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外交官、启蒙者的心灵记录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89年2月18日,一位年轻的中国外交官应邀在法国索邦大学发表演讲,23岁的罗曼·罗兰是当日听众之一,他在日记中写道:“他身着漂亮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他内心的轻蔑,他自知高我们一等,把法国公众视作小孩。……听众情绪热烈,喝下全部迷魂汤,疯狂鼓掌。”(见李华川《晚清一个外交官的文化历程》第53页)演讲者就是陈季同。
   陈季同(1852-1907),字敬如,又作镜如,号三乘槎客。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严复、马建忠、邓世昌、刘步蟾等同为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生,皆留学欧洲。自1875年始,陈季同被清廷派驻欧洲前后达16年,是清朝杰出外交家。在19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堕落的、不道德的、邪恶的“停滞的帝国”。这种偏见的产生,一半是由于欧洲中心主义,一半是由于文化隔膜,对中国缺乏了解。为此,陈季同决心做两件事:一是广泛结交欧洲名流和政要,德意志帝国弗雷德里希三世、首相俾斯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缔造者甘必大等政治人物,都成了他私交甚密的朋友;他还频频参加各种庆典、阅兵、沙龙和宫廷舞会,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用流利的法语到处演讲,宣传中国文化。因为陈季同,中国才开始在欧洲外交界有了声音。陈季同所做的第二件事是:用法文写作,向欧洲人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现在所知的陈季同的法文著作有8种之多,这些著作出版后,被译成英、德、意、西、丹麦等文字,大大改变了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如《中国人自画像》,1884年在巴黎出版,两年内重版11次,并被译成英、德文字。鉴于陈季同为中法文化交流所作的巨大贡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民教育勋章”,陈季同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
   但在1890年,这颗欧洲上空外交明星的命运轨迹陡然变化,陈季同因私债问题被撤职回国,成为朝廷派系斗争的牺牲品。归国后的陈季同,乃“上海最西化的中国人”(于西方风俗、文化最熟稔),故仍得到李鸿章的任用,先是派他督察河工,继派他办理交割台湾事宜。但陈季同赴台后,见民众护台决心甚巨,遂不顾使命,转与当地乡绅谋划自治。首义不成,被迫回到上海。从此,被清政府摒弃不用。但陈季同仍思报效,第二年(1896)端午,季同由上海登舟,溯江而上,前往湘黔考察矿务,1897年元旦前后结束考察。所行之处,皆有诗纪之,结集为《黔游集》。
   2001年元旦,旅美学者、莱斯大学钱南秀教授于上海图书馆访得陈季同手稿《学贾吟》一部,经比勘研究,确定《学贾吟》即《黔游集》定稿后的名称。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陈季同第一部中文著作,对于全面了解这位才华横溢而命途多舛的早期“海归”,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由《学贾吟》全集来看,为国生利,“一片热诚佐自强”是他湘黔之行的主要动因,正如他在《朱砂矿》诗中所说:“乞得神仙治世方,搜求铅汞入苗荒。”当他看到偏远山区亦流行吞吸鸦片,贵州、云南、四川三省交界地漫山遍野罂花摇曵,“小村十余灶,烟馆两三家”(《鸦片》),痛心不已。湘黔道上,他有充分的时间对国家强盛之道进行反思:“他山自昔能攻错,何事殷勤问主宾?”(《步镇远府全太守韵寄青溪饶大令星颿》)“中体西用”乃分宾主之论,对于习西方法律出身的陈季同来说,“师夷长技”实在是“叶公好龙”,西方的制度、文化何尝不是我们学习的对象?陈季同学贯中西,亲历中外,故能于《跳月》诗表达道德人情超越族群界限的看法,其它如《盘瓠》联系西方物种起源学说和进化论,《说地》一诗介绍了宇宙形成的过程,等等,这又不是同光体诗人所能比拟的。《学贾吟》中,陈季同挂怀兄弟、思恋妻孥的诗句随处可见,体现他人性中丰富的另一面。
   《学贾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是编辑必备的基本能力,在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离不开这项技能的运用。写作是一种独特的思考工具,通过训练,可以培养编辑严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编辑工作。编辑要想提升写作素养需要勤思勤练,同时也需要出版机构相应的环境支持。  关键词:写作素养;基本能力;思维方式;环境支持;能力系统  很多出版社在招聘编辑时通常有这么一条要求——良好的写作能力,新入行的年轻编辑通常会感到困
期刊
彭凯平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以及国际积极教育联盟(lPEN)中国理事,并担任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  不同文化在语言、习俗、文化心理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本书从文化和心理学的双重视角,分全球视野下的文化观、跨文化沟通障碍的突破与克服、跨文化沟通影响力与说服力,以及跨文化沟通创新与实践四个部分进行详述,开篇导入跨文化沟通的界定、特
期刊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的当下,中国出版人出版了许多战疫题材的多文版纸版书和电子书,重点向世界介绍中国战疫过程、分享中国战疫经验、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面向公众介绍个人防护、心理疏导知识,并将这些图书的版权向全球免费开放,贡献中国出版界的抗疫力量。今天,中国出版已经融入世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从版本的角度来看,对外出版经历了由最初的非贸易外宣品时期,发展到有定价的图书,从纸版书发展到电子书、
期刊
本书作者通过数年寻访,对16位亲眼见证过当年阿炳生活的知情者,作了深入访谈。在受访者中,有阿炳抚养过的非嫡亲孙女钟球娣,有1950年阿炳录音时的在场者黎松寿,有阿炳的邻居许忆和,有当年洞虚宫内常替阿炳买酒读报的道士华寅生,有与阿炳有着深厚交情的锡剧前辈艺人邹鹏,有20世纪50年代无锡《晓报》记者华钰麟,有无锡文物专家钱宗奎,有无锡第二代“小热昏”艺人尤茂盛、周仁娣夫妇等。他们谈及了阿炳对音乐艺术的
期刊
阎肃老师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一面镜子,也是我个人的良师益友,多年来,我一直尊称他为阎公。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在《剧本》杂志上看到了阎肃老师创作的歌剧剧本《江姐》。虽然在此之前我读过小说《红岩》,听过袁阔成先生播讲的评书《红岩》,也曾被江姐、许云峰、华子良等革命先烈的事迹所感动,但读歌剧《江姐》剧本却让我热泪盈眶、激动不已,“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线儿
期刊
向华 改编 绘本创作工作室 绘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9787550243880  2015-06 288.00  《中国民间童话系列》有作家向華、中央美术学院的绘本创作工作室共同创作,是在查阅、梳理大量民间文学资料后,从中国民间故事的长河中,掬起其中最真、最善、最美、最温暖的精华,以绘本的方式加以体现。不论是宽厚的火童、智慧的鱼姑娘,还是执着的小狐狸,他们灵动的身躯,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小小缩影。
期刊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F·德鲁克以他90岁高龄献给读者的这本著作,高瞻远瞩地分析了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者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充分体现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刚面世就受到管理界和企业界的高度评价。哈佛《商业评论》在谈到德鲁克的这本书时说,本书极具“前瞻性和超前思维”,德鲁克以他“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浅出的分析”,使
期刊
卞华舵、吴云海合著的《大思维——中国企业向谁学习》一书,日前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本土化、原创性、奠基性的中国企业管理图书,首印50000册,出版一周销售已有30000多册。   《大思维——中国企业向谁学习》立意于中国企业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当代中国企业实际出发,针对中国企业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中国企业现阶段向谁学习?”的问题,对中国企业现阶段应当学什么,如何学习,从
期刊
2005年最新版的《鲁迅全集》以1981年版的分卷为单位,由全国各地的鲁迅研究专家担任各卷修订人,修订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佚文佚信的增收。增收新发现的鲁迅佚文24篇, 新发现的鲁迅佚信18封以及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68封,《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含日文原稿和中译文)约10万字,使文集在总体规模上有所扩大,修订后的《鲁迅全集》收文更加全面、严谨,吸纳了20多年间鲁迅研究的新成
期刊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图书馆始建于1978年,是随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成立而建立的。在近30 年的时间里,大百科图书馆在图书的采集、分类、编目、典藏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并有十分明显的特色。  从数量上看,大百科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并不算多,只有12万册左右,其中中文图书约占2/3,有8万余册;外文图书有3万余册。但整个馆藏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中文图书、中文古籍图书、外文图书(含英、法、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