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多主题的协奏曲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an_z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楼梦》的诸多书名孰优孰劣,向为研究者关注争论。论者或从成书过程以至作者身世入手大作考据文章,或取其中一题剖析其内蕴及与作品结构、主题等的关系,从而判定其为最佳题名。众说纷纭却又都各有道理,笔者认为之所以如此,与《红楼梦》本身的复调结构有密切关系,每个题名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品的一部分内涵,但由于此书本身的多声部对话特性使其主题内蕴异常多样,任何一个题名都无法单独概括全书的主旨,故每个题名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原需多个题名共同帮助读者理解这部“多主题协奏曲”的多元内蕴。
  关键词:《石头记》 《红楼梦》 金陵十二钗 复调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一书题名极多,甲戌本罗列了《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五种书名,加上后人所题《金玉缘》、《大观琐录》、《情界真铨》共有八种之多,孰优孰劣,论者各执一端,却难有定论。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与这部作品本身的复调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红楼梦》本身的多元化主题决定了单独一个题名难以全面地揭示其多样化的内蕴。笔者认为是作者“狡猾地”为这部作品留下了多个题目(当然不包括后人所加三种),因为在读者为这些题目孰优孰劣争论不休的同时,作品的多重主题也恰被逐步深入全面地揭示出来。
  《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自叙此书由来和各种题名后,有甲戌眉批:
  “若云雪芹批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滑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前文煞有介事地交代了此书乃石头所记,情僧所录,故有《石头记》、《情僧录》两名,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曹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此处脂批又直接出来掰谎,确是真假难辨。本文不欲纠缠于其成书过程来论定这些题名孰真孰假,而是试图通过简单揭示各个题名与这部复调作品的多种主题之间的关系,来证明其存在的价值,诸种题名只有大小之分,而无优劣之别。关于《红楼梦》的复调结构,就笔者所见,已有数篇论文作了较好的论述,本文主要从书名入手,复调问题兹不详谈。
  《红楼梦》书名的争论,焦点通常都集中在“石头记”和“红楼梦”上,因为只有这两个题名得到了红学家和普通读者的青睐,有鉴于此,本文拟将论述重点放在另三个题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对全书主旨显现的意义上。“情”与“风”两名是互相对立,而又相辅相成的一对组合。“情”似乎肯定了情,而“风”却否定情,“戒妄动风月之情”。由于此书多线索的叙事框架和叙事过程中的暧昧含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主题说在书中都能找到大量依据,故均无法推翻。有人认为“情僧录”只是单纯提示了此书的由来乃情僧所录。这种说法完全忽略了“情僧”二字的丰富意蕴。全书第一回叙: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这“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有十六字真言之誉,起自空,终于空,中历情、色,必“由色生情,传情入色”才能“自色悟空”。自色悟“空”后,“空空”道人改名“情”僧,此间大有深意。作者在第一回称全书“大旨谈情”并非完全是瞒人之语。据脂砚透露原书最后一回为“情榜”,情是全书着力描写之处,对儿女痴情的细腻描绘也正是此书最吸引大多数读者之处。试看“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回,袭人生宝玉的气,宝玉想:
  “待要赶了他们去,又怕他们得了意,以后越发来劝,若拿出作上的规矩来镇唬,似乎无情太甚。
  [庚辰双行夹批:宝玉重情不重礼,此是第二大病也。]
  说不得横心只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全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
  [庚辰双行夹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以世人莫忍为之毒,固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
  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而又有情极之毒,二者正像“色”与“空”、“情”与“僧”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情”是宝玉一生的关键字。他“情不情”,有情无情之物他均用情,所见所闻的一切女儿甚至美人图、杏子树他都会用情,但他这种情是审美式的,他的多情实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美是他生命的寄托。他的“女儿论”绝非要反对男尊女卑的世俗观念,只是表达了他对少女之美的强烈认同和热爱罢了。而且这少女之美是不限于少女的,对“羞羞怯怯有女儿之态”的秦钟他就没当作须眉浊物避而远之,反倒喜爱依恋得无可不可,琪官、柳湘莲、北静郡王水溶亦复如此。后来年龄渐长,与黛玉几番互相试探后已证同心,宝玉之“情”已从对众女儿的审美式的泛泛之情,转变成了以黛玉为投射对象的可许以生死的知己之爱。“你死了我作和尚去”,宝玉虽爱胡言,这句话却除了黛玉没对别人说过,即使对与之“尤为亲厚”的袭人也会想“只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要过的”,这么坚决而毋容置疑的生存意念的前提是黛玉的存在。这时宝玉的生命支柱已从审美的寄托转变为情感的寄托。后来宝玉“悬崖撒手”正是因为“抄检大观园”和“黛玉之死”使宝玉之情无可寄托,正是情的幻灭使宝玉遁入佛门,佛是天下最多情者,僧自不必无情,“情僧”也可命名宝玉。“情僧录”之题名正是提示了小说对儿女痴情的细腻描摹和主人公的情感历程。至于“风月宝鉴”一名正是情僧录的另一翼。作者写宝玉的情感生活,我们觉得很美,对他喜爱的女孩子们我们同样喜爱其聪明灵秀,同情其不幸遭际。可是书中又有另一些人站在另一面来审视来批判宝玉与这群女儿的嘻笑玩闹,女儿内部有宝钗、袭人,尤其是袭人几次三番地劝诫宝玉少在女儿堆里厮混,与姊妹们亲密要有度;王夫人对袭人的高觉悟给予无以复加的肯定,确定其为眼线远程监控宝玉在大观园与女儿们相处时的言行。严父贾政更是不时申饬甚至大加笞挞。对这些与大观园这个宝玉的理想乐园不协调的声音,叙事者却也给予了不容置疑的肯定:对袭人的劝诫,作者毫不吝啬地给予“花解语”、“贤袭人”的美誉,脂批也对“袭卿”大加赞美;王夫人也一直被叙事者称为菩萨一般的善人,对贾政毒打宝玉事,回目称之为“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不管是叙事者还是蒙侧批也都毫无责怪贾政的意思。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也是因警幻受荣宁二公所托,先以情色警其痴顽,以期归于正路;秦钟临死悔悟等叙述又为“风月宝鉴”张本。有人疑惑宝玉与秦钟有同性恋行为,书中确也有不少暧昧语言,但作者并不明言。作者暧昧含混、可作多种理解的叙事语言正是小说得以形成复调的条件之一。读者也会在另一层面上注意到,对小儿女的真情、痴情,作者似是同情的;而对那些皮肤滥淫之蠢物,作者就毫不容情地让他们丑态百出,风月宝鉴似乎主要是针对他们的。贾瑞见嫂嫂而起淫心,可谓无耻之尤,风月宝鉴即因他而出,跛足道人交待得清楚,此鉴“专治邪思妄动之症”,“邪思妄动”只能称之为淫欲,不配称“情”。对只知淫乐悦己的贾琏,作者也毫不避讳地写出了他的丑态,“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回平儿在窗外笑道:
  “我浪我的,谁叫你动火了?”
  [庚辰双行夹批:妙极之谈。直是理学工夫,所谓不可正照风月鉴也。]
  “风月宝鉴”提示了小说的劝诫主题,但劝诫主题只是这部多主题协奏曲中的一支,故“风月宝鉴”之题名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但不能独当重任。此外,一般读者对“镜子的隐喻”不做思考的话,都会觉得此名看上去像是三流言情小说的名字,过于露骨。余英时先生在谈到删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文字的时候也提及了这一点:
  “曹雪芹似乎并无意要完全掩盖可卿淫丧的事实,不过不愿意写得太露骨不堪而已。雪芹之所以接受了畸笏的删改建议,正因为这一建议恰合乎全书的设计。(这和《风月宝鉴》之改为《红楼梦》有关,兹不详及。)”
  再看“金陵十二钗”之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凡例中脂砚初对此名疑惑不解,后也只在书中找到了此题名的对应文字。红学家吴世昌先生谈到《红楼梦》书名时断言“《金陵十二钗》这个名称一定是后人妄改的,曹雪芹不会起这样的名字,蹩足得很!”当然全书如果只有《金》一个题名的话,的确是无法全面揭示这部包罗万象的伟大作品的丰富内蕴,但如果从复调角度着眼,这个题名绝非毫无意义的败笔,反而是无可取代的。尽管全书人物涉及三教九流,但女儿尤其是其中的代表金陵十二钗无疑是作者最着力刻画的对象。甲戌本凡例交待:
  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亦可使闺阁昭传”。
  可以说明作者作此书初衷是为闺阁昭传,“金陵十二钗”正是闺阁的代表,是全书最牵动人心的人物形象。第一回回目“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风尘怀闺秀”用在作者身上倒更觉恰当现成。“十二钗”命运亦是全书主线之一,“金陵十二钗”作为题名可引导读者对书中女子的性情才华平生遭际给予特别的关注,自有其不可取代处。
  以上三题作为《红楼梦》这部多主题作品的题名之一,都有其特别的着力点,故不应简单地批评而应以公允的态度看到他们的独特价值。另外两题名向为众人推崇,在红学界也各有其坚定支持者,相关论述已多,本文限于篇幅,不赘,仅提请论者注意:推崇“石头记”的论者着力挖掘“石头”意象的内涵,大多认其是政治人才的象征,这种说法本身可以在古代典籍中找到很多论据,原书开头石头也自叹“无材可去补苍天”,可就现存八十回原稿中并看不出主人公贾宝玉有什么补天之志,他最大的愿望只是和他所热爱的女儿长相厮守,死后被女儿的眼泪飘起来送到那无人到得的去处罢了。以此,笔者认为挖掘“石头”的意蕴应从它与玉的关系入手。《韩非子·和氏第十三》和氏璧故事中有一句颇耐人寻味的话“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玉”和“石”是对立的,在世人看来“玉”是宝贵的,“石”是无价值的。石头无材补天,被弃、被放逐,所代表的是边缘立场。石只有成为玉才能进入价值中心,否则只能在边缘徘徊。石和玉的矛盾也正是宝玉世俗身份与性情行为之间矛盾的隐喻。众人当他是“玉”,把通灵宝玉当作他的命根子,他却把玉当作负累,几次三番想砸了那“劳什子”;偏不把自己的“尊贵身份”当回事,“惯会作小伏低”。他对女儿的羡慕,正是对边缘的认同。他绝不肯走仕途经济之路,正体现了他对自己边缘立场的固守。
  《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由于其多主题、多线索的结构方式和耐人寻味的叙事语言而呈现出“多声对话”的复调小说的特点。如同复调音乐“同时展开两个或者若干个声部(旋律),它们尽管完全合在一起,仍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伟大的复调音乐专家们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各声部平等:任何一个声部都不能超越其它,任何声部都不能只充当简单的伴奏。”小说第一回就提出了全书故事的几大线索,正是由于线索众多,主题众多,所以相应的题名众多,这些题名如上所述,在揭示全书主体意蕴上各有其作用,正适应了这部说不尽的伟大作品表现丰富主题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清)曹雪芹,(清)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
  [2] 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3] 赵景瑜:《究竟哪种书名好——第二次〈红楼梦〉问卷调查》,《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四辑。
  [4] (清)曹雪芹:《甲辰本红楼梦》,冯其庸:《甲辰本红楼梦序》,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5]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6] [捷克] 米兰·昆德拉,孟湄译:《小说的艺术》,三联书店,1992年版。
  
  作者简介:石晓玲,女,1981—,河南洛阳人,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2007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平面设计应根植于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之中,这种定位是对传统文化的延伸,而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当今,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关系问题,针对现代思维方式和人生观,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现代平面设计予以创新和发展,则是平面设计师应该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对此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承续 变异 传统文化 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传统与现
期刊
摘要蒙古族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脉,对传统的音乐文化发展成为现代流行音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中国音乐由于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影响,音乐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蒙古族音乐也融合各种新的音乐元素,跨越多种演唱风格,使音乐作品富有独特的气质,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关键词:蒙古族 流行音乐 民族音乐 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服饰的自我展示,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表达。本文从品牌的文化内涵是塑造完美体验终端的核心;对个性魅力的深层挖掘是塑造完美体验终端的基础;打造完美体验终端是树立品牌形象、传达理念的最佳路径三方面,对塑造完美体验终端的服饰品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终端 文化内涵 个性魅力  中图分类号:TS941-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服
期刊
摘要小说《采浆果的人》不仅通过故事情节的设计和各种人物符号的创造寄寓着深厚的人生哲理,而且还以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叙述话语把读者的审美注意力引向作品中人生哲理意蕴的产生过程,使整篇小说作为一个观念性很强的人生寓言,不仅没有抽象说教之嫌,而且颇具引人入胜的审美意味。  关键词:人生哲理 诗性寓言 迟子建 《采浆果的人》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德国著名文化哲学家卡西尔认
期刊
摘要《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作品约占四分之一,从不同方面反映着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本文通过分析悼亡诗《葛生》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来展示古代人们朴素的爱情观,体味其缠绵执着的恋情,并试图通过与后世文学或婚姻现象的比较,寻求那穿越千古的永恒爱恋。  关键词:诗经 女性形象 情感 启示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其
期刊
摘要白居易诗歌创作前期执守“兼济”保民创作价值观,谱写讽谕诗;后期“独善”,谱写更具审美鉴赏性的感伤诗、闲适诗和杂律诗,都是对中唐时期歌诗创作繁荣和传承的贡献。  关键词:白居易 歌诗创作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给世人留下光辉诗作的同时,也留下了珍贵的歌诗创作价值观方面的真知灼见和时移变通的创作操略。因而,在评价其歌诗创作的成就时
期刊
摘要残雪小说一直试图通过其特殊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人性深处的黑暗灵魂,她喜欢通过对动物的描写特别是对猫性的挖掘来触及人性及人的灵魂。在残雪的笔下,猫性即人性,通过描写猫的贪婪、懒惰、欲望的本性,揭示了人性的恶,从而达到对人的生存与荒谬的思考。  关键词:残雪小说 猫性 人性恶 生存与荒谬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派小说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人性以及人的心理作深入的探索:“现
期刊
摘要《红煤》是刘庆邦以描写煤矿工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文章主要以“红煤”这一特殊的煤种作为故事的支点,以宋长玉作为反拨生命的个体的生存态势的典型,探讨生命和生命存在的社会与人之间的选择问题。  关键词:反拨生命 生存形态 《红煤》 刘庆邦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刘庆邦以煤矿工为描写对象的系列小说,引起了众多评论家的关注;他的新作《红煤》对很多社会问题的思考,无疑是向社会
期刊
摘要城市形象的建设是一个由四个基本领域构成的系统工作,只有在对城市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市情”准确地进行城市形象定位,明确城市形象塑造的导向。本文主要基于“四维度”,从资源、空间、政府、市民等多角度对石家庄城市形象现状进行生态位分析。  关键词:石家庄 城市形象 生态位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在经历了大规模城市现代化建设之后,城市
期刊
摘要周大新的长篇力作《第二十幕》立足南阳,以尚家百年五代发展丝绸业的家族史为经线,编织出了20世纪中国民族工业酸甜苦辣的发展史,使作品呈现出厚重的现实主义的“史诗”品格。本文试从作品的史诗品格、人物形象、地域特色等方面,对《第二十幕》的艺术内蕴加以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丝绸业 史诗 女性 悲剧 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南阳籍作家周大新的长篇三部曲《第二十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