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诗选

来源 :诗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亚杰

喝火令·扶贫有感 [外三首]


  路上阴晴转,心头牵挂多。寒来暑去几颠簸。致富千般良策,日日费琢磨。
  老病精心治,新规仔细说。贴心暖肺是家国。愿那秋临,愿那谷婆娑,愿那牛羊肥壮,共赴好生活。

临江仙·早春下乡扶贫


  塞外春归风骤起,秸秆枯叶纷飞。满身尘土满头灰。小村那几户,牵动我心扉。
  种养结合新举措,今年再试一回。丰收光景把人催。松茸田两亩,喜庆酒三杯。

扶贫路二首


  一
  一去百余里,熟知每道弯。
  春来风作伴,冬至雪留言。
  带去葵花籽,捎来中药丸。
  阿叔拱手笑,温暖润心田。
  二
  辗转扶贫路,每周走一番。
  稚童迎路口,老妪立窗前。
  青韭檐前绿,乌鸡架上欢。
  相逢似故旧,喁喁说丰年。
  杜宗杰

满庭芳·脱贫致富纪实


  一夜风熏,千枝花绽,凝眸秀色迷人。小桥流水,细浪卷晴雯。南燕归来情满,空中舞、狂剪氤氲。雄鸡唱、神州春晓,快马踏芳尘。
  欢歌飞碧落,韶光辉映,绿地彤云。澍雨降、英雄正扭乾坤。旷举“三农”德政,谋发展、精准扶贫。东风里、斑斓装扮,遍是小康村。
  孙鹏举

沁园春·宏愿


  天下为公,皆有所养,先祖愿彰。阅数千年史,穷山恶水,疾残破屋,欲改难偿。时代风流,初心不忘,敢写新篇换旧章。领航者,入深山老寨,冷暖身尝。
  宏图精准扶帮,带领亿万先锋踊骧。颂黄文秀女,芳魂热土,农民院士,奉献忠肠。今日中华,城乡巨变,鳏寡贫孤渐小康。慰列祖,看长城内外,换了新装。
  傅兴舜

脱贫臻小康


  承诺如山干一场,目标既定勇担当。
  丰衣足食将呈现,乐业安居已可望。
  物质根基连九土,精神面貌焕千乡。
  无疑两会东风劲,推进脱贫臻小康。
  郭效民

故乡行


  入夜乡亲聚一堂,煌煌灯下道沧桑。
  三哥歷数脱贫目,七婶详盘致富纲。
  盛赞国家颁政策,齐夸干部有担当。
  闻鸡竞唱东方白,新启话题仍未央。
  金嗣水

贺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


  摘帽
  要闻惊壮举,自是里程碑。
  任重九天发,功成千古垂。
  擎旗谋善政,擂鼓立金规。
  屈指凌云笔,倾心向日葵。
  赵文秀

竹枝词二首


  初心就为解民苦,铮铮誓言踏征途。
  接力百年不懈力,前仆后继穷根除。
  顶层坐镇众攻坚,千万愚公共移山。
  风雨同舟横心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其他文献
7  黄叶村被改造成了北京植物园,大多数植物都挂着写着名字的木牌。  我在诗中,还写了如果是我,会把水边的菖蒲写成秦可卿,水上干枯的仿佛在挣扎的荷茎,写上林黛玉,偶尔落下的金黄的银杏,会写上妙玉。  后来一一删去,只留下六句。娜夜说过,诗歌最忌自我遮蔽,自我消解。  8  好诗是能通神灵的,我知道自己无法控制她。  经常写一些很平庸的作品,经常反复地修改。  诗和文都发出去了,心里还不安稳,这是要
期刊
《毒蘑菇》一诗的写作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冒险。我知道这种从新闻事件中直接截取诗意的做法可一而不可再,它不是一个诗人进入生活和写作的常态和正途。但有时候,这种尝试颇具挑战意味。诗歌具有逼近和揭示生活本相的要求,诗人天然地承担书写当代的責任,充当现实的记录员。但我理解的现实远非逼仄和狭隘的现实,从广义上说,诗人置身无边的现实,几乎所有的书写都是立足现实和当下的。但不可否认,诗人与现实之间,始终保持着一段
期刊
与读者分享一个诗人的写作秘密,这是一件荣幸的事。  人到中年,写作上遇到的瓶颈,需要每一个认真的诗人来跨越、来解决,我的脚步放得更慢了,往往是像在黑暗中摸索,需要一道闪电来照亮,我就耐心地等待这道闪电。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的生活照旧,读书,会友,旅行,做家务,陪伴老母亲,和寻常人一样过着世俗的日子。通常,在读书时,有一行文字会把我带入一段遐想中,有时在公交车上,忽然间就记住一幅画面,有时在饭局上
期刊
回眸图  岚烟拂野草,汗血历凡尘。  路尽听飞鸟,回眸已是春。宿 墨  宿墨间七彩,樽空纵笔狂。  龙腾喜溅泪,蹄默竟涂霜。拂云似若轻  睥睨劲草生,拱月垄边行。  但见神马跃,拂云似若轻。韩干画马图  笙歌美酒夜光杯,长袖飘然梦几回。  只影天路风不动,帐前唯见马儿催。黑白红马图  黑白向古开红面,乱笔朝今宝马生。  亦破亦积求贵骨,难为伯乐避京城。渥洼马  一身汗血惊武帝,出水渥洼骇群仙。  
期刊
盐城湿地珍禽保护区咏丹顶鹤  才听清唳动平皋,便有红霞水烧。  白羽翎飞一镞火,霎时沸了海东潮。  九寨沟珍珠滩瀑布  灌木丛梳水发披,跳珠万斛紧相追。  一滩摇滚流行乐,跌作瀑声终古雷。  登悉尼大桥观海日东升  一道钢梁束海腰,横空有客立中霄。  两三星火诗敲出,曙气红喷百丈潮。  悉尼歌剧院  谁攒琼贝立金沙?谁集烟帆走素霞?  谁把蓝天红日下,白云幻作海莲花?  狼牙山五壮士  赚得群狼扑
期刊
1968年底,上山下乡的高潮兴起。在去山西插队的火车上(火车四点零八分开),我开始写这首诗。当时去山西的人和送行的人都很多。随着火车开动前的那“咣当”一下,我的心也跟着一颤,然后就看到车窗外的手臂一片。一切都明白了,“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因为户口也跟着落在山西)。  还有一点,小时候我有一个极深刻的印象,妈妈给我缀扣子时,我们总是穿着衣服。一针一线地缝好了扣子,妈妈就把头俯在我的胸前,把线咬断。
期刊
2009年8月13日那天,天底下就没有发生值得提及的什么大事。刚刚我还网上百度了一下。我个人呢,自然也没什么可回忆的东西,如果不是我的《水井巷》这首小诗下标记着这么一个写作日子,我是再不会在这个日子里停留或试图以这个日子去搜索什么。当然搜索是无效的,没有途径,只有这首诗摆在那里,在那一天,留下了我一个内心的小感慨。  这终究都是一些无用的文字,读了后完全可以放在一边。我的很多诗就是这样写的,它们很
期刊
2014年夏天,去参观汶川县城地震遗址。六年多过去了,那里保存着人间地狱之原貌。某个偏僻角落,一幢楼房下陷了三层,在露出地表的一家严重扭曲变形的凉台上,在断壁残垣那已变旧了的裂缝和折痕之间,有一盆花竟然还活着,它吸收室外的阳光雨露,叶子绿着,小白花开着——那是地震之前那家主人栽种的,天崩地陷墙倒房塌人去也,这盆花却活了下来。它盛开的背景如此惨烈,但它自己似乎无知无觉,完全不像经历了大灾大难,更不像
期刊
《水之谣》《慈戀》
期刊
刘咏阁,1958年生于北京。外经贸大学文艺部教授、原艺术中心主任。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他5岁时便随京城隐士廖同先生学习诗书画(廖同是近代吴昌硕大师的关门弟子);9岁时成为北京工艺美术工厂设计师李新民、龙瑞(龙瑞后来成为国家画院首任院长)开山弟子,随他们学习西画和工艺美术;20岁时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梁树年先生学习山水画(梁树年是张大千先生的得意弟子)。其间,经梁树年先生引荐,还有幸结识并得到蒋兆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