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情景题的训练来助升学生的知识迁移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历史情景题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影响知识迁移的因素包含有学习主體和学习情境等方面。在主体因素方面,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认知结构,学习者的动机、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在迁移中会发挥重要作用。学习者具有创造性思维,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的情绪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创造性思维也就是发散性思维,其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历史情景题往往是问题的“变式”,转换了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学生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到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情景题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的定势,有助于知识迁移
  学习定势理论认为:迁移取决于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定势或学习能力。对某一种学习问题的练习,会有助于学习解决另一种不同的问题。因此,学习定势是一种策略的迁移。练习法是我们惯用的教学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练习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情景题就是学生练习的极佳材料,组成历史问题情景的要素极为广泛,诸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名句诗歌、传媒广告、历史图片、数据图表、漫画和双语材料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针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进行提取、组合、尝试、判断以及模式化等。通过历史情景题的练习可帮助学生找准应答问题的指向、应答内容和应答范围,训练应答问题的逻辑能力,和表述能力。同一个历史问题的问题情境千变万化,学生必须学会从不同情境入手去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迁移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长期的历史情景题练习有助于学生摸索到解决情景问题的一套方法,学会如何去探究和掌握新知识,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定向,这也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表现。
  三、历史情景题的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总是与知识的运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的审题、解题和答题等环节都存在知识迁移。
  首先是审题。历史情景题的问题情境往往是变式的,学生会觉得比较生疏、复杂或困难,对学生审题会产生极大的干扰。学生审题要弄清楚题意或问题结构(特别是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抓住条件特别是隐蔽的重要条件,在感知的条件与问题的基础上再通过联想去重现已经获得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在记忆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已有的背景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新的学习,即迁移越容易”。因此,审题过程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知识迁移的必要准备。
  其次是解题及答题。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因此,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使问题情景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间的越接近接近越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迁移。历史情景题往往是一般问题的“变式”,学生要学会将问题情景纳入相应的已知知识结构中,根据转换后的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最终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八中 336000)
其他文献
我认为英语确实难学,在实践中我也有一定的收获,不以高考获取高分为目的,要学好英文必须静下心来,从一词一句开始积累,日积月累,没有捷径可走,切不可急功近利。多听、多说、多读,长年坚持,必有收获。因为学习英语的时间和对其掌握的熟练程度成正比,也可以说任何一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熟练运用都是工夫堆积起来的。英语中有个谚语: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好英文
期刊
物理习题课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  一、联系生活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条件下考试改革的方向是试题越来越贴近生活,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不善于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体验、观察,就会在解答物理问题时产生思维障碍,导致解题失败.  例如,我给学生出的一道题:饺子是大家喜爱的食品,煮饺子时,从水烧开到饺子下锅,再到煮熟捞出来的过程中,有
期刊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生动可爱,引人入胜。  童话有四种,分别是:“拟人体”,代表作有《木偶奇遇记》;“超人体”,代表作有《巨人的花园》;“常人体”,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知识体”童话,代表作有《五兄弟闯关》。毫无疑问,传播广泛,为人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世界三
期刊
火花1: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篇课文时,在研读课文过程中,我提出问题:请学生们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些内容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互动交流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说:“老师,我觉得如果诸葛亮借完了箭最后也不告诉曹操,让曹操到最后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種感觉显得更妙。”我当时为之一振,对他的独特思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接下来为了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刻的探究,我随机地提出:“同学们深刻思
期刊
一、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
期刊
编号:G40(2017)13-03-01  |  一、写生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写生这个词,在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是對着事物或风景绘画。写生在绘画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画者感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画者借助物象表达内心感受的终极目的即创作需要。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画家们都很重视写生。写生是对艺术创作的感悟与激发,这也正是写生所具有的意义所在。当我们在面对真实山水的阴晴明晦,云蒸岚飞,充满真情
期刊
众所周知,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在这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构成了学生成长的人生历程,我们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有一些所思、所感、所悟、所获,以下是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改进策略,希望与老师们共勉。  一、溶液教学的一点体会  在现实生活中,溶液处处可见,这点是激发学生学习溶液知识的情感基础,但是,在学生列举的种种液体中,很多可
期刊
一、 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解决重点和难点是一堂课的中心工作,物理教学难点不好突破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物理过程不能想象出来或没有明确的认识,二是很多内容是不能用肉眼看到的,微观的。我们要可以运用多媒体能展现出声音,图片,动画,能控制展示的节奏等优点来突破教学的难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我在讲液体压强公式推导的时候,我将整个过程制成一个动画,让学生能体验出水柱体在前后左右受到相同的压力
期刊
历史在前进,在进步。我说,这是创新成就的。江泽民指出:“創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目标的一项重大改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成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教学中激发创新精神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能“会学”。教学中,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