学宏观和微观方面的事物或现象展示出来,也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予以展示交流,更可以借助声光效果对实现学习的情感目标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在生物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用心体验与感悟,积极将知识内化,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必然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高恩娜.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18).
[2]张正辉.谈初中科学课堂“体验?感悟”式教学的实践[J].中学物理.2011(14).
(作者单位:昆山市城北中学)
编辑/杨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