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实际应用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难点,尤其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均以解答的形式出现,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对数学学科教学新的要求和导向,因此在初三数学复习中,加强数学实际应用的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实际应用的心理,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一、初三学生惧怕数学实际应用的原因
综观数学实际应用问题,基本上分为两类:阅读理解题和模型设计题.
1. 阅读理解型应用问题的显著特点是:文字叙述长,数学情景陌生. 针对这类问题,学生容易产生两种解题障碍:一是心理障碍. 许多学生一见实际应用问题文字这么长,数学中的情景比较陌生,连题目都没看完,就望而生畏,置之不理,其实只要学生保持冷静,耐心阅读题目,要解决它并不难. 二是语言障碍. 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重纯数学的运算和逻辑推理,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数学语言表述的实际背景,造成了学生读题能力、翻译能力的低下,解决数学实际应用问题,读题是基础,通过读题,抓住关键的数量关系,然后准确翻译为数学语言. 翻译是理解的手段,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陌生名词”的领悟;其二是对数学语言的准确把握(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
2. 模型设计型问题,由于涉及的数学知识很丰富,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上往往经验缺乏,顾此失彼,反映出学生综合能力的不足.
二、初三学生惧怕数学实际应用的对策
初三复习阶段,由于学生接触到大量的中考模拟试卷,对各种类型的实际应用问题的解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 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能依赖课堂教学,平时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读物,了解一些社会、科技、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常识,从而使学生在阅读应用题时能够独立获取解题的信息.
2.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 应用题不单单要求准确地把握信息,而且要求经过阅读,会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式予以解决. 建立数学模型是学生的薄弱环节,究其根源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太注意运用数学意识的培养,学生较少在陌生的数学情景中思考问题,从而造成不适应.
3. 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实际应用问题的一般性过程. 从近几年来中考数学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难发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建模和求解的过程. 数学建模是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极为重要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它是从量和形的侧面去考察实际问题,尽可能通过抽象,确定出主要变量,应用各学科有关定理、原理建立起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然后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求解.
4. 帮助学生对数学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分类研究. 对情景新颖、内容丰富的数学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分类研究,是我们初三阶段提高复习效益的重要途径.
三、实际应用问题归类
1. 对诸如成本最低,利润、产出最大,效益最好等与市场经济相关的应用题,常常可归纳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例1 宏达汽车租赁公司共有出租车120辆,每辆汽车的日租金为160,出租业务天天供不应求,为适应市场需求,经有关部门批准,公司准备适当提高日租金,经市场调查发现,一辆汽车的日租金每增加10元,每天出租的汽车会减少6辆,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公司将每辆汽车的日租金提高几个10元时,才能使公司的日租金总收入最高?这时公司的日租金总收入比提高以前增加了多少元?
注 公司的日租金总收入=每辆汽车的日租金×公司每天出租的汽车数.
点评 ①启发学生建立租金提高几个10元与日租金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②将问题转化为y = ax2 + bx + c(a ≠ 0)型的最值问题.
2. 对若干个量之间的相等或某种不等关系,如投资决策、人口控制、资源保护、生产规划、商品销售、交通运输等涉及有关社会热点中的问题,常常归纳到解方程或解不等式来解决.
例2 某同学在A,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单价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是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单价的4倍少8元. ①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是多少?②某一天该同学上街,恰好赶上商家促销,超市A所有商品打8折销售,超市B全场购物满100元返购物券30元,销售不足100元不返券,购物券全场通用,但他只带了400元钱,如果他只在一家超市购买看中的这两样物品,你能说明他可以选择哪一家购买吗?若两家都可以选择,在哪一家购买更省钱?
点评 ①引导学生正确领会随身听与书包的单价及总价之间的等量关系.
②通过对促销前后随身听和书包的总价分析,正确建立数学模型,并加以比较求解.
3. 对诸如航行、建桥、测量等涉及一定图形属性的应用题,常常需要应用图形特征,建立相应的几何模型,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来求解.
例3 如图1,M,N表示某引水工程的一段设计路线,从M到N的走向为南偏东30°,在M的南偏东60°方向上有一点A,以A为圆心,500 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居民区,取MN上另一点B,测得BA的方向为南偏东75°,已知MB = 400 m,通过计算回答,如果不改变方向,输水路线是否会穿过居民区?
点评 ①引导学生正确领导会方位解,从而构造直角三角形.
②计算出点A至MN的最近距离,并与500 m相比较来求解.
总之,要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很多,但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获得体验,懂得解决的办法,因此,教师对实际应用问题例题教学要精讲、讲透,由于实际应用问题已成为中考热点之一,所以在各种复习资料中出现了大量的实际应用问题,其中不乏精彩之作,在初三宝贵的复习时间里,教师要精选例题,讲深讲透,不能让学生似懂非懂,否则花费了时间,收获却甚微.
一、初三学生惧怕数学实际应用的原因
综观数学实际应用问题,基本上分为两类:阅读理解题和模型设计题.
1. 阅读理解型应用问题的显著特点是:文字叙述长,数学情景陌生. 针对这类问题,学生容易产生两种解题障碍:一是心理障碍. 许多学生一见实际应用问题文字这么长,数学中的情景比较陌生,连题目都没看完,就望而生畏,置之不理,其实只要学生保持冷静,耐心阅读题目,要解决它并不难. 二是语言障碍. 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重纯数学的运算和逻辑推理,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数学语言表述的实际背景,造成了学生读题能力、翻译能力的低下,解决数学实际应用问题,读题是基础,通过读题,抓住关键的数量关系,然后准确翻译为数学语言. 翻译是理解的手段,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陌生名词”的领悟;其二是对数学语言的准确把握(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
2. 模型设计型问题,由于涉及的数学知识很丰富,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上往往经验缺乏,顾此失彼,反映出学生综合能力的不足.
二、初三学生惧怕数学实际应用的对策
初三复习阶段,由于学生接触到大量的中考模拟试卷,对各种类型的实际应用问题的解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 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能依赖课堂教学,平时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读物,了解一些社会、科技、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常识,从而使学生在阅读应用题时能够独立获取解题的信息.
2.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 应用题不单单要求准确地把握信息,而且要求经过阅读,会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式予以解决. 建立数学模型是学生的薄弱环节,究其根源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太注意运用数学意识的培养,学生较少在陌生的数学情景中思考问题,从而造成不适应.
3. 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实际应用问题的一般性过程. 从近几年来中考数学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难发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建模和求解的过程. 数学建模是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极为重要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它是从量和形的侧面去考察实际问题,尽可能通过抽象,确定出主要变量,应用各学科有关定理、原理建立起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然后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求解.
4. 帮助学生对数学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分类研究. 对情景新颖、内容丰富的数学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分类研究,是我们初三阶段提高复习效益的重要途径.
三、实际应用问题归类
1. 对诸如成本最低,利润、产出最大,效益最好等与市场经济相关的应用题,常常可归纳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例1 宏达汽车租赁公司共有出租车120辆,每辆汽车的日租金为160,出租业务天天供不应求,为适应市场需求,经有关部门批准,公司准备适当提高日租金,经市场调查发现,一辆汽车的日租金每增加10元,每天出租的汽车会减少6辆,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公司将每辆汽车的日租金提高几个10元时,才能使公司的日租金总收入最高?这时公司的日租金总收入比提高以前增加了多少元?
注 公司的日租金总收入=每辆汽车的日租金×公司每天出租的汽车数.
点评 ①启发学生建立租金提高几个10元与日租金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②将问题转化为y = ax2 + bx + c(a ≠ 0)型的最值问题.
2. 对若干个量之间的相等或某种不等关系,如投资决策、人口控制、资源保护、生产规划、商品销售、交通运输等涉及有关社会热点中的问题,常常归纳到解方程或解不等式来解决.
例2 某同学在A,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单价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是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单价的4倍少8元. ①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是多少?②某一天该同学上街,恰好赶上商家促销,超市A所有商品打8折销售,超市B全场购物满100元返购物券30元,销售不足100元不返券,购物券全场通用,但他只带了400元钱,如果他只在一家超市购买看中的这两样物品,你能说明他可以选择哪一家购买吗?若两家都可以选择,在哪一家购买更省钱?
点评 ①引导学生正确领会随身听与书包的单价及总价之间的等量关系.
②通过对促销前后随身听和书包的总价分析,正确建立数学模型,并加以比较求解.
3. 对诸如航行、建桥、测量等涉及一定图形属性的应用题,常常需要应用图形特征,建立相应的几何模型,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来求解.

例3 如图1,M,N表示某引水工程的一段设计路线,从M到N的走向为南偏东30°,在M的南偏东60°方向上有一点A,以A为圆心,500 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居民区,取MN上另一点B,测得BA的方向为南偏东75°,已知MB = 400 m,通过计算回答,如果不改变方向,输水路线是否会穿过居民区?
点评 ①引导学生正确领导会方位解,从而构造直角三角形.
②计算出点A至MN的最近距离,并与500 m相比较来求解.
总之,要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很多,但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获得体验,懂得解决的办法,因此,教师对实际应用问题例题教学要精讲、讲透,由于实际应用问题已成为中考热点之一,所以在各种复习资料中出现了大量的实际应用问题,其中不乏精彩之作,在初三宝贵的复习时间里,教师要精选例题,讲深讲透,不能让学生似懂非懂,否则花费了时间,收获却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