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让糖尿病足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有效地采取自护措施,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方法: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周密的、有计划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指导,比较二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测量结果、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知识和行为,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足;预防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 。我们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健康教育,促使糖尿病患者配合治疗,采取正确的自护措施,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效果比较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入住我科的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30-75岁,糖尿病病程2-22年,Ⅰ型糖尿病26例,平均空腹血糖8.4mmol/L,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13.5mmol/L;Ⅱ型糖尿病54例,平均空腹血糖8.3mmol/L,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11.4mmol/L。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类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纳入:(1)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2]。(2)年龄30-75岁,糖尿病病程2-22年者。(3)积极接受治疗,主动按照健康教育指导进行预防者。(4)无严重合并症者。排除:(1)非糖尿病高血糖患者。(2)不能配合者。(3)有痴呆、脑血管病肢体残疾者等理解能力差。(4)排除已发生糖尿病足或脚部有感染者。
1.3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性治疗,如控制血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等。观察组采用周密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和健康教育干预后10周心理状态测量结果、糖尿病足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干预1年后比较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心理状态测量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或抑郁越重[3]。糖尿病足防治知识掌握情况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采用百分制的形式,分值越高说明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得越好。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健康教育措施
2.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合并症和并发症多,需長期用药,长期控制饮食,因此常合并焦虑、抑郁。心理健康教育采取:(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工作;(2)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她们的苦恼,鼓励患者说出担心、忧郁等事项;(3)建立糖尿病病友协会,让心态良好、沟通能力强的病友讲解糖尿病防治的切身体会,树立病人的榜样;(4)关怀患者,对病人正负情绪给予及时的鼓励;(5)心理疏导,对严重的焦虑、忧郁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记录患者的感受,并联合家属共同参与对病人不良心理的疏导,消除顾虑和不必要的悲观、失望情绪,提高自信心。
2.2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
定期开展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我们糖尿病小组成员每周3次的健康教育讲座,让患者接受系统的糖尿病知识教育。个案健康教育指导,针对对照组成员的病人情况不同,为每个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针对性地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对糖尿病知识实时指导并考核。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对存在的问题,发给健康教育处方,有利于患者回家阅读,有利家属监督。电话回访和监督,督促患者出院后能继续遵医嘱。建立糖尿病病友协会,定期组织活动,让病友之间交流学习经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认识,掌握糖尿病知识,糖尿病足防治知识,自觉接受糖尿病管理以及足部健康管理。
2.3加强自护能力培养,促使产生正确的健康行为。要让患者学会自护措施,学会糖尿病自我管理防治。(1)如如何检查足部有无损伤、感染等;足部皮肤的温度、颜色,趾甲有无异常;(2)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如赤足行走、挤脚的鞋子、用热水袋、暖脚壶等热源暖脚、自行处理足部疾患等不正确的措施;(3)正确的护足措施,如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温水洗脚、按摩足部和小腿、正确地进行足部运动,温水洗足后及时擦干,皮肤干燥涂搽润肤霜,选择适宜的鞋袜,袜子要棉质、鞋子透气性要好,最好穿圆头平底鞋,使脚趾在鞋内能完全伸直。
3 结果
3.1干预10周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测量结果比较(见表2)
3.2干预10周后两组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3.3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有3例发生糖尿病足,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有8例发生糖尿病足,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
4 讨论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造成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下肢坏疽,具有病情重、发展快、截肢率高的特点,糖尿病病史5年、10年以上并发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分别为23%、66%,其截肢目前已成为非外伤性截肢的第一位原因[6]。所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显得尤为重要。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对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明显差异,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后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通过心理心理健康教育,降低了抑郁和焦虑程度,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有效的健康教育促使患者掌握糖尿病足防治知识,加之掌握日常的自我足部护理,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如观察组发生率仅为7.5%低于对照组的20.0%,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认知,掌握糖尿病自我护理行为,增强治疗的主动性、依从性,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减少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范丽凤,李峥,郑亚光.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7):1377.
[2] World Health Organ 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h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Partl.Diagnosis and x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R].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1(7):151.
[3] 万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8-30.
[4] 廖月玲,郭以惠.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6,4(6):746.
[5] 黄少薇,陈永松,黄建英,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2):242.
[6] 王文女.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5):2116-2117.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足;预防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 。我们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健康教育,促使糖尿病患者配合治疗,采取正确的自护措施,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效果比较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入住我科的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30-75岁,糖尿病病程2-22年,Ⅰ型糖尿病26例,平均空腹血糖8.4mmol/L,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13.5mmol/L;Ⅱ型糖尿病54例,平均空腹血糖8.3mmol/L,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11.4mmol/L。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类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纳入:(1)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2]。(2)年龄30-75岁,糖尿病病程2-22年者。(3)积极接受治疗,主动按照健康教育指导进行预防者。(4)无严重合并症者。排除:(1)非糖尿病高血糖患者。(2)不能配合者。(3)有痴呆、脑血管病肢体残疾者等理解能力差。(4)排除已发生糖尿病足或脚部有感染者。
1.3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性治疗,如控制血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等。观察组采用周密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和健康教育干预后10周心理状态测量结果、糖尿病足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干预1年后比较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心理状态测量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或抑郁越重[3]。糖尿病足防治知识掌握情况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采用百分制的形式,分值越高说明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得越好。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健康教育措施
2.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合并症和并发症多,需長期用药,长期控制饮食,因此常合并焦虑、抑郁。心理健康教育采取:(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工作;(2)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她们的苦恼,鼓励患者说出担心、忧郁等事项;(3)建立糖尿病病友协会,让心态良好、沟通能力强的病友讲解糖尿病防治的切身体会,树立病人的榜样;(4)关怀患者,对病人正负情绪给予及时的鼓励;(5)心理疏导,对严重的焦虑、忧郁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记录患者的感受,并联合家属共同参与对病人不良心理的疏导,消除顾虑和不必要的悲观、失望情绪,提高自信心。
2.2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
定期开展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我们糖尿病小组成员每周3次的健康教育讲座,让患者接受系统的糖尿病知识教育。个案健康教育指导,针对对照组成员的病人情况不同,为每个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针对性地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对糖尿病知识实时指导并考核。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对存在的问题,发给健康教育处方,有利于患者回家阅读,有利家属监督。电话回访和监督,督促患者出院后能继续遵医嘱。建立糖尿病病友协会,定期组织活动,让病友之间交流学习经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认识,掌握糖尿病知识,糖尿病足防治知识,自觉接受糖尿病管理以及足部健康管理。
2.3加强自护能力培养,促使产生正确的健康行为。要让患者学会自护措施,学会糖尿病自我管理防治。(1)如如何检查足部有无损伤、感染等;足部皮肤的温度、颜色,趾甲有无异常;(2)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如赤足行走、挤脚的鞋子、用热水袋、暖脚壶等热源暖脚、自行处理足部疾患等不正确的措施;(3)正确的护足措施,如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温水洗脚、按摩足部和小腿、正确地进行足部运动,温水洗足后及时擦干,皮肤干燥涂搽润肤霜,选择适宜的鞋袜,袜子要棉质、鞋子透气性要好,最好穿圆头平底鞋,使脚趾在鞋内能完全伸直。
3 结果
3.1干预10周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测量结果比较(见表2)
3.2干预10周后两组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3.3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有3例发生糖尿病足,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有8例发生糖尿病足,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
4 讨论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造成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下肢坏疽,具有病情重、发展快、截肢率高的特点,糖尿病病史5年、10年以上并发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分别为23%、66%,其截肢目前已成为非外伤性截肢的第一位原因[6]。所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显得尤为重要。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对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明显差异,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后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通过心理心理健康教育,降低了抑郁和焦虑程度,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有效的健康教育促使患者掌握糖尿病足防治知识,加之掌握日常的自我足部护理,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如观察组发生率仅为7.5%低于对照组的20.0%,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认知,掌握糖尿病自我护理行为,增强治疗的主动性、依从性,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减少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范丽凤,李峥,郑亚光.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7):1377.
[2] World Health Organ 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h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Partl.Diagnosis and x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R].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1(7):151.
[3] 万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8-30.
[4] 廖月玲,郭以惠.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6,4(6):746.
[5] 黄少薇,陈永松,黄建英,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2):242.
[6] 王文女.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5):2116-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