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字语义的演变以及“姐”、“社”、“土”、“母”关系考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n8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姐”字在现代北方话中与“妹”字对举,本文考察“姐”字语义的多种解读,及语义的历史变化。探求它与“社”字和“社”字的初文“土”字的关系,总结“姐”、“社”、“土”、“母”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姐”字;语义的演变;“姐”、“社”、“土”、“母”关系考
  
  一 “姐”字语义演变
  
  “姐”字在现在北方话中与“妹”字对举,即指亲戚中同辈年龄比自己大的女子(一般不包括可以称做嫂的人),如:大姐、姐妹。又可以称呼年轻女子,如:杨三姐。在上古文献资料中,“姐”字的本义并非如此,它指的是“母亲”。《说文解字•女部》:“蜀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从女且声。”。从上古乃至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现代意义上的姐妹的“姐”字是用“姊”来指称的,《尔雅•释亲》:“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姐”在先秦典籍中还未出现过,它的始见书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于姐字本义的解释除《说文》之外,在后代的字书、韵书以及其他的古代文献中也有记载。宋代陈彭年、丘雍奉命重修的《广韵•马部》:“姐,羌人呼母。”,《广雅》:“姐,母也。”,只是没有强调使用的地域范围。到了明代方以智的《通雅》:“江南呼母为姐。”。又如《北齐书•文宣皇后李氏传》:“太原王绍德至阁,不得见,曰:‘儿岂不知耶?姐姐腹大,故不见儿。’”。宋代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记载宋高宗与吴后,谈话时,“称韦太后为大姐姐”。
  “姐”字作为母亲来讲,在许多方言中得到印证。“在闽南话区如附件的平和、大同等地,客家区如江西宁都等地,晋语区如山西的临汾等地,母亲皆用姐来指称。”(《释“姐”》,庄初升,《汉字文化》,1994年第1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姐”字的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宋代洪迈《夷坚志•贾廉访》:“当时遣仆驰白姐姐及贾郎。”其中的“姐姐”即不是指母亲,而是指“姊姊”。又如元代的戴善夫的杂剧《陶学士醉写风光好》:“姐姐,间别无恙,则被你想杀我也。”其中“姐姐”即是对妇女的通称。那么应该是到了宋代,“姐姐”具备了现代“姐姐”意义的义项。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看,词义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姐”字词义的发展演变只是规律中的具体体现。
  
  二“姐”、“社”、“土”、“母”关系考
  
  (一)“姐”、“社”关系再考
  《说文解字•十二下•女部》:“蜀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从女且声。读若左”。“社”,甲骨文作“ ” (《殷虚书契后编》上十七•五) ,与“土”字同形。还可写作“”(《殷契粹编》907), 多为牡器的符号。郭沫若先生考证说:“土,祖二字同为牡器之象形”(《卜辞通释》)。
  这里所说的“社”与“土”、“祖”无疑显示了一种生殖崇拜,而所崇拜的对象是男性,而不是与“姐”字有关系的女性生殖器的崇拜。
  那么“姐”字与“社”字的关系究竟如何?首先,从语音的角度来看,对“谓母曰姐”的“姐”字从何而来,有好多人已经对此作出了研究,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王力认为“姐”字是由“姊”音转而来的。王力说道:“‘蜀谓母曰姐’的‘姐’字也是‘姊’字的转音(说文云:‘读若左’)音小变而意义跟着改变”(《汉语史稿》),但王力先生对此没有做具体的阐述,只是提供了姊的上古读音和今音。第二种看法是丁富保、李代祥认为“姐”是“母”的转音。“谓母曰‘姐’是母的方言读音,即‘姐’是来源于母的转音”(《母亲称谓词琐谈》)。第三种是陈梦家、庄初升认为“姐”乃“社”的一音之转而已。陈梦家云:“凡人称其始祖皆呼曰且社,故无分于男女。呼公为阿社,是社可称父,《广雅》公爹皆称为父爹,从多声,音与祖同,而 与呼公为阿社之社同音,则社、姐、爹、 并皆一声之转”(转引雷汉卿《释“姐”》)。 庄初升认为“姐”、“社”二字是同源字的关系。清代“说文”大家金壇段氏也说:“社与姐音近”(《说文解字注》)。
  上述说法各有各的长处,笔者比较赞同上面的第三中说法,但有所保留,并且对这种说法提出自己疑议,在此仅从语音、语义两方面再谈“姐”字与“社”字的关系。
  从语音上来说,“姐”字是鱼部精纽,“社”字是鱼部禅纽,两字韵部相同,都是鱼部;声母相近,都是齿音。所以,“姐”与“社”读音相近。
  从语义上来讲,如果仅从方言词的角度来讲,意义肯定相同。因为“姐”和“社”是不同地方的人用来称代母亲的词。但从古代典籍中出现的社、姐来看,姐比社后出现。“姐”在先秦典籍中未出现,直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从许慎的对“姐”字的解释来看,他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方言用字收入书中的。而“社”字是在先秦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字,并且它的常用以也不是母亲,而是土地神,《礼记•大传》:“祈于社。”《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社稷五祀……土正曰后土……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也指祭祀土地的活动,如《诗经•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吕览•仲春》:“命人社”。《礼记•郊特令》:“冬至祭天曰郊,夏至祭天曰社。”还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如《礼记•外传》:“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建国君民先命立社也。”上面所说的土地神也即社神,他的原型是共工氏的儿子,那它似乎就是男性的形象,上文也说了“社”、“土”均为牡器的符号。这样“姐”“社”在意义上好像说不通,因为这些文献中出现的“社”好像都是阳性,那么“姐”“社”就可能不是同源关系。这将在下文继续探索。
   (二)“社”与“土”的关系考
   《说文解字》:“土,地之吐万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后”字,而这里的“后土”即是“社神”。《说文解字•九上•后部》:“后,继体君也。象人形。”从上古文献记载看,商代以后,“后” 用来尊称先王,如《尚书•舜典》:“班瑞于群后”。在《吕刑》、《古本竹书纪年》等都有记载。又如《国语•周语上》引《夏书》之“元后”以及有夏之世之后相、后杼、后昊、后桀、后羿等无不称“后”。但在甲骨文中“后”、“毓”为一字,象妇人产子之形,写作“ ”,王国维说:“二字皆从女(倒子),或从母从 ,象产子形,其中的,则象产子之有水液也,或从 者,与从女从母同意。故以字形言,此字即《说文解字》‘育’之或体‘毓’字”(《观堂集林》)。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祖妣》中说:“余谓‘后’乃母权时代女性酋长之称谓。母权时代,族中最高之主宰为母,而母氏最高之属德为毓,故以‘毓’为王母之称。是用为先后字者盖出于假借也矣。”
  从王国维、郭沫若的考证可以看出“后”乃属阴性,所以“后土”即“社神”最初可能是母系氏族社会中的女神。并且在先秦文献《礼记•郊特牲》曰:“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君南宁于北牖下,答阴之义也。”也是说“社神”属阴性。丁山先生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一书中也认为,“后字本谊,是象征母亲生育 ,引申为天子之妃之称;那么,社神称为后土、后稷,她们应当都是女性。”又如《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根据丁山先生的考证,《诗》中的姜嫄可能是“周人所祭祀的社神,也即原始的‘地母’”。这里证明了“社”应该是阴性,所以就解决了上面所留下的问题,即“姐”与“社”在语义上都是“母亲”义,这样就可以说“姐”与“社”是同源字的关系。
  上面提到到“社”的初文是“土”,《说文解字》:“社,地主也。从示从土。”大徐本《说文•示部》云:“从示,土”为会意字,小徐本《说文解字系转》云:“从示,土声。”王筠《说文释例》:“当作从土,土亦声。”严可均《校议》则是认为“土、社同声。”综合诸家意见,“社”当属段玉裁所说“会意形声两兼之字。”
  从语音方面来看,“社”为鱼部禅纽,“土”为鱼部透纽,两字韵部相同,声母相近,应该是同源字。从语义方面来讲,都有地母之说,并且“土”字在甲骨文中显然是女性乳房的象征,在古人的观念中,天和地有不同的属性,天主阳性,地主阴性,所以古人有“地母”之说,如《后汉书•隗嚣传》中就直称“地为母”。“社”的本字是“土”,土加上示旁,即以土为社,古代的人们将生养万物的之土封之为“社”,尊之为神,,透露出远古时代的人们对生养万物之土的敬畏的宗教感情。如《白虎通•社稷》:“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别于众土也”。《礼记•效特性》又云:“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
  
  三 总结
  
  《说文•十二下•女部》: “母,收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在《说文》中“土”有地之吐万物之意,与“母”之繁衍后代相一致,并且上文已经论述过土地,社神,母亲都是阴性,所以人们很自然的用“土”和“社”来比喻母亲。在上古“土”、“母”都属鱼部。“土”是“社”的初文,而“社”与“母”音近,按照声义相关的原理,义亦相通,那么“土”、“母”、 “社”可能是同源的关系。而“姐”与“社”也是同源字,并且“姐”、“土”、“母”、 “社”
  都有“母”之意,所以考察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昌荣.客家人“谓母曰姐”[J].文史杂志,1991,(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郭沫若.郭沫若全集•第三卷•考古编[M].科学出版社,2002.
   [4]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5]雷汉卿.释“社”[J].古汉语研究,1995,(3).
   [6]沈桂丽.“姐”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1).
   [7]王国维.王国维文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8]王力.汉语史稿[M].中华书局,2001.
   [9]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
   [10]臧克和、王平.说文解字新订[M].中华书局,2002.
   [11]张清常.《尔雅•释亲》札记[J].中国语文,1998,(2).
   [12]庄初升.释“姐”[J].汉字文化,1994(1).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实体环境、虚拟环境、 制度环境、 人文环境四大环境因素着手,搭建平台,为中学教师创设满足身心需求的工作环境;创建知识共享的网络技术环境;改变组织结构,提高时间利用率;愿景塑造,目标达成四个方面构建中学教师时间管理支持系统。  关键词:中学教师;时间管理;支持系统     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告诉我们,人重于事,它的优点是效率方向对,即用对时间做对事。在此理论指导下针对中学教师时间管理存在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四大要求:教育观念要求、历史教师素质要求、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和教育教学方法要求。目的是为历史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 历史;教育教学    在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之后,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由对受教育者数量的需求转向了对受教育者质量的需求,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问题。高素质人才除了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外,还必须有良好的
期刊
摘 要:课外阅读既然有面上的积累,又有点上的把握,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就相对比较宽阔,这也为其以后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丰富语言的积累, 发展思维。 本文从词汇积累的三个层次贯通课内外的阅读,探索语言积累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词汇学习      大家知道造高楼大厦,光研究房屋式样,而缺乏必要的建筑材料,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图纸设计也造不出一
期刊
摘 要:在对保山市四县一区的12所初级中学的389名初中生进行数学学习策略调查的基础上,从地区、性别、城乡三个维度研究了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现状。结果表明:(1)初中生数学元认知策略存在着地区差异;(2)初中生数学资源管理策略存在着地区差异;(3)初中生数学情感策略存在着性别差异及城乡差异;(4)不同地区的学生因为生存条件(或空间)不同,对数学学习策略的使用方式有很大差异。  关键词:数学学习策略
期刊
摘 要:交际者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时往往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意思,而是凭借另外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的表达真实的意图,因此给听话人造成理解上的困扰。本文从间接言语行为出发,重点阐述了理解间接言语行为的几个途径,即通过语境,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以及Searle的推理来理解。由此,能帮助听者正确推导出话语的言外之意,对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听力
期刊
摘 要:为陶冶中小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交际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教育部组织研制的全国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已经走进校园。本文将对校园集体舞的开展现状和社会反映情况做以调查,从而获得真实有利的相关数据,并依据现状研究其顺利广泛开展的对策。望对以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娄底市;中小学;集体舞;现状
期刊
摘 要:生态文明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的优化和全面改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实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四位一体、协调推进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必然选择;环境友好型社会;平衡和协调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在官方文献中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概念和新目标,学界随即掀起新一轮生态文明研究热潮,目前的理论难点集中在生态文明的理论定位
期刊
摘 要:本研究归纳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三个不同阶段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提问语策略,构建一个可供教师选择的策略库,并对幼儿教师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提问语策略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去提高策略运用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提问语;策略     一、引言    集体教学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活动类型,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活动类型。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幼儿所具有的身心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 忽视了设计、提供学生积极学习的机会。因此, 老师很难根据学生的情绪状况和信息反馈去及时调整课堂的气氛, 而学生则抱怨课堂学习单调乏味,甚至产生厌学等消极心理。本文根据课堂教学的实例观察,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消极现状和课堂气氛的基本类型,并通过学生自述、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气氛的学生不良的学习心理状态,最后提出了创造良好课堂
期刊
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非客观主义的理论姿态超越了传统教学理论,在知识观、学习观和师生观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我国现在的教学改革产生了不少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当代流行的思潮,是以非客观主义认识论为立场的,认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学习者个人决定的,学习者的知识是他们在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知识观、学习观、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