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ayy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念,激起语文学习兴趣,时刻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关键词】信念;兴趣;激趣;创新;体验成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时刻都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的好、记得牢。经过自己多年的探究和经验,我总结了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树立学习语文信念.激起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目的一直都很迷茫,缺乏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对语文学习总是敷衍、厌倦。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眼眸里看出更多的是困惑、无耐、沮丧和自卑,使我感到很着急。但冷静下来想一想,还是应从教学形式和教学设计人手,让学生自主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于是课堂上注重教学目的的同时我巧用课文中有关的细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时,我先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发,然后结合实际,想一想,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交流、对比,很轻松的写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想法不一,但能激起学生心潮的涟漪,起到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找回迷失的方向。
  
  二、加强感情朗读.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时,课文中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时,我引导学生朗读时,要体现欣赏、赞美、自豪之情,语气自然、从容、语速宜缓,娓娓道来,通过品读、引读、想象把学生带入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中,当最后一十自然段情感起了变化,引导学生带着历史的悲愤,朗读时应体现痛惜、仇恨之情,声调可提高,这样,由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领会了文章内容,还感到有感情朗读课文别有一番风味。如此一来,感情朗读课文就像潮水一般涌上学生心头。
  
  三、引疑激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放学内容本身的乐趣,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能够激趣生疑的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一)以悬念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增强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
  
  (二)以情境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来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心,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我让学生搜集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地震资料及感人故事,真实的故事,使学生和课文内容拉近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刨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通过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掌握语文知识。
其他文献
“交往是教学的本质”,这是新课程的关键所在。随着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新的课程其实早已超出了学科课程的范围,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所谓的课程。不仅是指以知识为主的“文本课程”,而且包括在活动过程中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亦即“体验课程”。可以说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且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由此而言,师生不能只是执行课程计划,而且要共同参与
期刊
提到差生,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样的学生什么都不好。无非表现在:不遵守纪律,学习不认真,成绩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如何转化差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头疼的一件事情。一个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对差生的转化尤为重要,可谓是“困难重重”。笔者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差生,本人体会有两点:一是友善,充分了解学生,把工作做细;二是尊重学生人格,关心他,爱护他,特别是未成年的初中生,要像自己的孩子一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个性化行为,教师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丰富性、差异性、多元性,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体体验固然重要。但是,面对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偏激的认识。教师是否可以置若罔闻?教师担负着育人的责任,始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淡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文本和作者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误读、断章取义、偏激、偏颇的认识都要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巧于点拨。下面
期刊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一种倾向,是行为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有句名言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
期刊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开始注重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乐器学习开始走进更多的家庭,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现象渲染及促进了整个社会给孩子们所营造的艺术氛围,同时也引起我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定思考。而在中国乐器中,扬琴是一件颇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它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改革开放后,扬琴从乐器改革、演奏技法、曲且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均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扬琴也和其它乐器一样悄然
期刊
随着教师对课程内涵的深入解读和创新实践。课堂所普遍呈现的疑探结合特别是由学生自主“质疑”这一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相当准确的承载起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公民、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基本能力的课标要义,使课堂涌动出前所未见的价值、品质、智慧和魅力而显得锐利、灵动、大气和深邃。笔者认为,课堂上教师自觉并极力“渲染~质疑”教学环节,不仅是视其为一堂好课的重要元素,也不仅仅是想张扬个性与特色,而最实惠
期刊
“速写”,意谓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练、概括的表现手法,捕捉对象的主要视觉特征与内在精神的一种绘画形式。速写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造型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造型艺术中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近年来的美术高考中,人物速写是绝大多数美术院校(系)的必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愈发突显。针对近年来美术专业考试,就人物速写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高考人物速写的时间在30~40分钟之间,考生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简练
期刊
【摘要】上好小学阅读指导课,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能和方法,在意境中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激励学生在读后谈出自己所感所想,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学生的个
期刊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之一。可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已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则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容,在生动形象的教学实践中,把传授语文知识的“真”和渗透思想情感教育的“善”统一起来,满足学生审美心理的要求,塑造美的人性,增强语文能力,并坚持把对
期刊
朱自清先生是高明的散文大家,《春》一文已是万口传颂。他善于熔铸前人的诗意来人文,并且发扬光大,成为自家特色的东西,“偷”之无痕,却又得“神”,故为之“神偷”。且看他《春》的开头与宋祁的《玉楼春》的上半片多么“神似”。  宋祁《玉楼春》上半片:“东城渐觉风光好,毅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渐”字,展示出诗人多次光临东城,每次的微小变化都人眼人心的情景,也展示出了一种急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