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3.0的博物馆科普微信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来源 :现代信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l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科普微信服务平台建设为例,探讨了基于Web3.0技术从框架、功能及资源构建等方面建设科普服务微信平台的技术优势、关键过程及重要意义,旨在移动互联时代为打造一个科普即时推送、观众自主参观、展品深度解读、人馆积极互动的“指尖上的博物馆”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Web3.0;博物馆;微信平台;科普服务
  中图分类号:G2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8)01-0166-03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Chat service platform of the Paleontological Museum of Liaoning for example,and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advantages, key processes and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a popular science service WeChat platform based on Web3.0 technology in the aspects of framework, function and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building a museum “on the fingers” which pushes instant science popularization,enables audiences to visit independently,interprets exhibits deeply and interacts with audiences actively in the mobile internet age.
  Keywords:Web3.0;museum;WeChat platform;science popularization
  0 引 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每天数以亿计的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发布和获取资讯,微信以其受众面广、信息传播便捷、导览成本低廉等特点成为当前用户连接互联网的首选APP[1],同时也成为各行各业宣传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博物馆作为向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改进数字化展览手段,提升网络科普教育水平,拉近与公众之间距离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当前微信公众管理平台的基础功能无法满足博物馆上述使用需求,寻找新技术开发既适应博物馆工作特点同时又能满足公众应用的微信服务平台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科普微信服务平台建设的经验,提出Web3.0技术在微信平台二次定制开发中应用的技术优势与可行性分析。
  1 Web3.0的技术优势
  继Web1.0、Web2.0之后,Web3.0的出现代表了各大技术潮流迈向新的成熟阶段。Web3.0是基于语义网技术,以“个性、精准、智能”为核心,通过SOA、云计算、智能过滤等技术搭建信息桥梁,实现信息跨平台、跨语种聚合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比Web1.0和Web2.0的信息发布形式,Web3.0利用互联网多向交互方式,实现底层数据库信息交换机制[2],促使信息跨平台聚合,信息服务呈现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3],借助信息无缝迁移,进而实现互联网微内容智能化集聚、平台便捷兼容和用户体验个性化服务[4],凸显人机交流的智能性和无障碍性[5],运用Mashup、OpenID、UGC等技术,开展数据双向整合[6],实现信息消费升级与信息资源协同共享。由此可见Web3.0具有跨网站的信息聚合、精准的智能搜索、多终端兼容、个性化门户等技术特点,它可以将数据和应用全部存储在网络服务端,不需要在计算机上运行,用户变可在任何一台电脑或终端上打开浏览器,畅享属于个人的网络世界[7]。
  2 基于Web3.0构建博物馆科普微信服务平台的过程
  2.1 平台框架构建
  平台框架构建是整体平台建设工作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平台构架方案对后续开发以及未来的升级改造都将提供重要参考与指导。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科普微信服务平台的构建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科普微信服务平台的构建方案
  该平台主要由微科普、微展览、微服务三个模块构成,其中微科普模块设置了微课堂、科普游戏、科普动态三个子栏目:微课堂为公众提供博物馆原创科普视频、科普微课程、科普在线讲座等;科普游戏为公众提供基于古生物知识开发的答题、拼图、连线、闯关等科普互动游戏,寓教于乐;科普动态为公众发布科普活动通知、服务举措、科普辞条、相关新闻等,使公众了解博物馆科普讯息的门户。
  微展览模块设置了微信讲解和虚拟导览两个子栏目:微信讲解为公众提供利用手机微信回复展品编号或扫码等方式,随时随地收听博物馆展厅及展品的语音讲解,还可以浏览展品的图片、复原图及文字介绍等背景资料,不受人工讲解的限制,全方位了解展品信息;虚拟导览为公众提供全景漫游数字博物馆,让公众足不出户即可“身临其境”参观博物馆常设展览乃至临时专题展。
  微服务模块设置了微官网、微会员及微服务三个子栏目:微官网即掌上官网,针对手机浏览视觉界面,开发一套可以与PC同步的手机版官网,公众可以在手机端轻松浏览博物馆官网内容信息,方便快捷;微会员可以将博物馆信息一键分享到“朋友圈”,带领朋友们“走进”博物馆,由此可短时间内几何式扩大博物馆受众群体范圍,快速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会员系统可以集中收集观众反馈信息,便于博物馆进行可行性论证,完善和改进服务工作,在公众的积极参与下,将博物馆建成真正受公众欢迎的社会教育阵地;微服务提供包括微搜索、门票预订、团队预约、电子地图导航等应用服务,方便公众参观。   2.2 平台功能构建
  基于Web3.0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者接口,对博物馆科普微信服务平台功能进行定制开发,主要包括语音导览、虚拟博物馆、会员系统、科普互动游戏、百度地图接入以及大数据技术应用等方面功能开发。语音导览功能为馆内重要展品定制身份(二维码),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访问展品的详细信息;利用三维全景技术对博物馆内部展厅进行定点扫描,全景合成,构建公众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由参观的街景数字漫游博物馆;应用微信实名认证,构建虚拟社区,招募会员,实现观众与博物馆科普人员线上交流;利用Java语言定制开发科普互动小游戏,结合博物馆自身特点,让观众深入浅出地了解古生物科普知识(如恐龙拼图,恐龙跳远,恐龙餐桌,恐龙称重等);运用API接口,实现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与百度地图等接口的联合开发;利用平台数据库采集观众个人信息及意见建议等,进行大数据汇总、归纳、分析处理,为博物馆及时调整相应的科普工作规划提供参考,力争实现定向科普,以提高博物馆科普工作成效及整体服务水平。
  2.3 平台资源构建
  资源构建是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科普内容形式多样,主要可划分为科普视频、科普文章、科普动画、科普图像等四大类,数字科普资源的构建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在确保知识准确性基础上进行科普创作。目前,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数字科普资源建设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科普作品为主。在科普视频方面,请古生物专家参与或指导,撰写脚本,录制了科普宣传片、科普小电影、科普微课程等;在科普短文方面,编写了《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走进辽宁古生物世界》等多本古生物科普著作以及百余篇“讲精品化石故事”短文;科普动画方面,联合制作出品了以该馆重要科学研究成果、迄今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赫氏近鸟龙为原型的、我国首部用故事讲科学的3D科普动画影片——《会飞的恐龙》,将科学传播、教育与娱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业内受到极大关注,同时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好评;在科普图像方面,结合该馆科学研究成果,绘制了“宁城小龟”、“沈师鸟”等古生物复原图,并利用全景造型技术制作了这些远古生命的三维形象等。上述数字资源的构建进一步拓展了博物馆科普资源的形式,丰富了科普知识的内容,使公众文化知识需求得到了更好满足。
  3 基于Web3.0构建博物馆科普微信服务平台的意义
  3.1 丰富博物馆科普微信服务平台的功能
  利用Web3.0技术在常规微信公众平台图文、视频发布功能的基础上,可针对博物馆科普微信服务平台二次定制开发微信导览、个性推送、精准搜索、虚拟展示、实时互动、便民服务等多元化的科普信息服务功能,从而密切博物馆与公众联系,建立互相沟通的快速通道,加强博物馆科普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引起高关注度。
  3.2 提升程序跨平台运行的技术兼容性
  基于Web3.0技术开发的软件程序相对较小,运行速度快且拥有很多自定义功能。数据存储于云端,可实现从PC互联网到智能手机 、PDA以及专用终端等的良好运行,使得任何终端用户群体都可以体验互联网冲浪的便捷和智能,打破了Web2.0只能通过PC终端应用在互联网这一单一平台上的僵局,大大提升了程序跨平台运行的兼容性。
  3.3 创新博物馆科普展览方式
  相对实体博物馆固定地点、固定时间的科普展览形式,基于Web3.0技术构建的博物馆科普微信服务平台可实现实体博物馆的“移动展示”,观众不受時间和空间限制,通过手机登录微信便可以进入虚拟博物馆,尽情参观,更可以深入了解关键展品及其背后的故事,享受虚拟展品所带来的更多便捷体验,进而延续了实体展览的影响力,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与此同时,博物馆还能够节约成本、提高公众服务质量和效率,扩大博物馆科普服务的受众面[8]。
  4 结 论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日益革新的环境下,结合线上互动、线下体验、语音导览、虚拟博物馆等技术手段,基于Web3.0构建集服务、学习、交流、娱乐、分享于一体的博物馆科普微信服务综合平台,能够推动博物馆在数字资源建设、咨讯个性推送、智能导览服务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让博物馆既适时转变了社会科普教育方式、创新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又丰富了科普文化内涵建设,进一步满足了公众知识需求,践行了科技带动科普,科普惠及大众的工作理念,为最终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科普能力的不断增强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荣正通.微信在博物馆社会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J].博物馆研究,2017(1):17-20.
  [2] 熊回香,张晨,李玉波.基于Web3.0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J].图书情报工作,2010(18):95-99.
  [3] 胡海波.Web3.0环境下基于用户兴趣的信息聚合服务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8):117-121.
  [4] 吴一平.基于Web3.0思想的图书馆3.0务新模式 [J].情报杂志,2010(1):244-247.
  [5] 马振萍,杨姗媛.基于Web3.0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 [J].情报资料工作,2011(1):61-64.
  [6] 吴胜,苏琴.Web3.0数据整合流程研究 [J].图书情报工作,2011(24):112-115.
  [7] 李硕.基于Web3.0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9):21-23.
  [8] 鹿继敏.利用微信APP平台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探析 [J].科技创新,2016(6):76-78.
  作者简介:张洪钢(1978-),男,山东利津人,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展陈与教育、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胡进(1988-),男,辽宁海城人,实验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建设。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大学物理教学中简谐振动合成教学的难点,采用MATLAB软件对简谐振动进行合成模拟仿真,仿真分析同方向简谐振动合成,利萨如图形简谐振动合成,得到同向简谐振动合成曲线与互相垂直简写振动合成利萨如图,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ATLAB的简谐振动合成结果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适用性,对于大学物理教学简谐振动合成视频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简揩振动;MAT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以及校园一卡通等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也越来越高。为保障学校日常的教学和学生日常的生活,本文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B/S模式下设备故障报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用户提供更简单便捷的设备故障报修方式。  关键词:设备故障;网络;报修系统;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15.09;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旅游在线营销不仅能降低成本,实现个性化服务,还能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扩大旅行社的客源市场和所占市场份额。而在线营销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性不强、单向信息交流以及交流方式的限制则严重阻碍了旅行社的发展。只有采取专业的在线营销建设及健全的营销方式,才能满足旅游者快速、便捷的在线购买愿望,进而推动旅行社在营销方面的科技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旅行社;在线营销;网络科技  中图分类号:F590
期刊
摘 要:药理学课程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选做经典、实用的实验,使学生熟悉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进一步掌握学习药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和技能。本文以“药物对家兔动脉血压的作用”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使用Auhtorware7开发交互式虚拟仿真软件所用到的开发方法及使用的交互技术。  关键词:交互式;虚拟;仿真;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
期刊
摘 要:由于前进大街卫星路互通立交桥的建设与目前轻轨前进西街站站位产生冲突,需要废除现有前进西街站,并改造交叉路口部分线路。本文中的方案在不影响立交桥施工以及轻轨运营的前提下,结合长春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改造工程,以及合并原前进西街及前进大街站而引起的信号系统设备改造,来阐述信号系统改造的方案设计。  关键词: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改造  中图分类号:U284;U23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 要: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可从大量繁杂的数据事务中挖掘并分析它们之间隐含的相关信息。本文在分析关联规则技术和社会服务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应用在社会服务领域的挖掘应用。通过关联规则技术对社会服务对象数据的分析应用,发掘数据间相关性,以实现社会服务个性化智能分析和推荐服务,并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供智力决策的依据。  关键词: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1;TP311
期刊
摘 要:虚拟现实技术在1973年至1989年间产生了最初的概念并形成了初步的理论,目前由于硬件设备的开发普及,虚拟现实已经成为了工程医学等领域所广泛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CNKI源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为研究对象,实用文献计量法统计高产作者和高频关键词,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近年来我国虚拟现实研究的作者合作和关键词共现情况,并给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虚拟现实;社会网络分析;作者合作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辅以访谈法,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作出调查与分析。并以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为例,选取了261名样本教师开展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教育资源的个人能力、动机、使用行为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新需求,同时教师对“互联网+”的应用策略也制
期刊
摘 要: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日益显现,慕课、翻转课堂等各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创新纷纷涌现,互联网+时代需要大量的软件创客人才,然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科学、教学形态不先进、教学资源不丰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创新导向、提升综合素养能力”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123456”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
期刊
摘 要:大数据具有数据海量、多样化、快速处理和高价值的4V特性,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数据海量、多样化的特性相契合。而且大数据所具有的快速处理和高价值的特性,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使用渠道与使用方式,能够大量节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者花费在检索与借阅上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效率。本文试就昌北高校联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统计入手,就所分析出的昌北高校联盟图书馆数
期刊