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课”三步教学结构初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中有一类“辨析型”课文,即通过讨论、辨析来说明道理。一般是只摆出材料,提出问题,结论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这多是针对学生容易出现误解或模糊认识的某些问题,选择特定材料,让学生在讨论、辨析中自己教育自己,澄清模糊认识,消除误解。这样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类“辨析型”课文,虽然数量很少,但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体现德育的针对性方面有十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由于“辨析型”课文内容和形式的特殊性,教学起来颇难把握,因此有必要对“辨析型”课文教学结构作一些探讨。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个三步教学结构,即将“辨析型”课文的课堂教学分解为“感知课文——辨析明理——巩固认识”三个步骤来进行,每一步都有特定的目的和方法,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感知课文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明确课文所提出的问题
  即解决一节课的材料和问题“是什么”的问题,为学生下一步的辨析明理打好基矗常用的感知课文的方法如下。
  1.指导阅读法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直接感知课文材料,教师只作必要的提示和指導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年级中比较浅显的课文。如教第9册第9课《真正的好朋友》,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只提示学生注意:(1)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宇和丁杰是好朋友?(2)丁杰为什么为王宇的事发愁呢?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
  2.创设情景法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体会课文内容,充分感知课文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课文,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如教第5册第7课《要勇敢,不蛮于》,教师可利用幻灯、挂图、录音等手段创设情景:小松逞能捅掉了马蜂窝,引得马蜂到处乱飞,小松急忙捂着脑袋跑,没有被马蜂蜇着;而小勇跑开后又跑回去,一边用身体护着小刚,一边脱下上衣,拼命抽打追来的马蜂,结果,小勇的身上、脸上还是被蜇了好几下,疼得他直掉眼泪。使学生通过视(小松等的行为)、听(小松等的对话以及马蜂乱飞的“嗡嗡”的声音),切身体验课文所讲的故事,充分感知课文。
  3.讲授法指教师对课文作必要的讲解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带抽象性的课文,如教第11册第9课《<盲人摸象>的启示》,教师可简要讲述《盲人摸象》的寓言,然后由此引发到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二、辨析明理这一步是在上一步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追根究底,目的是对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
  要通过讨论、辨析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逐步解决学生头脑中“为什么”的疑问,使学生明白道理。常用的辨析明理的方法有:1.集中讨论就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使学生通过对不同发言的比较、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让学生明理的目的。如教第8册第7课《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在学生感知课文后,可让学生讨论: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再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懂得一个人的进步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教育学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2.分组讨论一般按4至6人力一组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对课文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形成各组意见,再在全班交流,逐步归结为统一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事理。如教第9册第7课《有事大家商量》,在学生感知课文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读了这封小队长的来信,你能看出他们的小队在这件事上有什么问题吗?假如你是知心姐姐,要对小队长和队员们说些什么呢?在各组统一认识后再在全班交流,逐步形成全班的统一认识。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民主生活的教育,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使学生懂得集体的事应该由大家商量着办,学会商量事情。3.同座议论指同座的两位同学互相交流意见,以便于每位同学检查和修正自己的看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比较浅显的问题。如教第10册第2课《宽厚待人》,在学生感知课文后,可就课文末尾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看的呢?”让学生同座议论,互相检查和修正自己的看法,达到自己教育自己、主动地明白道理的目的。
  三、巩固认识这一步是在学生辨析明理的基础上,及时巩固学生的正确认识,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指导和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即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常用的巩固认识的方法如下。
  第一,演绎法将学生明白的道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道理。如教第8地第7课《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在让学生辨析明理后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什么好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有什么害处,进一步深化学生“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的认识。
  第二,设置疑难法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根据自己所明白的道理来解决疑难,以巩固学生的正确认识。如教第9册第9课《真正的好朋友》,在学生辨析明理后,教师可给学生设置疑难;你和好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助的?发现好朋友做了错事,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被励学生运用所明白的道理来克服疑难,从而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识。
  第三,指导实践法在学生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也是对学生道德认识的巩固。如教第9册第7课《有事大家商量》,在学生辨析明理后,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最近学校号召各班都要建立图书角,我们班的图书角应该怎样建?这件事情由谁来决定?怎么决定?指导学生根据所明白的“集体中有事大家商量”的道理开展实践活动,以巩固学生的认识。以上就是我们所讲的“辨析型”课文的三步教学结构。
其他文献
快速的身体激烈对抗、舍我其谁的气质以及炉火纯青的高超技艺,是如今世界上高水平篮球运动的最主要特点。如今篮球运动中的攻防转换速度越来越快,快攻显然已经成为赛场上最犀利、最重要、最具观赏性的进攻手段。拥有良好的篮球快攻意识,不仅仅是衡量一名优秀运动员的重要标杆,也体现在一只球队的实力及战术素养的水平。因此,培养小学生篮球快攻意识至关重要,它事关小学生的篮球水平,更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体育方面的未来。  “
期刊
一、研究目的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抽样调查表明,中国小学生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名,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名,心理健康以及协同合作精神等方面也存在着严重问题。正值童年的小学生是人生好奇、玩耍并试图探索外在世界的阶段,如果这个时期就害怕犯错、孤独不合群、受不了一点委屈与挫折,到了中学或大学阶段乃至步入社会将会影响终生的身心健康。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尝试在课余时间带领小学生走出
期刊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和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时代的高中生受到社会舆论、影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影响,是独立意识很强的一代,有着自己的主见和自己做事的准则,面向各种个体差异的学生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  一、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国心理
期刊
语言学理论认为,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感受,它与直觉思维密切联系,直觉思维的训练对于语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朗读训练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特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朗读的积极性。抓住朗读训练就是抓住了阅读训练的关键,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语感形成至关重要。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我
期刊
一、平等待人,赏识每一位学生  学生是一面镜子,最能客观地反映老师的音容笑貌。老师给予的爱究竟有几何,学生如鱼得水,十分知情。在年幼纯真的小孩子眼中,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是无尚的光荣,甚至平常老师的致情关爱与呵护,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改变孩子的一生。教师一个深情的眼神孩子们也会感到是莫大的欣慰。这种师生情犹如磁石,有巨大的吸引力,能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教的课程上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
期刊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目标发生了新的变化。很多时候,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某一种教学目标,实现一定程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在这期间,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会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有质的提高。  一、初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  初中政治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关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是为了将学生塑造成一个三
期刊
语文是一门最具审美性、人文性的学科,要提高诗歌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创设情境,优化诗歌课堂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期刊
文学名著体现了深邃的人类睿智,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广泛地阅读名著,可以健全我们的人格,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对于处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来讲,文学名著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对于语文课程来说,除了学好书本知识,还应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  为了解我校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我专门对本校三个年级学生分别做了抽样问卷调查,我把调查的结果作了小结,有如下几点。  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课
期刊
一、贴近学生,设计开放性作文  1.激发写作兴趣——用爱心点燃学生作文的心理需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作文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乐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热爱是最好成绩的老师。从观察自我,认识自我,赏识自我开始,搭建起作文兴趣的桥梁。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可以布置日记、随笔,每周2-3篇,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作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作文是语文学科中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也是语文学科及其他学科综合素质能力的具体体现。写作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全面提高语言水平,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当今,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的“三怕”现象还普遍存在。在此我认为小学阶段可以从“丰富积累——激活兴趣——自主表达——多样评改”的作文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