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治不好“1992中年危机”

来源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i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8年出生的中年女子”到“34岁老来得子”,再到“1992年生人已经正式步入中年”……最近,没有一点点防备,“1992中年危机”袭来,引发热议。(《人民日报》3月28日)
  年轻人变“老”的话题,并非第一次出现。2013年,人民日报也曾刊文《莫让青春染暮气》,文章称,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如果说这还只是年轻人的自觉“叹老”,那么此次根据联合国所给出的最新年龄划分依据,“1992年生人已进入中年”,则可以说已经是一种被确认的事实了。虽说年轻人对上述“结论”的种种反应,不乏自嘲、调侃甚至是矫情成分,但整个社会对“老”的焦虑,却是不言自明的。
  推崇年轻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一,年轻人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老资格、老资历已经失去了在主流价值观中的核心地位。年轻即风尚,“年轻就是王道”的观念被社会整体所接受。社会转型和变迁的步伐不断加速,社会意义上的新陈代谢越来越快。在这一背景下,人最大的焦虑可能就是担心“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正因为年轻越来越被看重,社会各方面对于年龄的筛选也显得更严,“稍不留神”,你就是那个“超龄”的人。
  社会对年轻的推崇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单位招人,年龄要求越来越严苛,无形中制造了一种不断比年轻的氛围;而另一方面,教育的延伸,却反向推迟了人步入社会的时间。大学一毕业首先就要迈过年龄这道坎儿。面对更年轻者的“挤压”,你不得不服“老”,所谓叹老的心态和对老的焦虑,便由此而生。
  社会分工对年龄的要求越来越显示出层次性。看重“年龄优势”,只是催生怕老心态的一个方面。在转型期社会,各种价值观喷涌,人开始在价值理念上受到更多的牵引。传统家庭结构的打破,又使得年轻人的负担提前到来,这与“1992年生人已进入中年”的界定恰恰是“吻合”的。且在流动社会面前,囿于社会制度变革的滞后,年轻人的流动并不意味着公民权利的随身迁移,这迫使年轻人注定要以更多的精力来表现出“务实”的一面,更快地进入“成家立业”的奋斗阶段,更早地告别“诗与远方”。诸如高房价、就业难以及社会公平问题,使得这一“务实”和“成熟”的必要性显得更为迫切。
  所以,年轻人对变老的焦虑,实质上可以说是对于社会压力与责任的焦虑。因为一旦进入“中年”,也就意味着你必须完成社会评价体系所赋予相應年龄阶段的“使命”,比如买房,比如遭遇催婚,考虑结婚生子……某种意义上,怕老心态之所以在我们这里表现得如此明显,与社会评价标准滞后于社会年龄的变迁有着重要关系。人进入社会的时间被普遍推迟,但主流价值却还沿用过去的年龄评价标准,如“三十而立”。这对于很多将近30岁才走出校园的人而言,无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对人的评价维度,仍过于狭隘和僵化,比如“三十而立”,是否就只有“成家立业”了才算“立”?
  怕老心态的流行,源自年轻人基于社会压力下的“不想太早长大”,也或多或少与老年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境况有着隐秘的关联。当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无论是社会的尊老氛围,还是养老公共服务,恐怕都离一个能够让人优雅、体面老去的社会有着不小的距离。
  年轻人象征着社会的希望,也是对社会状况表现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剖析年轻人“怕老”的心态,注定不能撇开社会大背景。年轻人所承受的焦虑,很难说只有年轻群体独有,只不过是他们的感受最为直接罢了。比如社会机会的多寡、财富分配的公平与否、主流价值观的争议,都会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怕老心态流行的另一面,则可能是加速社会心态的“早熟”,抑制年轻人的活力。因而,从社会层面来讲,怕老绝非仅仅是矫情这么简单,也不是给年轻人补上几碗“鸡汤”就能解决的。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我自己经历过的真实故事,很多年之后我仍然会记起那个男孩子和那张充满温情的纸条,犹如那年冬天飘落的雪,片片洁白,温暖整个大地。  大二那年的冬天,寒流来得特别早。刚立冬气温就遭遇三连降,我的心情也跟气温一样降到了冰点以下。异地恋两年的男朋友选择和我分手。两年,七百三十天的思念,每天无数的电话短信,寒夜里戴着帽子围巾手套跑到阳台上接电话,只是为了听到他的声音和那个年纪自以为的甜蜜。  年少时最
北魏首创“存留养亲”制度  在古代,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没有养老保险等“五险一金”,许多底层官员没有退休工资,家庭养老的严峻性远远超过现代。  早在北魏时期,政府为保证老人有儿女所养,首创“存留养亲”制度。该制度规定,如果犯人(犯罪极其严重的除外)的直系长辈老无所养,则国家应当对这个犯人减刑或刑罚缓期执行,即便坐牢,也一般关押在当地,不会流放到外地,以便其可以随时回家照顾老人。更有甚
最近,朋友向我推荐清人林苏门的《邗江三百吟》,翻阅之下,发现这组作品涉及彼时生活中的风俗、服饰、器物诸方面,记录下的种种现象虽属细节却颇有趣。  其中如《大带钩》一首,作者注云:“带钩有白玉、古铜之殊,近俗以大者相尚。”其詩则道是:“纷披印绶挂朱衣,钩处全凭带一围。玉判旧新真亦赝,铜夸秦汉是耶非?只于分寸争长短,不为腰肢斗瘦肥。最是宫袍初著日,有余垂处更赠辉。”《邗江三百吟》所反映的是嘉庆年间扬州
最近两天一条“河南小伙娶乌克兰美女”的新闻火遍网络。语言不通?没关系,有翻译软件嘛!跨国婚姻?也没关系,两个月就把证领了!看到这位23岁乌克兰美女模特金发飘飘、身材高挑,不少男同志们内心已经蠢蠢欲动,开始百度“如何才能娶到一名乌克兰美女”了。  其实中国小伙娶乌克兰美女这类新闻已经不新鲜了。外事儿印象中媒体报道过好几起了。乌克兰号称是“美女成灾”,世界知名旅游杂志《游客文摘》曾评选全球十大“美女之
“春天是个流泪的季节,你别忘了打伞。”2015年4月26日凌晨2时10分,曾是一代人偶像的诗人汪国真不幸因肝癌去世。在汪国真去世一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诗人生命中最至爱的亲人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列出了父母让孩子们感到尴尬的10种行为。其中父母跳舞、公开示爱及使用青年俚语是父母最让子女难堪的几种行为。   该研究列出了父母有可能令子女尴尬的10种行为:   1.爸爸/妈妈跳舞   2.公开示爱——向子女或相互展示   3.使用过时俚语,设法参与到“年轻人用语”或“年轻人的特色语言”中去   4.着装与年龄不相符合   5.讲述滑稽的故事、
说起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让人想起的肯定是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安徽九华山。其实,在佛家历史中,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分为东九华和
面对爱人:用自己之所长悦己也悦人  诺艾尔·科沃德说:“我对这个世界相对而言无足轻重:另一方面,我对我自己却是举足轻重。我唯一必须一起工作、一起玩乐、一起受苦和一起享受的人就是我自己。我谨慎以对的不是他人的眼光,而是我自己的眼光。”    台湾麻辣主持人小S写了一本书《小S之怀孕日记》,里面有一篇文发表在某一本心理杂志上叫做《悦己才能悦人》,里面讲了她新婚不久,为了取悦老公,在厨房做咖喱饭给老公吃
意大利:狂欢之夜,打碎一切  意大利人对新年远比其他任何节日都要重视。新年前夜对意大利人来说简直就是狂欢之夜。当夜幕开始降临,人们纷纷涌向街头,燃爆竹放焰火,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跳到午夜时分。各家各户把家中一切可以打碎的破旧瓶瓶罐罐、盆碗碟盘乃至花盆、澡盆等扔出窗外,认为这样可以去掉烦恼和厄运,以示吉祥如意,除旧迎新。  法国:喝完最后一滴酒  法国人把元旦这一天的天气看做是新年的年景:刮南风,新
河南商丘有个非常有名的画虎村,农民放下锄头,纷纷钻进画室画虎。这个神秘的村庄就是位于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的王公庄,这里年产绘画作品3万多幅,畅销海内外,全村1300多人中有一半以上从事以画虎为主的工笔画创作。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使原来以土坯房为主的村子变成了旅游景区,更让这里的农民变成了艺术家。  本来以为已经有了好的致富前景,就不必在田地上下工夫了,哪知道王公庄村民平均每人约一亩地,人人都细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