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冲击疗法与多西环素连续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比较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gaow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四环素及其衍生物在治疗痤疮中应用很广.口服红霉素的疗效与四环素相当.由于患者需长期用药,半衰期长的药物将大大方便患者.阿奇霉素是红霉素的衍生物,半衰期为68小时,且具有易吸收,组织及分泌物中浓度高的特点.为评价阿奇霉素每月一次冲击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疗效并和多西环素连续疗法相比较,作者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60例按Burke和Cunliffe标准中定为2~8组的中、重度痤疮患者被随机分到A、B两组,A组每天给予多西环素100mg,连续12周;B组每个月只连续用药4天,每天给予阿奇霉素500mg,连续12周.

其他文献
许多文献证实原发于皮肤外尤其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类癌瘤可以累及皮肤组织,然而仅报告几例原发性皮肤类癌瘤,它们的存在目前仍有争论。作者经长期随访报道了1例原发于皮肤组织的类癌瘤。患者男,60岁,发现前胸单个红色结节,无临床症状、腹泻及面部潮红,体检未见其他异常。进一步行胸片、胸腹部CT、钡灌肠、支气管纤维镜、结肠镜及同位素等检查均未发现皮肤外肿瘤病灶,尿中5-羟基吲哚乙酸亦正常。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瘤细胞
期刊
紫外线是激发红斑狼疮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红斑狼疮患者具有光敏感性,红斑狼疮光敏感性常是多因素同时作用而导致的。现综述了与红斑狼疮光敏感性相关的多种因素:紫外线的致病波段及剂量、免疫学异常、遗传易感性、与其他疾病的相关性等。
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及11型等感染引起。治疗较为困难,而且容易复发。其复发率高的原因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再次感染或潜伏的HPV被重新激活有关。作者采用PCR检测从尖锐湿疣患者拔出的阴毛及眉毛上的HPVDNA,探讨了毛囊处潜伏的HPV与尖锐湿疣复发的关系。
作者研究了慢性光化性皮炎的预后,了解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明确光敏感的缓解是否与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消退相关.方法: 在苏格兰光敏性皮肤病学组中登记的331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其中能够参与研究随访的有178例(男156例,女22例),作者对他们作了随访观察,内容包括: 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价、单色仪光试验测最小红斑量(mED)以及斑贴试验.随访中不断评估患者的病情(评估前1个月内停止一切治疗).
期刊
近年来,已有少数新药用于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已列出药理学干预黑素细胞和黑素生成的一些靶位。弄清皮肤生理性自然光防护、黑素细胞和黑素作用以及黑素生成的调控机理,以便采取新的安全措施来纠正异常肤色,增强皮肤预防长期过度日晒后的有害作用。
阴道毛滴虫在男性尿道炎中的发病率依检测技术、地理位置及种族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近年总的趋势是阴道毛滴虫的感染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阴道毛滴虫是引起男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因之一。阴道毛滴虫引起的男性尿道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轻至中度尿道分泌物及尿道刺激症。近年来新型培养基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的应用使阴道毛滴虫的检出率增加,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工具。
1973~1997年确诊为毛发红糠疹(PRP)的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为4~87岁,病程为2~40月,(平均5.910.5个月).9例应用维A酸治 疗,其中 2例为儿童.起始剂量阿维A0.5Mg/kg/d,或阿维A酯0.9mg/kg/d.7例在治疗1个月后有效,其中2例完全消退,5例至少70%消退.平均疗 程为18.818.0个月.2例在4个月和6个月无效后改用甲氨蝶呤(MTX).用维
伍德灯在皮肤科作为诊断及研究工具的使用范围正在扩大。介绍其用于诊断及治疗的方法和作用机理。主要用于检测色素异常性疾病、皮肤感染、卟啉代谢异常性疾病。同时,在化学脱皮中的应用可避免用药过度,检测并确定皮肤上精液位置,监测某药的口服依从性,监控局部用药效率及光动力学诊断。
人类细小病毒B19是一种单链小DNA病毒,它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而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就B19病毒感染的病毒学和生物学特征、B19病毒的特异性受体、流行病学及与之相关的小儿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和有关发病机制、B19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诸方面加以综述,并对B19病毒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一评述。指出B19病毒可以引起小儿传染性红斑和丘疹-紫癜性袖袜套综合征。B19病毒特异性受体P抗原,是B19病毒的致病基
近来的研究显示,成人皮肤器官培养在低钙(015mM)培养基中,其组织结构会迅速退化,但在无血清、无生长因子的高钙(14mM)培养基中培养,却可以维持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化学功能.推测:器官培养物能产生自泌或旁泌调节作用的生长因子.该研究说明皮肤器官培养中,皮肤细胞产生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它们的受体(IGF-1R、EGF-R)在维持人皮肤正常结构和功能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