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教学变革。面对交互媒体、自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虽然便捷却碎片化的知识获取途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在重新定位自己角色的同时,更要深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在第14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中,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我的网站我设计》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让多莉回家》这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都能结合学生实际,把碎片化的知识点有效地串联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样板。
教学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常态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认为,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才是真正的课程。《我的网站我设计》和《让多莉回家》这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都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我的网站我设计》选择学生熟悉的个人主页或班级主页作为主体内容,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年龄的学生即将步入青春期,喜欢张扬个性,标新立异,对于网络设计每位学生都渴望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个人主页,所以这一内容的选择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团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除了设计区分只有一个网页的网站与多个网页的网站的内容外,还设计有文件的命名及网站的保存。从点滴出发,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规范严谨的信息意识,内容看似一个点却包含了很多以往所学知识。《让多莉回家》则是利用了最近比较火的寻亲网站的模式来构建教学内容。虽然学生基本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构建网站,但是对于普通孩子来说,他们还是不够熟识寻亲,因此建议可以适度改进,如将主题改为迷路时怎么回家,这样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目标的设置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目标的设置要能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我的网站我设计》和《让多莉回家》这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在目标制定时都能考虑到学生原有的水平和在教师指导或同伴互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我的网站我设计》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提出“了解网站的相关知识,理解常用网站的一般结构;学会制作站点,并在网页中输入、修饰文字”,其中,了解网站的相关知识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学生通过观察与模仿并不能顺利地创建网站,这时教师通过微课指导学生结合其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发展创新思维。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FrontPage的學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多莉回家》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也提出“通过对网页作品的观察操作等实践,引导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输入文字并美化文字的操作方法”,其中,观察是基于已知的内容,操作则是需要在探究与合作下才能完成,这样的目标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可行且有效的。美中不足的是,在《让多莉回家》教学设计中,“在设计网页不断美化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不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应归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都创设了教学情境,符合这个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在《让多莉回家》的设计中,教师利用学生们熟悉的《海底总动员》中的卡通人物,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走进学习。通过这两篇教学设计,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情境要符合如下条件:
1.情境的起点是生活的情境,目标是应用的情境。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同情境的合理性。在这样的逻辑基础上,学生才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参与情境的互动。同时,这种情境的目标又指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知识技能中的一部分,通过情境的深入能完成知识与技
教学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常态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认为,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才是真正的课程。《我的网站我设计》和《让多莉回家》这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都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我的网站我设计》选择学生熟悉的个人主页或班级主页作为主体内容,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年龄的学生即将步入青春期,喜欢张扬个性,标新立异,对于网络设计每位学生都渴望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个人主页,所以这一内容的选择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团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除了设计区分只有一个网页的网站与多个网页的网站的内容外,还设计有文件的命名及网站的保存。从点滴出发,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规范严谨的信息意识,内容看似一个点却包含了很多以往所学知识。《让多莉回家》则是利用了最近比较火的寻亲网站的模式来构建教学内容。虽然学生基本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构建网站,但是对于普通孩子来说,他们还是不够熟识寻亲,因此建议可以适度改进,如将主题改为迷路时怎么回家,这样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目标的设置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目标的设置要能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我的网站我设计》和《让多莉回家》这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在目标制定时都能考虑到学生原有的水平和在教师指导或同伴互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我的网站我设计》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提出“了解网站的相关知识,理解常用网站的一般结构;学会制作站点,并在网页中输入、修饰文字”,其中,了解网站的相关知识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学生通过观察与模仿并不能顺利地创建网站,这时教师通过微课指导学生结合其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发展创新思维。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FrontPage的學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多莉回家》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也提出“通过对网页作品的观察操作等实践,引导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输入文字并美化文字的操作方法”,其中,观察是基于已知的内容,操作则是需要在探究与合作下才能完成,这样的目标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可行且有效的。美中不足的是,在《让多莉回家》教学设计中,“在设计网页不断美化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不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应归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都创设了教学情境,符合这个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在《让多莉回家》的设计中,教师利用学生们熟悉的《海底总动员》中的卡通人物,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走进学习。通过这两篇教学设计,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情境要符合如下条件:
1.情境的起点是生活的情境,目标是应用的情境。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同情境的合理性。在这样的逻辑基础上,学生才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参与情境的互动。同时,这种情境的目标又指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知识技能中的一部分,通过情境的深入能完成知识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