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热饮的故事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1984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霭浓重,我和同学坐公交回家。汽车像一匹负重的老马,一路缓缓前行,最终挣扎到一个站点,停了下来。“车子出了点问题,需要修理,愿意等的乘客可以在车里等,也可以考虑坐下一班车……”司机的解释声中夹杂着乘客们的抱怨声,让本就狭窄的空间变得更加嘈杂,拥挤。①
  我们属于赖在车上的人。看着其他乘客或下车左顾右盼,寻找换乘的目标;或打定走回去的主意,消失在茫茫雾色中;或站在车旁,抽一根烟过把瘾。②
  这时,一个落魄的乞丐闯入了我们的视线。他在站台上徘徊着,几次想走到人群中,但大家要么如鸟兽散,要么他欲言又止,最后,他只能蹲在一个角落里一言不发。那个乞丐头发长而凌乱,显然已经很久没有打理过了,皱纹堆垒的脸上,露出非常落寞的神色。虽然他身着一件旧军绿大衣,但仍抵挡不住凛冬的寒冷。他瑟瑟发抖,难以自持。③。。。。。。。。。。。
  此时,我手里拿着一瓶尚未喝完的热饮,心生怜悯,想着老师说的助人为乐,就想下车把热饮给那个乞丐。同学发觉后,诧异地看着我道:“你要干什么?把饮料送给他吗?我告诉你,现在的乞丐大都是骗子,他那样子肯定是想博得你的同情心……”我不由得听后,想起了前些天电视上的报道,似乎真的有一帮行骗的团伙……我不由得怯懦迟疑了。④
  正在这时,一个红衣小女孩跑向乞丐,她的马尾辫一甩一甩的,暮云叆叇的天气似乎完全没有影响到她的朝气和活力,她的手里也拿着一瓶热饮。她走到乞丐面前,将热饮递给乞丐说:“天怪冷的,你喝了暖和暖和吧。”乞丐抬起头,我分明看见那张枯瘦的脸上流露出欲哭的神色,只是他那脏兮兮的手停在空中,迟疑着,并没有接。小女孩不由分说,将热饮塞到乞丐手里,又一蹦一跳地走了。⑤
  我和同学不由得对小女孩投去赞许的目光,既而又面面相觑,觉得脸在发烧。学校之外,我们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学到了更多。⑥
  小女孩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茫茫雾气中,连同那流动的云烟,我们的眸光却定格在小女孩给乞丐热饮的刹那,一朵被称为关爱的花永恒地开在了那个雾气弥漫的傍晚,也开在了我们的心中……⑦
   ①小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故事发生的情境:雾霭浓稠是环境描写,车子需要修理是故事发生的引子。小作者把车子比作负重的老马,细腻地描绘了当时的环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过渡段落,承接上文我们等待车修好,开启下文“我”在车上左看右看,突然看到一位乞丐的情节。这里对乘客的描写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简洁,颇有气势。
   ③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落魄乞丐的形象,也为下文我们都心生怜悯,(想)给他热饮的情节做了铺垫。
   ④迟疑与纠结反映了“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写得真实可感。且“我”的迟疑和纠结又与下文小女孩的果断进行对比,使小女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⑤对小女孩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非常到位,塑造了一个天真善良的小女孩形象。
   ⑥“我”和同学对于小女孩的赞许,体现出了当代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评判对错的标准。“面面相觑”“脸在发烧”等又体现出小作者与同学内心情感的变化。“学到了更多”则写出了他们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认识。这些细微的情感变化,让习作的主题更显深刻。
   ⑦结尾抒怀,深化題旨,画面感强,抒情意味浓,言有尽而意无穷。
  总 评
   小作者用含蓄深刻的语言,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件发生在身边的小事,让我们对校园之外大社会中的人和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感悟。本文的亮点如下:
   1.行文流畅,情节丰富。习作叙述的事情虽然简单,但情节起承转合,流畅丰富,写出了小作者在公交车坏了后看见一个可怜的乞丐,并目睹了小女孩给乞丐送热饮的全过程,内心深受震撼。习作情节安排合理,体现了小作者构思和驾驭事件的能力。
   2.人物塑造,典型突出。不管是乞丐的形象还是小女孩的形象,小作者都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塑造得突出,鲜明。如乞丐形象突出了他的落魄,小女孩的形象则突出了她的天真活泼。
   3.善用对比,突出形象。习作善用对比手法,使所要塑造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大家遇到乞丐如鸟兽散和“我”的迟疑、纠结进行对比,体现出“我”还是比较有良知的少年;然后又用“我”和小女孩的行为进行对比,凸显了小女孩的善良淳朴。
   习作在选材上并没有什么独特性,但在具体的细节描绘和捕捉上,却显得非常有特色,进而弥补了材料大众化的弱点,通过凝练生动的语言,提高了习作的可读性,使人物塑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董问博)
其他文献
大自然有着瑰丽的风光,或奇幻迷离,或鬼斧神工,或清雅恬淡……其中,鸣沙山的美景最令我沉醉,最令我流连忘返。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站在了鸣沙山脚下。   放眼望去,璀璨的陽光像融化了的金水,铺天盖地地洒下来,金黄的沙山像是被镀上了一层闪闪的光,反射着太阳的光辉。松软的沙像是有了灵性,似波涛起伏般卷起层层涟漪。沙随风滚滚流动,如海面上翻卷的浪花。或金黄或黛赭的沙与鞋底细细厮磨,发出微弱的呢喃。驼
期刊
人生中的一件件小事,当时我们未必能领会其中蕴含的深意,但在深思熟虑后,才能逐渐咀嚼出其中的大道理。   暑假的一天,我早早就写完了作业。吃过晚饭,无所事事的我与奶奶一起散步。抬头仰望夜空,一轮圆月从东边的树林探出头来。我和奶奶边走边聊。不知什么时候,一朵云挡住了月亮娇羞的脸,周围变得漆黑寂静。前行的路变窄了,路灯在黑暗中竭尽所能地发着光。柔和的光照着前方的路,我心头不由得涌上了一股暖意。   走着
期刊
所谓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通常情况下,拟人手法的运用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把非生物拟人化。如: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2.把生物拟人化。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3.把抽象概念拟人化。如:真理从来不会弯腰。  【左读名家经典】  山中访友   走出门,就与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微风撞了个满怀。早晨,好清爽!  
期刊
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指大火星西行,最终逐渐离开天际的状态,古人以此作为夏去秋来、天气转凉的标志。  古代的七月,自然不是现在的公历,而是夏历的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九月份。这个时候,天气虽然还有点热,但显然已经过了巅峰。“流火”,“流”
期刊
【作家名片】  贾平凹,1952年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高兴》《带灯》等长篇小说16部,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五魁》及散文《丑石》《商州三录》《天气》等,曾荣获国家级文学奖五次。其作品多次被翻译为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等30多个语种出版,并被改编成电影、电视、话剧等20余种。  2019年
期刊
儿时,外婆家是我的乐园,那里有着找不完的乐子和吃不完的美食,其中,最让我流连的还是汤圆。   外婆有一双神奇的手。腊月里,家家户户备起了年货,外婆从来都是亲力亲为。案板上放着和好的糯米粉和半锅芝麻馅,外婆戴上护袖,围上一条蓝底印花围裙,洗净双手,就准备开始包汤圆。我和外婆一人一张木板凳,外婆开始给我“变戏法儿”。“瞧好喽。”外婆笑了笑,然后迅速揪下一块糯米面,碾成一张不薄不厚的面皮,放入一勺黑黑的
期刊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以小品文的笔调,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   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阅读科学小品文,同学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取科学信息。如组合重点段落、分散摘录信息等。   2.揣摩写作技巧。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有自己的特点,同学们要细心揣摩其写作
期刊
【作家名片】  东野圭吾,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1999年,《秘密》获得第52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入围第120届直木奖;此后,《白夜行》《单恋》《信》《幻夜》四度入围直木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1名一并斩获。   其早期的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的笔锋越
期刊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很重视阅读这种学习形式,如今,要想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素养,更应从阅读开始。然而,今天的阅读模式早已走出了纸质阅读一统天下的单一形式,数字阅读正以其容量大、方便快捷、形式多样化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相比之下,纸质阅读似乎有种被遗忘在时光角落中的感觉。   那么,生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我们,是否还需要纸质阅读呢?  媒体关注   “中新网”(2020.1.16) “相对于
期刊
【文题亮相】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过很多事情。只要你认真思考,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无论是快乐的事还是沮丧的事,都包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让你难以忘怀,受益匪浅……   请以“难忘的一件事”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叙事清楚,中心突出;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