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感悟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85695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感悟和体验远远高于理解和记忆。因为感悟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智慧的启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一、字斟句酌,体验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的推敲感悟,抓住句子中的主要词语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中讲到“夏天来了,荷塘里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园盘”时,抓住“挨挨挤挤”,请学生反复诵读这个句子,品味出作者用词的精妙:“挨挨挤挤”不但写出了荷叶的长势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而且把荷叶的状态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描述。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审美。
  诵读只是一个手段,一个过程,感悟和创造才是目的,才是结果。《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中指出:“要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根本,也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能力的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确切含义的基础上体验感受,提高语言感知的能力。对词句的比较、揣摩,是让学生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的主要方式。
  
  二、情景渲染,促进感悟
  
  学生的智慧进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景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增强,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联想,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智。情境能催动学生的灵感。一言以蔽之,情境能促进学生感悟。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教师依据教材有意识地创设的典型场景,因而在情境中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语言表层意思的理解,而且易产生顿悟,领会语言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深层含义的能力。
  
  1.表演体会情境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把表演引入课堂,例如:小品、课本剧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让学生体验增加教学情趣。《晏子使楚》一课写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和楚国国王之间的千古流传的有趣故事,在讲解“第一次楚王侮辱晏子——钻狗洞”部分后,让学生列出标题,接着让学生理清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让学生表演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表演,向扮演晏子的同学提出几个问题,由于学生在讨论表演的过程中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所以,扮演角色的学生能较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这部分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进一步体会到晏子的机智勇敢。由此可见,教师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有助于学生领悟语言内涵、提高感悟能力,通过情境表演来理解晏子初访这部分内容的意思,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了。
  
  2.音乐陶冶情趣
  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许多写景的文章,语言文字优美、形象生动。在教学这类文章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用美妙的音乐来配合学生的理解,会有更好的效果。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给人丰富的美感,当音乐在某种特定场合响起时,能让人心驰神往,思绪万千。它能够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充分调动人的情感因素。例如《颐和园》一课,写的是皇家园林金碧辉煌、巧夺天工的建筑美,引导学生看录像片,自主学习长廊这部分内容,最大的特点是长,让学生知道长廊不仅长,还因为700多米长的横槛上有几十幅美丽的画,这时教师让学生朗读,再配上优美的音乐,优美抒情的音乐响起时,学生感觉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长廊精美的图画,颐和园中,花木袭来阵阵幽香,昆明湖畔,微风轻轻吹过耳畔,万寿山上绿树郁郁葱葱,这时,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达到了最大限度的体验,学生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是浑然天成,完美结合,真正地达到如临其境。这时让学生来理解长廊的美可以说是“心领神会”。
  可见,在语文课堂上,动听优美的音乐伴随着学生的感情学习时,任何语言都不能代替音乐这一最有力的手段,它将带领孩子们进入到最神圣、最美妙的文学殿堂。
  
  三、品词品句,深化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读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涵情感的极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中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例如在《颐和园》教学中,我注重用范读、感情读、评价读、指名读、个性读等多种读法相结合。读出意境,读出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后,应侧重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看课文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及结构方式来表达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这里采用的方式是品味式的读,通过品读,体会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和情感的深意。但要注意的是,品读是建立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的,只有品出词句的内涵和情味,才有可能滨出感情来。
  
  (责任编辑:梁 媛)
其他文献
在现代国家,财政并非仅仅是“财”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政”的问题,正如亚当斯密所言,财政乃庶政之母,故有政必有财,财为政之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们从文本语言、形式、情感等多角度去感知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形成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决策保障、指明了法治路径。"法律是
高考政治主观题,依据设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不同类型试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归纳总结,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2010年的文科综合高考中,浙江卷和四川卷中都出现了作用类设问。浙江考生在这一题型中的得分率很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考生对这一题型的解题思路不清晰,是得分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今年的高考真题为例,谈谈作用类主观题的解题思路。  (2010 浙江卷 41)材料二:近年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得到了强化,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更加民主,教学手段更加先进。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出现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    现象一:过于强调合作,缺乏合理的指导    在很多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课程,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教学呢?    一、从学生的兴趣处入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当然,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  案例一:《蟋蟀的住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焦裕禄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品质,怎样做才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焦裕禄精神就是一面镜子,它
所谓计算思维,就是基于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念,逐渐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而做到从根本上理解、分析并解决问题。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上重视计算思维
在网络环境下,依据网络的开放性,设立“资料库”,丰富写作素材;依据网络的多元性,设立“导航板”,张扬作文个性;依据网络的共享性,设立“发表园”,体验写作快乐;依据网络的交互性,设立“
一个普通的彝家汉子,凭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执着四十余载,用剪刀剪出精彩人生,他就是盘具鸡场坪乡彝族剪纸传承人金元汉。在盘县,提起剪纸,金元汉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金元汉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