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范字练写”变“生字抄写”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41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在田字格中进行梳理,以范字、描红和自由练写三部分呈现在教材中,这些生字的呈现形式醒目,大小工整,书写规范,是学生写好生字的最佳范式。但实际上,这些田字格中范字的使用率并不高,许多学生把它们当作平常的生字抄写一样对待,致使这些示范作用很强的生字大多成为了摆设。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田字格中生字的示范作用呢?
  一、端正坐姿,养成良好习惯
  提笔即是练笔时,良好的习惯会终身受益。对于学生来说,正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视力与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书写质量。所以在每次写字之前,都应要求学生在心中默念“身正、肩平、足安”,给他们一种写字的仪式感。长此以往,在仪式感的潜移默化熏陶下,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会自然形成。
  二、读帖临帖,掌握书写要求
  既然编者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就有着编者特别的编排用意,即借助田字格内生字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写好生字。“读帖临帖”本是书法课中的专有名词,运用到学生的书写中,主要是指让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内的生字,并进行临写。因此,对于课后生字,教师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范例,即读帖。这里的“读”并不是读出声的意思,而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的意思。在学生书写之前,先按照田字格内生字的要求进行描红训练,在学生动手书写之前,要求认真揣摩范字中的点画、用笔、结构、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最后去描红、临写。需要指出的是,在描红的时候,必须笔笔到位,严格按照范字笔画写,尤其是范字在田字格内占位的大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以及一笔一画、一撇一捺应该写到什么位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描红之后的临写尽量要与范字相接近。
  以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小公鸡与小鸭子》一课中的“哥”字为例,这个生字学生在书写之前如果不仔细观察,就很容易出现写错字的现象。那么,需要观察什么呢?首先要观察“哥”这个字的结构,到底是独体字还是上下结构?如果是上下结构的话,是上面部分在田字格内占的地方大?还是下面部分占的地方大怎样才能把生字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主笔画是哪个?让学生把这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观察好了,再动笔书写。经过观察以及刚才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的心中逐渐明朗:“哥”字是上下结构,上面部分占的少点,下面部分占的多一点,上面那个横短一点,主笔画是长横,应该写的长一点,并且尽量靠近横中线的位置,“可”字的竖钩尽量靠近竖中线的位置等。把这些“读”好了,再让学生进行描红与临写,切忌不要养成看一笔写一笔的习惯。这样教学,可以真正把田字格范字的作用落到实处,有助于学生书写质量的提升。
  三、嚴格要求,鼓励点滴进步
  为了帮助学生把生字书写落实到位,每节课教师要预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供学生练习书写。对于学生的书写情况,教师要及时检查,如果发现学生没有书写到位,要让学生及时修改过来,直至写对、写好为止。另外,教师还可以以榜样的作用激励学生。一方面教师可以把班级里优秀的作业放在展示台上,供大家学习欣赏;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把写得好的生字圈画出来。通过对比,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写得好,什么是写得不够规范,经常进行这样的要求,还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教材里课后练习中田字格里的生字,不是摆设,而是学生书写质量能够得以提升和进步的阶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写字态度,不要让学生以简单抄写的形式来对待生字,要养成“读帖、描红、临帖”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的书写质量才会逐步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置“策略单元”,借助整个单元的课文训练某一种核心的阅读方法。这种单元类型的教学就需要充分开掘单元课文与所要重点训练策略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单元训练重点。那么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预测”,该怎么教学呢?  一、把握契机,唤醒动力,让预测兴趣盎然  1.各抒己见,在众说纷纭中预测  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边阅读一边预测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就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探索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已经得到证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但是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效果,还要追求效率。让复杂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才能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更多的知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繁多是公认的事实,是不是繁多的内容就一定需要复杂的教学过程呢?这是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思考研究的问题。  为此,我首先研究了《语文课程标准》。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
阅读能力是学习中要培养的能力之一。随着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较阅读教学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式,把比较阅读融入教学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喜欢阅读、懂得阅读。  一、不同阅读材料间的内容对比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字水平,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阅读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合现阶段学生水平的教材进行比较
翻开统编本教材,可以看到一幅幅生动、灵动的插图。这些插图紧扣文本内容,极富人文性、趣味性。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称得上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插图蕴含着丰富的教学意义和价值,遗憾的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只重视语篇的教学,而忽视了语篇中插图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插图仅仅成为教学的点缀,而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功效。如何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掘其功能、意义和价值,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自主选题”“自由表达”等具体的建议,反对一切束缚学生思维、表达的行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和价值教育研究所所长金生鈜教授告诉我们: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应与学生共同进行有关学习主题、意见、思想、情感的交换和分享。这里的共同学习、互相交换、积极分享,对于习作教学中学生自主选题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策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围绕
童诗有着稚嫩的语言,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描绘生活,以儿童的口吻与大自然对话,充满着童真、童趣,深受儿童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让童诗教学为学生的童年增添一抹亮丽的颜色呢?教师可以从儿童诗的情感、情趣与情境等方面入手。《听听,秋的声音》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的一首童诗,作者主要抓住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音,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童诗语言优美,充满了童趣,富有韵味,深受学生喜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
诗文互补是拓展阅读的一种形式,可以在有限的时空背景下,开掘出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而达到提升阅读效率的目的。《一个接一个》一文以儿童的视角,用最本真、最自然的语言介绍了孩童无奈而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他们的美好愿望以及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感受儿童的天真可爱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  一、立足意象,品读感受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意象是整个文本的核
【文本解读】  《蜜蜂》是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习作要求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课文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重点介绍了实验的经过,体现了法布尔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文编入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做到有序表达,为本单元的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它们或者景美,或者语言美,或者情感美,使学生不由自主徜徉其中。在写景类课文中,对于景物特点的描写,作者最常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色彩渲染、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基于这些特点,引导学生采取“微仿”的方法是教学写景类课文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色彩渲染的“微仿”  “能读千赋则善賦。”这句话充分表明了积累的作用。在写景类课文中,语言优美、用词准
挑战性思维是指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对自己已经具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挑战与跨越,并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发展学生的挑战性思維可以使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具有独特性、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挑战性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呢?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变“思维翻版”为“个性挑战”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要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