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药物诱发的大疱性类天疱疮(BP)殊属罕见,但文献中已有因使用速尿和布洛芬等引起BP的报道。本文报告一例因使用甲灭酸(朴湿痛)引起的BP,Coombs,阳性的溶血性贫血和腹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诱发的大疱性类天疱疮(BP)殊属罕见,但文献中已有因使用速尿和布洛芬等引起BP的报道。本文报告一例因使用甲灭酸(朴湿痛)引起的BP,Coombs,阳性的溶血性贫血和腹泻。
其他文献
带状疱疹病毒也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近一些年来,带状疱疹(HZ)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本文拟就VZV的致病性(重点HZ)和防治方面的新进展综述如下:一、VZV的微生物学特性VZV颗粒约160~220nm,中央为DNA髓核,外壳表面有162个空心管状的壳粒,壳外有一层或二层以上的含脂蛋白的包膜.
1966年Bart等报道一种鲜为人知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其特征为先天性下肢皮肤缺损,新生儿期皮肤粘膜有发生水疱的倾向,可伴甲异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文报道发生在3个家族的5例患儿。
作者等报道一例61岁女性患者,背部及左大腿有散在的红色小丘疹,1月后发展至面、颈、前胸及腹部。丘疹赤豆大小,不痛不痒。腹股沟有拇指头大、柔软具弹性、表面平滑的淋巴结一个,血片中无异型淋巴细胞,骨髓检查阴性。
作者对单用氨苯(DDS)治疗皮肤涂片阴性的瘤型麻风砜(LL)及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的复发率进行了分析,以确定涂片阴性时,继续治疗是否象涂片阳性时一样对复发率有重大影响。复发的定义是查菌阴转的病人皮肤涂片上重新出现麻风菌。
掌跖脓疱病伴发于儿童及青年的慢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炎极为罕见。瑞典和日本已描述了8例。本文2例为美国最早报道的病例。病例1,女,11岁。最初诉胸和背痛,继而出现间歇性低热和掌?瘙痒性皮损。脓疱和疼痛持续约3~4周而自行消退,每1~2个月复发1次。
作者比较了65例接受普鲁卡因酰胺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的水平。其中18例有普鲁卡因酰胺诱发的临床症状,47例无症状。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18例有症状者均为阳性,无症状者24例阳性。
本文介绍输血后散发的急、慢性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的皮肤损害.作者对148名急、慢性NANB肝炎病人的皮肤损害作了组织学和物理学检查.诊断已排除甲型、乙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炎,83例经肝活检证实.急性NANB肝炎的诊断是依靠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症状超过6个月者诊断为慢性.3例病人做了皮肤常规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学检查.
作者运用双盲对照控制饮食,对113例患有严重异位性皮炎的小儿进行试验,以期对异位性皮炎和食物过敏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方法:取符合Hanifia和Lobitz诊断标准的异位性皮炎患儿113例,这些病例经常规治疗都不能满意控制。试验前停用抗组胺药5~7天,β-拮抗剂24小时,从饮食中去掉6种的可疑食物抗原1~2周,然后分别给予皮肤试验和饮食激发试验。皮肤试验的抗原是20种不同可疑食物的标准的甘油提取物
酮替芬是一种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强有力的抗过敏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使10~15%的患者在患病早期有镇静作用。其他已报导的副作用是头昏、恶心、眩晕及体重增加,偶尔皮肤及口发生干燥。曾有酮替芬引起多形红斑的1例报告。本文报导1例4岁女孩,因喘息性支气管炎口服酮替芬0.3mg日2次。3周后发生瘙痒性皮疹。在此期间未服用其他药物。皮肤检查:背胸及躯干侧面散布椭圆形的、长轴与皮纹平行的鳞屑性红斑。红、自细胞计数
本文报导一个家族里两代人中有4人患色素性荨麻疹。例1男性,3 1/2岁,因躯干部出现色素性损害偶有瘙痒一年而就诊。不伴有其它系统症状。他的双亲在轻微损伤之后有发作性潮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