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想革新中华文化不老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几千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延续性,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与语文教学血脉相连。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内外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来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以此砥砺青少年的品行,促进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高中教材
  今天我们似乎一提及中华传统文化学生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个拿着棍棒板着面孔的老夫子的形象,“封建”“愚昧”“奴性”“落后”“古板”“晦涩”等贬义词泉涌而出;相反,一提西方文化学生们就会手舞足蹈,“民主”“先进”“自由”“新潮”“缤纷”似乎成了它们的代名词。
  众所周知,高考是我国社会环境下相对公平的选拔手段。高考中语文科分值的增加在让语文老师倍感欣慰的同时又难以挣脱其桎梏,为了与严格的考试训练相适应,我们的教学一再偏向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我们的身份似乎不再是一个“文化人”、“传道者”,而是一个“讲题目的”、“得分利器”。语文在被我们削弱了其人文属性之后,这门充满人性之美、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艺术,沦为了一门应试的技艺。
  试想,如果任由外来文化在青少年头脑中生根、发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旦出现断层,就会完全没落、彻底退出世界舞台,那么不论这个民族其它实力多么强大,她都会是一个只剩躯壳而没有灵魂的孱弱民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真继承、传播中华文化这份宝贵遗产,否则我们就会泯灭文化良知、愧对民族、成为民族文化的罪人。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呢?
  一、思想上重视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教育在于培养人,在于促进人的进步,培养人的智慧,发扬人性,提升人的精神品质。
  同时,我们要让学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就要给传统文化正名,在给中国传统文化正名的过程中让学生尊重、敬仰传统文化,重现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不是过时的、消极的、无用的,而是现实的、积极的、有用的,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世息息相关的并能够指导其自身发展的文化精髓。
  二、氛围上和谐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敏感期,教师要注重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很多时候,学生从一开始就排斥我们的教育,是因为老师从一开始就摆出一副“标准答案”“不容置疑”的模样。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必须放下架子,以“因为是孩子,所以不明白”为出发点,去接纳学生的种种疑惑、片面,甚至是“低幼”,同时与他们一起分享从“山穷水尽”到“若有所思”至“豁然开朗”的烦恼和悲伤,成功与快乐……同时教师需要努力发现学生回答的亮点,给予真诚的、有细节的肯定,鼓励他们把想到的都大胆地说出来,引导他们迸发出思想的火花,领悟文字的魅力,体会思想的深邃,感受中华文化的精深。
  为此,语文教师应与学生一起精心打造课堂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投入其中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让其知情意,懂做人,创建积极的充满人情味的、有温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既轻松和谐有充满着浓郁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中,会自然而生愉悦向上的情感,在潜移默化里塑造健康人格。这样,我们才能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传承中华文化的乐园和圣地,让语文教学的过程成为一个传播文化的过程。
  三、形式上多样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原本就是丰富多样的,语文老师要动脑经、想办法运用丰富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优秀的、有用的、可感的。它有时是一条成语、一个典故;有时是一首乐曲、一句歌词。它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绝不冷酷无情高深艰涩。
  例如我们长沙市一中就坚持了多年的“每周一语”。利用每周周一“升旗仪式”时间选取中国文化的经典语句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校门口有立着的“中华传统美德每周一语”训导牌;广播里会宣讲本义、出处;请老师会就“每周一语”结合现实发表演说。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我们可以举一些当代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成功人士的例子。例如,在讲中国古典诗词的音乐美时,我往往会提到当红的“中国风”词作人——方文山。当《东风破》《青花瓷》这些同学们最爱的歌曲在语文课堂里被提及、被哼唱、被品析时,自然会引发了学生的亲近感和浓厚的兴趣。我会借机告诉学生:方文山喜欢看人文历史、美学概念的书籍,喜欢柳永、李清照、李煜,他所有创作的灵感几乎都来自传统文化。我会解读“发如雪”的灵感来源于《将进酒》,“伊人憔悴”可上溯至《诗经》,“邀明月让回忆皎洁”是借用李白的《月下独酌》。利用这种用通俗文化的力量包装后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如方文山所说:“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完成一种传统文化的推广责任,何乐不为?”
  我们可以更广泛地借助教材。在系统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老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去感悟李白的潇洒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商隐的绮丽精工,苏轼的豪放旷达,柳永的婉约含蓄;让其沿着悠长的文化古道溯流而上,在中国这条精神长河里披沙拣金。
  再如《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的《<大学>节选》中上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这段话比较全面完整系统的表达了儒家对人生的根本意义和目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在此类传统文化的精髓上着意停留。
  当然,除了选修外,还有五本必修书,再加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散文部分,我们可以把这些相当可观的文言文当做范本,去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更多的传统经典,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例如,学完《逍遥游》,了解了苏东坡,梁依依同学在作文《百年人参,厚积人生》写道: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庄子淡然立于岸边。曳尾涂中,从不求一时荣华富贵。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铸南华经,逍遥游于尘世铸就中国哲学又一巅峰。只将人生瑰宝般的智慧留于历史长河,厚积一生垂青万世。“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屡遭贬谪的千古大家苏子,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清风,皎洁月光静谧幽园中乐然厚积一生。仕途之失利从未让他放弃文学创作,坎坷历途凝为快意诗句。只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丽心境与无尽才华传于后世,厚积一生潇洒自在。他们都是万千炎黄子孙中人参般的典范人物,用一生的厚积凝聚精华,滋养后世,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力量传播向五洲四海,屹立于世界文化大林仍源远流长。
  例如《苏武传》一课后,学生郑婕在考场作文《痴迷》中写道:
  心系一物,喜怒哀乐全从它而来,为痴;纵情执念,爱恨情愁都为它而生,为迷。人生于俯仰之间看尽大千世界,岂能无所痴迷?痴迷往往是心中净土,让人能最真实最深刻地活着。
  ……
  最大的痴迷是对人生价值与气节的追求,对高于荣辱浮沉的东西的追求,这是自由,是为之可抛却生命与爱情的心灵上的自由。苏武出使匈奴时被副使策划的谋反事件连累,匈奴劝他投降,他认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拔刀自刎最后得救脱险。后来被单于关在大窑中,不给饮食。时逢天降雨雪,苏武在窑中吞吃雪和毡毛,数日未死。为不辱君命,为了国家的尊严,他凭着这份痴,挺了下来。见苏武如此,单于让他到苦寒的北海无人之处放牧羝羊,并告诉他只有公羊产乳才让回归汉朝。苏武在北海,虽生活屡陷困顿,甚至掘野鼠窝,吃野鼠所藏草籽,但他“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仍不降匈奴。白发苍了,节旄落了,分分秒秒都是煎熬。确实老了,可老了又如何呢?衰老无法摧毁苏武高山深海般的信念。这信念就是对君主忠信、对国家热爱、对人生气节的深深痴迷。有所痴迷,于是无所畏惧;直面内心,开始坦然前行。
  如此这般,不肯过江东的项羽,为蜀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首身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的楚国壮士……还有《诗经》中鞭挞社会丑恶、向往美好生活的特有的睿智;《楚辞》中等名篇中关心人民、热爱祖国、追求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我们都可以领着学生凿通历史和现实,穿越古今。
  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诵读着、哼唱着、比赛着、成功着、幸福着。学生一旦有了这种积极的审美愉悦感,就会主动走进传统文化,自愿接受传统文化精髓的影响。这些绚丽多彩、辉煌灿烂、具有永久魅力的文学艺术,完全可以以其独特的方式,熏陶和孕育当代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将目光放长远,挣脱考试分数的桎梏,携着传统文化远征;只有我们教学思想革新了,中华文化才不会老去,我们也才无愧于一名“传道者”。
其他文献
摘 要:借用管理学概念而来的特殊学生过程管理,在理论基础上具有科学性,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其对整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采用PDCA循环原理,所以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过程管理;模式  一、学生工作“过程管理”的概念内涵  过程管理是学校通过有组织的行为,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使特殊学生群体回归正常状态的教育培养过程。它具有长期性、有效性、针对性的特点。该机制的核心是建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武汉市特殊学校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武汉市特殊学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相关政策及国内外残障教育先进经验,为武汉市特殊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特殊学校;教育;现状;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是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指标。教育的首要功能便是促进个体发展,从而促进社会进步。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规模的扩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出。当
期刊
小学语文导与学是一种教育艺术。它始终以学生自觉探究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教师的辅导、引导、诱导作用,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熏陶,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达到省时、高效的教学目的。  一、激趣是导与学的主要艺术  1.狠抓激趣  导入重在趣。趣是求知的内驱力;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趣可以采用“激情、创境、明标、激励”等方式。如①正面导入:②表演导入;③故事导入
期刊
摘 要:医院图书馆是专业性很强的医疗单位的资源储备机构,是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这篇文章从医院图书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现在医院图书馆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建设和发展策略,为医院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管理;馆藏资源;建设  1 医院图书馆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相关服务水平也应不断地提高。医院图书馆作
期刊
抽油机是野外工作的连续运转设备,毛辫子做为抽油机主要连接配件,是连接驴头和光杆的柔性连接件,悬挂在驴头上,有单根和双根之分。在使用过程中受天气影响较大,如果不及时保养钢丝就会生锈,发生断股现象,进而毛辫子断掉造成抽油机停井,影响开井时率,影响原油产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保养毛辫子是采油工日常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场保养主要用机油或黄油对外表进行保养,属于高空作业,给保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期刊
摘 要:彩灯的发展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自贡彩灯通过了自身的创新改造与科技时代紧密联系,获得“天下美誉”的美称。自贡人民成立了许多公司来设计制作保护彩灯,彩灯的魅力也在国际舞台上不断的展出,传承弘扬了自贡彩灯。使自贡彩灯魅力四射、激情飞扬。  关键词:自贡彩灯;历史渊源;传承弘扬  自贡彩灯每年都在春节前后举行,都会引来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观赏。在每年关注自贡彩灯美丽的灯会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自贡彩灯
期刊
摘 要: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作为20世纪中后期至21世纪初重要的当代艺术大师,其艺术贡献主要集中于为图像绘画和无主题绘画等方面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可能性。从绘画本质上讲图像的基本特性对里希特的创作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他用图像所具有的“中性”特征回避了绘画风格的问题。这一手法为后来的架上绘画开拓了新的视觉空间,许多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个人创作的新体验,对于中国的当代艺术也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
期刊
有一首儿歌唱到:“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是啊!人们都喜欢把可爱的孩子比喻成花园中盛开的花朵,而我们老师便是培育花儿茁壮成长的园丁,看着全心浇灌的花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园丁的内心充满了欢欣。但是,在万紫千红的花园里,总有一些因各种原因而迟迟不开的花朵,为了他们,园于们费尽心血,一心只想迟开的花朵也鲜艳。  案例一:  一(3)班的李鹤琳同学,本期从老家转入我校就读。开学第一天,由于
期刊
各位尊敬的家长:  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幼小衔接,不可错过的敏感期》。什么叫敏感期?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一定对这个词语并不陌生。敏感期最早是由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提出来的。生物学家们发现:蝴蝶把它的卵产在树根和树干的交叉处,那里足够的隐蔽和安全。然而当幼虫出世,它只能吃动树叶顶端的最嫩的树叶。对于幼虫来说树根和树干的交叉离树的顶端是那样遥远。它怎样找到树的顶端呢?是光!来自树顶端的阳光感召着
期刊
在我国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中,农村教师占8O% ,这支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水平。这一客观实际,决定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条件、途径,以及城乡之间、中西部之间的差距,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今天,我不从理论上去做什么论述,更不从宏观上去做无病呻吟;仅从我在白马中学支教的见闻中和我在原来学校的经历中,谈谈我对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