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对产前子痫患者联合应用肝素的临床效果。
方法:搜集2010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接收的产前子痫3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18例联合使用肝素,对乙组18例实施常规处理。对比甲组和乙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甲组18例患者用药后未发生抽搐,治疗有效率达100%。乙组18例患者用药后4例再次出现抽搐,治疗有效率为77.78%。甲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应用肝素对产前子痫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产前子痫 肝素 联合应用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16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10-01
子痫是严重的临床疾病,是导致妊娠期孕妇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1]。子痫按照不同的发病时间可分为产前、产后和产时子痫,分别发病于妊娠期、产后24h和分娩期[2]。产前子痫患者常表现为水肿、缺氧、抽搐、呼吸暂停等。该病患者抽搐时会出现全身组织严重缺氧,降低胎儿胎盘血液循环中氧含量,从而引起胎儿窘迫,甚至出现宫内死亡等。因此,必须加强对产前子痫的有效治疗,对减少妊高症孕妇及胎儿死亡具有重要意义。现搜集2010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接收的产前子痫36例患者,对其联合使用肝素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2010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接收的产前子痫3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1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6.65±2.46)岁,最大39岁,最小21岁,其中5例经产妇,13例初产妇。乙组1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6.57±2.44)岁,最大38岁,最小22岁,其中6例经产妇,12例初产妇。甲组和乙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一般处理,包括测血压、吸氧和听胎心,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和B超检查,保持患者呼吸系统顺畅,为了防止患者抽搐时将唇舌咬伤,应当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取平卧位。对甲组18例联合使用肝素,方法如下:使用10mg安定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推注的时间应大于2分钟,或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将25mg肝素和40ml25%硫酸镁溶于500ml5%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严格控制滴速,保证每分钟30滴-40滴;取500ml万汶(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将10ml10%糖酸钙溶于100ml10%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取0.4mg低分子量肝素鈣针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取10mg地塞米松对患者进行侧管静脉治疗。在患者抽搐停止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剖宫产。术后24小时内对患者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方式为皮下注射,治疗3天。对乙组18例实施常规处理,方法如下:使用10mg安定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推注的时间应大于2分钟,或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将20ml25%硫酸镁溶于100ml5%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快速静注,并将60ml25%硫酸镁溶于500ml5%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严格控制滴速,以每小时2g为宜。对患者在6小时内是否能顺利分娩进行预估,对估计不能分娩的患者肌内注射1/3冬眠合剂1号,冬眠合剂1号由50mg氯丙嗪、50mg异丙嗪和100mg哌替啶组成,对患者用药后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必要时将2/3冬眠合剂1号溶于500ml10%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滴速应按照患者患者的血压情况严格控制,对需要降颅内压的患者应用甘露醇。孕周小于34周的患者,使用10mg地塞米松对其进行侧管静滴。
甲组和乙组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必须对胎动和胎心的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对阴道流血、宫缩情况和胎盘早剥进行密切观察,做好抢救准备。
比较甲组和乙组用药后的抽搐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18例患者用药后未发生抽搐,治疗有效率达100%。乙组18例患者用药后4例再次出现抽搐,治疗有效率为77.78%。甲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前子痫是妊高症出现的一种严重、特殊的临床症状[3]。患有妊高症的孕妇应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控制高血压,否则会增加并发产前子痫的几率。血流不畅、血管痉挛、脑缺氧缺血和血液高凝是引起该病患者抽搐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规治疗该病的方法是使用药物对患者进行解痉、降颅压、降压和镇静。肝素是一类抗凝药物,具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可以改善患者脑内水肿、缺血和缺氧等,提高体内血容量,为其他脏器组织供应血液。骨质疏松和血小板减少是应用肝素时常见的不良反应,相比之下,低分子量肝素的副作用较少,维持作用时间较长,在心绞痛、急性脑梗塞、硬脑膜窦血栓的临床治疗中均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4]。为了降低肝素对凝血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故在本文研究中对患者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在本文研究中,对甲组18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患者在用药后未发生抽搐,治疗有效率达100%,未使用肝素的乙组18例用药后4例再次出现抽搐,治疗有效率为77.78%,甲组和乙组的较大差异表明联合应用肝素是一种有效、可靠、安全的治疗方式,对减少患者抽搐、维护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分析,联合应用肝素在产前子痫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红环,黄泳华,彭宇程,杨海玉,罗中明,李伦明,毛秋娴,龙启才.肝素在妊娠期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2,14(15):56-57
[2] 王柯玉,马德有,李志军,马国平,吴浩.产前子痫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J].卫生职业教育.2013,15(16):58-59
[3] 铁晓玲,张红君,敬宗玉,张丽,李东秀,刘鑫,曹燕喆,由燕.浅析产前子痫的预防和子痫后的护理要点[J].中国伤残医学.2012,17(10):42-43
[4] 温宝宁,陈兰芳,车小群,廖悦华,曾红英,吴成.产前子痫剖宫产术前、术后的治疗体会2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1(20):55-56
方法:搜集2010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接收的产前子痫3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18例联合使用肝素,对乙组18例实施常规处理。对比甲组和乙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甲组18例患者用药后未发生抽搐,治疗有效率达100%。乙组18例患者用药后4例再次出现抽搐,治疗有效率为77.78%。甲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应用肝素对产前子痫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产前子痫 肝素 联合应用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16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10-01
子痫是严重的临床疾病,是导致妊娠期孕妇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1]。子痫按照不同的发病时间可分为产前、产后和产时子痫,分别发病于妊娠期、产后24h和分娩期[2]。产前子痫患者常表现为水肿、缺氧、抽搐、呼吸暂停等。该病患者抽搐时会出现全身组织严重缺氧,降低胎儿胎盘血液循环中氧含量,从而引起胎儿窘迫,甚至出现宫内死亡等。因此,必须加强对产前子痫的有效治疗,对减少妊高症孕妇及胎儿死亡具有重要意义。现搜集2010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接收的产前子痫36例患者,对其联合使用肝素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2010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接收的产前子痫3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1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6.65±2.46)岁,最大39岁,最小21岁,其中5例经产妇,13例初产妇。乙组1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6.57±2.44)岁,最大38岁,最小22岁,其中6例经产妇,12例初产妇。甲组和乙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一般处理,包括测血压、吸氧和听胎心,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和B超检查,保持患者呼吸系统顺畅,为了防止患者抽搐时将唇舌咬伤,应当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取平卧位。对甲组18例联合使用肝素,方法如下:使用10mg安定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推注的时间应大于2分钟,或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将25mg肝素和40ml25%硫酸镁溶于500ml5%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严格控制滴速,保证每分钟30滴-40滴;取500ml万汶(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将10ml10%糖酸钙溶于100ml10%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取0.4mg低分子量肝素鈣针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取10mg地塞米松对患者进行侧管静脉治疗。在患者抽搐停止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剖宫产。术后24小时内对患者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方式为皮下注射,治疗3天。对乙组18例实施常规处理,方法如下:使用10mg安定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推注的时间应大于2分钟,或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将20ml25%硫酸镁溶于100ml5%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快速静注,并将60ml25%硫酸镁溶于500ml5%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严格控制滴速,以每小时2g为宜。对患者在6小时内是否能顺利分娩进行预估,对估计不能分娩的患者肌内注射1/3冬眠合剂1号,冬眠合剂1号由50mg氯丙嗪、50mg异丙嗪和100mg哌替啶组成,对患者用药后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必要时将2/3冬眠合剂1号溶于500ml10%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滴速应按照患者患者的血压情况严格控制,对需要降颅内压的患者应用甘露醇。孕周小于34周的患者,使用10mg地塞米松对其进行侧管静滴。
甲组和乙组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必须对胎动和胎心的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对阴道流血、宫缩情况和胎盘早剥进行密切观察,做好抢救准备。
比较甲组和乙组用药后的抽搐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18例患者用药后未发生抽搐,治疗有效率达100%。乙组18例患者用药后4例再次出现抽搐,治疗有效率为77.78%。甲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前子痫是妊高症出现的一种严重、特殊的临床症状[3]。患有妊高症的孕妇应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控制高血压,否则会增加并发产前子痫的几率。血流不畅、血管痉挛、脑缺氧缺血和血液高凝是引起该病患者抽搐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规治疗该病的方法是使用药物对患者进行解痉、降颅压、降压和镇静。肝素是一类抗凝药物,具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可以改善患者脑内水肿、缺血和缺氧等,提高体内血容量,为其他脏器组织供应血液。骨质疏松和血小板减少是应用肝素时常见的不良反应,相比之下,低分子量肝素的副作用较少,维持作用时间较长,在心绞痛、急性脑梗塞、硬脑膜窦血栓的临床治疗中均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4]。为了降低肝素对凝血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故在本文研究中对患者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在本文研究中,对甲组18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患者在用药后未发生抽搐,治疗有效率达100%,未使用肝素的乙组18例用药后4例再次出现抽搐,治疗有效率为77.78%,甲组和乙组的较大差异表明联合应用肝素是一种有效、可靠、安全的治疗方式,对减少患者抽搐、维护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分析,联合应用肝素在产前子痫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红环,黄泳华,彭宇程,杨海玉,罗中明,李伦明,毛秋娴,龙启才.肝素在妊娠期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2,14(15):56-57
[2] 王柯玉,马德有,李志军,马国平,吴浩.产前子痫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J].卫生职业教育.2013,15(16):58-59
[3] 铁晓玲,张红君,敬宗玉,张丽,李东秀,刘鑫,曹燕喆,由燕.浅析产前子痫的预防和子痫后的护理要点[J].中国伤残医学.2012,17(10):42-43
[4] 温宝宁,陈兰芳,车小群,廖悦华,曾红英,吴成.产前子痫剖宫产术前、术后的治疗体会2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1(2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