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二本院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都有了很快的增长,二本院校培养何种人才成为今天各个学院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文章从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的标准和培养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研讨。
[关键词]二本院校;人才模式;培养途径
二本大学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指的是录取批次放在第二批的大学,每个省的情况都不大一样。二本大学大多为省属大学或者非“211工程”大学。纵观当前全国的高考形势,重点大学停止扩招而高考报名人数不断攀升,预示着二本大学将成为高考战场上的热点。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逐渐向普通化、大众化转变。作为二本院校如何在众多高教市场生存下来,主要是取决于学院培养何种人才,以及如何实现,那么二本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笔者认为应取决于一本学校的学术型,研究性人才,而应是紧密联系社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人才是指培养的人才是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二本院校应用型人才即区别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理论应用型,也区别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技能应用型,它应是理论应用型和技能应用型的有机结合,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具备相当的技能。
二、应用型人才具备的能力
上述已对应用型人才的概念进行详述,那么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哪些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四方面:
德:由于二本院校学生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强的特点,因此二本院校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通过两课教学对其品德的培养,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优秀的个人品德,这样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若二本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缺乏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那么将会危害社会。
智:这里的智并非学生的智力,而是二本院校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二本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将会面对各种新的技能,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正确的学习专业课方法,这样他们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应用型人才。那些只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而没有很好掌握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只能算是虚假的应用型人才。
才: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上述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知识更为全面、广泛,具体来说一名理工科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更要了解一些政治、历史、法律等人文学科知识,使得更为深刻地领悟本专业的来源;而对于一名文科学生除了学好自身本专业,更要学习一些理工科知识,锻炼自身逻辑思维性,使得其在工作中做事更具有逻辑性和思维性。
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更要具备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应用型人才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包括领导、同事、下属、客户等。这就需要他们通过自己良好的组织能力来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利用自己出色的协调能力来使自己的工作顺利;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所有的人了解自己的最大的潜能;较强的沟通能力是得自己的工作团队更为团结。只有具备上述四项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缺一不可。
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二本院校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在众多二本院校脱颖而出,那么,二本院校如何才能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一)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二本院校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将来走向社会的基层单位,必须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一旦缺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德不仅会给社会带来消极的作用,更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进而影响二本院校的生存。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高校两课的教学建设工作,加强两课的师资建设,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意识到两课教学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为学生选择一批责任心强,作风正、业务素质精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他们日常的行为来影响和感召每一个学生。
(二)深化课程改革,让课程更合理、更社会化
目前全国现有的二本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专业口径窄、人文教育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诸多缺点,无法体现应用型这一特点。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二本院校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不必遵循母校的课程设置,因为二本院校和母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二本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更贴近社会实践,设置一些更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些课程,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发展;其次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目前在一些二本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存在文、理、工分布不均匀的局面,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专才,而非全才。这并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二本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应做到文理并重,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再次,教学内容陈旧,未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在目前二本院校的教学内容多为上世纪90年代的内容,很少有新的内容加进。这样学生学到多是一些老内容,不能及时掌握自己本专业最新的发展方向。最后,一些二本院校的教学方法单一,这一点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降低学生成才的几率。因此二本院校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如多媒体、投影仪、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成成材率,提高学校的名誉。
(三)加强知识实践能力,突出学生应用能力
学生在学到知识后,还需让他们学会应用,否则就不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二本院校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产学合作。目前产学合作的培养途径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一般的合作形式,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企业有偿为师生提高场地、设备、设施和指导教师;二是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企业既是学校的实训基地,同时企业里技术人员也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进而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三是“双赢”模式;四是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以上四种产学合作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对于二本院校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一般合作形式主要使用于理论性工科专业,这样可以更好地将其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适合于技术性理科专业,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更及时地了解专业发展的趋势;双赢模式适用于理论性理科专业,通过合作开展科研让学生更加迅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合作办学的模式适合于技术性工科专业,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一方面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到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避免他们进入社会后少走弯路。
(四)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在大学生活中每个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在物质、行为上的体现。每个二本院校都应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来反映自己办学方针、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应结合自己独具特色校园文化,让每一名学生身上都体现学院的特色,让社会知道自己的特色。
四、小结
二本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现今激烈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产物。二本院校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发展做出自身贡献,更是在社会上打出自己的牌子。它不仅是为学生考虑,更是为二本院校自身的生存考虑。我们必须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海霞.二本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2]贠晓兰.基于大学生就业视角对二本高校师资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 5).
[3]王智祥,杨文兵,柏伟.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几个突出问题的再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 6).
[4]聂金荣,郑汉慧.中国二本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part 5),2011.
[5]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朱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关键词]二本院校;人才模式;培养途径
二本大学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指的是录取批次放在第二批的大学,每个省的情况都不大一样。二本大学大多为省属大学或者非“211工程”大学。纵观当前全国的高考形势,重点大学停止扩招而高考报名人数不断攀升,预示着二本大学将成为高考战场上的热点。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逐渐向普通化、大众化转变。作为二本院校如何在众多高教市场生存下来,主要是取决于学院培养何种人才,以及如何实现,那么二本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笔者认为应取决于一本学校的学术型,研究性人才,而应是紧密联系社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人才是指培养的人才是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二本院校应用型人才即区别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理论应用型,也区别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技能应用型,它应是理论应用型和技能应用型的有机结合,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具备相当的技能。
二、应用型人才具备的能力
上述已对应用型人才的概念进行详述,那么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哪些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四方面:
德:由于二本院校学生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强的特点,因此二本院校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通过两课教学对其品德的培养,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优秀的个人品德,这样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若二本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缺乏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那么将会危害社会。
智:这里的智并非学生的智力,而是二本院校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二本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将会面对各种新的技能,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正确的学习专业课方法,这样他们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应用型人才。那些只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而没有很好掌握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只能算是虚假的应用型人才。
才: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上述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知识更为全面、广泛,具体来说一名理工科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更要了解一些政治、历史、法律等人文学科知识,使得更为深刻地领悟本专业的来源;而对于一名文科学生除了学好自身本专业,更要学习一些理工科知识,锻炼自身逻辑思维性,使得其在工作中做事更具有逻辑性和思维性。
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更要具备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应用型人才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包括领导、同事、下属、客户等。这就需要他们通过自己良好的组织能力来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利用自己出色的协调能力来使自己的工作顺利;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所有的人了解自己的最大的潜能;较强的沟通能力是得自己的工作团队更为团结。只有具备上述四项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缺一不可。
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二本院校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在众多二本院校脱颖而出,那么,二本院校如何才能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一)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二本院校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将来走向社会的基层单位,必须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一旦缺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德不仅会给社会带来消极的作用,更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进而影响二本院校的生存。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高校两课的教学建设工作,加强两课的师资建设,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意识到两课教学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为学生选择一批责任心强,作风正、业务素质精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他们日常的行为来影响和感召每一个学生。
(二)深化课程改革,让课程更合理、更社会化
目前全国现有的二本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专业口径窄、人文教育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诸多缺点,无法体现应用型这一特点。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二本院校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不必遵循母校的课程设置,因为二本院校和母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二本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更贴近社会实践,设置一些更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些课程,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发展;其次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目前在一些二本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存在文、理、工分布不均匀的局面,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专才,而非全才。这并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二本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应做到文理并重,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再次,教学内容陈旧,未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在目前二本院校的教学内容多为上世纪90年代的内容,很少有新的内容加进。这样学生学到多是一些老内容,不能及时掌握自己本专业最新的发展方向。最后,一些二本院校的教学方法单一,这一点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降低学生成才的几率。因此二本院校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如多媒体、投影仪、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成成材率,提高学校的名誉。
(三)加强知识实践能力,突出学生应用能力
学生在学到知识后,还需让他们学会应用,否则就不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二本院校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产学合作。目前产学合作的培养途径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一般的合作形式,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企业有偿为师生提高场地、设备、设施和指导教师;二是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企业既是学校的实训基地,同时企业里技术人员也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进而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三是“双赢”模式;四是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以上四种产学合作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对于二本院校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一般合作形式主要使用于理论性工科专业,这样可以更好地将其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适合于技术性理科专业,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更及时地了解专业发展的趋势;双赢模式适用于理论性理科专业,通过合作开展科研让学生更加迅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合作办学的模式适合于技术性工科专业,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一方面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到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避免他们进入社会后少走弯路。
(四)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在大学生活中每个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在物质、行为上的体现。每个二本院校都应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来反映自己办学方针、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应结合自己独具特色校园文化,让每一名学生身上都体现学院的特色,让社会知道自己的特色。
四、小结
二本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现今激烈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产物。二本院校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发展做出自身贡献,更是在社会上打出自己的牌子。它不仅是为学生考虑,更是为二本院校自身的生存考虑。我们必须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海霞.二本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2]贠晓兰.基于大学生就业视角对二本高校师资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 5).
[3]王智祥,杨文兵,柏伟.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几个突出问题的再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 6).
[4]聂金荣,郑汉慧.中国二本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part 5),2011.
[5]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朱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