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假期间在哪个地方能一网打尽最多景点?朋友圈。”这是个段子,也是某種意义上的现实。不知从何时起,一到假期,“朋友圈杯”景点摄影大赛就会准时开始。“无拍照,不旅游”,如今已成为不少人旅游心态的写照。很多旅游者出游的首要目的,已经不再是游览美景,而变成了拍照。对他们来说,只有拍了照,才能以此为“到此一游”存照,并在朋友圈“秀”个够。少了这个环节,他们就会觉得旅游体验不完整,浑身不自在。
拍照有错吗?当然没有。错的是某些游客拍照的方式。最近引起巨大争议的“越野车追逐藏羚羊”事件中,肇事者追赶藏羚羊的行为,就跟“拍照”有关。据他们说,他们之所以追赶藏羚羊,就是为了近距离观察拍照。
@婉婉 涉事游客若是抱着“只可远观”的心理拍拍藏羚羊也就罢了,可他们偏要近拍,为了近拍还追赶,因追赶造成惊吓,这就犯了“不得跟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的大忌。在这里,拍照构成了入侵,拍照者则成了“闯入者”。他们不仅闯入了不允许人随意进入的自然保护区,也闯入了规则的“禁区”。
@王教授 “拍照式旅游”和某些人为拍照不惜擅闯“禁区”的做法,正是社会学家约翰·厄里提出的“旅游凝视”的典型表征。“旅游凝视”是旅游欲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融合并抽象化的结果,此处的“凝视”内生于“‘看’制造了意义”的逻辑。旅游者拍摄旅游地的行为以及各类旅游广告图片等,都是“旅游凝视”的具体化和有形化。
以“越野车追赶藏羚羊”事件为例,藏羚羊链接着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特定情境,这一情境明显不适合游客进行“闯入式”的凝视。国家之所以为藏羚羊栖息地设立自然保护区,就是在给“旅游凝视”制造屏障。但那几名“作妖”的游客任由自己的猎奇欲和占有欲信马由缰,粗暴地冲破了这层潜在的“阻碍物”,这才铸成大错。再比如屡遭曝光的攀爬文物、雕塑、古树摆POSE以便拍照等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人的占有欲冲抵了应有的规则意识,将拍照快感凌驾于文物保护自觉之上。这才让“旅游凝视”嬗变成了不文明乃至违法的行为。
在“我拍故我在”的旅拍时代,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在“旅游凝视”中找寻美感,美感不只在于景观的美,也系于旅行者的文明水准。我们必须遵循自然保护规则与文物保护伦理,才能正确地拍照,否则,再美的照片,也只会成为劣迹与陋习的记录存证。
拍照有错吗?当然没有。错的是某些游客拍照的方式。最近引起巨大争议的“越野车追逐藏羚羊”事件中,肇事者追赶藏羚羊的行为,就跟“拍照”有关。据他们说,他们之所以追赶藏羚羊,就是为了近距离观察拍照。
@婉婉 涉事游客若是抱着“只可远观”的心理拍拍藏羚羊也就罢了,可他们偏要近拍,为了近拍还追赶,因追赶造成惊吓,这就犯了“不得跟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的大忌。在这里,拍照构成了入侵,拍照者则成了“闯入者”。他们不仅闯入了不允许人随意进入的自然保护区,也闯入了规则的“禁区”。
@王教授 “拍照式旅游”和某些人为拍照不惜擅闯“禁区”的做法,正是社会学家约翰·厄里提出的“旅游凝视”的典型表征。“旅游凝视”是旅游欲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融合并抽象化的结果,此处的“凝视”内生于“‘看’制造了意义”的逻辑。旅游者拍摄旅游地的行为以及各类旅游广告图片等,都是“旅游凝视”的具体化和有形化。
以“越野车追赶藏羚羊”事件为例,藏羚羊链接着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特定情境,这一情境明显不适合游客进行“闯入式”的凝视。国家之所以为藏羚羊栖息地设立自然保护区,就是在给“旅游凝视”制造屏障。但那几名“作妖”的游客任由自己的猎奇欲和占有欲信马由缰,粗暴地冲破了这层潜在的“阻碍物”,这才铸成大错。再比如屡遭曝光的攀爬文物、雕塑、古树摆POSE以便拍照等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人的占有欲冲抵了应有的规则意识,将拍照快感凌驾于文物保护自觉之上。这才让“旅游凝视”嬗变成了不文明乃至违法的行为。
在“我拍故我在”的旅拍时代,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在“旅游凝视”中找寻美感,美感不只在于景观的美,也系于旅行者的文明水准。我们必须遵循自然保护规则与文物保护伦理,才能正确地拍照,否则,再美的照片,也只会成为劣迹与陋习的记录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