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说球者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一代解说员在话筒前的权威早已动摇、稀释,一场比赛解说完,第一件事就是迎接真伪球迷的语言大批判,大伙共同的感触是,球迷水平越来越高,脾气越来越大,这碗开口饭越来越难吃了
  2006年夏天,德国世界杯,喊出“海啸音”的黄健翔还没回国,韩乔生老师带着我穿过京西宾馆与恩菲科技大厦(《足球之夜》及世界杯特别节目栏目组均在此办公)之间的地下通道,碰上他一个年轻同事背着包上班去。韩老师说,“他叫贺炜,我的小同事,这次在后方转世界杯,非常优秀,将来肯定能出来。”
  4年后,贺炜“文艺帝” “知识帝”的名号迅速蹿红。当“有一位诗人名叫贺炜”成为网络流行语,“知识帝贺炜”在微博热门话题榜居高不下时,人在南非的贺炜通过微博回应,“诸位的指正,都是我的荣幸。从来没有一场比赛的解说会是完美的,我深知自己犯过的那些错误,正因为如此,大家的谬赞,让我忐忑不安,唯有尽量少出错,对得起自己的责任。”
  贺炜的低调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保护,今天的一切得来不易,他想掌控住把自己卷进意见漩涡的这股热流。他的好友,央视篮球、田径项目评论员杨健说,互联网时代网友的反馈非常快,“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在他支持你的时候,这里有强大的推动力,稍有不慎,这水也能把你这船给打翻。”
  7月15日回国之后,贺炜“以倒时差之名,睡得天昏地暗”。他礼貌地回绝了本刊记者的约访。在微博里他说,“我亲爱的祖国,现在就像一大锅煮开的水,热气腾腾,但静不下来;我们则像锅里翻滚的饺子,起起伏伏,但不知方向。”
  贺炜的比喻也适用于互联网时代身陷网民意见包围圈的其他体育评论员。在国家电视台的评论席上坐稳并非易事,已经有两位前辈的命运因为沸腾的舆情发生了转变。“韩老师”背着好几本“语录”彻底走向了娱乐化,自称“我就是(解说)行业标准”的黄健翔则离开了央视这个强势平台。
  
  话筒前的权威早已动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
  第一代解说员常常收到“观众朋友”好几麻袋表扬信,当然偶尔也有几封指出错误或不足的,但语气通常温和谦遜。
  年轻一代解说员在话筒前的权威早已动摇、稀释,一场比赛解说完毕,第一件事就是迎接网络上真伪球迷的语言大批判,“从第一天干这个,就是这样”。大伙共同的感触是,球迷水平越来越高,脾气越来越大,这碗开口饭越来越难吃了。
  在“知识帝”借助南非足球盛宴进入公众视线之前,他已连续8年背着书包穿行在我们曾经相遇的那个地下通道,专司西甲联赛解说的他,多年过着晨昏颠倒的非正常生活。他的小同事、1984年出生的刘嘉远恰如多年前刚入台的贺炜,寂寞地行进在成名前的悠长时光里。
  刘嘉远到央视第一天,张斌就对他说,一定要耐得寂寞。可能你说五六百场之后,才会真正掌握拆解一场比赛的路数:第几分钟说资料,球在后场时说什么合适,打到前场就要进球的时候不要说资料……“这过程本身是很寂寞的,你说几百场比赛,没人听、没人知道,长年累月熬夜,人很受挫,那感觉非常痛苦。”
  “70后”洪钢喜欢一切体育项目,在央视服从安排专攻排球和羽毛球解说,“篮球跟足球竞争太激烈了,轮不到我去说。”
  事实上,排球是中国体育解说员的“传统优势项目”,宋世雄在老女排比赛中激越高亢的“民族主义解说”影响深远。洪钢从业8年,许多网友盛赞他的解说“专业、理性”,但也常有人批他,“没有感染力,冷酷无情!外国球员都把球扣到中国队员头上了,他还要叫一声‘好’!”
  洪钢认为1990年代是中国体育解说员代际分割的分水岭。他把宋世雄、孙正平、韩乔生都归为“90前”一代,“电视刚开始在中国普及,体育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是特别新鲜的一个东西。当时很多人对足球、篮球的了解可能就跟现在我们对美式橄榄球、棒球这些项目的了解一样少。宋老师他们那一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解说的,球迷喜欢他们,因为他们知道得多。”
  “黄健翔、刘建宏、张斌、我、杨健,包括生于80年代的于嘉、贺炜、刘嘉远,其实都同属一代,是在大量赛事直播、体育专业媒体丛生、互联网大发展这个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看到的东西,比老一辈要多得多。跟我们一起成长的观众对体育的了解也远远超过了老一代观众。”
  他们几位都是参加比赛,从球迷中“海选”出来的职业解说员。球迷中究竟潜伏着多少高手,他们是最清楚的。
  专业、精研某一两个项目是解说行业逐渐成熟的一大标志。以篮球为主项,解说过冰雪项目、直播过网球赛事的于嘉与ESPN(美国“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24小时播放体育节目)的一个朋友聊天,问人家是怎么分工的,朋友告诉他说,“我们这边哪怕就是一个摄像,干F1的,一年就只干F1,其他都不敢去。”
  “专业性对体育电视来说实在太重要太重要了,但是条件所限,我只能说,对于篮球来说我肯定是最专业的,如果让我去解说别的,比如举重、短道速滑,我能做到的是,不让人家一听就说这人完全外行。足球、篮球作为大项,每个看球的都认为他可以当教练,‘你们说得还不如我呢!’人家很容易那么想,你怎么办啊?就得像钻牛角尖一样地不停往尖儿上钻。”
  这是他入行以来不曾间断的功课:
  每天下午看雅虎和ESPN的NBA要闻报道;定了30个球队的当地报纸的电子版,每天都得看;球赛,每天都看,除了自己转的比赛,还有别人转的、别的台转的、网上的……这队是怎么个打法,来了一些什么球员,这教练他愿意干什么不愿意干什么;具体转播场次之前再看看有什么更新:谁伤了,这个队到这个城市来,有些什么新鲜事……
  球迷在网络上看球,借着海量搜索同现场评球的解说员“斗法”。要想不输给他们,解说员除了正常的技战术资料的准备,还要做许多场外功课,比如及时叫出那些坐在比赛场边的大小明星。
  百密一疏。于嘉讲了个趣事儿,“这次总决赛,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吉米
其他文献
今天是来台湾的第12天,没有特别的安排。这些天来我与各派学者叙谈,尤其是与台湾大学哲学系的一位J教授的交流,受到启示特别大。根据自己在台湾的亲身观察以及与各界人士的恳谈,大体上,可以按台湾人在两岸关系上的看法,把他们划分为深绿、中绿、浅绿,浅蓝、中蓝、深蓝、紫这七种类型。这样,从急独派到急统派,可以纳入到一个光谱中来。  一、深绿派即台独的基本教义派。他们中的中坚分子是一些年纪已经七八十岁的“皇民
主持人就是要让观众开心。如果方法是健康的,我就认为他是一个好主持。问题是一旦健康、规规矩矩地做,你很容易连筹码都没有,就已经被收视率给干掉了  每个成功的电视节目背后都站着几个成功的男人。《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来了》、《超级星光大道》、《大学生了没》、《我爱黑涩会》、《全民最大党》、《模范棒棒堂》……这些带给“80后”无数温暖回忆的台湾综艺节目背后,都站着同一个男人:詹仁雄。  如果说王伟忠
司法公正仍是期待  民间,历代,狄仁杰的故事家喻户晓。近者,热播狄仁杰的戏剧、电视连续剧,电影似乎也目不暇接,和不少杜撰的警匪片、法制节目片、国共谍战片相映成辉。  狄仁杰再度成为影视界热点,原因无他,皆为商业大片的市场需求所致。  我感兴趣的是,荷兰人高罗佩,没有他,“狄公的中国”不会走向世界。  高罗佩的英文《狄公案》系列小说甚至成了西方社会了解中国的入门必读,在高罗佩笔下的狄仁杰,已经取代了
沈文荣从“高官”变成“巨富”,可以说是苏南集体企业改制的一个转折点    当“黄首富”和“荣首富”相继落马或下台后,中国的富豪们愈发领教到这顶桂冠的荆棘之痛,也更加避之不及。  躲慢了也是一种错?本来就谈“榜”色变、视“富”如仇的江苏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没想到自己会如此“流年不利”——眼看着众多巨富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身边潮退而去,自己只是警觉稍欠、抽身稍慢,便撞上了一个“首富”!  2002
直面禽流感  普通人感染禽流感的几率要比遭雷劈低多了,如果我们并不担心自己会遭雷击,也就不必过于担心禽流感这回事    据世界卫生组织收到的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16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者有391例,其中247例死亡。而我国截至上月26日,2009年已报告确诊7例人禽流感病例,其中死亡5例。而去年全年仅有3例。    从这一组数据来看,发病总人数虽然不多,但死亡率可真够
婴儿为何会出现性早熟?    8月初,武汉曝出3例喝圣元奶粉的女婴出现性早熟症状,同时伴有雌激素检测超标。随后,江西、山东、安徽、广东等地接连曝出类似新闻。由此“早熟门”事件掀起世人新一轮对国产奶粉的质疑。但近日,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时称,武汉患儿诊断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而非真性“性早熟”;婴儿性早熟与圣元奶粉无关,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是部
如果你贫困潦倒    那时他那么年轻。大概20出头的光景,皮肤白,眼睛小,看上去总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他正走在从乡村奔往城市的路途上,周身上下满是对命运一无所知的轻松气息。  寒暑假里,他率领我和哥哥、表姐、表弟从姥姥那个村庄步行至姨妈那个村庄,全程8里。夏天他带我们钻玉米地,当然,要顺几颗回家烤着吃。有时我们也会听从他的指挥,跑到人家的菜地里拔几个土豆出来。土豆刚冒头,放哨的他大喊一声,“来人
“恰恰是因为他身上没有任何附属性,和当代艺术、当代中国的概念没有任何关系,我才选择托马斯作为我绘画的对象”    1  头发中分的毛焰穿着松垮垮的牛仔裤和皱巴巴的T恤衫,脸上鼓出几颗粉刺。  看上去,他像是一位艺术家或者一位县城美术教师。他从杯盘狼藉的餐桌旁站起来,走向录音笔,手里还拿着一杯雪花啤酒。  “喝点酒可以让我更清醒。”他富有诗意地嚷道。    2  42岁,毛焰已成为当代最重要,也是最
一阵悉悉索索的拖鞋声后,黄宗江给我开了门。  跟我同时到达的还有邮局的一个包裹,从广东寄来的。黄宗江急急地用剪刀挑开一看,眉开眼笑地乐了,“呦!腊肠!”  她女儿曾说过,爸爸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吃”,不求高级,但求地道,什么他都要尝一尝,“一年过了20次生日,都是为了找个借口大家出去好好吃一顿”。他们家中吃客不断,因为“一个人吃没味儿”,千方百计、四处打电话也要找个朋友来共享,有时为了叫一个客人来吃
“(林贤治)一如一位当事者,时刻在以反抗的姿态发出峻切、急迫和呼号的声音,这种声音在专业化、物质主义的二十世纪末,听起来很有点唐吉诃德的味道”    “你是什么家庭出身?”初次见面不久,林贤治问我。  “什么家庭出身?”  “就是你的家庭成分?”  我想了一会,“好像是中农。”作为一个“70后”,我依稀记得上小学时填过的表格上有“家庭成分”这么一栏,这个问题,已经与我绝缘20多年。  听到答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