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问答”试题(初中组)分析(下)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赛要求:10强选手按每5人一组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国学常识问答,每组率先答对3题的前4名选手晋级。
  评分标准:答对得1分,答错扣1分。
  1.你不可能在《战国策》中读到下面哪个成语故事?( )
  A.南辕北辙 B.狐假虎威
  C.狡兔三窟 D.邯郸学步
  答案:D
  解析:
  A.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B.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C.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齐策四》:“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D.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出处的了解和积累。不仅要知道成语的基本含义,还要了解成语典故的出处。
  2.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戏种是( )。
  A.黄梅戏 B.昆曲 C.京剧 D.越剧
  答案:B
  解析: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黄梅戏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和直接的影响,而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戏曲常识的了解和积累。戏种指戏曲剧种,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三百六十多种,比较流行的剧种有:昆剧、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等。
  3.我国古代有一种名为“牵钩”的活动,它相当于今天的哪项体育运动?( )
  A.拔河 B.射擊 C.击剑 D.跑步
  答案:A
  解析:
  牵钩,即今天的拔河运动,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相传木匠鲁班为楚国设计了一种叫“钩强”的武器对抗越国,使楚军可以用来钩住越国的船只进行厮杀。出于实战需要,钩强便在军队中用来作为军事训练的项目,相互对拉,成为健身练武活动,后来演变为体育运动在民间广泛流行。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
  4.“咏絮之才”形容女子有才华,这一典故来自于哪一位才女?( )
  A.李清照 B.卓文君 C.蔡文姬 D.谢道韫
  答案:D
  解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兄女”指的是东晋女诗人、著名才女谢道韫。后来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典故的理解与积累,不仅要知道成语的基本含义,也要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和人物。
  5.元代的“大都”指的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
  A.西安 B.开封 C.北京 D.咸阳
  答案:C
  解析:
  “大都”为元朝国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化常识中古代地名知识的积累。
  6.在京剧中,“净”角演员面部会勾画出一定的彩色图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彰示角色的身份性格。在《三国演义》的众多角色中,白脸的代表人物是( )。
  A.关羽 B.张飞 C.曹操 D.吕布
  答案:C
  解析:
  在京剧脸谱中,“白脸”表示奸诈多疑,代表凶诈,《三国演义》中符合这一性格的人物角色是曹操。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京剧中不同脸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二是对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的了解。
  7.红娘这一人物出自哪一部戏剧?( )
  A.《牡丹亭》 B.《西厢记》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答案:B
  解析:
  红娘这个人物最早在《西厢记》中以一个婢女的身份出现。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外名著中人物的了解。在阅读课外名著时要掌握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
  8.图片中展示的这种运动叫什么?( )
  答案:投壶。
  解析: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体育文化的了解。通过读图,识别项目使用的器具及参与者的动作等特点,从而锁定答案。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话出自哪部典籍?( )
  A.《论语》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答案:B
  解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代文化典籍的积累。
  10.根据以下线索说出诗题。( )
  ①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②这首诗写于杭州。
  ③表达了对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讽刺。   ④最后一句诗中出现了北宋和南宋首都的名称。
  答案:林升《题临安邸》
  解析:
  ①“七言绝句”限定了诗歌体裁。
  ②“写于杭州”限定了创作地点为杭州。杭州即临安,是南宋首都。诗题《题临安邸》意为写于杭州的旅店。
  ③诗歌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原句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④南宋首都为杭州,北宋首都为汴州。结合之前条件,检索所学诗歌,最后一句诗为“直把杭州作汴州”,锁定作品为《题临安邸》。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记诵和理解能力。这道题将诗歌的解读作为题干,要求学生写出对应诗歌,既考查学生的诗歌背诵量,也要求学生对诗歌整体和不同的诗句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11.古典戏剧中有“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的句子,“司马青衫”中的“司马”指的是谁?( )
  A.司马懿 B.司马相如 C.李白 D.白居易
  答案:D
  解析:
  出自元代王实甫创作的古典戏剧《西厢记》。“比司马青衫更湿”一句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司马是古代官名,白居易曾被贬官为江州司马。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典故的了解和积累。《西厢记》等古典戏剧语言凝练,曲词华艳优美,常常化用典故,富有诗的意境。
  12.清代官服胸前的“补子”有不同图案,代表不同的官位。一品文官的补子是什么动物?( )
  A.仙鹤 B.锦鸡 C.孔雀 D.云雁
  答案:A
  解析:
  文官的补子的图案用飞禽,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将的补子用猛兽,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中服饰文化的积累。補子系补缀于品官补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织物,饰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不同等级的官员补子的图案不同,文官和武将的补子也不同。
  13.请说出下面这首乐曲的名称。( )
  答案:《十面埋伏》。
  解析:
  考场播放曲目为《十面埋伏》,是中国传统琵琶名曲。演奏特点为独奏,忽而快,忽而慢;忽而强,忽而弱,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著名乐曲的了解。通过听曲,可知其演奏乐器是琵琶,再根据其演奏特点及旋律判定曲名。
  14.《红楼梦》中,宝玉为一个女子写了一篇祭文《芙蓉女儿诔》,这个女子是?( )
  A.林黛玉 B.晴雯 C.薛宝钗 D.妙玉
  答案:B
  解析:
  《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主人公贾宝玉祭奠丫鬟晴雯时所用的一篇祭文,是《红楼梦》所有诗文词赋中最长的一篇。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外名著的阅读和积累。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还要了解具体的情节。
  15.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冬季“数九”是从哪一天开始数的?( )
  A.立冬 B.冬至 C.小雪 D.小寒
  答案:B
  解析:
  “数九”从每年“冬至”当天开始计算,每九天为一个单位。古代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的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中节气习俗的了解和积累。
  16.根据提示猜诗人。( )
  ①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③他倡导了古代的“古文运动”。
  ④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
  答案:韩愈
  解析:
  ①“唐宋八大家”限定该诗人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之一。
  ②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赞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由此可判定出该诗人为韩愈。
  ③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④“韩柳”是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二人俱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了解一个文学家,要求了解他的生平、作品、主要成就及他人的评价等。
  17.宋徽宗在书画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独创的书法字体叫什么体?( )
  A.宋体 B.徽体 C.瘦金体 D.楷体
  答案:C
  解析:
  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书法常识的了解。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书法家有其独特的字体风格。
  18.“东床坦腹”这一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
  A.王羲之 B.王维 C.王羡之 D.王之涣
  答案:A
  解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这一“郎”指的是王羲之。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故事的阅读、理解与积累,不仅要知道成语的基本含义,也要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和人物。
  19.请说出下面这句诗的上句。
  ,天光云影共徘徊。
  答案:半亩方塘一鉴开
  解析:
  本句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全诗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代诗文的记诵能力。
  20.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是哪一家思想的创始人?( )
  A.纵横家 B.阴阳家 C.法家 D.农家
  答案:A
  解析: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因隐居清溪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是著名思想家,精通百家学问,是纵横家的鼻祖。
  考點:
  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流派的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要求学生掌握“百家”中重要思想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21.根据提示,说出对应的节气。( )
  ①这个节气是属于春天的节气。
  ②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
  ③这一天有竖鸡蛋的习俗。
  ④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
  答案:春分
  解析:
  ①“属于春天的节气”限定了此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之一。
  ②一年中太阳直射地球赤道的日子只有“春分”和“秋分”。结合上一条件,判定出此节气为春分。
  ③“春分到,蛋儿俏”,中国有春分立蛋的传统习俗,以庆祝春天的来临。
  ④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中节气知识的积累。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22.“一波三折”说的是下列哪种书体的特点。(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答案:B
  解析: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字体特点的掌握。书体是指传统书写字体、字形的不同形式和区别,一般把中国文字的书写形式分为篆、隶、草、行、楷五大类书体。学生需掌握五大书体的演变历史、形态特点等知识。
  23.“衣冠禽兽”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 )朝官服。
  A.唐 B.宋 C.元 D.明
  答案:D
  解析:
  补子制度定型于明代,装饰在官员常服的前胸、后背处,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衣冠禽兽”中的“禽”“兽”最初指的是明朝文官和武官官服上绣的飞禽和走兽,后来这个成语发展为表示道德败坏的贬义词。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故事的阅读、理解与积累,不仅要知道成语的基本含义,还要了解成语的来源与背景知识。
  24.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 )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巧言令色,鲜矣仁。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答案:C
  解析:
  A出自《论语·学而》,是曾子说的;B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说的;D出自《荀子·劝学》,是荀子说的。只有C是孔子说的,出自《论语·学而》。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背诵篇目的记诵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记诵时进行深入的理解,理解语义和语境。
  25.“美”字最初的含义是( )。
  A.羊大即为美 B.将羊献给祖先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答案:A
  解释:
  “美”为会意字,从羊,从大,本义肥美。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养羊肥大为美,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
  考点:
  本题考查汉字的本义,可结合汉字的结构和造字法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2014年9月,教育部出台,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取消高考“文理分科”的科目设置一项尤为引人关注。而在这种背景下,课堂提问运用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提问,激发学生,让其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阐述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艺术,以探索优化策略。  总的来说,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文理综
期刊
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李白的诗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所选李白诗歌共四首,包括《聞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塞下曲六首(其一)》《行路难》,且这四首诗都被选在“诵读欣赏”单元。现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从诵读单元调到了阅读单元,且诵读单元选取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七年级(下)的诵读单元选取了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八年级(
期刊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经常困惑于这样一种现象:语文老师一直勤恳工作,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改革,但是我们的成效一直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高,鉴赏能力比较薄弱,文学素养不容乐观。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些语文成绩能稳居前列的学生大都是“腹有诗书”、“满腹经纶”,有着丰富的阅读量和较为全面的文学素养,所以语文老师不得不承认学生语文成绩好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大都是学生自己积淀的结果。还记得高考语文148分的
期刊
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历来被认为是学习文章的有效手段。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曰:“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诵读是学生吸收文言文、丰富语文素养、接受精神熏陶的有效途径。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言文失联”的尴尬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新《课标》指出,诵读文言文,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
期刊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要让学生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他一生的教育成就最杰出的便是“书香校园”的建设。那么,踩在巨人肩膀上的我们,在学校教育中,给学生创设书香飘溢的校园,让师生在阅读中润泽人生,便成了教育人的永恒责任和追求。  一、建设书香校园的意义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课标的界定,叶老的论述,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叙写自己的真实生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感悟。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点就
期刊
目前初中语文教师面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仍然将文本内容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甚至对文本内容上挂下联,把语文课上成了单纯的人文精神教育课,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还没有被根除,语文教学依然处于无效、无趣、无用之中。那么,如何改变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笔者依据语文的言意本体,深入研究文本的写作意图以及如何运用“言”来表“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的唯一使命,即让学生面对现实世界有自己正确、独到、智慧的“意”并具
期刊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角度规定了阅读教学核心目标的内涵,即培养阅读能力与言语表达能力。同时,新《课标》也对不同文体、不同年段的阅读教学核心目标在分学段表述中做了细化。然而从阅读教学现状来看,目标的达成情况还是很不乐观。所以,厘清教学核心目标,构建以核心目标为主轴的阅读教学课堂,是当前培养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在落实核心教
期刊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日益受到重视,但传统的文言文讲解教学模式单一,通常是老师逐字逐句地讲,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这种填鸭式的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没趣,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差,这样的课堂可视为“冻结”的课堂,一潭死水。所以文言文一直被学生误解为枯燥无味的“硬骨头”,筋头巴脑很难啃,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烦和恐惧。在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迎着新课改的浪潮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作家张元培先生在《一手好字,得让人多羡慕啊》这篇文章中指出:“汉字书写,是我们做中国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功,是我们延续民族基因的必修课,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