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小学生上下学接送现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enze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小学恶性事件层出不穷,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出于对小学生安全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家长不得不接送孩子。小学生接送由此日益成为一个社会热议话题,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在对济南市部分小学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内外学校解决小学生接送问题的有效措施,提出对这一问题的建议和思考,以期为小学生的出行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和健全的保障制度。
  小学生接送接送现状影响因素对策目前,由小学生接送现象引发的问题日益增多。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家长接送孩子的高峰开始于上学、放学前的半小时,大约会持续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严重影响道路畅通及学校工作秩序,由于其普遍发生在小学,称之为“小学生接送”现象。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普遍性、时段性、集中性等。对比国外学生的上学方式与接送方式,可以发现,这种状况只存在于中国,成为中国教育的又一显著“标志”。目前教育界的专家正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在研究改进交通方式、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取得进展,但由于这一领域尚属探索阶段,就如何从各方面解决问题研究不够深入。鉴于此,本文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深入挖掘造成“小学生接送”现象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小学生接送问题的现状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共分三部分,发放问卷36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98份,回收率达到77.72%。本文出于了解小学接送现象的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目的,对济南市部分小学进行随机抽样,选取五所小学作为样本,以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主体为调查对象。
  1.学校的窘境
  在对教师关于“小学生接送问题”的调查中,60%的教师对小学生接送现象表示理解,12%教师对此现象不甚赞同。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贫富分化严重,小学生接送现象成为矛盾冲突的缩影。校门口家长的聚集,吸引了各色商贩前来兜售,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加重了学校周边的治安管理的负担。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多数教师出于对维护学生安全、规范班级管理等因素的考虑,希望家长接送学生。但也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对此教养方式之下,学生日后的成长表示担忧。而接送问题的焦点集中反映为教师对某些家长过度干涉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无奈。
  在调查中,学校反映:许多家长自身交通安全意识较低,素质较差。接送高峰来临之时,所形成的庞大人潮为学校交通疏导和治安维持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学校虽然投入了更多的经费和精力,但收效甚微。家长的集聚为投机商业活动创造机会,各种违章商业活动由此形成,对学校和学生都造成了困扰,甚至直接对学生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学校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分歧,甚至许多家长无视学校规定,胡乱停车或进入校内接送的现象屡见不鲜,扰乱了正常的学校管理秩序。此外,多数家长只寄希望于学校承担管理责任,而缺乏自身参与意识。
  2.家长的无奈
  在关于家庭收入情况和支出比重的调查中,被调查者以普通家庭为主,家庭收入也以中等收入居多。在交谈中,很多家长反映教育类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占很大比重。由此看出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热心程度,接送亦在情理之中。更由于媒体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向家长强调校园安全事件的危害性,使得接送日益白炽化。但实际中,只有45.3%的学生父母可以有条件亲自接送,许多家长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工作与时间,教育成本投入大,且停车占位的不便也加剧了家长的压力。近一半的家长由于接送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事业繁忙、交通拥堵等原因,无奈只能选择让亲属接送或是代接送。
  3.学生的选择
  根据调查,70%的学生表示需要家长前来接送。此组数据中,42.1%的学生由于害怕独自出行。50.1%的学生是出于学校规定或家长要求而被接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自我意愿被忽略,失去了独立意识。在接送方式上,35%的同学是由家长用电动自行车接送,40%同学乘坐小轿车,15%的同学选择公交车,接送方式的不同导致学生心理的落差。只有10%的同学为锻炼身体选择步行。
  在访谈中发现,很多的小学生不愿意自己独立上学,更多则体现出了一种胆怯的心理。在家长对孩子上下学的一手包办中,学生丧失了接触外界的机会,无法自理自立,身体素质也在逐年下降。不少孩子更存在着攀比心理,这在家长接送时体现尤甚。在价值观如此偏差之下,势必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阻碍。
  二、小学生上下学接送现象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接送问题的研究在现今仍然属于探索阶段,许多学校已经认识到建立小学生接送制度的重要性,但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接送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其影响因素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安全隐患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偏差,在金钱的冲击下,公民的道德底线不断下降,尤其是由贫富分化引起的心理失衡,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以及媒体信息过分强调社会的丑恶面,给人们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甚至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刻意夸大事件本身,从而使家长对学校安全的忧虑增加。政府相关法律不够完善,交通安全管治方面尤显不足,学校周边治安不佳,各种安全隐患难以肃清,无法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学校管理不力
  根据调查显示,针对接送现象,只有少数学校能够根据其办学规模进行科学规划,而更多的学校只是盲目扩大规模,忽略对相关硬件设施的跟进。校车体系不健全是造成“中国式小学生接送”的重要原因,即使是教育设施较为完善的学校配有校车,也很少能完全达到国家安全标准。同时,学校未能及时向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让其独立上下学更是难以实现。现今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与家长沟通匮乏的现象,许多学校关于接送的制度虽然完善,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执行力不强,形同虚设。
  3.家长的压力
  家长接送孩子的原因很多,一些家长是因为孩子择校距离较远,如果不接送孩子,孩子早起晚归花费时间较多,影响孩子的正常作息;一些家长则是为了孩子的安全,毕竟现在社会情况复杂,即使是很近的距离,家长也不敢冒险;而另一些家长则是考虑到孩子的学习压力较大,自己陪伴孩子上学,可以适时进行亲子沟通。   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对学生影响最为深远。计划生育政策下“6 1”模式,直接导致家长对学生的过度关注,为学生依赖性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众多家长一手包办学生的生活,孩子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学习。这成为造成接送现象的直接原因。
  4.学生的负面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下形成的“6 1”模式,直接转变了原先的家庭教育格局。家长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凡事为其准备周全,溺爱成风,孩子丧失了独立面对社会的勇气和能力。学生之间攀比之风盛行,视接送为满足其虚荣心的渠道之一。
  三、小学生接送现象问题的建议与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小学生接送现象的解决,不仅是学校、教师和家长的义务,社会各界都应该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安全放心的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1.政府出力,统筹规划
  首先,适龄儿童有就近入学的权利。《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针对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导致的择校现象,国家必须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加强地方学校软硬件等方面的建设,解决孩子就近入学;将校车建设纳入政府公共交通规划,使学生能够坐上放心车;平衡不同地区间教师生活水平,控制教师的流动方向,支持高等院校培养优秀师范生,并鼓励其毕业后为家乡做贡献。
  其次,济南市政府教育政策要从全局出发,却并不意味着要搞“一刀切”。相关部门应该对教育的整体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在考虑地区差异前提下的学校分布设计,限制学校周边商业的过度繁荣,让学校走出粗放型市场经济建设式的发展轨道,将学校的注意力从经济利益转向办学效益。
  再次,区办事处与交管部门联合,将学校所在街道改为步行街,在接送时间段内限制车辆入内;划出专门的学生行道和自行车道,严禁车辆占道;在接送高峰时段,由交警协助疏导学校周边道路,保证学生安全和道路畅通。
  2.社会先行,文化跟进
  现今社会发展不平衡,人们的不满情绪滋长是造成校园暴力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交通安全隐患也成为学生生命安全的一大威胁。要逐步消除一系列问题,首先,社会公德应该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改变过去“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生活习惯,发挥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和公众榜样在提高社会公德中的作用,共同创设安全有序的环境,为下一代的成长负责。其次,社会媒体宣传也需要端正自身的导向。媒体监督政府、揭露社会恶性事件是媒体的责任,但不能将其作为提高盈利的噱头,媒体必须有良心,应该为公众负责,合理规范信息来源和正负比例,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引导民众正确的价值观,避免虚假信息误导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学校负责,职责明确
  学校是孩子除家庭以外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肩负着以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责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第一,要对学校进行明确的定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不是盈利的工具。学校对教育资源的争夺、规模的不加限制都是学校以经济利益为先导的表现,过于庞大的班集体,使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这本身就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学校本身的管理逼迫家长接受择校和接送,无形之中加重了家长的压力。
  第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一是有校车辅助。添置专用符合标准的小学生校车,接送车辆与学校、学校与家长“绑定”安全责任;老师跟车,“以身作则”让学生懂得更多的法律规范,并由师生共同实践着这些法律规范。日本给本文研究提供了借鉴,设立专门的“学童拥护员”,为学生疏通上学的道路。二是合理进行学校规划。我国小学由于地方限制,普遍缺少专门的停车场所,家长通常是拥挤在门口,形成混乱的场面。由此学校可以改进门前场地设施,拓宽场地;合理划分“学校门前区”,对其内部人员交通工具的停放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交通拥堵得以有效缓解;根据课程安排错开放学时间,定点接送、人车分离等避开接送的高峰。此外,学校还应制定合理的“学校家长接送制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共同为孩子的安全建立“防护网”。强调家长接送孩子时,不得将车辆停放在校门口,避免交通拥堵,发生安全事故。三是学校自身管好内部安全。配备必要保安人员,学校门口和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设施等;开展“安全小卫士”的特色校本课程,以各种途径开展交通教育活动,调动全体学生重视并积极参与到维护自身安全的活动中去。
  4.家校互动,社区联合
  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小学生接送问题”是中国包办式教育的缩影,溺爱的教养方式正是接送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试教育下,学校、教师和家长过分重视学生智商的发展,而忽视情商的发展。家长更是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包办了一切家务,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到学校替孩子做值日。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报告显示,现今儿童在实践操作、人际交往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检出率很高,城市儿童尤其明显。充分说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逃避问题,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儿童心理素质的锻造是有益的。
  难以实现儿童自主上下学时,家长没必要“各自为战”,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成立与完善学生接送站,完善配套服务,让家长还没下班的孩子放学后可以先在社区服务点学习或做游戏。家政服务公司应该寻求更好的服务形式,这也可作为解决接送问题的主要手段,当然这一服务开展需要得到社区的支持。公交公司则可以推出学生公交IC优惠卡,专供市内中小学生使用,方便小孩上学放学。甚至开设小型的公共汽车作为接送学生的专用车,与学校方面合作设立校巴接送,解决家长负担。
  综上所述,以济南市部分小学为例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的小学生接送现状不容乐观,问题显著,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后果将很严重。根据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归因分析和对策的探索,希望能对小学接送现象的改善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叶广俊.北京西城区四北小学7~11岁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报告[R].医学心理学年会材料,1981.
  [2]陈家麟.城市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3]陈家麟.城市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R].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4).
  [4]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独生子女精神卫生问题的调查、防治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上海精神医学,1992,(4):1.
  本文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外科技活动创业团队,团队成员:王冰,祝明月,张靖晨,马丽敏 ,唐晓宇,孙海燕,杨珍珍,姜秀勤。
其他文献
汉字的发展历经了千百年的历史,见证和传播了中华文化辉煌,它是我们进行事物记载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汉字文化的冲击比较大,但是科学的发展还是要靠人的思维和创造力,信息并不能代替。因此,汉字研究即使在信息时代也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汉字研究汉字形体现实意义一、引言  苏美尔人的楔形字、埃及的圣书字及我国的甲骨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都属于表意文字范畴,随着历史的发
当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在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变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结合郑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深入分析了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设想。  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历史悠久、发展成熟的专业之一,也是普及率较高的专业。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80%左右的本科院校设有该专
通过对多模态影视英语教学进行实践探索,揭示影视英语作为多模态语篇,由于文字、图像、声音、动作和颜色等符号的相互作用,可共同实现要表达的现实交际意义,并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多模态环境多模态语篇影视英语教学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摘要]《历史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如何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实现课堂高效教学做了较为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问题情境 探究学习    有效教学是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传统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更多关注学生的学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实践体会,分析讨论了乒乓球运动能促进青少年身高发育,增强体质,可保护视力;有效培养积极向上和团队意识,可以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并能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成绩。乒乓球运动对青少年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乒乓球运动青少年成长〓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前身是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对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具有过度依赖性,再加上资源型城市本身的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就业问题,这些问题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而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出现的较早,德国的鲁尔区和美国的匹兹堡等资源型城市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针对因资源枯竭而引起的社会问题进行改革。目前,我国的11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及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各行各业都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则直接关系到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水平,因而相应的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本文将简单分析在生态化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态理念 应用型本科大
简要概括了辅导员工作职能的演变历史,并分析认为,新时期下教育应该是辅导员工作职能的核心,服务与管理工作实质是教育工作,教育的内容不仅有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成才教育,最后就实务工作中教育职能的有效性发挥进行了探讨。  辅导员教育职能思想教育有效性一、辅导员工作职能演变历程的简要概括  辅导员制度在新中国高校史中可谓悠久,可追溯到1953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同志率先提出并建立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海南省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实施,海南的国际知名度逐步提升,加之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来海南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与年增多。然而,来琼留学生数量的增加,也势必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种考虑,我们对海南省高校的留学生适应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留学生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海南高校留学生的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客观真实
经济贫困,影响西部高校贫困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经济贫困,使得贫困生的自卑、焦虑、嫉妒、自我接纳水平低等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经济贫困,对部分高校贫困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消极影响;西部高校对贫困生缺乏人文关怀。  西部高校贫困生学习生活经济贫困心理健康人文关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迅速上升趋势。伴随经济贫困而来的其他问题也日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