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hem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日益受到重视,但传统的文言文讲解教学模式单一,通常是老师逐字逐句地讲,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这种填鸭式的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没趣,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差,这样的课堂可视为“冻结”的课堂,一潭死水。所以文言文一直被学生误解为枯燥无味的“硬骨头”,筋头巴脑很难啃,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烦和恐惧。在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迎着新课改的浪潮,我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找到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让文言文教学课堂成为高潮迭起的“一潭活水”的高效课堂。下面我就以教学中的例子谈谈如何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先“背”再学,让学生背诵,掀起文言文教学课堂的第一次高潮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阶段要多积累,多背诵,多记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初中阶段的记忆力是学习阶段中最佳时期,所以初中生要尽可能多地背诵好的诗文,增加自己的文学底蕴。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文言文缺少文言语感,而提升文言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背诵。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新篇之前就要将文章背诵下来。学生背诵文言文的基础就是要多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将文章背诵下来,即对文章的大意有所掌握,这也是预习的重点,更为学习文言文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在学习某篇文言文之前就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将此文背诵下来,借助早读时间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背诵文言篇目,在有限的早读时间内安排可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感觉很容易完成,并在早读课下课前抽查背诵情况。这样早读课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改变了早读课上学生昏昏欲睡的状态,背诵的气氛非常浓。
  而在讲解文言文课文之前,我要求全班学生集体背诵该文,学生能够整齐流利地背诵下来,同时找两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将此文默写下来(留出较大的行间距,以便讲解)。这就为这节课的讲解掀起了第一次高潮,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二、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合作,让学生参与掀起文言文教学课堂的又一次高潮
  1.教师“引线”,学生“穿针”
  首先,教师要明确讲解某篇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句,为学生指明方向。
  对于刚刚升到初中的学生来说,对文言文还比较陌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起初是将该篇文言文的重点字词给学生圈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习此篇文言文要掌握的重点字词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慢慢对文言文有了领悟后,便可以自己找出要掌握的文言字词句。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激励,鼓励学生集体参与。
  在指出重点字词句之后,我就要求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将教师圈出的重点字词句整理在书上,每一处1分,最后要求学生到黑板上默写出这些重点字词句的意思,将得的分数加到相应的小组里,课后评出“最优小组”,并进行阶段性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1)通过记忆再到黑板上写出来,可加深学生的记忆,也可提醒学生出现的错字(杜绝了以往会说不会写的情况);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3)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4)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5)锻炼了学生的胆量;(6)锻炼了学生书写粉笔字的能力。
  最后,要求小组的其他学生就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为全班学生讲解、翻译、分析等)。
  2.鼓励质疑,开展讨论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在文言文学习中,特别是文言实词、虚词有多个意思,且有的意思很相近。所以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会产生“质疑”,比如一个虚词用这个意思可以解释,用另一个意思也可以解释,这样就会产生质疑。所以,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加深学生的印象。能够有见解地质疑可以加3或5倍的分数,所以学生会在讨论中提出质疑,这样就会将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再次掀起高潮。
  在上《卖油翁》一课时,其中一句“公亦以此自矜”中的“以”,学生就提出了质疑,有的学生认为是“凭借”之意,有的学生认为是“因为”之意,这就产生了质疑,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种解释各有理由,课堂上就出现了讨论的高潮,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一致认为解释为“凭借”更合适。此时大家的质疑才告一段落。
  这样整节课下来,依靠学生的力量就能将文言文讲解得很清楚,分析得很透彻。教师只需倾听,明确正误,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听得也轻松,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在这个过程中,课堂上就会出现几次讲解、分析、讨论的高潮,完全是一潭有无数鱼儿游来游去的活水。
  三、课堂检测,激励加分,让学生答题,掀起文言文教学课堂的再一次高潮
  学生讲解后,如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那就需要教师针对文言文中重点的字词句的解释进行检测,形式多样,如抢答、点学号回答、学生互点名等等。主要采用游戏检测的形式。游戏检测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砸金蛋竞猜——金蛋内就是相应的文言文知识题目及分数。
  2.玩转九宫格——九宫格内是相应的文言文知识题目及分数。
  3.爬楼梯竞猜——台阶内是相应的文言文知识题目及分数。
  这几类的游戏,学生答对得到相应的分数,答错扣掉相应的分数,所以都非常激动,也非常有兴致参与,气氛非常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借助这种形式记住了当堂课学习的重点,课后不需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机械的记忆,此为真正的高效课堂。同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收获。就这样,文言文教学课堂的再一次高潮被掀起。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點,也是决定学生分数高低的重要环节,更是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努力创新文言文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由“冻”到“动”的转变,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文言文。让我们且行且进步吧!
其他文献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有云:“诗书之味大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也。”身处江南,故乡绍兴的“三味书屋”广为人知,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书能医愚,然教师须有与之匹配的学识和情怀。培养学生终身好读、乐读才是语文教育真正的追求。  多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不断地思索如何让语文教学
期刊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没有一种提问方法能唤醒学生的思维潜能,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思考,如石子投入方塘,不仅轰然成浪,而且涟漪绵绵成影响深远之势呢?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的“主问题”教学理念正好回答了这一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如果能巧思妙想,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就可以使文章思路、学生思路、教师教路达到和谐统一,师生一起在阅读文本的活动中享受预设的精彩和生成的美丽,从而引导学生品尝
期刊
2014年9月,教育部出台,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取消高考“文理分科”的科目设置一项尤为引人关注。而在这种背景下,课堂提问运用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提问,激发学生,让其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阐述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艺术,以探索优化策略。  总的来说,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文理综
期刊
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李白的诗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所选李白诗歌共四首,包括《聞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塞下曲六首(其一)》《行路难》,且这四首诗都被选在“诵读欣赏”单元。现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从诵读单元调到了阅读单元,且诵读单元选取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七年级(下)的诵读单元选取了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八年级(
期刊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经常困惑于这样一种现象:语文老师一直勤恳工作,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改革,但是我们的成效一直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高,鉴赏能力比较薄弱,文学素养不容乐观。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些语文成绩能稳居前列的学生大都是“腹有诗书”、“满腹经纶”,有着丰富的阅读量和较为全面的文学素养,所以语文老师不得不承认学生语文成绩好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大都是学生自己积淀的结果。还记得高考语文148分的
期刊
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历来被认为是学习文章的有效手段。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曰:“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诵读是学生吸收文言文、丰富语文素养、接受精神熏陶的有效途径。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言文失联”的尴尬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新《课标》指出,诵读文言文,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
期刊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要让学生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他一生的教育成就最杰出的便是“书香校园”的建设。那么,踩在巨人肩膀上的我们,在学校教育中,给学生创设书香飘溢的校园,让师生在阅读中润泽人生,便成了教育人的永恒责任和追求。  一、建设书香校园的意义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课标的界定,叶老的论述,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叙写自己的真实生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感悟。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点就
期刊
目前初中语文教师面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仍然将文本内容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甚至对文本内容上挂下联,把语文课上成了单纯的人文精神教育课,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还没有被根除,语文教学依然处于无效、无趣、无用之中。那么,如何改变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笔者依据语文的言意本体,深入研究文本的写作意图以及如何运用“言”来表“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的唯一使命,即让学生面对现实世界有自己正确、独到、智慧的“意”并具
期刊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角度规定了阅读教学核心目标的内涵,即培养阅读能力与言语表达能力。同时,新《课标》也对不同文体、不同年段的阅读教学核心目标在分学段表述中做了细化。然而从阅读教学现状来看,目标的达成情况还是很不乐观。所以,厘清教学核心目标,构建以核心目标为主轴的阅读教学课堂,是当前培养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在落实核心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