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德育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主张关怀对德育的作用,强调从情感出发来进行德育。本文旨在通过对诺丁斯关怀理论的研读,初步探究关怀理论的理论基础及其德育价值,由此分析了该理论对于解决我国德育所面临的形式僵化与实效性缺失等问题的启示,对于开展符合当今社会需求及学生心理的人性化德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德育 诺丁斯 关怀理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3.066
  Abstract Noddings' care-centered theory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caring on moral education, emphasized that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started from inner sensibility.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moral values of care-centered theory, and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to find some inspirations to solve China's moral education problems such as form ossif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Noddings; care-centered theory
  近年来,我国德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仍不尽理想。特别是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德育模式无法满足E时代学生的思想需求,与现实生活相偏离,德育有效性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关怀理论以关怀为核心,强调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作为当代德育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在美国及西方国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研究关怀理论将对我国德育创新提供诸多启示。
  1 什么是关怀理论
  关怀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主要从“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出发,强调情感关怀关系。她曾长期从事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因此她更多地将关怀理论运用于学校教育方面。其关怀德育理论是在关怀伦理学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她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提出将“学会关怀”作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与能力为目的,以榜样、对话、实践、认可为德育的基本方法,并将这种关怀取向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既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同时她作为一名人母及教师也是此理论的忠实实践者,这更使关怀理论在教育界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和实现意义。
  1.1 关怀的内涵
  诺丁斯认为,关怀是关怀方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合理满足关怀对象的需要,并得到其回应的过程。她认为关怀首先是一种关系,其次才是一种美德,没有关系就没有实质上的关怀。不仅需要关怀他人,也需要被他人所关怀,强调平等的沟通和关爱。此外,关怀还具有情境性,需要联系并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考虑具体情境中特定人、特定需要和特定反应及体验。
  1.2 关怀理论的内容
  1.2.1 自我关怀
  只有懂得爱自己的人才值得被爱,对自我的关怀是学会关怀和接受关怀的开始,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物质生活,主要指自我的身体健康,包括出生和死亡;精神生活,主要指自我的内心世界,包括道德修养,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职业生活,主要指个人的劳动能力、就业素质等;娱乐生活和情感智力生活等。关怀自己,才会了解自我需求以寻找发展机会,激发动力,也才会懂得将心比心,关怀他人。
  1.2.2 关怀圈层理论
  诺丁斯的关怀圈层理论把不同的关系看做不同大小的同心圆,自己是圆心,然后逐步向外扩圆,涉及了他人、自然、社会、理想等一切我们应当关心的事物。通过对他人他物的关怀提升自我情怀、幸福感及道德素养。
  1.2.3 关怀的基本形式
  诺丁斯提出,关怀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其一是自然关怀。自然关怀是“一种不需要伦理的参与而激发的关怀形式”,即指生而有情的人在直接交往中原始的、本能的选择。比如母亲对孩子的关怀源自于对孩子本能的爱。其二是伦理关怀。是需要被激发、培养从而发展出的“源于对自然关怀的记忆,需要做出伦理努力来担负‘我应当’的责任的关怀形式”。伦理关怀是对自然关怀中所缺失方面的弥补,主要对象是与我们有一定距离的甚至是陌生的人或物。例如对素不相识的受灾者的募捐,对路上遇到困难的人的帮助,这种关怀不只是源于本能情感,而是从个人自身的道德认识出发所作出的反应。自然关怀与伦理关怀组成了完整的关怀系统,从而衍生出真正的关怀关系与充满关爱的社会。
  1.3 关怀理论的成立条件
  如上所述,关怀强调互动,是一种双向的,相遇而发生的关系。诺丁斯给出了一个描述关怀的情景模式:“(1)A关怀B一即A的意识特征是关注和动机移植,而且(2)A做出了与(1)相符的行动,而且(3)B承认A关怀B”。她认为只有同时满足如上三条条件时,关怀关系才能够实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B(即被关怀者)的回应是A(关怀者)监控自身努力的手段,也是关怀的内在回报和确认,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关怀理论的德育价值
  2.1 德育应从培养道德情感入手
  当今学校的德育虽在形式上日益多样化,但总体上仍未摆脱说教灌输的传统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正如诺丁斯所言,“道德原则不足以产生动机,人类的情感才是激发道德的动机力量。”不能用教授知识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而要激发道德动机。真正的道德教育应以情感为主要动机,回归现实。关怀理论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主张创造一个充满关怀,能使人追求道德品行的环境,让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中感受关爱,建立、维持交往中的道德关系,提高道德认知力。   2.2关怀德育模式的四种实现形式
  真正的德育该如何组织?诺丁斯以“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四种方式为主要组成部分设计了一套德育课程体系。这四种方式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共同推动着新形式的德育的实施。第一,榜样(Modeling)。榜样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伟大的道德人格的代言人, 教师传达出的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关爱正是学生们体会和学习关爱的榜样。教师应以身作则,创造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互相关爱的氛围,使学生在感受被关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回应,学会关怀。第二,对话(Dialogue)。人与人的交流首先是对话的过程。诺丁斯认为应通过有效的交流来决定对孩子的教育。对话的目的是更好的理解对方,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对话过程应是平等开放的,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定。 第三,实践(Practice)。强调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关怀技巧,培养关怀能力。生活中关怀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关怀能力的前提,而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经验积累的过程。诺丁斯主张学校应给学生提供更多关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与关怀。第四,认可(Confirmation)。“认可是对他人道德行为的肯定和鼓励”,关怀者需要接收到被关怀者的反馈与认可,以此来激发其继续关怀的热情。认可是双方建立信赖关系的过程,但不能仅靠片面信息来认定对方,必须以了解和交往为基础。
  2.3关怀理论与多元智能
  当代学校的“博雅教育”将学生一视同仁,关注得更多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尤其强调语言及数理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因此其在兴趣、天赋上也会有所偏重。忽视学生的多元智能,一味地强调知识技能,将会导致教育的病态化和学生身心的不健全。受多元智能的影响,诺丁斯也主张人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认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应该多元化。同时要通过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明了学生的兴趣及需求,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处在被关怀的感受中,探寻适合自己的方向。诺丁斯关怀教育模式符合多元文化时代对德育模式的要求,对于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关怀理论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3.1 学校德育模式
  诺丁斯认为,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与学科载道并不冲突,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应以关怀为核心,把关心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作为德育的主题,将德育置身于实践中。教育者须立足现实,引导学生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从关怀自我的价值扩展到关怀社会的需要,在实践中学会关怀。
  我国一直开有专门的德育课程,但形式相对刻板。因此可将德育内容生活化,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教育。比如对德育的讲解可以从身边某个同学所做的有道德的行为着手,使同学能够既感同身受,同时也能够了解何为有道德的行为,增强对于道德的理解,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同时学校应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关怀能力和道德情感,例如参与学校的管理,课堂的管理,学校的环境维护,组织关怀互助小组活动及社区公益活动等。
  3.2 培养关怀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求严格,学生反叛或惧怕教师,是现代学校中常见的情形。教师要求严格虽也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但方式却欠缺人性化。在教育过程中应强调教师的关心作用,这种关心是从学生内心出发的关心,而不仅是对学生学术成绩方面的关注。教师应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了解学生,从内心接纳、认可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被爱与幸福,从而激发出其主动关心的能力,形成相互关怀的师生关系及学生间良好的关怀氛围。
  3.3 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注重家庭关怀
  关怀不仅应发生在学校,更应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家校合作对德育而言至关重要,应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关系,加强家长的参与度。现今已有许多学校建立起了家校沟通平台,家长可通过平台了解学校状况,与学校交换意见从而达成一致的德育目的。同时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使学生能够从内心建立起良好的道德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外在形式的现实表现。
  “关怀是所有成功教育的奠基石,它使当代的学校能够在这方面生机勃勃起来。”关怀理论为我们展示出一种人性化的德育模式,对我国基础教育德育工作提供了许多启示,注重关怀、发展人性德育,营造充满关怀和爱的德育氛围,创造新型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内尔·诺丁斯.学会关怀——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 肖巍.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3] 内尔·诺丁斯.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勤[M].侯晶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 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8.
  [5] 檀传宝.诺丁斯与她的关怀教育理论[J].人民教育,2014(2).
  [6] 陈思坤.体谅关怀德育模式的伦理内涵及实践价值[J].现代教育管理,2010(4).
  [7] 谢婷.学会关怀:开启德育教学的新模式——初探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J].科学与财富,2011(6).
  [8] 谢飒.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及其德育研究价值[D].海南:海南师范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开展野趣运动,能够让幼儿从“城市”中解放出来,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野趣运动快乐中成长,使他们在运动能力、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适应环境等方面得到发展。为此,我们以区域性体育活动为抓手、以社区和自然资源为拓展、以远足活动为特色、以亲子野趣活动为辅助,不断挖掘野趣活动资源。通过观察指导、关注差异、挖掘潜力、丰富材料、重视经验等教育策略的运用,充分尊重幼儿、增加乐趣、培养情趣,使运动兴趣更加持久,让幼
期刊
摘 要 宿舍是大学生在其大学生涯中构建的一个独特处所,同时是他们开展集体活动、学业以及思想道德修养提升的重要处所。在这当中,大学生通过相互间的日常生活,一同建立起这个集体,无形中渐渐形成了宿舍文化。每个宿舍都有着其自己的风格,积极上进的宿舍环境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所以探究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和改进措施,对于指导在校大学生建立准确的价值观、培育一个具有主动、上进的生活态度具有很深层的意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提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6.038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Hainan College of Economics
期刊
摘 要 摄影与设计,可以说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兄弟”,缺少哪一个,都创造不出完美的作品。中国的设计逐渐与国际化相对接,风格形式日趋多样化,对摄影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摄影也转为国际化竞争,并与设计的发展相同步。在设计引导下,摄影的目的变得明确清晰,需要通过发挥摄影的优势将设计的主题、内容转化为生动的作品。主题、画面、情节、视线是设计的要点,在设计表现及传播过程中,强烈的视觉表现力与摄影手段运用息
期刊
摘 要 身处中国第一侨乡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的五邑大学来说,将五邑侨乡文化的人文内涵与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侨乡文化的人本理论、文化凝聚力及寓教功能对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五邑侨乡文化对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价值实现的切入点。  关键词 地方高校与区域特色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 价值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期刊
摘 要 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政策工具对政策执行有着直接的影响,并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政策工具的选择对政策执行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并运用迈克尔·霍利特(Michael Howlett)和拉梅什(M.Ramesh)的政策选择模型,分析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的背景、类型及对政策执行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期刊
摘 要 为深入探讨当代中国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及其解决方案,并直观地展现研究成果,采用评估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S大学为研究案例,对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 高校 新校区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2.006  Abstrac
期刊
摘 要 当今社会下新媒体的发展速度相对迅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创了一个新的层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要符合社会的发展状况。不仅如此,现阶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新媒体教学的方式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本文以辽宁传媒学院大学为例,就结合新媒体教学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工作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也在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发展起来的。本文首先讨论了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的必要性,然后简述了其相关核心概念,紧接着指出了应该构建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的几个重要步骤,最后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讲述了如何应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微课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 视听说课程
期刊
摘 要 随着从事物联网行业的中小微企业越来越多和研发人才需求市场的日益增大,本文实践了一种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物联网研发工作室小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并从中小微企业的研发人才需求、工作室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设计及工作室“传、帮、带、送”的实施过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研发工作室 小微企业 人才培养模式 小订单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