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人生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采访梁晓声不容易。你几乎不能掌握他的行踪,教书、写作之外,各种社会活动缠身,很难找。我前后打了好多次电话,都无人接听。显然梁晓声是一个大忙人。
  终于有一次,在晚上他接听了我的电话。和我以前听他的讲座一样,他说话的声音有点像女性,声音低而且慢,同时又很有分寸感。他问清楚了我的来历,听说是《语文世界》这一中学生的刊物要采访他,就答应给我一点时间。要采访梁晓声的重任终于有了着落。
  
  不得不说的母亲
  
  每个成功者都爱提及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正是小时候开始的点点滴滴奠定了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梁晓声也不例外,是母亲的教诲和小人书开始了他人生的起步。
  梁晓声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父亲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常年在外奔走,这使得梁晓声从小就对父亲的印象比较淡漠,只知道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人。母亲是一个手艺不错的裁缝,而且还会讲许多的故事。母亲没事的时候,总爱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吸引梁晓声兄妹五个围绕在她身边,好让他们不到外面去疯玩。梁晓声解释说,那时候大街上乱,而男孩又都好动,母亲怕他们在外面生出什么是非来,母亲是家里的权威。
  梁晓声到现在还记得母亲给他讲过“天仙配”“牛郎织女”“济公传”“包公传”等民间及历史故事。母亲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的,更主要的是想通过故事来教孩子们怎样做人。
  说起自己的母亲,梁晓声充满着深深的感情。
  “我母亲家里还是有一点家学渊源的,外公是教书先生,从小就教母亲认一些字,读一些书,还教母亲怎样做人。母亲就是在这样的教育思想下长大的。母亲不仅把她要强、硬朗的性格传给我,还把她做人就要做一个有同情心的,孝道的,善良的,正直、正派的人的思想传给了我。”
  梁晓声认为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都会遇到许多老师,但其中对自己起着决定影响的,莫过于母亲,她才是真正进入我们生命深处的老师。母亲教育是生命教育。
  那时他们家里孩子多,经济又很困难,但母亲还是尽其所能地创造条件,让几个孩子多读书。小人书是梁晓声的又一个启蒙“老师”。小人书铺是梁晓声最为喜爱的“三味书屋”,它陪伴梁晓声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
  
  广告墙上的“处女作”
  
  那些图文并茂的“小人书”,直接催生了梁晓声心灵深处那颗敏感的文学种子。是“小人书”让梁晓声表现出了对文学的好奇与兴趣。
  小时候的梁晓声就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每看完一本“小人书”,都要把书里的故事转述给同学们听,有的故事自己记不太清楚也不要紧,就充分发挥想象力,给主人公添油加醋。小孩子们都爱听离奇的故事,他们听得入迷,以后有事没事都爱围在梁晓声的周围。
  小学四年级时,梁晓声加入到学校的“记者小组”。做“小记者”就得要写点“小报道”,否则在这个岗位上无法“立足”。看到其它的“小记者”们跃跃欲试,梁晓声也开始了他最初的写作。
  写作文是一件让许多中小学生都感到头疼的事。为此梁晓声也很苦恼,下笔时不知道到底该写些什么。写别人写过的“小人书”里的故事,他觉得不过瘾;写头脑中乱七八糟的想象的故事,又觉得很零碎,不好组织。
  一次偶然的机会,梁晓声读到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中小女孩的命运一下子摄住了他,让他茅塞顿开。“我从小就是生活在哈尔滨最穷困的大杂院里,我身边生活着的也就是一些小人物,他们虽然贫困,生活得很不容易,但他们心地善良,具有传统的美德,这同样也值得尊敬。那时我就猛然想到写写身边这些小人物的故事不是很好吗?”
  就这样,梁晓声小心翼翼地交上了一篇《谁在呻吟》的习作,没想到很快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而且还被一位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工工整整地抄到了电影院张贴广告的黑板上。梁晓声的处女作就是这样发表的。
  “那个时候,学校没有校报,也没有发表学生作品的地方,好的作文老师都是拿到哈尔滨红少年电影院的广告黑板上发表的。那时人们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每次看电影都是人山人海,我的作文贴到广告上当然有许多人看,在当地的影响不亚于发表在一份公开的报刊上,正是在那样一种刺激下,我开始了我的作家梦。” 梁晓声如是说。
  
  名著里的思想
  
  在我采访过的作家中,谈及他们的成长,没有一个作家不提到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广泛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是任何一个作家青少年时代的“通病”。说到自己的读书经历,梁晓声自然也会谈及影响了自己的那些文学名著。
  梁晓声属于“老三届”(1966~1968年高中和初中的毕业生)。对那一代的青少年来说,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一个“书荒时代”,除了铺天盖地的“红宝书”之外,能见到的其它可供阅读的书籍很少很少,读中外文学名著就更是一种奢侈了。其实也不是没有好书,只是都给“封藏”了。学校的图书馆被“上锁”,许多书店也将好书转移到了“地下”。
  对那个时代的阅读记忆,梁晓声印象很深。“那时候确实找不到什么好书,但大家也常常在一起讨论有关书的事情。我哥哥也是一个文学青年,他常常会带许多爱好文学的同学到家里来讨论问题,我无事可做,也常和他们混在一起,这样也就知道了许多好书的消息,比如《复活》《猎人笔记》《热爱生命》《悲惨世界》等等。知道了那么多好书的消息,以后我就有意识地注意收集,费尽心机还真是找到了不少,到我初中毕业时,这些书我好多都看过了,阅读名著确实很有意思,书里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思想能一下子打动你。”
  对比时下的阅读,梁晓声认为,现在可供青少年选择的图书太多了,这就要有选择的能力,眼睛就要像长了钩子一样,能一下子辨别哪些书是好书,哪些书应该认真地读,否则会走许多弯路,甚至是邪路。
  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往往会对他影响终生,受益终生。这对梁晓声来说,就直接表现在他以后写作的那种平民意识的视角,那种是非分明的道义感,那种抚慰底层小人物的同情心,那种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阅读决定了写作。
  梁晓声的写作是从写身边的小人物开始的,一直写到了今天,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在这条道路上,他已经被大众读者视为“平民写作”的杰出作家。
  采访结束后,记者请梁晓声为《语文世界》小读者写几句话。他说太突然,让他想想。在他默想的十来分钟里,我环视了一下他的居室。居室很简朴,除了墙壁上挂着几幅艺术画外,我看不出任何一点大作家居室的样子来,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书房,也没有电脑。他的写作全在一块一头用些纸片垫高了的长方形的木板上进行。这显然是因为他病得不轻的颈椎病的缘故。
其他文献
寒假来临了,为了解除疲劳,我们走向风景优美的郊区,欣赏那里的自然景观。  大约七点钟的时候,我们登上了旅游车,车子摇摇晃晃地向郊区出发。路上,我们看到了泰南襟泽夫的雕像,看到了坐落在北龙港的明朝大学士朱升的墓。  当车子驶进大纵湖地区的时候,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画面:一潭潭清澈的湖水,一丛丛落光叶子的树,一片片枯黄的草地,绿色的芭蕉与冬青点缀其间,虽是冬季,这里的色彩也并不单调。只是那种远
期刊
“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敬佩。”这是哲学家塞涅卡的一句名言。确实如此,奇迹,总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因此,在生活中,当逆境、厄运降临时,恐惧、咒骂都是徒劳的,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强不息,才能绝处逢生、创造奇迹!  (慕 林)  今天是我独自一人在喜玛拉雅山上度过的第三天。我在挣扎着生存下去。但这并不是我所希望的一次冒险的活动。  这是中秋季节。每天晚上这里的气温最高不会超过10摄氏度
期刊
如果“上帝睡着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大人们变得惶恐不安,而小孩子在睡眠中依然传来宁静的呼吸——因为他们拥有天使的梦,这梦使世界充满和谐与静谧。   (史伟峰)  两个女儿都上了床。吉尔达5岁,安娜·玛丽娅3岁。两张小床紧挨着。已经到了睡觉时间,可是她们还想说点什么,想把白天遇到的新鲜事讲给对方听听。  吉尔达:“妹妹,睡吧。上帝已经躺下了。”  安娜·玛丽娅:“他不在床上睡,在天上睡。
期刊
时间飞船把三个小家伙顺利地送到了1865年,小可爱艾密丽按计划降落在了弗德剧院门前的大街上,可是街上疾驰而过的马车让她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艾密丽这个小可爱,在这超时间的旅行里,心都提到嗓门儿了。她喜欢历险,不过真的作时间旅行,她可有点害怕。它比任何对她来说可怕的东西都要可怕。   在第一次时间旅行历险时,艾密丽差点没逃离那艘沉船;第二次历险时,她在战场上奔跑,躲避着英国人的枪弹;但是,这种全身
期刊
瑰丽自然,风云变幻,山水成趣。畅游大自然,你会发现火山喷发的巨大威力,龙卷风的古怪行为,美丽的极光与骇人的白光,各种各样会跳的、会叫的、会沸腾的、致人死亡的石头,还有南极奇异的不冻湖,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这一切曾经让人不可理解,但在科学的解析之下,你却能通晓其中的奥秘。“科学圣经”带你进入一个生机勃勃、变幻无穷的科学世界。  (奇 奇)  刮风下雨本是极寻常的自然现象,但有些风和雨确实很奇异。在许
期刊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是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我把记叙文的写作看成是一项“心灵塑造工程”。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认为,中学记叙文的写作首先应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选材的问题。同学们要选取那些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只有自己先受到触动,才能感动读者。其次是怎么写,就是对选取来的人和事进行提炼、加工、升华。在这个过程中,要着力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记叙文不外乎写人和事。天下的人
期刊
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诗 人 小 传    裴迪(716—?)关中(今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早年与王维友善,同居终南山,相互唱和。现存诗多为五绝,常描写幽寂的景色,属山水田园诗派。    内 容 梳 理    诗人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分散的景物,有机地连缀成一幅有声有色、
期刊
点击文学社    江苏张家港南沙中学香山文学社简介  香山文学社是江苏省示范初中、水乡江南张家港市南沙中学学生文学团体,复办于1999年12月。故乡巍峨壮丽的香山给了她坚定的信念,滚滚东流的长江养育了她奋进的品格。四年多来,香山文学社有300余篇学生习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有135人次获全国征文大赛奖项。2002年9月,香山文学社师生佳作合集《映日荷红》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2004年6月,“
期刊
灯光昏暗的剧院里,神秘的黑衣人穿过通道,偷偷地溜进了包厢里……他要干什么?大家会发现他的阴谋吗?小艾密丽又该怎么办呢?连载故事,期期精彩,欢迎走进精彩的“故事e时代”。  (编 者)  艾密丽坐在剧院最后一排的凳子上,一边看剧本,一边把眼睛盯着剧院的进口。能拿着完整的剧本来看,真是太好了,因为这样就可以找出剧本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儿。迈特曾告诉她,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布斯开枪射击林肯的地方,因为那时候,
期刊
道别,如一首忧伤的挽歌,让人无法说出再见。去种植一片爱的玫瑰园吧,为自己,也为亲人和伙伴们。当你有一天因离别而伤心哭泣时,这片爱的园地便会让你想起无数个温暖的日子,连同那些最初的问好,幸福快乐便在心底悄然降临……  (史伟峰)  我那年才10岁,却陡然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因为我即将远离熟悉的家乡。尽管我还年幼,但这短暂的时光中的每时每刻都是在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家族中度过的,这里凝聚着四代人的欢乐与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