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抒情散文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抒情散文的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开拓思维。本文以初中语文抒情散文教学为出发点,分析其教学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语文 抒情散文 教学问题 解决方法
一、初中语文抒情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层面
在抒情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字词的辨析和内容分析上,侧重解题方法以及语句赏析,未能注意到阅读方法对文本理解的重要作用。
教师多采用重技能轻情感的教学方法,讲解的点大多是文章中包括哪些知识,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而忽视了感受文章蕴含的情感。如此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只知技能的应用,很难赏析文章的情感,情感审美的缺失尤其不利于学生在写作中表情达意。此外,课堂教学与课外运用的相关性不高,课堂所学没有在课后巩固拓展,教学与实际应用完全脱节,学生难以见到学习成效,久而久之,学习动力将大打折扣。
教师的教学过程很随意,对抒情散文大多采用老三段的形式教学,为师者并没有深入理解,也没有相应加工,完全由学生自己理解,令学生无从下手,很难做到情感共鸣。
2.学生层面
学生是教学内容的接受者,指导学生理解知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但在抒情散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如何欣赏文章内蕴的情感,只能做肤浅的文字理解。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对抒情散文理解不到位。分析文章需要有阅读量的支撑,需要在对比中体会,需要与阅读经验求得共情。学生阅读量少,且大多局限在课本上,课外读物涉猎不足,贫乏的阅读量导致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低下。
学生听之任之、应付了事的态度。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上心,对教师教授的内容不在意,难有进步。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却漠不关心,这样的学习氛围让本就缺乏趣味性的抒情散文教学更加艰难。
学生不能亲历其境,理解真实情感。学生年纪小,阅历少,对情感的理解难以深入。而抒情散文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的关键就是抒情,如果不能理解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抒情散文这一体裁的学习就难以达标。只有理解了散文中蕴含的深意,才能明白抒情散文的真挚情感,才能体会抒情散文的美,才能理解抒情散文的精髓。
二、初中语文抒情散文教学问题的产生原因
1.学生欠缺学习兴趣
抒情散文文学性较强,语言精审,故事性弱,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又因抒情散文大多与生活联系紧密,多表达人生的情感体会,学生生活经历少,很难产生共鸣。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对抒情散文的学习兴致缺缺。此外,由于受到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均有应试投机思想,很多学生不会按照新《课标》要求自学,只愿学习考试所涉内容,导致厌学情绪加重,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教师大多使用老旧的教学方法,仅注重知识的教学,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多注重细节,缺少对文章的整体梳理,更缺乏系列学习的意识。抒情散文和其他体裁文章不同,通过固有的答题结构很难深刻理解文章,传统的老三段式教学根本不适合抒情散文的教学,教师必须进行创新。
3.课堂情感引导不足
抒情散文是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其最大的特点是情感的强烈抒发,因此学习抒情散文不能局限于词句赏析,需要对文章做深层次的情感剖析。但在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内容的讲解以和重点词句的解析,缺少情感的有效引导,致使学生学习表面化,对情感的理解不到位,使情感表达能力受到限制。
三、初中语文抒情散文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培养学习兴趣
其一,兴趣导入。初中生还没有良好的自觉性,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产生抒情散文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前提。“兴趣教学”要求教师把握好所要讲授的内容,提前准备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材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对环境、学习方式都很陌生,因而在第一课抒情散文《春》的学习中,要引领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激发学习抒情散文的兴趣。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用与春天相关的视频、音频或故事等趣味性素材导入新课,培养学习积极性。这就是“在课前与客观的文本进行裸读式碰撞对接,从而产生的关于文本内涵意蕴、写作技法等一系列问题或体验感悟”的“原初感受”。
其二,悬念留白。设置悬念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悬念,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语文。《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其通过对景观的细致描写,表达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设置悬念,比如:“谈到北方冬天,我们想到的是凛冽的寒风、冰雪覆盖的湖面以及雪花飘飘的情景。不过济南的冬天却不是如此,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通过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2.强调情感引导
语言引导,以语表情。学生接受新知依靠教师的语言传授,品读课文依靠作者的书面语言。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的必修课。抒情散文的情感大多埋藏在作者的文字之中,教师传授的相关知识也蕴含在语言之中。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把复杂的思想简单化,把繁杂的情感实体化,让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深刻的情感。教师运用有技巧的语言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懂得字里行间的满满情意。
情景设置,融情于景。抒情散文大都基于一个特定的事物、場景或画面进行细致描述以表达情感。散文的标题通常是行文线索,在散文结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抒情散文追求意境,通过情与景的交融,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师可以把感情的表达融入特定情境中让学生体会。
比如《背影》一文,表达的是父亲默默付出,异常深沉的爱。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结合生活情景,把父亲的爱艺术地体现出来。教师讲解时需要抓住在特定情境下描写的“背影”的特点,以平常的背影和不平常的视角映射父亲对儿子的爱。为了让学生懂得文章蕴含的深沉感情,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剧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课文内容编排剧情,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果课程安排不合适,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同样能把学生代入情境。
综上所述,抒情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抒情散文的教学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中,需要创新学习模式,形成“真境课堂”,让学生体会到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美好情感。通过抒情散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魅力,提高语文鉴赏能力,增强情感表达能力,进而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张雅舒《人教版初中语文抒情散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才智》2019年第21期。
[2] 董步军《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初探》,《作文成功之路》2014年第2期。
[3] 陈飞界《初中散文教学之我见》,《教育》2016年第19期。
[4] 付洁《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与建议》,《课外语文》2018年第22期。
[5] 图尔贡江·塞皮丁《抒情散文教学提高基层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策略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6] 戴继华《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7] 马晓霞《高中语文写景散文教学鉴赏方法初探》,《才智》2020年第1期。
[8] 田玲、曹公奇《关于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思考—以初中统编教材散文教学为例》,《语文教学通讯》2018年第32期。
(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语文课堂真境的生成研究》阶段成果,课题号:D/2020/ 02/124)
关键词:初中语文 抒情散文 教学问题 解决方法
一、初中语文抒情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层面
在抒情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字词的辨析和内容分析上,侧重解题方法以及语句赏析,未能注意到阅读方法对文本理解的重要作用。
教师多采用重技能轻情感的教学方法,讲解的点大多是文章中包括哪些知识,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而忽视了感受文章蕴含的情感。如此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只知技能的应用,很难赏析文章的情感,情感审美的缺失尤其不利于学生在写作中表情达意。此外,课堂教学与课外运用的相关性不高,课堂所学没有在课后巩固拓展,教学与实际应用完全脱节,学生难以见到学习成效,久而久之,学习动力将大打折扣。
教师的教学过程很随意,对抒情散文大多采用老三段的形式教学,为师者并没有深入理解,也没有相应加工,完全由学生自己理解,令学生无从下手,很难做到情感共鸣。
2.学生层面
学生是教学内容的接受者,指导学生理解知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但在抒情散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如何欣赏文章内蕴的情感,只能做肤浅的文字理解。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对抒情散文理解不到位。分析文章需要有阅读量的支撑,需要在对比中体会,需要与阅读经验求得共情。学生阅读量少,且大多局限在课本上,课外读物涉猎不足,贫乏的阅读量导致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低下。
学生听之任之、应付了事的态度。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上心,对教师教授的内容不在意,难有进步。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却漠不关心,这样的学习氛围让本就缺乏趣味性的抒情散文教学更加艰难。
学生不能亲历其境,理解真实情感。学生年纪小,阅历少,对情感的理解难以深入。而抒情散文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的关键就是抒情,如果不能理解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抒情散文这一体裁的学习就难以达标。只有理解了散文中蕴含的深意,才能明白抒情散文的真挚情感,才能体会抒情散文的美,才能理解抒情散文的精髓。
二、初中语文抒情散文教学问题的产生原因
1.学生欠缺学习兴趣
抒情散文文学性较强,语言精审,故事性弱,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又因抒情散文大多与生活联系紧密,多表达人生的情感体会,学生生活经历少,很难产生共鸣。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对抒情散文的学习兴致缺缺。此外,由于受到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均有应试投机思想,很多学生不会按照新《课标》要求自学,只愿学习考试所涉内容,导致厌学情绪加重,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教师大多使用老旧的教学方法,仅注重知识的教学,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多注重细节,缺少对文章的整体梳理,更缺乏系列学习的意识。抒情散文和其他体裁文章不同,通过固有的答题结构很难深刻理解文章,传统的老三段式教学根本不适合抒情散文的教学,教师必须进行创新。
3.课堂情感引导不足
抒情散文是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其最大的特点是情感的强烈抒发,因此学习抒情散文不能局限于词句赏析,需要对文章做深层次的情感剖析。但在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内容的讲解以和重点词句的解析,缺少情感的有效引导,致使学生学习表面化,对情感的理解不到位,使情感表达能力受到限制。
三、初中语文抒情散文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培养学习兴趣
其一,兴趣导入。初中生还没有良好的自觉性,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产生抒情散文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前提。“兴趣教学”要求教师把握好所要讲授的内容,提前准备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材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对环境、学习方式都很陌生,因而在第一课抒情散文《春》的学习中,要引领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激发学习抒情散文的兴趣。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用与春天相关的视频、音频或故事等趣味性素材导入新课,培养学习积极性。这就是“在课前与客观的文本进行裸读式碰撞对接,从而产生的关于文本内涵意蕴、写作技法等一系列问题或体验感悟”的“原初感受”。
其二,悬念留白。设置悬念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悬念,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语文。《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其通过对景观的细致描写,表达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设置悬念,比如:“谈到北方冬天,我们想到的是凛冽的寒风、冰雪覆盖的湖面以及雪花飘飘的情景。不过济南的冬天却不是如此,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通过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2.强调情感引导
语言引导,以语表情。学生接受新知依靠教师的语言传授,品读课文依靠作者的书面语言。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的必修课。抒情散文的情感大多埋藏在作者的文字之中,教师传授的相关知识也蕴含在语言之中。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把复杂的思想简单化,把繁杂的情感实体化,让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深刻的情感。教师运用有技巧的语言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懂得字里行间的满满情意。
情景设置,融情于景。抒情散文大都基于一个特定的事物、場景或画面进行细致描述以表达情感。散文的标题通常是行文线索,在散文结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抒情散文追求意境,通过情与景的交融,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师可以把感情的表达融入特定情境中让学生体会。
比如《背影》一文,表达的是父亲默默付出,异常深沉的爱。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结合生活情景,把父亲的爱艺术地体现出来。教师讲解时需要抓住在特定情境下描写的“背影”的特点,以平常的背影和不平常的视角映射父亲对儿子的爱。为了让学生懂得文章蕴含的深沉感情,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剧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课文内容编排剧情,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果课程安排不合适,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同样能把学生代入情境。
综上所述,抒情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抒情散文的教学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中,需要创新学习模式,形成“真境课堂”,让学生体会到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美好情感。通过抒情散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魅力,提高语文鉴赏能力,增强情感表达能力,进而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张雅舒《人教版初中语文抒情散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才智》2019年第21期。
[2] 董步军《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初探》,《作文成功之路》2014年第2期。
[3] 陈飞界《初中散文教学之我见》,《教育》2016年第19期。
[4] 付洁《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与建议》,《课外语文》2018年第22期。
[5] 图尔贡江·塞皮丁《抒情散文教学提高基层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策略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6] 戴继华《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7] 马晓霞《高中语文写景散文教学鉴赏方法初探》,《才智》2020年第1期。
[8] 田玲、曹公奇《关于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思考—以初中统编教材散文教学为例》,《语文教学通讯》2018年第32期。
(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语文课堂真境的生成研究》阶段成果,课题号:D/2020/ 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