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常驻孩子心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aowei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要再现真、善、美的艺术情境,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达到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审美教育 情境美 人物美 语言美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乃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中的。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要再现真、善、美的艺术情境,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达到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笔者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见解。
  一、从课文的情境中发掘美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这些教材不仅体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教学内容蕴含情境美、人物美、语言美、艺术美等,可以说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
  情境美是主观的感情和客观的景物有机结合,是境与情的和谐统一,正所谓“情与景谐”、“思与境共”。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这篇课文,描写春天的美景有这样一段: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地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教学时,我让孩子找出所写的景色,抓住“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展开—嫩叶”“草、芽、花—赶集似的聚拢来”等词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所写景物的形态,想象自己来到了春天的小河旁,微风轻轻拂来,空气清新,嫩绿的柳枝在欢迎毛毛细雨的悄悄降临,明媚动人的春景浮现在眼前,真真切切地感悟春光的烂漫无比,生机勃勃。自然而然,春天的美景就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了,同时也能感受到人们所生活的大自然是如此美丽多彩。
  再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秋天》这篇课文是一首描绘秋天的诗歌。秋,牲畜膘肥体壮,庄稼丰收在望,人们满怀喜悦……到处溢彩流芳、生机盎然,一片令人陶醉的景象。秋天的小路旁,五彩缤纷的野菊花;秋天的果园里,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秋天的田野里,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教学时,悉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一会儿变成无忧无虑的少年儿童在田间玩耍,一会儿变成虽忙碌但充满喜悦之情的农民伯伯……从这些情境的变化,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领略了文章的情境美,陶冶美的心境。
  二、从课文的人物形象中发掘美
  黑格尔曾说:“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成功塑造了各式各样赏心悦目、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都给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对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富有童心、平易近人的爱因斯坦;对从不悲观消沉、毫不畏惧地面对艾滋病,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的恩科西;对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的邓小平爷爷……都铭刻在心。我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从横刀立马、威震边关的戍边将士的飒爽英姿,联系到抗洪、抗震救灾中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一生精力的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形象,联系到孔繁森为祖国的欣欣向荣而默默献身的平凡形象,他们都是将自己的生命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形象同样高大,同样是一种美。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番茄太阳》中这样描写明明: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的一下子流了下来。盲童明明虽然生下来就看不见美好的世界,但是她美丽可爱,聪明机灵,乖巧懂事,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关爱别人。这样的人物形象深深打动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明明那清脆的笑声感染了学生,美好的爱心感动了学生,学生从内心深处流露出了对明明美好心灵的赞美之情,这样的人格美的教育令学生终生难忘。
  文本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有亲情,而且有爱国情、思乡情等。对于这些美的情感和光辉形象的挖掘,教师要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充分发挥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使屹立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的英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使他们萌发崇高情操的胚芽、泛出葱葱的绿意。
  三、从课文的语言发现美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共鸣,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如在讲《永远的白衣战士》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注意分析一些关键词体现语言的美感效应。“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学生从“迅速”、“娴熟”“同时”“顾不上”“又拖着”等词语中进一步感受到护士长叶欣精神的崇高、人格的伟大和形象的美好。
  总之,语文课是一门有着灵性的具有人文特色的课,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的特殊的课。语文老师应重视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使语文教学像春雨,像清风,像枫叶,像瑞雪,拨动他们的心弦,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感到美无处不在,感受语文教学的美学风范。
其他文献
该文在分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三北区森林状况改善程度和三北防护林区社会林业工程进行了研究.探索性的提出了"主体林种"和"防护成熟面积比"的概念,在此基础
摘 要: 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学习汉字、学说汉语的基础课程。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成了当前教学的主流趋势。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都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此,在对农村初中语文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更需要结合当地教学基础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促进农村初中语
摘 要: 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针对学生特点营造氛围,确定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信息,鼓励学生相互帮助,积极拓展教学空间,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研究 建议措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应当重视教学研究,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度思考,有效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论述。  一、语文教学应当针对学生特点营造氛围  教学工作有别于一般的产生劳动,
森林土壤C库在调节全球C平衡上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土壤有机C库组成的复杂性,对其C库不同形态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揭示土壤C库的动态及调控机理。我国亚热带地区由于山高坡陡,土壤
近两年,我校在现代基础教育面临深刻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深入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语文导引案就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作为导引案的参
我与学生一起学习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名篇《窗》,尝试“浅”文“深”学,课堂上呈现了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与生活、与自己内心之间多维、立体、精妙的对话:  师
地膜大蒜套种早甘蓝复种马铃薯是近年来在中卫县兴起的一种新的种植方式。由于所产蒜苗壮、嫩、大、品质好,经济效益高,所以深受广大市民和菜农的喜爱。经过几年的试验、示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国际上水稻栽培的潮流,具有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合我国国情,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计划在2000年全国推广2亿亩。但是,早育秧苗经常
摘 要: 当今学生优越感强,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如何让学生在“学”和“讲”中忘我地汲取知识,通过“学”,感悟和应用知识;通过“讲”,训练和提升思维。教师在“学讲计划”的课堂中究竟发挥什么作用?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学讲课堂 小组合作 教师作用  目前,小学课堂上学生的语言交流行为主要以课堂回答问题为主,学生的学习呈被动状态,不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长
在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有人把“听、说、读、写”作为语文学习的几项基本要素,其中“读”排在第三位。其实无关位次的安排,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古人把读书作为一件非常高雅的活动进行颂扬,在当今社会,读是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读书、看包、浏览新闻、阅读小说等,都离不开“读”这个功能,可以说,“阅读”能够让人获取知识,得到想要的东西,充盈自己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